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今年62歲的鄭變和是手工麻紙的第四代傳人,他家從曾祖父起就開始造紙,並於1827年創建了手工麻紙廠,距今已有184年的歷史。如今,由於市場越來越小,自己的這一項家傳技藝正面臨失傳,自己也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鄭變和將碾壓過後的糊狀麻在特製池內洗去雜質。沁源縣中峪鄉渣灘村手工麻紙匠人鄭變和,他造紙的工藝基本沿襲了我國東漢時期蔡倫造紙的工藝流程,造出的麻紙纖維均勻、富有韌性,多年來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渣灘村當地百姓素有種植麻類植物的習慣,此類作物韌性十足、易提煉、成漿率高,為造紙提供了優質原料;而四季分明的氣候也保證了造紙原料不會在暴晒和暴涼中變質。尤其是村旁的石山山洞中流出的清泉為造紙提供了優質水源。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制好的糊狀麻加水調製成麻漿,儲備在作坊里的小池內,就可以開始做紙了。據他回憶,紙坊最興盛的時期,要數他爺爺鄭繼傳經營之時。當時,麻紙不僅是裱糊頂棚、門窗及社火表演中獅子頭、龍頭的最佳材料,更是學生們寫仿、練字的理想用紙。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雖然製紙技藝世代相傳,卻沒有絲毫參照標準,剁料、蒸料、上灰、洗麻、碾麻、下池淹紙、壓紙、曬貼紙……一道道工序全憑經驗和手感,練就精湛的手藝不僅要靠長期實踐,還要有悟性。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抄紙,這是製作麻紙工序中最關鍵的一部,「抄」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成品麻紙的薄厚和均勻度。他說:「麻紙生產工藝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流程複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要求都很高,是其他紙類生產所難以相比的,更難以被現代化技術所替代。」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隨著紙張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手工麻紙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景,製作技藝也瀕臨失傳,曾幾何時,遍布中峪鄉的麻紙廠有的停產、有的轉產,如今只剩下鄭變和紙坊在苦苦支撐。(如果您有辦法能夠幫助到鄭師傅,可以與微信聯繫:sxwbyf)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在鄭變和的父親鄭天木和叔叔鄭天恩這一代時,手工麻紙依舊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上世界六七十年代,鄉里成立了以鄭變和的父親鄭天木為主要技術骨幹的麻紙生產合作社,麻紙銷售成為鄉里集體收入的重要來源。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手工麻紙存在的歷史條件是建立在整個造紙工業技術力量整體不高的情況下而存在的。當技術力量在造紙工業不斷得到提升時,尤其是我國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後,造紙工業的生產力獲得極大的解放,機械化大工業造紙廠就把鄭變和家這種傳統的手工麻紙作坊衝擊的難以為繼。從這一角度而言,鄭氏麻紙在隨後的歲月里,其命運不難預見。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立石碾、洗麻料池、淹紙池、淹紙架、淹紙簾、曬紙架、曬紙刷、蒸料鍋、垛麻斧……鄭變和紙坊中,被漫漫歲月鐫刻出一道道斑駁印記的麻紙生產工具,無言地訴說著手工麻紙彼時的輝煌與現如今的落寞。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最近幾年,縣裡的文化部門對鄭變和的手工麻紙項目作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調研,並把其列入了非遺保護項目,但儘管如此,他家的麻紙生產並沒有得到改觀。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鄭變和說,現在他的麻紙廠也停了,所有造紙用的工具都還齊全,只要有足夠的銷量,他很快就能恢復生產。對於手工麻紙的價值判斷,手工麻紙的經濟價值已經為歷史所淘汰,畢竟作為一種落後的生產工藝,手工麻紙與現實生產力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但其歷史文化價值和工藝傳承價值卻是彌足珍貴的。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只能靠種地過日子


到兒子這一代,做麻紙已經不能作為維持生活,這就很難維持和傳承。如今,他主要靠種地過日子,自己的兒子也已經進城務工了。他最希望能把這老祖宗的技藝傳承下去。圖/張海(如果您有辦法能夠幫助鄭師傅,可以微信聯繫:sxwbyf)更多故事請關注微信平台:BYPHOTO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婚禮紀實攝影 的精彩文章:

TAG:婚禮紀實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百年家傳經營慘淡,老匠人無奈,只能靠著種地過日子
8個匠人,歷時1年,做了個文人都想要的盒子
從業30多年的老裁縫依然淪為日本窮忙族,匠人精神能當飯吃?
一個匠人,一家店!這位90後女老闆,完成了萬千吃貨的夢想
這個經營了10多年的日式傳統圍裙品牌背後,是一群六七十歲老手匠人
這個日本匠人捏了40年的麵糰,結果連馬卡龍大師都飛過半個地球來請教
這個86歲的日本老頭,做了50年的米飯,造就了一代傳奇,傳承了匠人精神!
86歲老爺子開店賣米飯,竟然轟動深圳北京。50年來只做米飯的他造就了傳奇,將匠人精神做到了極致!
身價數十億的他除了去無人區攝影,險些喪命,還用了6年時間和30多位石藝老匠人打造了一家不想掙錢的藝術館
80年來只做最好的旗袍,只用一把剪刀就征服了鞏俐、杜月笙……這個百歲匠人是全上海名媛最愛的男人
活好顏好,擁有超高手藝,征服了萬千少女的心,這樣的匠人全日本只有他一個!
千年前匠人搭了個積木中彈百發竟沒倒 目前無人會拆
86歲的日本老頭,做了50年的米飯,造就了一代傳奇,這就是匠人精神!
日韩匠人不要争了,这项顶级技艺只有中国有!
日本匠人社會地位高,中國匠人一身手藝卻只能解決溫飽
用了這麼多年的人民幣,現在才知道,毛主席是這些匠人刻上去的
都說日本匠人厲害,中國這個匠人讓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靠手藝吃飯,我活得痛快!」當這個每天戴戒指修指甲的男人,長成不戴手套掄鎚子的匠人,十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開始眾籌*故事574】
教師、藝術家、商人,他成功得不能再成功,但他最後還是選擇做一個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