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的「石濤觀」

?????

傅抱石的「石濤觀」


附圖/月雅書畫中國網


父親崇敬石濤是眾所周知的,他稱讚石濤是「中國畫史上永遠放著璀燦的光輝的畫家,在他所留下來的豐富的遺迹當中,無論是尋丈巨制還是尺頁小品,都鮮明地給人以難忘的印象」。他不僅編撰過《石濤年表》,發表過《石濤叢考》,寫有賞析文章《讀石濤淮陽潔秋圖》,還畫過著名的《石濤上人像》和《大滌草堂圖》。徐悲鴻在《大滌草堂圖》上還題寫了「元氣淋漓,真宰上訴」幾個大字,讚許有加。

傅抱石的「石濤觀」


石濤 枯木竹石 手卷 水墨紙本


父親喜歡石濤,是因為石濤的東西清新且雅,完全不同於明末清初的「四王」畫風。「四王」的作品,好像筆筆有來歷,但卻沒有生氣。在父親看來,石濤有了一個「雅」字,所有傳統的精華就都在裡邊了。清新是生命的根本和永恆,所以他才有經驗之談:「嫻古人之技法,富胸中之丘壑。」石濤的作品是「胸有丘壑」所致,而「四王」則是臨古人之丘壑。


拜師學藝時,什麼都想學,最怕「一入蹊徑,終身難拔」,一旦走錯路,以後的路就相當難走,這是師承中一個很要緊的問題。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竹下騎驢》(1925年)


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讀書的時候,對父親畫風的變化始終不解,他在日本留下來的一些畫,如《蒼山淵深》、《竹林茅屋》、《水邊林下圖》……與後來的風格完全不同,看得出來,他對「嫻古人之技法」是用盡心機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父親最早的作品,是作於1925年的四幅條屏《松崖對飲》、《竹下騎》、《秋林水閣》、《策杖攜琴》,它們是臨摹米芾、程邃、龔賢等人的作品。1932年,父親在南京辦理赴日本留學手續時的遣興之作《水木清華之居》,還有在日本畫的《秋壑鳴泉》,都是臨的王蒙(黃鶴山樵)的畫;在日本,父親臨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也有一些。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仿石濤山水圖》

令人不解的是,父親自1935年回國奔喪後,沒有再回日本,以後他也畫石濤,或是畫石濤的詩意畫,但很少臨石濤的作品,即便臨其作,也不是用石濤的筆法。例如,父親在重慶的時候,畫了一幅《仿石濤山水》,上面有這樣的題跋:「癸未二月上浣,友人處見石濤上人景本,亟遐歸臨擬一過,並錄原題跋雲遊華陽山中作也。」父親在朋友處看到石濤的華陽山圖後,默記心中,從很遠的地方趕回家臨摹一遍。父親的這件作品與石濤的構圖相似,但用的是自己的筆法,而不是石濤的用筆。


父親到了日本以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之前的美學觀受到了一個很大的衝擊:「我去過日本四年,學習東方美術史,不是學畫。但日本畫對我也有影響,一是光線,二是顏色上大膽些了。現在看來,第一點比較顯著,在創作上注意了光線對比等等。」他發現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繪畫上接受了西洋的觀念,對自然的光影火電,以及色彩、技巧的所有的變化,都想把它們融到畫上來。而中國水墨畫慢慢形成三段兩截式的程式,一代傳一代,一代抄一代,繪畫的世界已經變成死水一潭了。父親對石濤的喜愛遠遠超過僵化的傳統派,他是一個革命派,在自然怎麼融化到藝術繪畫里來這一點上,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父親畫石濤和石濤本人一模一樣的話,那也就從根本上背叛了石濤。父親對石濤也如石濤對前人的態度一樣。


油畫是根據光,根據影,根據素描關係來畫,而中國畫則根據用筆,因為線條是中國畫的生命。父親在他文章里講,他的老師就是東方繪畫,而東方藝術的一個最大的根本就是線的美,線是從書法過來的。


父親到日本學習,不像其他去日本發展的人那樣,用日本的材料來塗中國的宣紙,以為這就是中西結合,其實這是中西結合的最壞的一種版本,西藥加一點中藥,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實際上是不能進入人體的。對於這種形式的中西結合,父親是最反對的:「中國畫的變革不能靠西洋解決,日本畫家以中國紙畫西畫,沒有意思,不如用油畫畫,中西繪畫是兩個路子。」

他明白石濤關於中國畫所形成的三段兩截式的構圖,把中國畫帶進了死胡同的認識的可貴。這些沒有生氣的仿古作品,畫來畫去,只在筆法上做文章。明朝的人、清朝的人去臨宋元的,然後到了民國,一代比一代差,惡賴得一塌糊塗。


父親對「筆筆有來歷」有自己的新解。他認為所謂「筆筆有來歷」,並不是說像哪家的


筆法,像哪張畫,像哪一派的風格,而是說這筆要畫什麼,跟所畫的對象有什麼關係,是不是從「富胸中之丘壑」中來的,這種筆法,才叫來歷;不管畫得疏也好,畫得密也罷,都應是源自心中對山川丘壑的感受;面對的山水變化了,筆墨自然應跟著變化。他實踐了他的主張,在川東面對金剛坡的山光水色,創造了後人所稱的「抱石皴」。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 石濤苦吟圖 立軸 設色紙本


父親的這種變化,與同時代其他畫家的情況不同。父親師從的是石濤的精神,而不是亦步亦趨。清代和民國,崇敬石濤的畫家不少,如張大千一生都在摹仿石濤,絕對能亂真。石濤一生充滿了對因循守舊的「四王」的反叛精神,張揚個性色彩。推崇石濤及八大山人或金陵畫派的諸多畫家,力主從「四王」的窠臼中跳出來,但又往往唯石濤是從,落入「石濤」的形式之中。


石濤的革新精神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代山川而言」。什麼叫「代山川而言」?


就是要與「山川」有情有誼,彼此互相信任、依賴,相知、相悅,這樣才能當得起山川的託付,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深入山川自然之中。


父親在日本時,他的重點是「嫻古人之技法」;一朝回國,特別是到了重慶以後,則是與大自然朝夕相處,「富胸中之丘壑」即成了他的使命。在金剛坡,他用獨特的筆墨語言,譜寫了一曲「代山川而言」的瑰麗篇章,真正實踐了石濤的美學精神。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 石濤上人詩意 立軸 設色紙本


中國的山水詩中,六朝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和唐代的山水詩完全是兩種格局。六朝的山水詩是玩山水、游山水,而唐朝的山水詩則是「山水是我,我是山水」,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人們所表達的情感也更加真摯。為什麼中國的詩詞能夠入畫,而西方的詩歌,無論是普希金、拜倫,還是莎士比亞、雪萊、萊蒙托夫等等,入畫很難?諸如「我永遠也不能忘記那美妙的瞬間」之類,即便是關於西伯利亞礦工那樣的詩,也能夠成為史詩,但不能成為我們的山水畫,那裡有太多的世俗生活。中國的山水詩里極少世俗的家常話,而是魂跟魂的相迎相融,完全是精神層面的表達和敘說,山水畫中更是沒有家常的因素。


父親對山水畫情有獨鍾,是因為他跟山水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神魂相融的境界。他畫山水,是他自己跟「山水」兩種生命的相碰,如同辛稼軒所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因此,他的山水作品就有讓人說不出的感動。


正因為父親是真正領會了石濤的筆墨精神,師法自然,從而在金剛坡有了質的變化和飛躍,也招致了一些人的責難和諷刺,甚至有人寫打油詩,譏諷父親的畫:遠看像山芋,近看像蛤蟆,看來看去是何物,原來是張畫,云云,但父親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絕不妥協,絕不動搖。他在1962年接受採訪時就說:「二十多年前,1942-1946年期間,我的畫,有人說西洋畫家看是老中國畫,是陳舊的,而老畫家則說我不會畫中國畫。我自己聽了倒沒有什麼大波動,我只是感到需要有變化。」


父親是如何「代山川而言」的?父親有本寫生速寫集,「文革」中被抄家的紅衛兵遺棄在地上,是劉汝醴先生幫助整理出來的。在速寫本的每一頁上,除了父親畫的鉛筆線條,有時候上面還標註著幾個字,如藍、綠、赭等,表明當時父親的腦子裡就有了構圖,我一看就知道日後變成了哪幅作品。


父親首先是與山川交朋友,先游,再觀,把整座山都轉過來,然後才是思,而不是簡單的一個「看」字,這是「代山川而言」的前提。這時,山跟你的紙是沒有關係的,山跟你的心才有關係,如果不是如上面所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怎麼可能代它而言呢?

傅抱石的「石濤觀」



1961年作 待細把江山圖畫 鏡心 設色紙本 「抱石皴」風格最典型的詮譯


父親率團二萬三千里寫生,到華山的時候,別人都去登山遊覽了,他就獨自在山腳青柯坪四周轉悠,從不同角度去領略華山的險峻雄奇,然後在速寫本上記錄下幾個有代表性的景物,把山川的風雲變幻緊記心中,回來再潑墨揮毫,畫出《太華紀游》、《待細把江山圖畫》等傳世佳作。這是父親「無生活何談藝術」的最鮮活的例證。「待細把江山圖畫」,是辛稼軒《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中的句子,父親用在華山上,貼切極了,一個「待」字特別有趣味,永遠有期待在那裡,這也表明了父親的願望。


對於寫生,父親認為帶著照相機去畫寫生是最糟糕不過的事情,鏡頭裡的世界只有那麼一點點,思想中注意的只是平面化的東西,不會有空間感,從理論上說,好像是把華山拍下來了,但往往就將瞬間變化而又極為美妙的東西丟掉了,把最值得印在心裡的感覺丟掉了;跟山水交朋友,就是要把生命注入進去,這是最關鍵的一個瞬間,就像父親說的:「畫家應該把自己和造化渾然融解,無所謂天,也無所謂我,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運之於筆,這即是畫。」對父親來說,自然是個大生命,面對這個大生命要思考,慢慢地去沉思默想,把感覺凝鍊出來,最後才能成畫;而不能一站到那兒就畫速寫,以為這個最可靠,其實這是膚淺的做法,最容易把重要的東西丟掉,回來以後才發現只有速寫下來的幾張紙而沒有其他。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 石濤詩意圖


「嫻古人之技法」,就是學習、繼承古人的本領,嫻熟地為自己所用,其目的是為了「富胸中之丘壑」。我們不能為了嫻古人技法而嫻古人技法,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這也是石濤與「四王」的區別所在,也是父親與其他石濤愛好者的區別。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下圖直接閱讀——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的「石濤觀」


傅抱石的「石濤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八大花鳥畫的「少」
武者佩劍,文人有硯。深得歷代文人萬般痴愛的又是哪種硯?
蘇州園林,如夢亦如幻
元明清閑章珍藏 100枚 精品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师傅抱石极品水墨画欣赏!
傅抱石藝術魅力之所在 傅抱石所創「抱石皴」及 金剛坡時期
傅抱石說中國畫
傅抱石:我画山水时的绝招儿
傅抱石的蘭亭修禊圖!
傅抱石 山水扇面欣賞
傅抱石山水畫作品欣賞
傅抱石的「大膽落墨」與「小心收拾」
傅抱石 治印 欣賞
傅抱石作品欣賞
魏晉遺韻 傅抱石《東山絲竹》欣賞
錢松嵒、黃賓虹、傅抱石、方濟眾、何海霞、陳樹人國畫山水作品
傅抱石所創「抱石皴」和「金剛坡」時期作品選
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畫美人,誰更勝一籌?
傅抱石江山多嬌,毛主席詩意山水畫
魏晉遺韻:傅抱石《東山絲竹》
傅抱石繪畫作品欣賞
傅抱石:中國畫的生命須永遠寄托在『線』和『墨』上
話題丨傅抱石為什麼不喜歡青綠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