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醫大師顏正華:疏肝解郁,重在這5點!

國醫大師顏正華:疏肝解郁,重在這5點!

國醫大師顏正華:疏肝解郁,重在這5點!



小編導讀

作為人體的「將軍之官」,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肝,有著將軍般的剛強,也有將軍般的怒氣!有道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或是一種無奈的英勇與氣概,而「將軍」一怒,往往會殃及池魚,不僅肝自身會受到傷害,還波及人體其他部位。若肝失疏泄、肝氣鬱結,怎麼辦?詳情見正文!


肝失疏泄、肝氣鬱結存在於許多疾病的病變過程中,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預後,其既是病因病機,又是病變證型。肝氣的疏泄狀態對於整個機體的機能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臨床中,我非常重視疏肝解郁,調暢肝氣,且於理論認識及臨證用藥皆有獨到之處。


1.重視疏肝,肝調則和


我認為,肝主疏泄的生理特點即是通暢調達。生理上肝氣調達則氣機升降出入有序,水津輸布排泄無阻;肝的疏泄不僅關係到氣血津液代謝,而且對維持其他臟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至關重要。如主血之心氣有賴於肝的疏泄,肺氣的宣降有賴於肝的調暢,肝氣調則脾升胃降,清陽上升,濁陰下降,腑氣下行。可見,肝氣調達是臟腑氣血津液進行正常功能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病理上,肝氣與氣血津液及其他臟腑之間更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一方面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可致氣失調達、升降逆亂、血行不暢、津液代謝障礙、心血瘀阻、肺失宣降、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另一方面,體內氣血津液代謝障礙、心肺脾胃等臟腑氣機升降失常反過來又可能妨礙肝的疏泄功能。所以肝失疏泄不僅見於肝膽系疾病,還廣泛存在於其他臟腑如心、肺、脾、胃、腎等病變中。因此,我非常重視肝氣調暢對於其他臟腑生理功能的作用,除對有明顯肝氣鬱結的病證積極使用疏肝之劑外,對於那些證候不顯但有肝鬱趨向者亦及時、大膽投以疏肝之品。這樣既可防治肝氣鬱結,又可通過調暢肝氣而促進氣血津液的運行輸布和其他臟腑功能的恢復。

2.調暢肝氣,莫忘扶正


肝失疏泄若以虛實而論則實證居多,故我在疏肝時常於主方中加入補氣養血扶正之品。因肝失疏泄,氣鬱不暢可犯脾土,乃木乘土,治需健脾益氣,使脾氣實,不為肝乘,方能截斷傳變,此即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另一方面,疏肝解郁之品用之不當又可耗氣破氣,導致或加重氣虛,因此,治療肝氣鬱結之證可酌加党參、白朮、茯苓之類。當然,肝病不僅傳脾還可向其他臟腑傳變,亦可導致陰血不足,因為肝藏血有賴於肝主疏泄功能的調節,肝氣疏泄、氣鬱不暢可影響血液的藏與布,甚或郁而化火,耗傷陰血。故於疏肝方中常加入白芍、枸杞子、制首烏等葯,以滋養陰血,柔肝平肝。


3.疏肝解郁,助以活血


血雖為心所主,但心主血脈尤其是心氣對心血的推動作用有賴肝氣的疏泄;且肝為藏血之臟,並與沖任二脈關係密切,所以只有肝氣調達、心氣推動正常有力,才能血脈通暢。誠如《血證論》所云:「以肝屬木,木氣沖和調達,不致遏郁,則血脈流暢。」病理上肝失疏泄、肝氣鬱結易致血液運行不暢,甚或郁滯不行,或心脈痹阻,或痛經閉經,或癥瘕痞塊。因此,我常於疏肝方中助以活血之品,如當歸、川芎、赤芍、丹參等,一方面可以防治肝失疏泄導致血脈運行不暢,另一方面因血能載氣,兩者相互為用,通過改善血行可促進肝氣的疏泄。


4.調肝為主,兼顧他臟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體內各臟腑氣機運行必然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作用。如肝之疏泄有利於肺氣宣降、脾氣上升、胃氣下降,而肺氣宣降正常、脾胃升降有序亦有助於肝氣的調暢。因此,治療肝失疏泄之證,我並不局限於肝,還視具體情況加入一些調理其他臟腑氣機的藥物,如宣降肺氣的苦杏仁、桔梗、蘇子,調理脾胃的陳皮、枳殼、砂仁。這樣既可防治肝氣鬱結累及其他臟腑,又可通過調理臟腑的氣機而促進肝氣的調達。


5.用藥遣方,頗有特色


我常用的疏肝解郁藥物包括白蒺藜、香附、薄荷、青皮、鬱金、佛手、香櫞、川楝子、綠萼梅等。這些藥物皆入肝經,解肝鬱,理肝氣,然其性能、功效、應用卻同中有異。


疏肝解郁我一般不用柴胡,因其性偏涼,且疏肝之力較猛,若用之不當易耗氣傷氣。只有肝氣鬱結較重較久或肝鬱有化熱之象時才選用。古人有柴胡能劫陰之說,故有陰傷之徵,如舌紅少苔時多避而不用,或少量併合以養陰之品。


對於一般肝氣鬱結之證,我喜用白蒺藜,因其辛散苦泄,理氣疏肝較柴胡緩慢溫和,無耗氣傷陰之弊,又無昇陽之害,適應證較柴胡廣泛。凡肝氣鬱結熱象不顯或兼有寒象者多用之。

青皮疏肝破氣作用迅猛,肝鬱氣滯、胸脅脹痛較甚或氣滯血瘀、肝脾腫大者用之,因其辛苦溫,故肝鬱兼寒者用之甚當,如治寒滯肝脈之寒疝,多以其配荔枝核、橘核、小茴香。然因其性峻烈、沉降下行,雖能疏肝膽,破氣滯,亦多不常用。


香附性平,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芳香走竄,是疏肝理氣之良藥,故凡肝鬱氣滯所引起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諸病多用香附。一般疏肝多用制香附,若肝氣鬱結兼有表證則用生香附,因其既能疏肝又能透表。


薄荷辛涼入肺、肝二經,能疏通肝經氣滯,疏散上焦風熱,故多用之治療肝氣鬱結兼有頭痛目赤或咽喉腫痛者。


佛手、香櫞性味相近,功效相似,皆為芳香辛散之品,長於疏肝和胃,行氣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肝胃不和所致的脅肋脹痛、脘腹痞悶、嘔吐食少等症。兩葯或合用或單用,但常用佛手代香櫞。綠萼梅芳香性平,力緩而無傷陰耗氣之弊,我多用於肝胃不和之證。

新媒體編輯:王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濕疹皮炎找上寶,名醫妙方有訣竅!
治療情志病,真正的高手是他!
口腔異味太煩人,中成藥解決不敢張嘴的痛!
時間與中醫,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大黃牡丹湯,奇異搭檔效果棒!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醫大師顏正華:治療這種胃病,得從這4方面著手!
胃痛,國醫大師顏正華如此治療!
諸病多生於「郁」,國醫大師六方解憂!
國醫大師顏正華:歲數越大,筋骨越容易受損傷,你一定要注意!
國醫大師顏德馨:慢性腎炎慎過六關!
國醫大師李濟仁:治療胃部疾患,還可以這樣!92
國醫大師顏正華醫案(二):長期胃脹2年,泛酸,噯氣,以至頭暈
國醫大師顏德馨:水腫惹的禍,就得這樣治!
怪病多痰:看國醫大師如何治痰飲!
濕氣太重 90多歲國醫大師教你這麼做
國醫大師何任:論治喘證有四大要點!
五位國醫大師說:胃病就得這樣灸!
國醫大師沈紹功:理解了這3句話,你會少得很多病!
國醫大師顏正華:活到97還能出診,得益於我這兩個小習慣!
大醫大儒,國醫大師是怎樣煉成的?
國醫大師晁恩祥:何為大醫精誠?
國醫大師:經常按摩這五個穴位,活血化瘀健康長壽!
怪病多痰,看國醫大師如何治痰飲!
國醫大師裘沛然:用藥劑量有輕重,貴在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