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天涯微信號:tyzzz01


天有際,思無涯。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如今家喻戶曉的馬拉松賽事,據說最初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公元前490年,雅典陸軍在馬拉松平原之戰中戰勝波斯大軍,隨後派士兵奔回雅典報喜,而此人將消息送達之後,也隨即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這個故事我一直習以為常,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希臘軍當時為什麼不派人騎馬回城報信呢?那樣不但可以更快送達,信使無疑也不必勞累致死。


對此我最初的設想是:也許古希臘當時並無騎兵。但事實是:騎兵在古希臘的出現遠早於這一時期,無論考古還是歷史資料均可證實這一點;如果特洛伊戰爭發生於前1184年,那麼在馬拉松戰役之前近700年,古希臘人就已使用馬拉戰車。這個問題不斷拷問下去,最終我才發現:自己之所以困惑乃是由於一個錯誤的假設,即認為騎兵在戰鬥中具有比步兵更強的攻擊力,從而迅速取代步兵成為作戰主力。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古希臘 斯巴達戰車想像圖)


馬拉松戰役中,雅典陸軍的確並沒有一名騎兵。據希羅多德記載,當時兩軍相隔約1500米,希臘人是「奔跑著向敵人進攻的」,開戰前波斯人還認為雅典人是自取滅亡,因為不但人數少,「而且又沒有騎兵和射手」(《歷史》6:112)。


按說平原地勢最有利於騎兵發揮威力,但古希臘的重裝步兵方陣依靠嚴格的紀律組成的嚴密隊形,卻猶如一個大刺蝟,山茱萸長矛一般長3-4米,波斯步兵往往還未擊打到對手就已被刺中,而飛來的羽箭又被盾牌和重裝鎧甲擋開。在這種情況下,除投槍外沒有武器能對重裝步兵方陣構成有效殺傷:他們幾乎是刀槍不入的,但投槍卻不是能連續使用的武器。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古希臘步兵方陣)


這次戰役之後90年,一支希臘步兵長途進軍到波斯帝國腹地,這次行軍經過兩河平原,這種地勢比馬拉松這樣的小塊平原更不利於步兵,因為騎兵可以大幅度迂迴攻擊、實施突襲,而重裝步兵卻難以追擊。但他們竟然安全撤離了,不但如此,色諾芬《長征記》中還記載他對士兵說:「我們比騎兵根基鞏固得多,他們懸空在馬背上,不但怕我們,而且怕落馬。」他甚至嘲笑說騎兵唯一的優勢就是逃跑。從具體的戰例來看,他的話似乎也並非誇張。亞歷山大遠征時,騎兵經常抵達戰役地點後下馬作戰(《亞歷山大遠征記》);在坎尼會戰中,羅馬騎兵被圍時都「下馬徒步跟漢尼拔的騎兵戰鬥」(阿庇安《羅馬史》)。這無疑都是因為他們站在地上能比騎馬時發揮更大戰鬥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騎兵所用馬匹,只有馬嚼和韁繩,卻無馬鞍和馬鐙來支撐縱向與橫向的平衡。沒有鞍鐙騎跨於裸馬背上,不但容易摔落、長時間騎馬容易疲勞,也無法在飛奔的馬背上騰出雙手隨心所欲地使用長矛、刀劍、弓箭等近戰或遠程武器,近戰中劈砍或刺殺落空、雙方兵刃的撞擊等都可能使騎手喪失平衡,從光滑的馬背上摔落。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三國故事中關羽的形象顯然是重裝騎兵,但如果2世紀末還未發明馬鐙,那他騎在光溜溜的馬背上,將很難在作戰時保持身體平衡)


現有證據能追溯到的最早的馬鐙大約出現於3世紀的中國北方草原,發明者可能是鮮卑部族。數百年後這一重大發明向西傳入歐洲,引發一次軍事革命,從此騎兵將速度優勢轉變為動能和攻擊力,重裝騎兵的密集衝鋒成為步兵難以抵擋的力量,最終取代步兵成為中世紀戰爭的主力。


但即使是騎兵占明顯優勢的歐洲中世紀,山區作戰步兵仍不輸與騎兵。瑞士市民和農民軍就曾在14世紀多次擊敗哈布斯堡王朝騎士軍。而希臘大陸和島嶼破碎的崎嶇地形也「在很大程度上始終不適於騎兵作戰」(《劍橋插圖古希臘史》);波斯軍隊在佔領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島之後被迫撤退的重要原因也是因「阿提卡不適於騎兵的活動」(《歷史》9:13)。那麼在雅典陸軍中,騎兵始終是從屬於步兵戰鬥的次要角色,也就不奇怪了。甚至到羅馬內戰時代,一個羅馬軍團約6千人中,騎兵也僅佔300人,且多屬外籍輔助軍。羅馬人和希臘人一樣,更重視步兵和戰車。

但希臘的地形其實也並不十分適合有輪子的車輛行駛,因為山路往往相當狹窄。溫泉關之戰斯巴達軍能取勝的關鍵之一無疑也是山路通道的狹窄,使波斯軍的數量優勢難以發揮出來。戰車在當時是象徵性的而非實用的交通工具;騎兵則往往是社會威望的象徵,因為只有極少人才能養得起戰馬,更別說賽馬了,馬匹很稀缺。古希臘在前7世紀的奧運會上就已出現騎馬競賽(騎兵也出現),但仍主要是賽車;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提到多人曾獲得駟馬戰車競賽的榮譽,但古希臘人最崇敬和普及的五項運動中,卻只有賽跑,而無賽車、賽馬。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手持盾牌的古希臘重裝步兵)


在15世紀以前的歐洲古代,士兵的作戰裝備一般都是自行配備的,政府不予負擔。因此中世紀的重裝騎兵本身需要一個封建體系來支撐,因為這些昂貴的裝備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古希臘沒有常備職業軍隊,騎兵也只有最富的少量公民能充任,最貧者當輕步兵或槳手,而中產階級公民組成的重裝步兵才是政治、社會、軍事舞台的主角。


既受限於地形、軍事、財力負擔等各項因素之下,又受以上社會影響,強健的負重賽跑能力遂成為古希臘社會具統治地位的榮譽。古希臘人甚至一直將弓箭看作一種低劣的武器,與重裝步兵的矛不在同一個檔次上。當時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兄弟因為怕誤了去神廟的時間,等不及自家的牛,將軛套在肩頭,拉母親去神殿,隨後「極其光彩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歷史》1:31);他們所拉牛車的距離約合8325米,相當於現代馬拉松運動的1/5。從這一記載可以看出,古希臘人是將這種負重徒步能力視為光榮的。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現代馬拉松運動起源的那個故事中,信使據說是古希臘人Phidippides。按希羅多德的記載,此人在戰前被雅典派遣去斯巴達請援,他「是一個長跑的能手並且是以此為職業的」,在戰雲密布的緊急情況下,他「離開雅典之後的第二天,便已經在斯巴達了」(《歷史》6:105);此後兩千斯巴達步兵出戰,「他們是如此匆忙地趕路,以致在他們離開斯巴達之後的第三天他們就到了阿提卡」(《歷史》6:120)。


雅典至斯巴達約220公里(140英里),Phidippides與斯巴達重裝步兵的時速估計應在10公里左右——考慮到現代人不負重、路途平坦,馬拉松比賽世界紀錄也只有近20公里。由這一案例也可看出,當時雅典人是很少有騎兵、至少是很少派遣騎兵的,而當時的山路應當騎兵也很難走,以至於到220公里外請援,竟也是步行前往。

維舟:馬拉松為什麼沒有馬



(早期騎兵,無馬鞍和馬鐙)


雅典人並非完全沒有騎兵。在馬拉松戰役之前,曾發生過類似的一件事:雅典僭主Pisistratus在流亡11年後返回,首先佔領馬拉松,在那登岸紮營,雅典市內的同黨前來應援;再進軍一舉擊潰雅典人,「他叫他的兒子們都騎上馬,先派他們去趕上逃散的雅典人」(《歷史》1:63)。但當時他們騎馬追趕的已是潰散的市民,如面對重裝步兵只怕就難奏效了。


雅典附近地形並不平坦,其中「馬拉松在阿提卡的土地里是最適於騎兵活動的場所」(《歷史》6:102)。所以騎兵強大的波斯軍首先意欲佔領的也是這一塊小平原,而且也已聯繫了雅典市內的第五縱隊,雅典在獲勝後立刻派人竭力奔跑回市內,無疑也是為了震懾可能發生的裡應外合的內亂。


歷史無法假設,然而假設未曾發生的歷史也是一種樂趣。如果當時雅典陸軍有哪怕是一位騎兵,而他被派回市內傳遞消息,那麼「馬拉松」也許就是一個賽馬項目,而非作為漫長過程代名詞的長跑項目了。只是就當時情況的分析越深入,就越令人覺得這種可能性實在是極小的。


來源:作者同名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目前添加了公眾號置頂功能,歡迎大家開通。具體操作辦法:進入天涯雜誌微信公眾號界面,滑至下方,看到「置頂公眾號」選項,開通此功能即可。


天涯官方微店現已開通,關注微信公眾號後點擊底部菜單欄選擇購買。微信ID:tyzzz0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王朔:我看大眾文化
史鐵生:寫作與越界
史鐵生:「足球」內外
余英時: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
尼赫魯:過度貪戀權力,對於個人和國家都是致命的

TAG:天涯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維舟:唐僧為什麼不能是女人?
維舟:就讓孩子玩吧,別帶什麼目的
維舟:那些地圖對我們說的謊
維舟:82歲的王蒙為什麼痛恨「小鮮肉」
維舟:奴化女性的廣告,到底是給什麼人看的
維舟:牛郎織女之間有愛情嗎
維舟:解決社會問題,靠道德不如靠技術
維舟:這些詞為什麼到中國就變味兒了
維舟:「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應該被譴責
維舟:重建歷史古迹真的是一種中國式愚蠢嗎
維舟:世界曾經有過其它可能
維舟:專宰外地人的山寨景點,還會有下一個
維舟:一座5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