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1990年8月30日,錢穆在台北去世,至今26年矣。他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通儒和國學大師、國史大師(李木妙語)、「一生為中國文化續命的史家」(江湄語)、「一生為故國招魂」(余英時語)的學者,盛譽空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光環愈發耀眼,誠應了顧頡剛所謂的「層累地造成了中國古史」之說,人的聲譽也是層累地造成的。


錢穆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在台灣並不平靜。此前,他作為國學大師、國史大師曾安穩地待在台北市陽明山素書樓里著述,有二十三年時光。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錢穆


1949年可謂錢穆生命的轉折,在這之前,他沒有接到北大的續聘,便在無錫江南大學當教授、文學院院長,後又去廣州私立華僑大學,隨即遷往香港。在香港這個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錢穆有感於中文教育的重要,便與徐復觀等人創辦了新亞書院。新亞書院給流亡學子很多照顧,余英時即其中畢業的學生。


草創時期的新亞書院出現財政危機,校長錢穆不得不到台灣尋找資助,貼補學校。在台灣他受到蔣介石接見,解了燃眉之急。他寫道:「總統府秘書長王雪艇先生髮言,奉總統面諭,新亞津貼,可由總統府辦公費中划出與政府所給對等之數。今所定按月港幣三千元,行政院方面須待立法院通過,總統府方面即可按月支給。此後新亞經費,幾乎專仰總統府之辦公費救濟。直待數年後獲得美國耶魯哈佛兩大學援助,始由新亞自動請總統府停撥。」

在台灣,他成為蔣介石座上賓,並且名義上是蔣經國的老師。1966年,「文革」爆發,香港左派運動激烈,名列毛澤東欽點的三大「反動文人」之一的錢穆感到不安。其時,蔣介石邀請他來台,他便於1967年與妻子錢胡美琦到達台灣。夫妻二人初到台灣沒有房子,租房住,擬修建一所房子,圖紙已經畫好,資金也已經備齊。蔣經國聞知後,索去圖紙,修建好後請錢穆夫婦搬去居住,未收分文。此即素書樓。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素書樓


「素書樓」之名原是錢穆故鄉無錫的一處地名,此可見他的故國情懷。素書樓本是蔣氏父子優待「海內知識分子」的一份象徵性禮物,然而卻在時移世易之際,風雲變幻之時,成為政黨鬥爭工具。

1989年,民進黨開始以素書樓原為蔣經國委託陽明山管理局所建,產權當屬陽明山管理局,就是當時的台北市「市產」,而錢穆則以「霸佔市產」的罪名受到島內炮轟。李敖稱其為「用公帑建賓館」,不花費一文而住豪宅,並稱「請錢穆不要霸佔公產、請他遷出白住二十二年的豪華住宅,正是大家所以尊重他。」


錢穆老來受到此等掃地出門的羞辱性「尊重」,自然心氣難以平復。尤其弔詭的是,政黨竟主張,待錢穆搬出後,可建錢穆紀念館。哪有這樣的道理——生前不讓人住,人還活著的時候就趕出去卻建紀念館?


1990年6月1日,錢穆搬出素書樓。三個月後,1990年8月30日,錢穆去世。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素書樓內


力主錢穆搬出素書樓的陳水扁在1994年當選台北市長,為此道歉。2010年,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於錢穆逝世20周年紀念日上再次道歉。


錢穆死後,遵照遺囑,於1992年,由夫人錢胡美琦攜其骨灰,歸葬於江蘇太湖西山之俞家渡石皮山,此亦可見這一位文化民族主義者的家國情思。


錢穆1895年生於無錫七房橋,家為書香門第,本可以走上一條平順之路,奈何幼年喪父,家道中落。在其《八十憶雙親》中,開頭第一句話就是:「余乃一孤兒,年十二,先父辭世,余尚童騃無知。」讀之使人淚下。此後錢穆未能完成高中學業,也不能上大學,只得另謀出路。1911年十六歲的錢穆在無錫開始了教書生涯,從此一生以教學為業,從小學一路教到大學,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在課堂上的錢穆


1930年,35歲的錢穆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得顧頡剛青睞,二人學術觀點並不契合,但錢穆的治學方法特異、成果具有說服力,而為顧頡剛所看重。錢穆以此文結束了晚清以來以廖平開始並在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中發揮到極致的經今古文之爭,他的貢獻在於考證出那些所謂劉向、劉歆父子為幫助王莽篡位而偽造的「經典」,其實並非偽經。因為此文,顧頡剛將他推薦到燕京大學擔任國文系講師。葉永烈曾經說,他在北大讀了六年書,日日在未名湖畔徘徊,但不知道未名湖是誰命名。實際上,未名湖的命名者就是錢穆,據說當時燕京大學有這一片湖,人們紛紛取名,各執一詞,錢穆主張叫「未名湖」,遂得大家一致贊成。


後錢穆從燕京大學辭職,顧頡剛又向胡適推薦其到北大任教。楊向奎(拱辰)回憶他在北大讀書的情況:「當時北大的老師都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先秦史的,如顧頡剛、錢穆、傅斯年、胡適、徐中舒、唐蘭等……。」1930年代,錢穆在北大講的是先秦諸子系年。錢穆得以到北大,在於他的《先秦諸子系年》一書的書寫和出版,這本書得到廣泛讚譽,其中不乏陳寅恪的美譽,顧頡剛雖同為研究先秦的大家,亦甘拜下風。在這本書里,錢穆根據《竹書紀年》佚文,校訂《史記·六國年表》之誤達二百餘處——以前的學者研究先秦諸子,主要是不加考校地參考司馬遷的《六國年表》。《先秦諸子系年》上通孔子生年,下達李斯卒歲,將這前後二百年歷史連貫起來,前無人能做到這樣的全面和貫通。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錢穆


錢穆在民國學術界另外一本使人側目的著作是與梁啟超之書同名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出版於1937年。這部作品錢穆以漢學的考據方法,對明末清初以來三百餘年學術發展進行概括和總結。他得出結論,明清學術源於宋學,由此建立新宋學譜系,成為其中關鍵人物。他在此書中摒棄門戶之見,將考據、辭章、義理融為一體,而能成一家之言。此書是研究明清思想史不能繞開的大作。


抗戰期間,錢穆任教於西南聯大,與陳寅恪不同,前者一生所積資料卡片運抵長沙時毀於戰火,錢穆的學術資料在顛沛流離中卻絲毫未損,他得以埋頭於學術著作,並寫成《國史大綱》(1940)一書。此書乃現今錢穆在大陸印刷量最大的書,至今仍是一些歷史學專業的必讀書甚至教材。這本書展示了錢穆的通史之才——這是每一個做歷史研究的人都想具備的才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此書使人看到他與自己的老師呂思勉的某種傳承關係。有人將他的通史與張蔭麟的做比較;後者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未能完成大作。


錢穆一生涉足的領域很多,主要是史學——尤其是中國史,七十餘年,出版著作八十二種以上,著文七百餘篇,雖並非全部與國史有關,但大部分著作都能看見他的「史才」,可謂著作等身。他在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以及清代學術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政治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等方面,都有研究,都有著作,都有創見,都能傳世而不衰。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錢穆


作為那一代的前輩學人,他身上並沒有那麼多現有學科界限的條條框框,他是真正實現了傳統社會對此種技術型知識分子的全面要求,即成為通才,做到文史不分家,經、史、子、集四部統統都能遊刃有餘。


要做到這一點,極為重要的是首先對於這種文化知識體系有一種皈依性認知,有一種沉潛於其中的感情乃至於自信和自豪感。余英時在乃師去世之後,回顧其一生,尋找錢穆思想的起點,找到了梁啟超提出的一個問題,即「中國會不會亡」。錢穆的答案是中國不會亡,他一生的學術就是為自己的國家招魂,但這並不是一種復古主義,而是由「舊魂引生新魂」。因此,錢穆的學術並不是傳統的樸學或者小學的路子。他的工作遠遠沒有完成,但他的成就則已能使他不朽,「其魂雖散如未散,故亦謂之神」。


(圖片來自網路)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不丹」

錢穆,二十六年猶記風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蠍子樂隊:「半個世紀的愛,和平,搖滾」
李敖為什麼不喜歡錢穆?
里爾克:一位悄然無聲的人
田藝苗:布達佩斯音樂之旅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錢穆先生:這一座大廟 從聲聲木魚敲起!
錢穆 人生三步驟
錢穆:三國兩晉至唐五代的儒學流變
錢穆丨人生三步驟
錢穆的最後一課:人由天生
錢穆:讀一讀《詩經》
錢穆解讀《傳習錄》七點大綱:盡天下之學
錢穆: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就是兩個詞五個字
錢穆:如何完成一個「我」
錢穆:讀五類書,做高境界的人
錢穆:人生三路向
錢穆:讀好五類書,做個高境界的人
錢氏家訓:錢穆、錢鍾書、錢學森、錢三強都出自這個家族
錢穆:中國人都該讀這七部書
錢穆:談一談明清章回小說
錢穆:作詩怎能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
錢穆先生:放之四海皆準的「相處之道」
錢穆:陰與陽
錢穆:讀書當一意在書,游山水當一意在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