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作者: 澄海


選自: 《同步的喜悅》


六祖惠能大師與《金剛經》及《涅盤經》有大因緣。《金剛經》是他轉凡成聖的根本,他的禪道卻與《涅盤經》有很多的貼合之處,值得研究。

禪宗的禪定與一般的禪定有很大的差別。一般的禪定講的是四禪八定,共外道的禪定,不是佛教獨有的。別有九次第定,這可從密教與天台止觀看到規模,是層次分明的訓練與驗證,是次第禪。


《壇經·定慧品》特別重視定慧等持:


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用一般的話說:正見與正受是一體的兩面。般若產生的時候就是正受,也是洞山良價禪師所說的「如魯如愚」,因為絕對的靈覺是無念心體,沒有相對的概念。有相對概念是落入後天意識世界才有的,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是最好的註腳。那是以第七末那識為主宰的意識世界。

大圓覺海,光澄萬里,是所有智慧的原動力,但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智慧,有如電廠與電力的關係,電廠只產生電源,各種電器產生電力的運用,沒有電廠就沒有電源,各種電器只是閑置。所以六祖在《疑問品》說: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所以我們要很謹慎地說:思想的我不是我,工作的我不是我,那是第二個我。洞山禪師的《過水偈》:「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說得入木三分。


見性即見渠,正受升起,稱為「三昧酒醉」,彷如微醺般的朦朧感。宋朝濟顛和尚給人手不離酒葫蘆的形象,不是嗜酒,只是以飲酒微醺向世人說明正受的「離執禪定」,就是「如魯如愚」,這一點很重要,不明白這個道理,真的要辜負濟顛和尚佯顛的心意了。


離執禪定在永嘉大師的《證道歌》說過:「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游涅盤路……定慧圓明不滯空」。

定慧圓明是圓定,為禪宗的特有標誌。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與《涅盤經》



《涅盤經》亦講定慧。《涅盤經·北本三十一》:「善男子,一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見佛性。聲聞緣覺,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緣,不見佛性。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見佛性。」


有部份學者以為竺道生亦詳《涅盤經》,故有頓悟之說,就以為禪宗的先河是竺道生,這是從「定慧等學」而來的。況且六祖得法南遁,先到曹溪,《頓漸品》:「《涅盤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從事相看,思想有衍流矣!

但是前人,包括竺道生,他們所談的仍然是「定慧等學」,不脫禪定與教觀,與六祖是各別的。禪宗自達摩以下,始以「直指人心」為主,當下見性成佛,即是「定慧等持」的。這個地方非綿密詳察,恐怕不容易發現。


六祖不識字,一聽無盡藏尼師讀誦《涅盤經》即知妙義,是以何為本呢?就是以般若的定慧等持而來的。後來志道和尚覽《涅盤經》十載,未明大意,六祖特意經過一番詳細辯論後,為他示涅盤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這是從「離執禪定」跨前在「無執禪定」。


六祖不但對《涅盤經》有進一步的發明,在另一則志常問道中,直說佛之圓妙,最後微言為「常樂我凈」,真的無法可說了。


六祖是我國歷來最偉大的祖師,一花開五葉,嗣後千三百年來,因《壇經》而悟道的祖師多達二千多人,而蔚成的禪風,形成最有人文特色的宗教精神,或明或暗的陰化王道,並深植庶民心坎。

習禪,應該對《壇經》細嚼慢咽,字字琢磨,絕對不會步入歧途,而研究公案才有會心領意的深趣。今日禪道,既不研究《壇經》,肆口「彈」禪,令人訝異。


今再謹錄先師對定慧等持之閫奧:


正見、正受,原為一事。


然耽正受,則壓抑悟性,差堪自了,無方便能利他,故可諷之以正見不具;具正見而少實證,分別熾然,不知安祥為何事,亦勉可刺之不具正受。若果誠敬信至極,且堅信自心,則得正見時便享正受;享正受矣,見不離此,全以此而自見、自肯、自受用,亦行法施予有緣,而顯大悲方便,可名定慧等持。(《耕雲書箋》)


定慧等學只是著重在等學,定慧等持則是見性後般若常現的心靈狀態,未可混淆。而禪者之自受用即可法施於有緣,這是大悲方便,也才是定慧等持所自然流露出來的無緣大慈。


《涅盤經》在中國的流傳早於竺道生及六祖惠能,為世尊最後遺教。竺道生雖有頓悟之說,其內容與六祖顯然有別,這不是思想先後的衍變,而是對佛法實踐成果的差異。列為思想史或禪宗史資料,要明白不同處。


(《身去身來本三昧》之十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北分禪學會 的精彩文章:

信願行證,修行成佛的四個指標之願
大禪師,笑聲中的鈴木大拙

TAG:騰訊北分禪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圓寂
東土禪宗三祖僧璨大師
南華寺:中國佛教名寺,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農曆十月初五,恭逢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聖誕日!南無大智達摩祖師!
明代唐伯虎《禪宗六代祖師圖跋》
農曆八月初三 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
禪宗五祖弘忍,傳法於六祖慧能,是孫悟空師父的原型
《金剛經》對禪宗的影響
南懷瑾先生:禪宗與中國文化
從六祖慧能與江西弟子的關係看南禪宗的發展
農曆八月初三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圓寂紀念
「浴佛井」與中國禪宗四祖
禪宗六祖慧能的修行記
禪宗高僧:雪峰祖師——義存真覺大師的一生
無盡明燈——禪宗一代大德桂侖禪師圓寂紀念日
南懷瑾老師:《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問題》引言《下》
南懷瑾老師:《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問題》引言《上》
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禪宗與中國文化|文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