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題圖為達西亞所在地,即今羅馬尼亞。


大司馬亂入:本章講述圖拉真皇帝在一系列戰備措施之後,開始了他平生功業的第一步——進攻達西亞。羅馬雖強,達西亞戰爭卻並不輕鬆,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作者長安一葉的文筆也如這場戰爭一樣扣人心弦,請大家欣賞。

前文地址: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一年換了四個皇帝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智慧民族的唯一真神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3):耶路撒冷之戰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4):皇帝法與廁所稅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5):羅馬皇帝應該站著死去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6):大災變與競技場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7):一個想當主角的配角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8):三板斧、麵包與馬戲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9):刺殺與抹殺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0):意外開創的盛世|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1):重啟鐵血年代|文史宴

工兵鎬的勝利

不過,對於侵略戰爭,羅馬有心而達西亞無意,鑒於羅馬與達西亞簽署有和平條約。豈能擅自撕毀。

這一點,對於圖拉真皇帝的心腹之臣李錫尼·蘇拉來說,似乎不是什麼難事,他明白對於戰爭,借口總是很好找。於是,這個狡猾的人迅速向多瑙河畔(兩國交界的地方)集結重兵,

果然,不出羅馬統帥所料,面對對岸突然增多的羅馬大軍,一部分達西亞士兵產生了恐懼心理,犯下了大量落人口實的錯誤。

終於有了借口,於是,公元101年,圖拉真皇帝率領15萬大軍,揮師北上。屯軍於多瑙河畔。

羅馬軍紀嚴明,15萬大軍入夜寂靜無聲。河那邊的達西亞人望著對岸的羅馬軍營,夜色之下水霧瀰漫,連綿六七十里的羅馬軍營,宛如飛揚塵夢般若隱若現。。。,達西亞人很是緊張,不過在短暫的緊張之後,他們漸漸放寬心起來。

羅馬這次來,似乎沒有海軍配合。

蠻族很聰明,因為他們認為憑藉著多瑙河寬廣的河水,他們就完全能夠有效地抵抗羅馬軍團。

這一幕對於中國人也很熟悉。

因為距離此時一百年後,即公元207年, 三國赤壁,東吳大都督周瑜看著廣闊的長江江水,似乎也是想這樣來抵抗曹兵。

如無意外,說不定,達西亞人會提前打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甚至「火燒赤壁」也完全有可能。

達西亞感覺羅馬就兩條路可走:

第一、持久戰,久而久之,羅馬大軍補給會出現問題,最終退卻。

第二、造船渡河,但羅馬人數眾多,時間會很長,如果鐵鎖連舟,那麼就用火攻。如果不連船,人只能一船船渡河。自己正好趁其不備,攻其不意。。。。。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還有第三條路。

深黑色的春季夜空下,面對潺潺河水,絲絲冷風中,圖拉真沉思不語。當年就是在不遠處的萊茵河畔,當時羅馬軍團百戰精英幾乎付之一炬。從那時起,羅馬對外用兵,偃旗息鼓幾乎一百年。

可嘆戰場之上,人們的命運就如同弱柳隨風般,飄忽不定。

不過,自己絕不會成為第二個慘敗的奧古斯都!他要以從容之姿來演繹這個盛美時代的炫彩。

達西亞人高興的未免太早。

圖拉真不帶海軍,自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打算走第三條路。一條敵人做夢也沒想到的路。

很快,達西亞人發現,寬廣的河水上,出現了兩座跨度很長的巨型大橋——石制大橋

這是羅馬人在皇帝的命令下,短期內修築的兩座大型石制高架橋。令羅馬人沒想到的是,他們無意間打破了記錄,這成為古代世界兩座最長的大橋。不過可惜,這兩座精美的橋卻是應用於戰爭。

可嘆,如果一百多年後的曹操能看到,就不會有赤壁了。如此強大的施工能力,得益於平時大型建築的能力。

達西亞人顯然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忽略了羅馬人在土木工程上的造詣,羅馬人的建築能力確實沒得說,當年駐守北非努米比亞的羅馬第三軍團,在撒哈拉沙漠旁,短時間內依靠一個軍團,就建造了一座城市——提姆加德市

結合羅馬城內的大型建築,似乎能夠想通,這兩座大橋的修築為何能夠如此迅速建好。看來,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不過為時已晚,河對岸的圖拉真皇帝早已將軍團集結完畢,他明白對戰蠻族,此戰絕對不能敗,如果失敗,圖密善的命運,可能就會落在自己頭上。

河畔旁伴隨著寒風送來絲絲薄涼,面對著前軍萬馬,他拔劍在手,鼓勵千軍:過河之後,奮勇殺敵。

然後,他殺氣騰騰地規定:戰時,一人退卻,後人斬前人。一陣退卻,後陣斬前陣,一軍後撤,後軍斬前軍。

最後,尚武的血脈令他激蕩不已。他劍指北方,萬軍競發。

圖拉真皇帝集結數以萬計的羅馬士兵,踏著古代世界最長的兩座橋樑橫跨多瑙河。就這樣,這股殺伐界的鐵血洪流順著這兩座石制高架橋,湧入了達西亞的境內。

過河、列陣、怒吼(企圖嚇倒對方)、然後迅猛出擊,再然後。。。再然後沒有了(沒遇到敵人)。原以為有場惡戰,但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

不過此時,皇帝絲毫無法放鬆警惕。

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是,眼前(河灘前面)出現了大片樹林,連接著遠方的連綿群山,隱隱紅葉層林中,皇帝恐有伏兵。

於是,短暫沉思後,圖拉真下令前軍砍樹開道,後軍穩穩推進。樹林中埋伏的達西亞人精心準備的「喊叫一聲,伏兵四起」的局面無法發生,只得紛紛退去。

結合戰爭前後,羅馬軍團迅速修橋、修路,此時又伐木開道來看,難怪尼祿時代名將克爾布羅曾評價:「羅馬戰爭主要是靠工兵鎬取勝。」

塔帕伊之戰

山林盡頭,豁然開朗,是著名的塔帕伊(Tapae)平原。

圖拉真發現一望無際的開闊平原對面,原來十萬達西亞大軍已然列陣,達西亞皇帝得凱巴魯斯御駕親征,準備以逸待勞。之所以選擇平原,是因為對方統帥的野心極大。

歷史上,大凡選擇開闊平原決戰的,除了自信心滿滿,戰鬥力強外,一般都是來拚命的。因為失敗的一方將無險可守,並且失去所有。

而平原曠野 ,似乎更利於騎兵決戰。不過此時騎兵還沒有那麼強盛。

此時馬蹬還未出現 ,戰爭主要是靠步兵,騎兵只是輔助。馬蹬出現後,騎兵才漸漸成為主力, 才有了後來中世紀的騎士階層。說的遠了。

對圖拉真皇帝而言,此次首戰,而且是對蠻族首戰。當一心向前,若想法過多 (怯懦、畏懼)必會使身心過沉,乃至殺伐無力、榮耀蒙塵。

因此圖拉真下令,凡後排士兵都用拳頭頂住前排。抓緊前方士兵背帶,使其不得怯懦後撤。

凡開戰之際,有進無退!除死方休!

此時,國與國而言,除了生死,皆為利害。時代所限 ,更無需多言。開打!

圖密善後,帝國幽居五載,願萬神眷顧,再創輝煌。

於是,圖拉真提劍上馬, 向著遠方連綿戰陣,揮劍迎敵!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著名的「塔帕伊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鷹旗翻動,十五萬大軍士氣高昂,左右翼迅速展開,似長臂覆籠長空,直漫天際。

羅馬士兵希望在戰場上編織自己的榮耀和夢想。

不過,夢想終究抵不過現實骨感。達西亞人不等羅馬左右翼列陣完成,便先發制人,左右率先猛衝羅馬兩翼。

羅馬方陣(並未完全列陣)在敵人衝鋒時, 一百五十步開外拋石,百步射箭,十五步投槍 。

達西亞人素來圓盾、輕衣,居然頂住了一輪輪標槍箭雨。

在與羅馬人互射箭矢的同時,面對羅馬的長矛兵,達西亞騎兵已率先殺至羅馬兩翼陣前,用大量標槍對羅馬左右雙翼進行殺傷。這使得羅馬大駭,帝國兩翼重步兵還沒來的及完全展開,就倉促迎戰。

此時配合以蠻族騎兵騷擾,箭雨之下,鋪天蓋地的達西亞輕步兵瞬間也已殺到。

按理說,輕甲對羅馬重甲是自殺。

不過事與願違。達西亞人不是輕敵,而是自信。

日耳曼(達西亞也是日耳曼一支)戰力真不是蓋的。 達西亞人的鐮刀板斧, 面對羅馬盾牆,竟然能夠斷盾殘甲,甚至凶蠻地將羅馬左右兩翼擊退。

完全出乎圖拉真意料。首戰艱難。平原已然沸騰。

羅馬左右翼潰敗的形勢, 對於帝國中軍影響極為嚴重。

雖說己方重甲(皮厚)。但畢竟左右翼受損,敵人從三個方面攻打中軍,對中軍而言,不亞於打架被人從兩面拍板磚。

中軍已然豁出去了。無左右守護,士兵拚死阻擋來自達西亞人幾方面壓力的同時,還要以長矛抵住對方騎兵的穿插迂迴。

此時身居中軍的圖拉真,已經覺察到中軍陣列正漸漸向右側壓迫,身為統帥的他敏銳地覺察到形勢的緊迫,因為羅馬士兵左手拿盾。在受到巨大衝擊的時候,都會希望躲在旁邊戰友的盾牌之下,(豈曰無盾,與子同盾。) 因此陣型會漸漸壓迫右邊。

於是,他沖至中軍靠前部, 他令中軍穩住,不可冒進,亦不可退卻,強壓中軍穩住陣腳,即使刀呼嘯箭雨傾盆而下,依然無法阻止皇帝激勵士兵,並且從容地指揮中軍有序變陣:

每隔一段時間,首排士兵迅速由側位退卻,然後,後排士兵的盾牌會立刻頂上。再配合以短刀、長矛。(似乎有點類似於鴛鴦陣。民間稱呼:車輪戰、亂拳打死老師傅),和頑強的蠻族打起了車輪戰。

達西亞人素來勇猛,在羅馬連翻重創之下,達西亞士兵依然刀斧怒劈。 甚至不惜以身撞盾,以致於血肉橫飛,熱血迸濺。根據羅馬史記載:熱血長空灑盪,使得羅馬主帥「銀甲早已被血雨淋濕」。可見戰事慘烈。

不過,皇帝從容指揮,令士氣大振。圖拉真令陣型漸漸回收,用盾牌陣環繞,刀劍掩護,弓箭手居中同步一起放箭,齊射靠近之敵。同時與對方弓箭手對射。圍繞著中軍周邊,蠻族屍體堆積如山。

烈火中,羅馬硬生生地頂住了。

為避免對方形成合圍,圖拉真急令剛才被擊退的兩翼迅速跟進,否則軍法處置。

不過皇帝的紅色英冠實在過於顯眼,如同「萬馬叢中一點紅」,這就太過自信了。戰場上可不是講時髦的地方。箭雨標槍時常會在皇帝旁邊划過,形勢異常焦灼。

在一輪輪達西亞人猛攻之下,戰事越來越兇險。敵人向羅馬戰陣滲透、穿插,致使方陣嚴重受損,乃至崩壞。

圖拉真明白最後的時刻已經到了,他拔出短劍,令全軍近身肉搏,進行白刃戰。

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不再講戰術了。

眼看千鈞一髮之際。突然,羅馬軍團身後遙遠的地平線上頓時沙塵瀰漫,但見羅馬招募的北非騎兵從天邊呼嘯而來,大地震斗。大片戰甲鐵光「激塵沙而阻征程,逆霞光以奔襲」。

突擊!北非騎兵!

此時,沒有馬鐙也能熟練駕馭坐騎的羅馬北非騎兵,如同天降,從遠方地平線處,地毯式殺向敵陣之中,他們在戰鬥中利用腕力和飛馳投槍,因而以戰鬥力極強而聞名。

由於鐵甲較重,這個年代還沒有重甲騎兵 ,因為在沒馬蹬的時代,重甲會消耗戰馬大量體力。戰爭顛簸中,騎兵會痛苦不堪。而北非騎兵以較輕的鎖甲為主。

而憑藉強大的騎兵攻勢,北非騎兵居然將對方達西亞的騎兵打退,衝散了達西亞步兵。並且迅猛衝向敵方統帥,企圖一舉擒王

有羅馬史記載翻譯過來 ,形容對方主帥得凱巴魯斯「幾欲撒手」,可謂驚險。

此時,羅馬左右翼已然到位 。皇帝命令直搗對方主帥,配合騎兵,形成合圍之態。

羅馬利用強大的人海戰術,排山倒海般壓向對方。

巨大的變故,令形勢急轉凄涼,達西亞方統帥很是詫異。

此時,達西亞大勢已去。他們感慨十年前還在自己的世界裡當主角。。。(逼迫圖密善簽和約。)

可嘆,他們一直縱橫南北,今日如何能敗!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伴隨著炙熱的河畔晚風 達西亞勇士們迎來最終的宿命:潰散。

戰事激烈,由於羅馬後軍抵前軍,來不及撿戰功(敵方首級請賞)。 因此,羅馬很多士兵都是將敵人頭髮砍下一縷,以便戰後報功。

達西亞皇帝得凱巴魯斯更是系好了鞋帶,一口氣跑了上百里,直至跑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依城而守(今羅馬尼亞境內)仍然驚魂未定。

羅馬方面勝利收兵,疲憊之下,並沒有長途追擊。如此開拓之戰,羅馬百年未見。

此時,落日霞光中,浩瀚平原之上,盡漫芬芳。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當年凱撒大帝那句「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Vedi,Vici)的西方最強音 (類似於東方「犯我強漢,雖遠必誅」)令無數西方粉絲神魂顛倒,而圖拉真皇帝對此也是無限神往。

此戰勝利,更令他相信萬神會假手於他,建立不世功勛。

他相信自己將是鷹旗之下,最神聖的君主。此戰不負長空。更不負羅馬萬民 。

勝利榮耀,眾多浮光之靜美。大美江山。原來多瑙河畔北部竟如此寥廓。此刻,能夠活著一睹晚霞餘暉,萬幸!

不過,屠戮數萬,平原遍地屍骸如上萬顆冰冷的心。令圖拉真皇帝在意動神馳之外,不禁黯然感傷。

神傷歸神傷,該出擊還需出擊。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

面對著人口眾多的達西亞人,皇帝認為除了帝國以外,自己無需向任何負責。

於是羅馬軍團趁勢直殺向達西亞首都。一路燒殺搶掠,令萬魂風散,草木凋零。大軍過後,皆為一片片廢墟。

不過此時冬季快到了,皇帝休戰,望著達西亞山川滿目瘡痍,他將一半軍隊放在北境駐守,另一半隨自己回師多瑙河畔。戰役暫時告一段落。

華麗的議和

不過達西亞國王還沒有消停。冷靜下來,他想了一招,不去管眼前的羅馬軍隊,直接過河突擊多瑙河下游沿岸的羅馬諾唯伊軍團——該軍團在今保加利亞境內,遠離圖拉真休寒假的地方。這似乎是西方早期的圍魏救趙。

所謂兵貴神速,不料早期策劃不當,渡河損失了很多人馬,加之本地的羅馬軍團英勇抵抗,導致達西亞人遺失戰機,被圖拉真大軍追上,利用重甲包抄,一舉擊退。

公元102年,圖拉真皇帝決定一舉蕩平達西亞,他傾全國之兵,分兵兩路,

西路由自己和手下大將蘇拉領軍,浴血山林,東路由北非騎兵統帥昆圖斯帶領,迂迴包抄,直搗達西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並且接連告捷。

你來我往間,雙方大軍浴血山林之際,冬季已漸漸降臨。

此時,達西亞皇帝正在為失敗而追悔,決心重新再戰的他,發現群臣驚恐怯懦,無奈之下,他被迫求和。

冬季寒雪之下,羅馬方面也是無心再戰。

但當圖拉真聽到達西亞要求「和談」時,不禁為難。雖然圖拉真同意議和,但如果自己和蠻族議和,那可能會被無數人詬病,成為政治上的軟肋。

面對難題,他也沉思,似乎只有在戰場上,他才能真正掙脫元老和世俗枷鎖(步步驚心)。而戰爭之外,他又不得不重新考慮那些沒有硝煙的爭鬥。比如說政治鬥爭,以及「該不該議和」這個難題。。。

他突然想到圖密善(前任暴君)。當年他何等風光,自己也只是他手下的一員武將而已。不過,繁華再好,無奈歲月易逝。當年圖密善正是因為與蠻族和談,身敗名裂。

圖密善皇帝早已塵封不在,但自己決不可再犯。

圖拉真猛然起身。對待蠻族,稍有不慎,不但前功盡棄,甚至生命也會划上終止符。

不過,這道難題,對於身邊狡猾化身的軍團長蘇拉來說,不算是個事。

蘇拉出身顯貴,辦事公道機變,深得皇帝器重。

他告訴皇帝,不好解答的問題,不如就不要解答。

聽到這,皇帝彷彿領悟。確實,既然自己不好解決,何不讓別人去解。

於是,他智慧地將達西亞的求和書,傳交給元老院,成功地避免了一場風波:

一、對元老院顯得重視;

二、他把這個燙手山芋丟給元老院。讓元老院裁決。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2):大破達西亞|文史宴

先插一句。這很類似一百多年後,東方三國時代「司馬懿千里請戰」的故事,曾被無數明眼人看破。確實,想打就打,想和就和,為何要千里去請求。

不過,這一招對於羅馬元老還是挺管用的。

雷人的是:被重視的元老居然異常開心,好久沒被重視了。對於皇帝「好心」 、洒脫之舉,元老們開心滴同意「和談」。

於是,此次皇帝「千里請求」的做法,直接造成了兩個後果:

第一、元老院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 。後來表彰皇帝為領袖典範 ,雅號「神聖的圖拉真」, 估計和這次有很大關係。(典型的賣了還找錢。)

第二、天下憤青炸了!他們感覺元老院就是個草包,皇帝好樣的——牛!英明的皇帝被沒出息的元老綁架,被迫和談。

合約簽訂很長,七條,不過不用關心,至少皇帝是沒有關注和約的,因為對他而言,和約只是臨場休戰,有效期一年。

於是,逢源了元老官場,打敗了勁敵,皇帝勝利榮歸。

一路鮮衣怒馬,盡顯盛世風華,到了羅馬城下,已是春暖花開,幻彩浮動,落英繽紛中,皇帝下馬,戰功赫赫的武將、勇士依然跟隨皇帝一起下馬,步行進城。此時,在羅馬城中人人似乎都是皇粉

這讓羅馬人感覺圖拉真是最像羅馬人皇帝的,也最不像一個皇帝。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4):亞歷山大再世|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6):羅馬帝國也修過長城|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1):重啟鐵血年代|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7):千年噩夢的開始|文史宴
我所知的羅馬帝國(19):第一個與漢朝聯繫的羅馬皇帝|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8):洞見千年的智者|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0):羅馬五賢帝其實有六個人|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0):意外開創的盛世|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1):冥冥中羅馬與漢朝一同衰落|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2):《角鬥士》帶來三世紀危機|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8):三板斧、麵包與馬戲|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15):養子們造就的五賢帝|文史宴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9):刺殺與抹殺|文史宴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5):羅馬皇帝應該站著死去
連載|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6):既創業又守成的皇帝
世界遺產:2000年前北日耳曼與羅馬帝國之界牆
亞瑟王與圓桌騎士的原型:公元3世紀後的羅馬帝國新式軍隊
好久沒說德國歷史了:神聖羅馬帝國和選帝侯
漢武帝: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