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戒律仪要得清净,需要观察身口意三业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戒是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不论在家、出家佛弟子,应当受持清净戒法。《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云:


「又戒律仪有三种观清净因相。何等为三?观身业。二、观语业。三、观意业。云何观察如是诸业令戒律仪皆得清净?」观察身口意三业能使令我们所守护的「戒律仪皆得清净」。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二中说到:

一、观身、语业


谓希当造及欲正造、身作业时如是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及以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为不自损、亦不损他、是其善性,能生诸乐招乐异熟。如是观己。若自了知我此身业,自损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即于此业摄敛不作亦不与便。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说,即于此业而不摄敛造作与便。


「当造」和「正造」,就是现在和将来要做的事情。


在我们的身体采取行动的时候,先要在心里面作如是第一个观察:「现在和将来由我的这个身体发出来的行动是不是对自己有伤害,也能伤害他人,是自他两不利,这样的事情是有罪过的,招感将来苦恼的果报。」


第二个观察:「我这样的行动对自己没有伤害、对他人也没有伤害,这是有功德的事情。能够显现出来安乐的事情、安乐的果报。现在生诸乐,将来这个乐的果报就出现了。」

这样观察了以后,若自己知道现在这个身体的行动,有「自损」有「损他」,「是不善性、能生众苦招苦异熟」,那就对于想要做的这件事马上的收回来,不做这件事。「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是其善性」,「余如前说」就是「能生诸乐招乐异熟」的话,「即于此业而不摄敛」,那么这个行动、这件事不要停下来;要立刻地采取行动给它方便、叫它顺利的成就。


这就叫做「清净」,就是恶不可以、做善才可以做。就是将来的、和现在的,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先做如是观。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复于过去已造身业亦数观察,我此身业为能自损,余如前说。如是观已;若自了知我此身业,自损损他余如前说,便于有智同梵行所,如实发露如法悔除。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余如前说,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多随修学。

前面是「将来」和「现在」这二种,现在是对「过去」的时候。数数的回想观察已经过去的事情,我已经造作了这样的事情。「我此身业为能自损」也能损他,「余如前说」,能生诸苦招苦异熟。


观察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是有罪过的,那么后来应该怎么办呢?要在智慧的同修圣道的人的地方向他真诚发露坦白出来「我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错误的事情」。要依据戒律上所规定的如法忏悔。


「若自了知我此身业,不损自他余如前说」能生诸乐招乐异熟。「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心里面「我做的事情有功德能生乐异熟」,那么白天夜间心情很平静。「多随修学」,多多的随顺他来继续的修学这种善法。


如是彼于去来今世所造身业,能善观察,能善清净。

修行人对于自己过去的、将来的、现在的所做的事情,能这样善巧的观察思惟,就能够清净了身业。就持戒清净,有错误的忏悔、有功德的继续的增长广大。


如于身业,于其语业当知亦尔。


前面是说「身业」,就是语业也和身业一样也要这样观察清净。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二、观意业


由过去行为缘生意,由未来行为缘生意,由现在行为缘生意,即于此意数数观察:我此意业为能自损,余如前说。


「由过去行为缘生意,由未来行为缘生意」,其实这身口意三业、意业是根本,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观察的时候就知道「由过去行为缘生意」,说我过去的「行」作因缘而生起意识,这是什么呢?就是「作意心所」,或者如理作意、或者是不如理作意,这个「行」就使令这意识就现起来了,由这作意心所引起意识的现行,就是这么回事。「过去行为缘生意」也是这样子、「未来行为缘生意」、「由现在行为缘生意」,都是这样子。


「即于此意数数观察」,即于所生起的这个意要一次又一次的观察。「我此意业为能自损,余如前说」,也像前面身业、语业这样子。


如是观己;若自了知我此意业是其黑品,即于此业摄敛不起、不与其便。若自了知我此意业是其白品,即于此业而不敛摄、发起与便。


「如是观已」,这样观察完了,若是自己了知我此意业是由贪瞋痴的三毒发动的,这是有罪过的,马上的把它收摄回来,叫它不要动。


若是自己了知此意业是无贪、无瞋、无痴、是善业的,那就不要停下来,继续增长广大。或者创造一些因缘使令继续的有所成就。


如是于彼去来今世所起意业,能善观察、能善清净。


「如是于彼去来今世所起的意业,能善观察、能善清净」,观察了以后,不清净的立刻要停下来,清净的让它增长广大。


所以者何?去来今世所有沙门、若婆罗门、于身语意三种业中,或已观察、或当观察、或正观察,或已清净、或当清净、或正清净,或已多住、或当多住、或正多住,一切皆由如是观察、如是清净。


为什么要这样作观呢?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所有」的这些修行人,沙门和婆罗门,对「于身口意」这三业都是这样子:或者观察过去世、观察未来世、观察现在世,只要是身口意三业一动要经过智慧的观察了才行动。


过去世他的身口意经过这样的观察,就是「已」经是「清净」的。将来的时候也是要经过这样的观察,也是使令身口意清净。现在也是要经过智慧的观察,要使令他清净,「正清净」。或者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这位修行人他的心里面多数安住在观察和清净的上面。

如何才能持戒清净?



过去也是这样子、未来也是这样子、现在也是这样子,一切都是由这样的智慧的观察,使令自己的三业清净,也就是律仪清净了。


如佛世尊,曾为长老啰怙罗说:汝今啰怙罗!于身语意业,应数正观察;念诸佛圣教。啰怙罗汝应学是沙门业。若能于此学,唯胜善无恶。


要忆念诸佛的法语,依据佛的法语去观察那叫做「正观察」。佛曾为长老啰怙罗说:现在于身业、语业、意业这三业,时时的要忆念诸佛的法语做「正观察」。若能这样学习,三业只有殊胜的功德庄严而没有罪过,慢慢的就可以得圣道了。


若于如是身语意业审正思择:我此诸业为能自损,广说如前。是名观察。


「审」是很认真的这样观察。「思择」就是观察。「我此诸业为能自损,广说如前」,「是名」叫作「观察」。


若于一分摄敛不作亦不与便,广说乃至发露悔除。复于一分而不敛摄造作与便,广说乃至便生欢喜,昼夜安住多随修学。是名清净。


若发觉是有罪过马上的要息灭了它,不做这种恶事,「亦不与」其方便,「广说乃至发露悔除」。「复于一分而不敛摄」,就是白品有功德的事情,「造作与便」,这要主动的给它条件叫它方便的成就,「广说乃至便生欢喜」,「昼夜安住」白天也是这样子、晚上也是这样子、不要超越这个范围叫做「住」。「多随修学」多而又多、多多的随顺这个道理去学习,「是名」叫做「清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学图书馆 的精彩文章:

一僧一寺,边缘的行者
铜佛手印
网络皈依,「方便」了谁误了谁?
大安法师:网上皈依?皈依证明师不现前,怕受皈依者得不到戒体

TAG:大象佛学图书馆 |

您可能感興趣

持戒而來:如何才能夠讓人道不絕
佛教為何要受戒?你還在為持戒而持戒嗎?
如何持戒修行才能為善知識
如果不持戒……
若不持戒,得財施者: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凈果
為什麼說護持正見甚至比護持戒律還要重要?
持一戒比圓滿持戒功德大?您知道嗎?
如何修持戒除淫慾心?一個真相讓你徹底放下
在生活中,如何持戒修行?
稀里糊塗受了戒後,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持戒怎麼辦?
玄奘大師談為何必須恭敬不持戒修行的僧人!
念佛需要持戒嗎?
持戒,是為了真正的自由!
參禪就是持戒
持戒为了啥?是要改变自己的习性
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為什麼你越持戒越痛苦?
從你的哭與不哭,就能證明你有沒有持戒律
守那清規戒律有啥子用?—說么鬼之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