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獨特的水仙雕刻技藝,花之美不分南北
清·蘇靈《盆景偶錄》把盆景分為「四大家」,「七賢」,「八十學士」及「四雅」。四雅即蘭花、菊花、菖蒲、水仙花。
盛夏8月,張文江打開家門,水仙花的香氣撲鼻。十多盆水仙花居然反季節綻放,讓人驚訝。問張老為何能有此神技?張老笑笑,「控溫便是了」。張老的花球均在冷凍庫中保存,「夏天冷庫實在是費電啊!不過你想什麼時候看花,提前一周告訴我,我准能讓你看到」,張老沖我們笑著說。
張文江,漳州蔡坂村人, 水仙花雕刻技藝第五代傳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漳州水仙花協會會長。
張文江坐定,講故事給我們聽。說過去,我們蔡坂村有個讀書人做張光惠,是我們張家的祖先。他在河南做一個小官,那一年告老還鄉,帶著家人南下,恰在洞庭湖行船時,看到湖面上飄著一顆孤單的水仙花,覺得很漂亮,就撈了起來帶到了漳州,於是開創了水仙花在漳州種植的歷史。故事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水仙是漳州的外來戶。不過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自古不乏先例。
水仙花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陳心啟和吳應祥兩位教授在1982年第3期的《植物分類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水仙考》的文章,認為水仙系歸化之物,可能在唐代就由地中海國家傳入中國,現今植物學界普遍接受了陳吳二位學者的觀點,中國水仙在最新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中,已經記錄為1300年至1400年前引種栽培的觀賞植物。
2011年南京師範大學的程傑教授發表了《中國水仙起源考》,文中提到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水仙花傳入中國的記載。這從歷史學的角度論證了中國水仙確是外來歸化植物。傳入中國的水仙花,首先落地湖北荊州一帶。南宋時期,水仙栽培中心轉移到了都城臨安(今杭州)和閩、浙兩地的沿海地區。明朝嘉靖之後,蘇州嘉定、吳縣一帶成了水仙著名產地,影響極大。清代早期,水仙栽培重心轉移到福建,從此漳州水仙異軍突起,一枝獨秀,影響直至今日。
水仙別名凌波仙子,天蔥、雅蒜,都是些美好的名字。黃庭堅寫「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就說的水仙花,那詩名叫《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宋人南遷,更是促進了水仙花大範圍的規模化種植。宋伯仁作《山下》,「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賣水仙花。」許仲企的《五古· 水仙花》里說:「芳苞出水仙,厥名為玉霄。適從閩越來,綠緩擁翠條。」閩越,代指今福建大部分地區。明代王世懋寫有《花疏》,「水仙宜置瓶中,其物得水則不枯,故曰水仙,稱其名矣。」(明·王世懋《學圃雜疏》,中華書局,1985)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水仙亦有記載:「水仙宜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4)明代詩人楊萬里、學者朱熹都寫過水仙的詩,畫家徐渭、遺老朱耷,後世的吳昌碩、張大千也均有畫作《水仙圖》。中國文人向來挑剔,一朵水仙花,若無清雅出塵的氣質,不同凡響的神韻,無須胭脂裝扮的天然之美,又怎可能數入文人詩畫。
(水仙花鱗莖雕刻工具)
半月前為查北京地名,翻閱《帝京景物略》,其中有記載,「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為業。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帝京景物略》,明·劉侗、於奕正著,欒保群注,故宮出版社,2013)足以說明,明代末年的現北京南三環一帶已經開始有了大片的水仙繁殖基地。。
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屬植物的統稱,世界上有800餘種,但觀賞價值高的僅有10餘種。漳州極好的自然條件給了水仙這個歸化物種極佳的生長環境。漳州人創造性的開發了種球閹割,三年複種等先進的栽培技術,讓水仙鱗莖變得碩大,花苞又多,而漳州花農另一創造性的發明,就是成名已久,遠播海外的水仙雕刻技術。
(工具和完整的水仙花球)
傳說在一百多年前,漳州九湖鎮蔡坂村的花農用鋤頭將水仙花球挖起來時,不小心挖壞了種球,又捨不得扔掉,於是將其存儲在倉庫中。不料幾個月後,花農意外發現裂開的花球發了芽,長得又粗又壯,花苞又多,造型又別緻,於是聰明的漳州人以此為基礎,發明了獨步天下的水仙雕刻技藝。
在張文江家,我們有幸見到了水仙雕刻。
雕刻者搬來小板凳一把,塑料盆一個,拿著一把類似於手術刀一樣的斜刃薄片小刀,坐定,問我可以開始了嗎?我問,用這一把刀難道就夠了?雕刻者看著我笑,是啊,對我來說就夠了。
雕刻者一手捏著水仙鱗莖根球,一手持刀,穩准狠的削掉球莖向上一側的幾乎所有鱗片,直到露出水仙頭中的芽體。接下來,用小刀輕輕的伸進每個芽體的縫隙,疏離每個鱗片,再削刻苞片,把所有暴露在外面的芽苞片逐一剝除。做這一步的時候,經驗老道的雕刻著也變得小心翼翼,萬不能損傷到花苞。然後根據造型需求,修理葉片寬度,再輕輕刮除花梗表皮,例如希望葉片向某一方向捲曲,則輕輕的削薄此方向的葉片表皮即可。最後雕刻師沿著葉子的方向,在花莖根部用刀尖輕輕插了一下,告訴我,這樣可以控制水仙葉片的生長高度,使其矮化。最後修整花球,讓每個刀口處整齊乾淨,保持外觀優美。到此,水仙造型雕刻結束,後續需要清水浸泡花球,洗凈粘液,再放到瓷盆中放上少許水,儼然變成一個水仙盆景的雛形。
(一個雕刻好的花球,大約可以張成後面的樣子)
雕刻後的水仙花梗或彎或直,葉片曲折縱橫,亦可憑興趣審美筆畫鱗莖,增添趣味,讓單一的水仙盆景搖身變成關公、侍女、仙鶴、螃蟹、龍舟、荷葉、茶壺、花籃等模樣,此為觀葉水仙。另有一種「觀根」的水仙造景,要把水仙鱗莖養出長長的、白白的水仙根系,像美髯公一樣,年節時送與家中長輩,象徵如意吉祥,富貴長壽。
水仙傳入漳州,無論哪種傳說,距今大約也都有五百年的歷史了。漳州月港,航路四通八達,明代的時候水仙花開始出口海外,到清代時已經實現規模化出口。直到今天,漳州龍海鎮仍舊是全國栽培面積最大的水仙生產基地。
(這一季度的稻穀收個之後,這裡會全部種滿水仙花)
張文江家附近的水仙田裡現在還種著稻穀。等二季稻收割,霜降時節前後,這片田野中便全部會種上水仙。近些年,張文江也引進種植了不少洋水仙,異國品種的水仙花已經迅速適應了漳州的氣候,和傳統水仙一起,在田裡生根發芽。
7萬頭水仙鱗莖正在張文江的庫房裡靜靜地度過夏天,等待寒冬時節來臨。今年的農曆春節期間,這些水仙將作為「年花」,發往全國各地,盛開於千萬人家的案頭,一如既往的裝扮著人們的生活。(圖文/幸鵬)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建蘭中華水仙
※江西遂川道教聖地——碧洲白水仙景區榮膺「中國森林氧吧」稱號
※建蘭紅線素和峨眉水仙
※花友南美水仙的繁殖管理
※福建漳平南洋鎮是水仙茶之鄉 土質海拔雨水最適合生長
※建蘭峨嵋水仙明艷端莊
※蘭花梅瓣、水仙瓣、荷瓣等瓣型的特點
※辨別│區分武夷岩茶水仙、肉桂的五大招法
※河州牡丹—水仙花什麼時分開花?
※四季蘭峨眉水仙與您共賞
※四季蘭新品綠桿綠花水仙
※淺談蕙蘭梅瓣、水仙瓣的聯繫
※淺談蕙蘭梅瓣、水仙瓣的聯繫!
※峨眉水仙和峨眉胭脂
※中國蘭水仙瓣之謎
※宋汝窯水仙盆傳世精品
※園藝科普——中國十大名花之水仙
※巴黎歐萊雅清潤凈透海水仙水乳套裝
※家庭養花技巧:水仙花要如何雕刻的技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