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提 示


點擊上方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


【按】以下內容節錄自王啟宗先生撰寫的《平凡與不平凡》,選自南懷瑾先生七十誕辰紀念文集《懷師——我們的南老師》。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尊師重道的觀念,在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的傳統中,佔有極重要的份量。大的方面不說,僅以對民間社會的影響而言,曾被視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乃至與「天地君親師」,一併供奉。不幸在晚近數十年來,因受西方文化表層形式的撞擊,「師之不尊、道之不行,其行由來久矣!」懷師於數十年前,感慨師道的淪夷;並為文大聲疾呼,不斷鼓吹復興和倡導,企圖力挽頹風。據我所知他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學者,不僅發之於言,抒之於文,同時更是一位身體力行者。


樂清復戡朱鵬先生,為懷師早年啟蒙的塾師,於1933年作古。根據他的生平事迹與行誼所記:「先生幼穎敏,讀書數行下。為詩文有奇氣,操筆數千言立就。曾數為學校教席,莘莘學子,相敬相親,終身無間言。」懷師幼年多得力於朱先生之啟蒙和薰陶;尤其詩詞方面獲益更多,而有今日之成就。故朱先生亦為懷師念念不忘最景仰恩師之一。朱先生負才不覊,詩有奇氣,唱和著作均多。惜多未能保存。懷師在美從其世兄朱璋處,尋得復翁吟草油印抄寫本一冊,為免於日後散佚,毅然於丙寅八月在台為鑄版重梓,以廣其流傳,而志師道之不墜。朱太老師五十年前所作掃墓一律曰:

萬山松木撼風聲,


為撫枝條暗自驚。


地下或留乾淨土,


人間到處可憐生。


苟全亂世兒無幸,

得傍先墳死有名。


老病日深難拜起,


千愁訴盡覺身輕。


懷師對此作當時感念殊深,至今猶能琅琅上口,一字不忘。由此微小,足見其對恩師之敬重,亦可知其師生間情誼之真摯。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圖為南懷瑾先生寄與朱鵬先生之子朱璋先生的和詩,釋文如下:


丁卯六月初旬深夜治事方畢,取和朱璋筱戡世兄遙寄七十祝壽詩,不覺舊習複發,立成四律。甚矣,慧業之難除也。


浪跡生涯不計年

童真玩忽猶依然


短衣躍馬輕如葉


信手批書狂亦顛


七十年更三大劫


八千里外一留仙


故人書壽翁呼老


方覺人間世已遷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另一位影響懷師最大的恩師就是:「散盡億萬家財,行腳遍天下,求法忘軀,大徹大悟的川北禪宗大德,鹽亭老人煥仙先生。縱天之寶,邃博之學,潛心內籍,棲志心宗,抵老豁然發明大事,詎曰警語,關於樓中,扇搖契於江外,抑亦睹明星以悟道,見拈花而破顏者矣。悲大道之胥淪,四生之顛沛,乃毅然棄軒冕舍山林,遠肥膏,雜塵習思,以如來家業,孔老薪傳,立己立人而及國家天下也。」從以上對鹽亭老人之介紹,可以略窺他的風範和器識以及一切。


鹽亭老人,曾與虛雲老和尚,並世弘法,法鏡高懸,宗風耀爍。一時景從之名流學者,不惜千里跋涉。懷師即其得意門生之一,老人曾對其讚譽說:「懷瑾諦聽,在山數十日,切見諸禪德,巍然自拔,有獨立振衣之槪,老人至喜也。攝其眾向道,導其徒回車,風其儔化行方國者,實為懷瑾……」。又一次老人在復函中,再獎飾懷師說:「台端丁年植學,以天下國家為己任,接物以禮,克己曰仁,曩在山時,老漢心竊內儀久矣。」


鹽亭老人說法辯經於維摩精舍時,所有開示、講記,無論分判諸宗門派,或究心三家內典,或隨感赴機,以及詩歌、聯偈、劇曲、雜章等,均經其門人編輯成《維摩精舍叢書》,由懷師總其成。全書函五集,分為:榴窗隨判、黃葉閑譚、中庸勝唱、靈嚴語屑、及酬語等五卷,洋洋洒洒十餘萬言,為硏究儒、道、釋三家學者,必讀之寶典,該書初刊行於成都,嗣後以大陸易色,各自星散,惟有懷師東渡來台,隨身珍藏,復繼總編輯之餘,再親加釐訂,又於1970年夏在台再版,以廣流傳,而宏師道。


誠然鹽亭老人不愧一代禪師,深具慧眼,薪傳適人。而懷師亦不辜負恩師之教誨,確能承受衣缽,率領群倫,遊刃有餘,被譽為近百年來,傑出之奇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鹽亭老人在天有靈,也可以說未留遺憾於塵世之間了!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前面已經說過,懷師是位身體力行的人。他不只空談理論,而且確能說到做到;他不但尊師重道,還能繼承衣缽,宏揚師道;他不僅言行一致,尊敬自己的老師,就是他今日為其自己的學生延聘師長,也總是持禮以恭,待之以誠,不惜磕頭為學生求師,茲再舉幾件為學生求師的小故事:


梵唱本屬禮樂,禮以節眾,樂以導和,不僅促使儀典氣氛的莊嚴和隆重;也可以導入道的因緣。所謂「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目前台灣各寺廟對於誦唱不太重視,如法唱誦者,實不多見。本來一首很莊嚴的贊謁,如用花腔小調,或荒腔土調一唱,則其莊嚴之氣氛頓失。懷師有鑒及此,並回憶當年在杭州時,聽到靈隱寺那沉雄的鐘聲,伴著莊嚴的課誦,陣陣從梵剎傳來,蕩漾於湖山空際,餘音繚繞悠揚,真使人寵辱皆忘,俗塵頓消之情景,特發心禮聘明師,以教授學生梵貝正統之念唱方法,期挽救佛教重要禮樂於不綴。可是在台梵唱主要有蘇、浙兩派,蘇派出自寶華山,流傳深遠,在台傳人,碩果健在者,僅戒德老和尚一人而已。他雖有「發音宏亮,掩蓋獅吼;轉韻悠揚,稽留聽賞以徘徊。諷誦精誠,感動神明而袪邪;贊誦清幽,觸發人心以向善。」之道行,無如年逾古稀,早已謝絕各方邀請,不出山門一步。而懷師為著興絕繼滅,造就後學,特為十方叢林書院學子延請明師,親自攜帶禮品趨老和尚面前頂禮恭請。戒老感念於以懷師之尊,動機之善,以及發心之誠,不得不慨然首肯。

南懷瑾先生「尊師重道」的故事



圖為《維摩精舍叢書》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怀瑾先生:以病苦为师
南懷瑾先生:何謂佛教?即宗教非宗教,即哲學非哲學,即科學非科學
南懷瑾先生:精神病的時代開始了
南懷瑾先生:《維摩詰經》的重中之重——什麼才是究竟法門
南怀瑾先生:讲个禅宗故事,看看有没有人能够领会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何為尊師重道
闡述太極拳大師李經梧先生拜師學藝的經歷 尊師重道
古人是如何「尊師重道」的?
尊師重道,讓教師節回歸感恩的初心
尊師重道的名言
行傳統拜師禮 揚尊師重道之風
關於尊師重道的名言
尊師重道,莫失莫忘!向老師們致敬!
唐朝尊儒重道,歷經「冰火兩重天」的唐玄宗和楊貴妃是道教愛好者
文化思想:尊師重道,莫失莫忘!
修行為何要尊師重道?
教師節丨古人十句話,十個故事,重溫「尊師重道」傳統
《閑讀水滸》之 最尊師重道的竟然是他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尊師重道,飲水思源!
實現心臟病新療法任重道遠!
修學佛法的人應當尊師重道
古人十句話,十個故事,重溫「尊師重道」傳統
吴健雄:尊师重道的「东方居里夫人」
敘利亞問題中頗為尷尬的土耳其:成為地區性軍事大國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