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天導師佛陀的教育

人天導師佛陀的教育

人天導師佛陀的教育



佛教是現在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陀,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宗教家。其實,釋迦牟尼佛陀正如孔子,一生盡瘁於教育,是古今人類偉大的導師。所以,與其稱釋迦牟尼佛陀為宗教家,不如稱他為教育家,來得更為恰當。

釋迦牟尼佛陀所施行的教育,有二大原則:一為契真理,二為協時機。契真理為所施的教育,必符合諸法的實相,這是佛陀教育的本質;協時機為所施的教育,必適合大眾的程度,這是佛陀教育的作用。佛陀一生所施的教育,因對象不一,故其教育的內容,也有深淺之別,但其目標還是一致的,所以說:「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這位生於二千五百年前,印度文明古國的大教育家,是內本其所證悟的真知灼見,外冶印度古代各種的學術思想,來施行他的教育。

人天導師佛陀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


佛陀本來是一位王子,他從小就開始受教育,到了青年時代,已博通了各種高深的學問,而且對於武術,也有精湛的造詣,但是他覺得這些學識,都不能令他安身立命。於是,他離開了王宮,出家去過尋師問道的生活。在一天晚上黎明之前,天上明星閃爍的剎那,他豁然大覺大悟起來,突破了人生宇宙的大秘密,發現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從此,他對人生的實相與宇宙的真理,了如指掌。


佛陀覺悟以後,把自己所覺悟的真理,宣示出來,使接受他的教育的人,也能得到覺悟。所以佛陀的教育,是一種覺悟的教育。


人生有種種痛苦的逼迫,這都是由於我們內心的種種煩惱,驅使我們去造業,遂致有種種痛苦的產生;而煩惱之起,起於無明。無明就是不覺——不覺悟人生的實相,不覺悟自己不受痛苦的本來面目——佛性。如果聽聞了佛法,接受佛陀覺悟的教育,依照佛陀所指示的修養方法去實踐,最後獲得了覺悟,便能斷惑證真,離苦得樂,這是佛陀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類別

佛陀教育的目的,雖然只有一個,可是人類的個性與志趣,卻是千差萬別的,佛陀為了要「隨機施教,應病與葯」,開示了各種不同的佛法,分門別類地施以適當的教育:


有一種人,相信因果,知道我們的生命是長遠的,而我們現在的一切行為,一定會影響於將來,因而要爭取將來優裕美滿的生活。佛陀為了要適應這種類型學生的需求,就施以「五戒」、「十善」等人天乘法的教育。


另有一種人,進一步的明白優裕美滿的生活,並不能持久,而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卻是時時在緊逼著我們,因而對人世生起了厭離心,要求解脫生死的痛苦,佛陀為了要適應這種類型學生的需求,就施以「四諦」、「十二因緣」等聲聞乘法的教育。


還有一種人,了解到人生宇宙是相依互存的,人人與我都有密切的關係,因而發願捨己為人,自利利他,自救救人,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得到解脫。佛陀為了要適應這種類型學生的需求,就施以「六度」、「四攝」等菩薩乘法的教育。


這三種類型的教育,是由淺至深,由低至高,循序漸進的,恰如現在世界各國所推行的普通教育,由小學而中學,由中學而大學一般。佛陀的教育:人天乘法——小學;聲聞乘法——中學;菩薩乘法——大學。

人天導師佛陀的教育


人天導師佛陀的教育


佛陀自從三十歲成道以後,一離開菩提迦耶,就席不暇暖地去推行其覺悟的教育,四十九年如一日;凡是受他教育的學生,都深深地受到感化,而畢生信受奉行;他的學生,從國王、后妃、大臣、以至平民、乞丐、奴隸,應有盡有,遍布於社會上的每一個階層。至於他實施教育的場所,概括地說,也可以分為三類:


精舍說法,應供開示和民間布教的教育,類似現代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生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他所推行的普遍教育,已經注意到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必須兼行並重,這不能不說他是一位先知先覺的大教育家了。


文章來源:金明法師


圖片來源: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文殊院 的精彩文章:

心靈的寧靜
「想入非非」,不是你想的那樣哦
各方面平衡發展,才能達到有價值的證悟
宗性法师:普贤菩萨警众偈
深信業果,掌握了自己凈化的命運

TAG:成都文殊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幼兒教師教育格言
幼師教育格言
林礪儒:「全人格」教育倡導者
蒙氏教育:兒童是成人之師
傳喜法師: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中國佛教教育的關鍵是佛教精英人才的培養
幼兒教師教育格言大全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
童年的教育
教師教育格言,小學教育格言大全
叔本華「論教育」——自然教育與人為教育
教師最喜歡的教育名言
智誠先生:佛學非宗教而科學與教育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首都師範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
教師節朗誦會:《教育情》 | 致敬教師
知情人爆料中公教育老師「魔鬼培訓」仨月就能授課
優秀教師教育名言
親子教育 教導青少年學會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