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母語的屋檐下》:回歸生命本體的「母語」寫作

《在母語的屋檐下》:回歸生命本體的「母語」寫作

暑期拿到彭程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在母語的屋檐下》,立刻耽讀不止,如沐清風,心神俱爽,好的文字的確可以讓你消暑受用。



《在母語的屋檐下》:回歸生命本體的「母語」寫作


《在母語的屋檐下》,彭程著,線裝書局。


這是一卷回歸內心和本體的文字,一切都立足於生命的原點,倫理的基點,在人的普遍生活和人情、人性恆常之處款款落筆,做從容、準確、樸實的表達,寫出了通透、蘊藉、經典的(人人都有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因而多有會心處,讓人能「浸入」自己,擊節不已。



彭程的生命狀態,是「每逢大事有靜氣」,所以他閱世處事平和平靜,待人接物也不工於機心功利,面對名疆利場,也很少在「實用」的層面流連駐足。作用到文字上,他便有了以平常心淡定處之的自然形色。因為很少考慮文字之外的東西,所以他不急迫地寫,而是等到塵埃落定,看到了情感的原貌和事物的本質之後,有了痛徹的感受、通透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之後,才於案頭命筆。所以,他所寫出的,都是真切的生命之言。

我一直以為,散文獨立存在的理由,即與其他文體的區別之處,就在於它是有強烈的主體意識的寫作。用郁達夫的話說,它是「自敘傳」,寫的是作者的「個人發見」,即個人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帶著深刻的個體生命的烙印。其對客觀世界的描述、轉述和表述,不是它的主要功能,有「之餘」的味道。之所以也要涉筆,為的是給個人體驗的主觀表達提供基本的、必要的生成條件和環境關照,且僅此而已。由此,散文不是汪洋恣肆、任性揮灑的文體,它是緩慢生成、準確捕捉、從容表達的文體。它與作者的生命歷程結伴而行,它是時間深處的積累和結晶,用彭程的話說,它「以耐心為經,以技藝為緯,在漫長的時間背景下緩緩地展開」。在這一點上,彭程是卓有定力的書寫模範。


彭程的耐心,使他在處理個人寫作資源時,表現得特別的剋制、節制,不看到表面之下,不「爛熟於胸」,不真的明白,不痛徹地感受到,他絕不寫。他不寫模糊的觀察、含混的感受,更不寫以偏概全、似是而非的體驗。於是,他的文字,處處意象清晰,句句言之有物。所以,雖然取材不過是個體生命個人生活,但螺螄殼裡做道場,其寓意是大的,寫出了典型的心像,寫出了關乎人情、人性眾生俱感的普遍道理。


譬如《招手》。寫他與父母毗鄰而居,因為忙,不能每天前去探望,問安的方式就變成每天清晨在廚房準備早點時推開窗戶,向正在樓下院子里散步的父母招手。他寫道:「這樣,招手對我便有了一種儀式般的意味。做完了它,我才會感到心中踏實,這一天的開始也就彷彿被祝福過,有了一種明亮和溫暖。對父母而言,這個動作的意義當會更大。當腳步日漸邁向生命的邊緣時,親情也越來越成為他們生活的核心。」他的敘述,立刻就打動了我的心弦,因為「招手」是每個中年人心中都有的意象,具有象徵意義,代表著父母與兒女間、血脈與骨肉間的「呼喚與應答」。因而「招手」的背後,對應著種種類似的親情聯繫,比如寫家書、打電話、發微信,等等。那麼,一個人的「招手」,就有了普天下的經典況味。


其中的另一篇《對坐》,雖然以前讀過,但這次重讀,依然淚流滿面。他寫與父母在沙發上對坐時的心理活動,筆致極其細膩,道盡一個中年人,眼睜睜看著賜予自己生命的親人日漸衰老、無可挽回的蒼涼感受,讓人怦然心動,生大憂傷,不禁聯想到朱自清的《背影》。背影,雖反向,青春和希望還是在的,預示著團圓和相聚;對坐,雖相向,卻是老、病與絕望,最終的分離,不由分說地在不遠處等著。「對坐」,又是一個經典的意象,窮盡了父母與子女關係的本質,是滄桑和至痛的生命感受,每一個以生活為本的人,都會被擊中,內心不由自主地生出大酸楚!好的文字衡量起來其實極其簡單,就在於能不能寫出經典情感,引起人們心靈上的共鳴與共振。從接受學的角度說,彭程的《對坐》與朱自清的《背影》構成了相輔相成的關係,學生課本應該選在一起,對照著閱讀。因為彭程的啟示,感到面對生命的原點、恆常的倫理,老舊的題材也有日日新的內涵。


現在的一些散文作家,太看重凌空蹈虛的寫作姿態(關鍵的是,功利的推動,使他們失去了以生活為本的信念和積累生活經驗的耐心),熱衷於放任想像,製造眯眼亂心的「語言盛宴」。由於個人經驗、體驗的或缺,他們大量依據歷史文獻和別人的材料,無限衍發,勾兌成文。一粒黃豆,可以做成一鍋豆漿,打幹撈凈之後,實在的東西不多。總體上,是文勝於質,買櫝還珠。而彭程不為時風所動,他堅守在「母語的屋檐下」。在他那裡,所謂「母語」,既是來自「媽媽舌頭尖」上的聲音,包括鄉音在內的與生命俱來的、承載著歷史記憶、感情記憶的出生地的語言,更是回歸生命本體,以人的基本情感,譬如鄉情、親情、友情,為創作母題,呈現恆常、深刻的人性內涵,從根本上回答人之所以是人的哲學命題。


他認為,人的這種基本情感,最大的特徵,是「連續性」。這種連續性,帶給人的是安穩和從容,是一種值得信賴、可以託付的感情所在。父母是不變的,兄弟姐妹是不變的,一日三餐是不變的,這種不變,即對生活倫理有常而連續性的感知與認同,恰恰可以生成並儲藏豐富而深厚的人性基因。而大量的美的事物,正是通過這種連續性而誕生而達成,人情、人性之美,也常常是經由這種連續性的通道而抵達。


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他「連續」而本分地挖掘和書寫,一切都依據自己真實、深刻和準確的體驗,像沙裡淘金,一粒一粒地積累,終於囊中滿盈,金光閃閃,成大氣象。所以,他的文字,是質勝之文,都是貨真價實的貨色,處處有生命的體溫和生活的烙印。因而可以凝眸,可以摩挲,可以品味,可以信賴、可以敬重,可以典藏。


事實上,彭程不僅質勝,其文也是勝的。他是「新書話」文體的開創者之一,博覽群書、腹笥充盈。但他在寫作中,從不賣弄學問,而是撮鹽入水,把人文底蘊化為他「母語」寫作的內在肌理,讓自我生命體驗的表達,有時空的回眸、有理性的關照、有他我的對比,因而表達的維度就寬廣、深厚了。通讀他的這部散文集,我們明顯地感到,他的書寫,融入了蘇東坡的曠達,陶淵明的淡然,袁中郎的性情,肖邦的俊逸……種種質素的融會貫通,使他的文字顯得那麼儒雅、優雅、典雅,於無聲處,美不勝收。


(作者:凸凹,北京市房山區文聯主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網路脫口秀:「秀」什麼,怎麼「秀」
比張騫出使西域還早,南方也有條絲綢之路
莊周與惠施的辯論秀
流行語改變了什麼?幾乎可以說是無段子無社交
流行語改變了什麼

TAG:光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用母語講故事《口渴的螞蟻》
滿語錫伯語母語之殤
在詩人的摯愛里,在母語的光芒中
老外在中國:在中國學習我的母語英語
國民大調查:日本人重視自己的母語嗎?
他的文章屢次入選高考語文試題:向作為母語的中文致敬!
敬畏母語,是語文規範運用的前提
行走鄉謠組合最新母語單曲《大雁古史》發布,非常好聽……
送給女孩子的字母語錄
國際母語日丨母語與漢字書法文化
大眾書局與「親近母語」啟動戰略合作
印歐語言故事之吐火羅語:高僧鳩摩羅什的母語
新加坡華人擬重拾「母語」:中國方言是自己的「根」
用學母語的方式學習英語
這個國家母語是日語,美得如「蓬萊仙境」,連國旗都和日本非常像
給非英語母語的人從事開源項目的若干建議
今天是母語日,你那麼愛國,就從用好母語開始吧!
這樣寫作分分鐘被扔進垃圾桶!耶魯名師教你寫出媲美母語的論文!
用民族音樂母語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