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前天我的朋友圈被這張「小目標」與「一個億」刷屏了。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我第一眼看到這張圖時,我的內心是懵逼的。


接著小手一抖,情不自禁地轉發了起來……


也許心理學家能給出一個答案。


在我們的認知中,「小目標」之小和「一個億」之大形成了鮮明的矛盾。而在認知矛盾的研究領域,有一位大牛是繞不過去的:

利昂 · 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社會心理學教皇,心理學界論文引用率Top5 ,創造了廣為人知的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認知失調理論認為,個體有保持認知一致性的趨向,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態度之間、或者態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矛盾時,會產生心理壓力或不適感,並會尋求減除這種不適感。


1959 年,為了證明這一理論,他和另一位心理學家招募了 71 名斯坦福大學的男性大學生(最終 60 人的數據被採用),開展了一個經典實驗:

他們首先讓被試做一些無聊的工作:比如把東西放在一個托盤上後清空托盤,循環往複——目的是讓被試形成「這個實驗真無聊」的認知;


連續做兩個小時,可以認為這個認知已經產生之後,他們要求被試欺騙「下一位被試」(其實是托兒),讓對方相信這裡的實驗內容很有意思——目的是讓被試形成「我跟別人說這個實驗有意思」的認知。


作為回報,他們會得到報酬——有人得到了 20 美元的豐厚報酬,有人得到了 1 美元的微薄報酬。被試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得到報酬的多寡。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被試會填寫一張問卷,以了解他們對於實驗的真實態度——這是費斯廷格真正關心的東西。


實驗者向被試解釋來龍去脈,並要求被試退還報酬(退換報酬在填問卷之後)——費斯廷格可真摳門啊……

實驗結果是反直覺的:拿到 20 美元豐厚報酬的被試,對這個無聊任務的討厭程度僅有輕微的減弱;而拿到 1 美元微薄報酬的人,居然有點喜歡這個任務了!


認知失調理論的解釋是:


當被試對別人說繞線工作很有趣時,他頭腦中有了兩個認知因素:


「這個實驗真無聊」;

「我跟別人說這個實驗有意思」。


兩者是相互失調的,此時他需要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以消除失調感,而不同的人採用了不同的合理化方式:


得錢多的( 20 美元)被試會用這筆豐厚的酬金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認為自己之所以對別人說繞線有趣是因為有明顯的外部好處,這樣說是值得的。心口不一致所帶來的失調感就削弱了;


得錢少的( 1 美元)被試很難用這種理由為自己的行為開脫,而由於失調感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他會再審視兩個相互矛盾的認知因素:


「我跟別人說這個實驗有意思」是對自己行為的認知,做出的事覆水難收,改變可能性×


「這個實驗真無聊」是對自己內部態度的認知,屬於內心想法,改變可能性√


所以,得錢少的被試便不自覺地提高了對繞線工作的態度評價。


這和王健林有什麼關係呢?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這張圖之所以能引爆朋友圈,是因為「小目標」與「一個億」之間存在強烈的認知失調,而我們解決認知失調後,會試圖將圖片傳播開來,讓更多人體會這種認知失調。


(至於以「小目標」造句的二次傳播,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他一開始說「小目標」時,我們的內心是放鬆的: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昏暗的光線,模糊的花盆,鬆動的領口和略顯獃滯的眼神,都讓我們放鬆了心理防線,認為這個髮際線上移的男人真的打算說一個「小目標」。


試想一下,如果他正襟危坐在豪華辦公桌後,背景的落地窗外摩天大樓一望無際,我們還會認為他會說出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小目標」嗎?


但我們高興不了多久,他的「小目標」可一點也不小: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一個億固然很大,但王健林的用詞也值得注意。比較一下這幾種說法:


「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比方說我要掙到一個億」


「比方說我努力掙一個億」


王健林的用詞明顯偏口語化、隨意化,讓我們全方位感受到他對待這個「小目標」的隨意態度。


矛盾就此產生:


一方面,我們接收到了他對待一個「小目標」的隨意態度;


另一方面,在我們的認知中,金錢是個敏感話題,而「一個億」是巨額財產的典型代表。


兩種矛盾的認知之間產生了失調,此時我們會尋求消除這種失調感。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認知間的失調有以下幾種消除方法:


改變認知:如果兩個認知相互矛盾,我們可以改變其中一個認知,使他與另一個相一致。(也許一個億真的是小目標呢?)


增加新的認知:如果兩個不一致的認知導致了失調,那麼失調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協調認知來減少。(對他來說一個億真的是小目標,或者他在胡說八道)


改變認知的相對重要性:因為一致和不一致的認知必須根據其重要性來加權,因此可以通過改變認知的重要性來減少失調。(他的小目標也只是說說而已,不必當真)


顯然地,王健林的身份讓我們形成了一個新的認知,對他來說,「一個億」就是「小目標」。


當時魯豫也是這麼想的: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當我們解決了這一認知失調,就會想轉發給別人,繼續引發這一失調過程,多米諾骨牌就此倒下。


所以我們的朋友圈被這句話刷屏,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而至於以「小目標」造句的二次傳播,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P.S. 為什麼馬雲爸爸的語錄沒有火?

為什麼看到「一個億的小目標」 我們就忍不住地轉發呢



首先我們對「創立阿里」和「最大的錯誤」缺乏認知,所以這句話會被認為是馬雲在袒露自己的心路歷程;


其次是框架效應。「 XXX 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錯誤」的句式將人帶入了「錯誤框架」,會引發相對消極的認知,削弱了傳播性。


嗯,差不多就是這樣啦。


參考文獻:


Festinger, L., & Carlsmith, J. M. (1959). Cognitiveconsequencesof forced compliance.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Psychology,, 203-210.


Leon Festinger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會被讀成「裝墊兒台」?
影視|火樹銀花中的段子手
心理|人為什麼會出軌?
旅行|美國有哪些值得去的國家公園?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甘肅這幾個地名很多人一讀就錯!如果你也讀錯了就自覺轉發吧!
你再不這樣跑步就得出事,看完我轉發了!
那些想說卻不敢說的話,都變成了轉發
那些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都變成了轉發
那些想說卻不敢說的話都變成了轉發
如果你的心裡有一個讓你一直想念的人,請你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看
他只靠一幅漫畫就扎心了幾十萬網友,連星爺都忍不住轉發點贊
轉發此錦鯉一個月內有意想不到的好事!
百家姓里那些你肯定叫不對的姓氏,收藏轉發一點也不丟人!
說了這5句話,你離被開除就不遠了,建議轉發
帶你去看你轉發過的螃蟹節一
夏天來了,這8種西瓜千萬不要吃,轉發給親朋好友們看看吧
怎樣寫開頭,讓用戶沒看完就轉發?
電腦族7個不良習慣,後果很嚴重,看看你有沒有!轉發給朋友看看
你見過最省錢的姑娘什麼樣子,進來看看,都學著點,收藏轉發
拒絕雷軍投資,他造了個神奇的格子間讓上班就像玩兒一樣!每個上班族都想轉發給老闆看看
一群孩子,一個希望,轉發就是力量!
必須轉發!別什麼事都扯上快遞員,這個黑鍋我們不背!
別這麼粗心了。家裡床頭放這些會對家人造成傷害有多大!你知道嗎?看完不自覺轉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