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調息靜坐特點與價值初探

道教調息靜坐特點與價值初探

道教調息靜坐特點與價值初探



道教的調息靜坐,由老子的虛無守靜思想而展開,莊子繼之以心齋、坐忘而具實際操作的可能。道教創立後,又結合存思、守一而圓融發展,至唐代司馬承禎從心學的立場出發,撰成《坐忘論》,從而坐忘成為道教內部普遍認可的修持方式。唐宋以後,內丹盛起,胎息、坐忘等調息靜坐方法成為內丹修鍊的築基功夫,是內丹修鍊的一個步驟或一級台階。在一千多年的修鍊史上,道教調息靜坐始終以修心煉性為宗旨,以眾術合修為原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遺存了大量的文獻,為探索人體生命奧秘和現代養生保健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啟迪和經驗借鑒。

一、修心煉性,長生久視


道教煉養以長生不死、羽化成仙為最終目標。支持道教徒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孜孜不懈的根本力量,就在於道教對道的最高信仰和對生命的獨特理解。道教認為,道不僅是宇宙的本體、自然的法則,而且還是生命的所在。人源於道,道在人身。生道合一,便能永存。


「人來源於道」,這是道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一個重要命題。《老子河上公章句》云:「萬物皆得道精氣而生。」《太平經》稱:「元氣行道,以生萬物。」並闡釋說:「元氣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為天也;分而生陰而成地,名為二也;因為上天下地,陰陽相合施生人,名為三也。」


人源於道,道又是什麼呢?《太平經》說:「夫道者,乃大化之根,大化之師長也。」「夫道何等也,萬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極之中,無道不能變化……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者也。」

道教認為,人來源於道,且人身中即有道。《莊子》認為人在坐忘狀態下,可以體悟到道的存在。《老子河上公章句》說:「善行道者,求之於身。」提醒人們要「保身中之道」。


人身有道,不用則亡。唐代《太上老君內觀經》明確提出「生道合一」的命題。認為「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在這裡,人的生命與道是一個相即不離的統一體。也正因為人身中有道,所以人可以通過人體內部的特殊修鍊達到對道的體認和把握,最終實現成仙不死的目標。道教認為,從虛無大道中產生了人的生命。人在始生之時,神源清靜,湛然無染,受形之後,污染六情而失道離真,最後就會體滅生亡。因此,「守道全生,為善保真」,遵循道的法則,自然無為,就能達到生道合一、長生不死。所以道教把對人身之道的尋求與體認,當作人生的最大目的。


道教的調息靜坐是為回歸人始生時的神源清凈狀態,從而更好地體認與尋求身中之道,並守護它、培植它,使之與身合一,道不離身,最終達到成仙目標。


二、眾術合修,相輔相成


道教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最終成為妙合自然的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仙人、神人。為達此目標,道教徒在修鍊過程中,不僅把煉養的行為作為實現宗教信仰的神聖任務,而且更加自覺地用心體悟生命現象的各種細微變化,有意識地感知領悟生命的奧妙。儘管聞道有先後,得道有多少,悟道有深淺,但每一個道教煉養者都深信不疑:神仙可學、長生可期。後來嵇康《養生論》雖然不同意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的觀點,認為神仙只是稟受了異常的精氣,自然天成,不是積久學習可以達到的,但是他也承認,只要「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

正是基於這種理性,也即為了實現延年益壽的目標,道教展開了全方位的養生實踐,從草木動石的服食到日月精華的採集,從導引行蹻到氣法丹功,凡是能想到的方法,都有可能成為道教人物的自覺行為。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宗教文化可以像中國道教那樣,孜孜不息地執著於生命養護方法的探求。


由於受「我命在我,不在於天」的修持理念的引領,道教修鍊的主體意識全面提升,道教徒各自強調生命的自我控制、調節與管理,道教煉養普遍盛行,從而流派紛呈,爭奇鬥豔,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最終形成「眾術合修,相輔相成」的煉養風格。調息靜坐作為各種流派的基本方法,受到道教內部的共同認可和推廣,成為道教廣泛運用而又最為簡便的修行方式。


三、文獻眾多,經驗豐富


道教靜坐的歷史悠久,淵源甚早,傳說黃帝到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回來後即「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閑居三月」。這可能是道教靜坐的最早例子,此後幾千年道教積累出數以千計的修持典籍。收錄在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中的道典有1473種,而《中華道藏》仍以明道藏為界,收書達1526種,加上明道藏以後的道書,估計總數將達到3000多種。在這些道書中,有關調息靜坐的最少有一千五六百種。


道教調息靜坐不唯文獻眾多,而且經驗亦十分豐富。從唐代司馬承禎《坐忘論》的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等七篇體會到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總結的道教靜坐要旨、靜坐入門法要及煉心、靜心、止念、調息等數十種訣要,林林總總,蔚為大觀。這些文獻和經驗,是道教生命奧秘探索的智慧結晶,是人類生命科學研究值得深入發掘整理的寶貴資源。

四、胎息初階,內丹築基


調息靜坐在道教的修鍊方法中具有基礎或入手的雙重特點,從調息方面來講,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初階是調息,中段是胎息,高級是內丹,但不管是胎息還是內丹,調息又貫穿始終,須臾不可或離,調息的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可以進入胎息的境界,使氣息出入無聲無息,使呼吸運動的耗能降到最低水平,進而為內丹的修結準備條件;內丹的修鍊又必須長期堅持調息的功夫,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從靜坐方面來講,不管是調息、胎息,還是內丹修鍊,都必須在靜坐的條件下進行。因此,調息在氣法修鍊中應該是屬於初級的層次,它可以在不斷的修鍊中提升、轉化,但靜坐卻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基本的地位。所以,道教的調息靜坐和儒家、佛家顯然不同,其關鍵的區別在於道教的調息要分出初級、中級和高級的階段來,而儒、佛卻沒有這樣的區分。


(作者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江西中醫學院副教授,江西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章德林 蔣力生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醫養生之,精、氣、神
道家十層境界(下)
道家十層境界(上)
秋季養胃多食「四寶」
中秋佳節話嫦娥——道教的太陰月仙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靜坐調息的特點
從道家子午訣看靜坐調息的特點
丹道靜坐大要
朴槿惠支持者寒風中徹夜靜坐:比起總統,這點苦不算什麼
龜息吐納靜坐,動靜結合!
音頻學習: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5)哪一本是靜坐的最佳入門參考書
靜坐是瑜伽的基礎
道家靜坐法門
靜坐的法門與修行步驟練拳在動功之後要堅持靜坐冥想
「靜靜坐著」也燃脂
靜坐,思
道家靜坐十二心法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
今年高考收卷方式有變 考生需靜坐等候收卷
道家靜坐冥想修鍊丹道開玄關一竅
巫娜清談 靜坐
不妨把靜坐列為每日必修課
今日亮點:老人醒早了,靜坐半小時
淺釋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