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乾坤合成交玄竅 性命雙修始為真

乾坤合成交玄竅 性命雙修始為真

乾坤合成交玄竅 性命雙修始為真



道教老學的獨特之處,莫過於以丹解老,如呂知常《道德經講義》、鄧錡《道德真經三解》、陸西星《老子玄覽》、程以寧《太上道德寶章翼》、李西月《道德經》等都可為代表。以丹解老的傳統在近代仍然得以延續,並且還有較大的發展,出現了黃裳《道德經講義》、成上道《老子心印》等著作,其中《道德經講義》則堪稱以內丹學解老的集大成之作。

黃裳是近代著名內丹家,他通過註解《老子》而闡述其丹道思想,台灣蕭天石曾給《道德經講義》極高的評價:「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體聖學以闡玄學,言言口訣心傳。深入淺出,親切平實。以之為用,可以明心見性,可以入聖登真,可以明哲處世,可以治國平天下。可藏可守,仕隱咸宜。衡情而論,確為《道德經》解本中不朽名著。」現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陳攖寧曾指出:「道家南北兩派,各走極端,而實行皆有困難,其勢不能普及。惟陳希夷、邵康節一派,最便於學者,黃元吉先生所講,即是此派,亦即頓所私淑,而且樂為介紹者。」陳攖寧認為黃裳的內丹功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口訣鉤玄錄》即是整理黃裳《樂育堂語錄》、《道德經講義》中的有關內丹理論而成。蕭天石也對《道德經講義》中的丹法推崇備至,他說:「丹道經籍,愈古愈玄。上古丹經,十隱八九;中古丹經,十隱其半;迄乎近代,十隱二三。黃元吉先生本書,成於清道咸之交,故能暢述玄機,大露宗風,舉往聖之所不泄者泄之,盡往聖之所不傳者傳之。就丹法言丹法,即此一經,已括盡千經萬典之要蘊而巨細無遺矣。」


黃裳從常道、丹道、人道三個方面對《老子》的詮釋,可謂環環相扣,渾然天成。其解既有對傳統道教老學思想的繼承與修正,也有黃裳自己獨特的理解與發揮。而 就思想的豐富性、理論的系統性、見解的精微等各方面而言,《道德經講義》在近代道教老學著作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本文就其中的丹道作一簡要分析。


玄關一竅


修鍊內丹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程,如果不得要領,非但勞而無功,甚至有誤入歧途、反傷性命之憂。那麼,修丹有沒有竅門與奧妙呢?黃裳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答案就是他的「玄關一竅」理論。對「玄關一竅」的重要性,黃裳反覆加以強調:「下手工夫,在玄關一竅。太上首章即將無名有名、觀妙觀竅指出,足見修道之要,除此一個玄關竅,余無可進步也。」又說:「學者須從虛極靜篤中,養出無美無善之真出來,才算修鍊有本。其道惟何?玄關竅也。舍此則無生矣。修道者舍此玄關一竅,別無所謂道矣。如以美善為道,亦屬後天塵垢由於玄關一竅乃是煉丹之本根,所以對於修道者來說,修道的第一步就是去尋找這個神妙的玄關:「學人下手之初,別無他術,惟有一心端坐,萬念悉捐,垂簾觀照。心之下,腎之上,彷彿有個虛無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歸,任其一往一來,但以神氣兩者凝注中宮為主。不傾刻間,神氣打成一片矣。」這個神氣往來的「虛無窟子」即是玄關,修道者只要保持了正確的修持方法,便可以從內心明確感覺它的存在。實際上,此玄關一竅不僅可以被感知,甚至可以從人身上找到其確切的位置。

黃裳在《道德經講義》第57章指出:此個妙竅,到底在何處?古所謂「凝神於虛,合氣於漠」也。夫凝神於虛,合氣於漠,亦猶是在丹田中,但眼光不死死向內而觀耳,神氣不死死入內而團耳。惟凝神於臍下,離色身肉皮不遠,此即不內不外之說也。……凝神於臍下一寸三分之地,尋出這個虛無窟子,以納天氣於無窮。……昔人云,天以一元之氣生人,此氣非口非鼻,非知覺運動之靈可比。又云:「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將口鼻妄施為。饒君吐納千載,怎得金烏搦兔兒。」即此數語觀之,明明道出玄入牝,實在臍下丹田離肉一寸三分之間,氤氤氳氳,凝成一片者是。學道人無論茶時飯時,言語應酬時,微微用一點意思,凝神於虛無一穴之中,自然合氣於漠,直見真氣調動,有不可名言之妙。然於此調息,則知覺不入於內,而坎水自然澄清。此歷代仙聖不傳之秘,吾今一口吐出,後之學者,勿視為具文而忽之也。


歷來內丹修鍊者都十分重視玄關一竅,如署名張伯端的《金丹四百字》所言:「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但玄關一竅在哪裡,怎樣修鍊,其奧妙何在等等問題,又大都語焉不詳,或者諱莫如深。黃裳在《道德經講義》里則將玄關一竅理論闡述得比較清楚明白,為修道者指點了一條可以付諸修鍊實踐的有效途徑,這是他對內丹學的一個重要貢獻。上面的注文說明,這個神秘的「玄關一竅」肯定在人的肉身之中,至於其確鑿的位置則是在「臍下丹田離肉一寸三分之間」。黃裳藉助張伯端《悟真篇》詩句指出,按玄關一竅理論修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黃裳還明確指出,玄關一竅理論就是他修丹的秘訣,也是「歷代仙聖不傳之秘」,是金丹正途,學道之人必須牢記。


根據黃裳的道氣論,氣是人與道之間聯結的介質,所以,玄關一竅實際上就是人身上元氣的聚集之地。黃裳在《道德經講義》第76章指出:「修鍊之道,最重玄關一竅,是為天地人物生生之始氣。此氣至柔而剛,至弱而強,且剛柔強弱俱無所見。惟恍惚杳冥中,忽焉陰里含陽,殺里寓生,似有似無,若虛若實,此真無聲無臭,上天之載之始機也。人能盜此虛無元始之氣,則先天生生之本已得,而位證天仙不難矣。」由上可以看出,修道的要害和關鍵就是採集元氣或者說真氣,使之積累於人身上之玄關,進行反覆修鍊。


在理解黃裳的玄關一竅理論時,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其一,玄關一竅必須從天人合一的高度加以把握。黃裳所謂的玄關一竅,不僅僅在人身上,如果從天人合一的角度理解,則會獲得新的認識:「此個妙竅,……以意凝照於此,但覺口鼻呼吸之氣一停,而丹田之氣,滾滾轆轆,在於內外兩相交結之處,紐成一團;直見氤氤氳氳,渾渾淪淪,悠揚活潑之樣,一出一入,真與天之元氣,兩相通於無間。生精生氣生神,即在此處。」黃裳指出,玄關之真氣也就是天地之元氣,修鍊者如果依照正確的方法進行修鍊,便會發現聚集於玄關之真氣升騰運轉,直與天地之元氣相通無間。


對此,《道德經講義》第51章說:人能盜天地之元氣以為丹本,而後生之、蓄之、長之、育之,以還乎本來之天,即得道矣。然欲盜天地之元氣,須先識天地之玄關;玄關安在?鴻蒙未判之先,天地初開之始,混混沌沌中,忽然感觸,真機自動,此正元氣所在也,而修鍊者必采此以為丹頭,有如群陰凝閉,萬物退藏,忽遇冬至陽回,即道生矣。由是成性存存,溫養於八卦爐中,久久氣勢充盈,一如夏日之萬物暢茂,即德畜矣。物生既盈,花開成實,一如秋來之萬寶告成,其在人身,養育胎嬰,返轉本來面目,即成之熟之矣。

卿希泰主編的《中國道教史》注意到了此段注文,並認為是「從宇宙論和本體論的高度分析了玄關現象的重要意義」。道教內丹學講究的是修丹與天地造化同途,玄關既在人體中,又在宇宙之間,它既具體又神秘,它聯結天人,貫通大道。修道者一旦找到了此玄關,金丹易成,所以黃裳告誡說:「吾故教人於無知無覺時,尋玄關一竅,良以此時與天地一體,與虛空一致。能從此處把握行將去,則天地之生生,不難自我而為生生;虛空之變化,不難自我而神變化。此時一覺,誠為天地人之根源。修士不從此下手,又從何處以為仙聖之階哉?」


其二,玄關一竅還可以從內丹修鍊的境界角度加以理解。按照黃裳的詮釋,玄關雖在人身,但它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凡竅,而是代表內丹修鍊者能夠達到的理想境界。《道德經講義》第38章之注文:至於修養一事,咽津服氣出而道一變,採藥煉丹出而道一變,迄於今紛紛左道,不堪言矣,誰復知玄關一竅為修道之要務乎?吾今為人示之:人慾識此玄關,須於大塵勞、大休歇後,方能了徹得這個玄關。……但恐於玄關未開之前,先加一番意思去尋度;於玄關既開之後,又加一番意思去守護。此念慮紛紛,猶天本無雲翳,雲翳一散,即現太空妙景;而卻於雲翳已散之後,又復加一番煙塵,轉令清明廣大之天,因之而窄逼難容,昏暗莫辨矣。……吾今示一要訣:任他思念紛紜莫可了卻,我能一覺而動即便掃除,此即是玄關。足見人之修鍊,只此覺照之心,亦如天宮赤日,常須光明洞照,一毫昏黑不得,昏黑即落污暗地獄。苟能撥開雲霧,青天白日,明明在前。如生他想,即落凡夫窩臼,非神仙根本。


黃裳指出,道教修養之重點並不在於服氣採藥之類的方術小數,而在於尋找玄關一竅這一修道的正確途徑。從修鍊者的內在體驗來看,如果內心念慮紛紛,昏暗莫辨,那是找不到玄關的。而一旦收斂浮華,在虛極靜篤之中保守精氣,達到萬象咸空、一真在抱的狀態,玄關即在其中了。從這一角度來看,玄關實際上代表一種內丹修養的高境界,如《道德經講義》第64章所言:「玄關一竅,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且不睹不聞之際,此中有無善無惡之真。佛曰『那個』;儒曰『緝熙』,皆是此物。如初日芙蓉,曉風楊柳,嬌紅嫩綠,嫣然可愛。……古人謂之玄關一竅,又曰生門死戶。」從上面的注文可以看出,黃裳所言之玄關一竅,確實是可以從境界上把握的。文中提及的佛、儒觀念,亦是就境界而言。從修道的內在邏輯來看,修道者如果把萬緣放下,一私不起,專心於玄關真氣之煉養,久而久之,這個玄關妙竅就會打開,並出現妙不可言的體驗:「於此定靜之中,忽覺一縷熱氣,混混續續,氣暢神融,兩兩交會於黃房之間,將判未判,未判忽判。此即真鉛現象。心花發露,暖氣融融,元神躍躍,不由感觸,自然發生,斯乃玄關兆象,太極開基也。」至此,修鍊者真正達到了得道的境界,這時神氣相依,天人相貫,物我渾然一體,即所謂「無人無我、何地何天景象」,這也正是每個煉丹者所夢寐以求的。


性命雙修


在黃裳的內丹學體系中,玄關一竅理論是其最重要的修道法門,這一理論又預示著一個必然的修道結果——性命雙修。性命雙修是宋代以後道教人士普遍追求的宗教理想,而通往這一理想的途徑則是多樣的。在《道德經講義》中,黃裳提出了關於性命雙修的一些重要思想:其一,性命相依。黃裳從道含有無、有無相生的角度論述了性與命不可分割。他說:「大道之要,必至無而含至有;卻至有而實至無,始為性命雙修之道。蓋以性本無也,無生於有;命本有也,有生於無。若著於虛無,便成頑空;著於實有,又拘名象。縱不流於妄誕不經,亦是一邊之學,究難與大道等。」只論性或只論命,都屬一偏之學,不能與大道等同。其二,先性後命。在性命修鍊的先後次序上,道教南宗與全真道有先命後性與先性後命的歧異,而黃裳是主張先性後命的。黃裳認為:「修身之道,不外性命。人慾盡性立命,必先存心養性。」「總之仙家無他玄妙,惟明心見性,乃修鍊要旨。」其三,性命雙修的根本是修鍊真一之氣。黃裳指出,氣是構成生命的基質,特別是先天真一之氣乃是性命的根本:「若真一之氣,是先天性命之源,非後天真氣神可比。欲見命氣,必將性真融成一片,始得真一之氣。第此氣渾渾淪淪,浩浩蕩蕩,雖無可象可形,而天下之有象有形者,皆從此無形無象中出,誠為大道綱維,天地人物之根本也。」所以,無論是修性還是立命,都離不開鍊氣這一環節:「金丹大道,非有他也,只是真氣流行,充周一身,其靜也如淵之沉,其動也如潮之涌,惟清修之子,冥心內照,自考自證,方能會之。……然道雖有氣,動猶是無中生有,有而不以弱養之,則不能反於虛無之天。道又何自而成乎?」氣確實有無窮的妙用,對修鍊者來說,又有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的區分,金丹一事,非屬後天之精氣,而是先天之鉛汞。修鍊之要,就是要把握那真常至一之大道,采煉到那先天真一之氣,成就仙胎神丹。

近代以丹解老的代表著作還有道教內丹西派傳人成上道的《老子心印》。該書約撰成於1924年,但直至1936年才由成上道弟子三一子等付印面世。是書以丹道為解老宗旨,體現出道教本身固有之特色。其《自序》明確指出:「本經宗旨,完全在言天道,與平常言人道者不同。」成上道說的天道就是丹道,所謂「此經八十一章,其中所言人地天仙三關九節一切法程,不但次第秩然,前後一線到底,而且由表及裡,索隱鉤玄,直將經訣和盤托出」。


出於這一認識,成上道將《老子》81章解釋成為一套內丹修鍊的基本程式,具體來說就是「三關九節」:本經法程有四:一曰初關,修成人仙,以法地也。二曰中關,修成地仙,以法天也。三曰上關,修成天仙,以法道也。至末後一段,則曰道法自然,純系無為性功,質而言之,道止三關而已。此法程之大綱也。至於三關之中,其功又分九節。初三節,則一曰築基,二曰得樂,三曰結丹,修人仙者法之。中三節,則四曰煉己,五曰還丹,六曰溫養,修地仙者法之。上三節,則七曰脫胎,八曰得玄珠,九曰還虛無,修天仙者法之。此法程之節目也。


這是成氏設計的一個解老模式,純粹是道教特色的思維,對此,他是很滿意的:「使人讀之如繞紫氣,如登函關,儼與古勝聚會一堂,不啻耳提而面命也。」


除了上述以丹解《老》的著作,龔禮所撰《道德經經緯》展現了道教另外一種獨特的詮釋形式。《道德經經緯》全書81卷,篇幅堪稱老學史上單獨註解之冠。龔禮生平不詳,但據《自序》記載:「禮於咸豐八年避藍逆之擾,隱居二蛾眉之紫雲堂,入山已百餘里,道路險阻,絕無人徑。秋八月已積雪盈丈,四顧無煙火,凄然不可久居。近山有茅庵,甚隘。往叩之,有道者,二鬢眉盡白。與語事理,甚有妙解。室無長物,惟《道德經》一部,朝夕吟誦,時相過從,以豁岑寂。一日出《道德經傳》並圖,示禮曰:『汝業申韓之學,《洗冤錄》載命門中紅絲一縷,直貫頂門,汝識其義乎?此《道德經》之經緯也。從人身而推之天地萬物,一以貫之矣,故曰經緯。天地萬物者,道德也。經緯道德者,人也。經之精理,因字形而解以五行,便能得其精理,不煩博引外求。吾以《傳》與圖贈汝,謹藏之,從此《道德經》得解矣。』相與探討數日,甚得開悟。忽一日往尋,庵為雪壓,道者已不知所往。禮從此時時研求道德精理。積三年,而知分章置節,八十一章所自著。再三年而因字求義,因義明傳,竟能貫串經義,先後不爽錙銖,遂分節作解,因字為注,成《道德經經緯》八十一卷。比之世傳邵康節《皇極經世》緒言,邱長春《西遊記》,同不同未可知耶?」龔禮這段帶有一定傳奇色彩的經歷,為我們提供了一下信息:(1)《道德經經緯》的詮釋宗旨與研究方法皆道人所傳;(2)其詮釋的具體內容至少受到道人所贈《道德經傳》的啟發;(3)今《道德經經緯》附圖200餘幅,均為道教的內丹修鍊圖,顯然就是道人所贈之圖。可見,該書屬於道教老學系統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龔禮認為,《道德經》明五行有無生化之理,從字立義,因義作經,為子書中第一部,歷代尊之。清代收入《四庫全書》,自河上公、王弼而後注者不下數十家,皆未得要領,字義尚不能貫穿,經義就更不用說了。舉例來說,《道德經》第18章有「大道廢,有仁義」一語,不少注家都以為是老子詆訾儒家,其實這是不知「大道」的實際含義而產生的錯誤認識。他分析說:「大字左升右降,實具陰陽之道,吾人構精妙合而生人,即大道也。及生而陰陽之道無能理矣,故曰廢也。陰陽之道廢,而仁義興。仁義者,教養之道,所以濟陰陽之窮也。至五行生化,天地否泰,萬物盛衰,皆陰陽之大道,仁義烏能理哉?自庄列排仁義而尊道德,儒者據此以訾經,皆緣求其解而不可得耳。」這樣看來,儒道非為相黜,實乃互補。


至於經文的詮解,試舉一例,如《老子》第2章「有無相生」之釋語:


相音襄,息良切,徵之商也。從木,音沐;從目,音牧。木者,有經無緯以立左右旋之機;目者,無分有有腹無以立環中環,而為玄日互環之系,此天地萬物互為生復之道也。故相之義共也,交相也,導也。生音甥,所庚切,商變宮也。從丿,音瞥;從主,音本。金從無木分有,以盡反覆土土之用,動而漸形,靜而漸寂,皆生生之道也。蓋美斯惡,善斯不善。有有之極生無,無無之極生有。金木盡內外旋之用,以立一無之紀,即天地萬物互為生復之道也。從金分木以盡旋旋之機,推求火土中木木生復之故。始於亥子之交,木木從水解金生金,以為天之終而始之節。玄金生自木,即從木襲火而形金之水,以為無木之區而程於有木,此子之取義以為第一會也。無木為經,有木為程,以盡左右生生之用始此矣。是為無生自有,反火之土為水之土,以生天天,為外玄之金神。形自無木以為日與玄環之道,玄之玄分自日矣。極土始生自水,即從水襲木而形土之金,以為有木之宅,而裹以無木,此丑之取義以為第二會也。有木為體,無木為橐,以盡上下生生之用始此矣。是為有生自無,反木之火為金之火以生地,地為內玄之土宇。形自無水以為萬類五行之域,極之極分自雷矣。此子水形金之火以生木神,丑土即生自子水,以形火之水而生木氣相生之道,所以盡反覆土土之用也。


從字形的細緻分析,結合陰陽五行生化之理,反覆詮釋「生生之道」的主旨。這種解釋方式在老學史上前所未有,可謂龔禮的獨創。雖然在形式上顯得極其繁複,但全書還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詮釋的:「禮注此經,皆反身而求,不假外索,或於吾人性命之學,萬有一得耳。」突出性命雙修之學,所以仍然不離道教老學的傳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丹道修鍊四要
修行人必須過的5關,看看你過了幾關?
內丹學三要件、身體觀及人體關竅
元神通真論
南懷瑾說女性修道的秘訣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性命圭旨—乾坤交媾圖
何為「性命雙修」
太極拳的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之六大訣法
中華丹道性命雙修揭秘
性命雙修與生死解脫之道
如何理解道教之性命雙修!
如何理解道教之性命雙修,別想歪了!
如何理解道教之性命雙修,別想歪了!
道醫學堂丨性命雙修萬神圭旨·貞集
為「表忠心」而丟卿卿性命的朝代
揭秘劉邦重要謀士張良的結局:激流勇退保性命
性命攸關!正確使用車燈的意義
先把生理修好,再明心見性,這就是性命雙修!
道醫學堂丨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亨集
先天一炁】與【性命雙修的關係
貞潔難道比性命重要嗎?
道家龍門派女子性命雙修法
劉邦濫殺功臣,蕭何靠啥保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