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劍斬情絲——時下迷思泛濫的因果本末
本文為作者投稿
作者:蓮姬荷兮
在眾多菩薩像中,經常可以看見一位手持寶劍而又莊嚴安寧、美麗祥和的菩薩,那便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大智慧的文殊菩薩。恐怕很多人不了解,為何菩薩要手持利劍呢?其實菩薩所持的利劍代表的是智慧,用大智慧,來斬斷一切煩惱。這種智慧在當前社會,尤其為人們所需。
生活在當前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現實,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然而在越來越現實的大背景下,是普世宣傳的情感釋放。比如奮不顧身愛一回,愛就要轟轟烈烈、說走就走、為你背叛全世界等等。在探討這些觀點究竟是對是錯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個現象發生的大體背景及時間軸。
首先,這些觀點肯定不符合中國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思想。就近距離來說,六零後和七零後所處的時代,無論是受環境、經濟和教育的影響,這些觀點都是沒有或及其罕見的。到了八零後一代,整個社會環境、國家政策變化加劇,人們開始越來越追求個性解放,西方思想大量湧入更催化了這一現象的發展。到了九零後一代,個性化發展已經成了常態。
我們再來看看社會現象:六零後和七零後當時的年代社會並沒有現在這麼現實到殘酷,也沒有這麼多標新立異的思想,但是相比八零和九零這一代,無論是婚姻狀況、情感狀況還是家庭狀況相對來講,都更穩定。那個年代不講感情講責任,但各方面穩定係數都較高。到了八零和九零後的年代,社會各行各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為了一己之私,不斷突破道德底線來奪人眼球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人們的生活充斥在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言論、思想及表象中。
那麼這個現象就很有意思:在殘酷現實背景下,為了使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好,普世的宣傳應該理性且適合長遠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殘酷的現實條件下最大化地維護自身利益。但現實並非如此,在如此現實的生活中,影視媒體不斷宣傳著感性言論,最常見的就是將「愛情」這一主題無限放大,滿大街的情歌、各色情感小說、電影。「三思而後行」的思想逐漸被「想做就做、想走就走」取代。
如此對比,再細心觀察,在這些思想、言論、影視媒體作品滿天飛的時候,何人受益最大呢?恐怕就是這些思想、言論、影視媒體的創造和傳播者。他們不僅不會像他們自己所謂的思想、言論、作品中所說的那樣隨心所欲,反而比平常人更加冷靜、理性。因為他們需要分析時下人群的喜好、他們的傳播途徑以及如何奪人眼球等等。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利益最大化,最常見的比如網路炒作、時下所謂的「標題黨」等等。他們永遠能最準確地抓住大眾最敏感的神經,及最蠢蠢欲動的慾望,比如愛欲、物慾、獵奇欲等等。當普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人為所創造出的光怪陸離、恩恩怨怨、愛恨別離的假象中時,人們慢慢開始分不開真假,與理智越走越遠,越來越感情用事。但是當一個人無論處理任何事情都情緒化時,是很難走向成功的。
很多人認為看看聽聽這些言論、作品沒什麼,等到辦事的時候不感情用事就可以了。但其實這就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維習慣。孔子在千年前就說過: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可見每個人平時所接觸的東西,對自身的思想、行為習慣都是有潛移默化影響的。就像在大霧的清晨,當你剛走出去,並未感覺身上的衣物濕了,但當你在霧中行走了一段時間後,自然會發現水汽已經明顯浸入了衣物。
打個比方:打開各大門戶網站,為情所困、為情所殺、為情尋短見的新聞屢見不鮮,大眾對此類消息幾乎到了麻木的程度。除了各大新聞網頁外,此類事件在尋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見。但是倒退三十年,此類現象並未如此常見且集中爆發。這難道能歸結為三十年前的人沒有情感嗎?顯然不是。是否有人去探究這一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呢?這恐怕就與人們成天耳濡目染普世所宣傳的率性而為不無關係了。
我們不妨再來看看百年前康熙皇帝教育皇子們的方式。康熙皇帝不准許皇子們在二十歲之前讀文學,因為文學裡有感情,怕他們感情用事,所以在二十歲之前讀經,讀史,詩詞歌賦都是在二十歲之後開始涉獵。培養未來的國主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是天大的事,可見理智處事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一個人的理性思維是在平時培養出來,由此可見,理智之可貴。
而這些現代垃圾思想的製造者和傳播者也同時互相影響著。世間萬物看似是獨立的個體,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根本不存在完全獨立的個體。他們本身及他們的家人、後代,也同樣生活在他們所製造的社會大氛圍里。但是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在自己前輩所創造出的社會氛圍下的後代們會不會像他們父輩一樣有著清晰的思維邏輯就未可知了。
反過來看,文殊菩薩慧劍斬情絲又是多麼智慧和自在。菩薩不會感情用事,但用心卻真誠。菩薩用真心,但不會有煩惱,沒有煩惱,哪來的痛苦?沉浸在情感漩渦的人,與其被情緒折磨,不如種下解脫的因,像菩薩一樣,用理智而解脫、真誠而自在的心去愛,像菩薩一樣慧劍斬情絲。(完))
。
因果故事:舉頭三尺有神明
談到自然造化的法則,當我們能深信因果的自然造化,行事才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舉個例子,閻王殿里有一個功過簿。某些陽間的人被陰間指派差事,過去辦案,發現陰間的簿子無需刻意記錄,陽間人的所作所為,已自然地以文字方式顯現其上。所犯過錯如能及時悔改,記錄又會消失。
有個讀書人應閻王爺之命,晚間沉睡時,去陰間辦公。在他的職責範圍,恰好掌握著功過簿。某天忽然看到顯現一行字,說他妻子盜殺鄰居一隻雞,一斤十一兩。他醒後問妻子,是不是偷了鄰居家的雞。一開始妻子否認:沒有這樣的事,讀書人說不要抵賴,我已見到簿子記錄,如此如此。妻子看瞞不下去,只好承認。
她說:今天曬東西時,鄰居的雞過來啄食,我一棍子打下去,竟將它打死了,現仍藏在某處,未及處理。夫妻倆把死雞拿來一稱,果然一斤十一兩,分毫不差。兩人忙拿著死雞趕去鄰居家,賠償了一隻雞的價錢,並賠禮道歉。
讀書人曾在功過簿上記錄此事的地方做過記號,第二天再去辦公時,翻查簿子,發現那段文字已經消失。
我們在陽間做了一件惡事,閻王殿的簿子上當下顯現文字,記錄在案,哪裡還能瞞人耳目呢?若是死後去了陰間,閻王爺審判時也以簿子里檔案為依據,這個檔案是無法偽造的。
所以,了解了這些,我們就要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自己的舉心動念、行為造作,神目如電,悉知悉見,最終也逃不出因果法則的自然運作。
TAG:因果故事學佛社 |
※你確定你知道肌酸么?——肌酸的迷思與真相!
※梵高:他具有天才的迷思 他在瘋狂的邊緣作畫
※梵高耳朵的真相,與「瘋狂天才」的迷思
※時間旅行的迷思
※揭密日本生活迷思的各種真相
※揭開你們對日本生活的各種迷思,這才是真相!
※護膚迷思 | 素顏也不怕,如何讓皮膚一直好下去?
※入秋迷思,如何時髦換季不著涼?
※常識 色與空的迷思
※打破了我們一貫的迷思!原來凱特王妃的護膚秘密,竟然如此簡單?
※進化論迷思:一切都是適應的結果?
※愛因斯坦與閔考斯基:迷思、迷思、迷思
※運動後肌肉酸痛是不是就是有效?健身迷思
※我對《康熙來了》的迷思,終於在「康」和「熙」各自的新作里得到消解
※孕事迷思與真相:她們這麼做,無思也無知!
※隔夜水不能喝?食品安全錯誤迷思,不釐清絕對後悔一輩子
※從業7年的他告訴你,這才是迷思背後的真實面
※嗜辣者的迷思:吃辣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可減肥?
※以下可能讓小腹變大的壞迷思跟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