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走2萬步損膝蓋,3萬步傷大腿」?骨科醫生:不靠譜
如今
健步走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手機上都推出了記錄步行量的軟體
「曬步數」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種潮流
你,曬過嗎?
曬步數的背後
一篇名為《走2萬步損膝蓋,3萬步傷大腿骨》的文章正在熱傳
文中列舉了許多中老年人「暴走」受傷的例子:
該文章還根據這些例子,總結出了中老年人每天能承受的「暴走」量: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煉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個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步—10000步。
但是,這個結論是科學的嗎?
中老年人是不是按照這個量來走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讓我們來聽聽兩位運動醫學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高志醫生說:
網上這篇文章我也看到了,說的並不準確!
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要講科學,每個人適合的鍛煉量,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評估,不能搞「一刀切」。
「每天30分鐘~1小時,5000~10000步」這個量並不適用於每位中老年朋友。
周春光醫生說:
我反對這樣給中老年人的鍛煉定一個「目標」,然後去追求。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面臨骨關節炎、膝關節退行性損傷的問題,走路鍛煉可能弊大於利。
中老年人該怎麼走路?
首先,高志醫生肯定地說:
走路是個好運動
它有很多好處:
·消耗熱量,利於控制體重
·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
·促進下肢靜脈迴流,保護心臟
·提高下肢力量,活動筋骨
·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感,延緩衰老
·提高新陳代謝,預防、治療「三高」
……
不過,在中老年人該走多少路這個問題上,
兩位醫生的觀點一致:
中老年人走路鍛煉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逐漸加量,不可冒進。
一次走路鍛煉量,以舒適為宜,
一旦出現肌肉酸痛、關節酸痛,乃至心慌、氣緊、頭昏不適、關節靈活度下降等癥狀,應該立即停止。
醫生建議
1、鍛煉前應先向醫生諮詢
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到醫院的運動醫學科,請醫生做一個全面的身體評估。
2、不攀比、不競爭
成都商報2012年曾報道過一次因「暴走」而引起一位中年男性猝死的慘劇:
新聞中這名40歲的男性平時也有徒步鍛煉的習慣,但在比賽中因為奪冠心切,在深夜率先走完了三環路後卻倒下了,讓人唏噓不已。
醫生提醒:
鍛煉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為了競爭。
3、有關節炎、膝關節損傷不宜走路鍛煉
周春光醫生表示,關節就像一輛汽車,只要使用就會有損耗。而本身有關節炎或關節損傷的中老年人,連續走路可能會引起病情加重。
走路鍛煉雖然有很多好處,但如果收益小於損傷,那就不值得了。
4、平衡感缺失要引起警覺
高志醫生介紹,平衡感就是人在站立、運動等無支撐條件下獨立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
可別小瞧平衡感的作用!高志醫生強調,老年人摔倒導致的髖關節骨折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一大重要原因,而平衡感對於預防老年人摔倒非常重要。
如果平衡感不佳,那麼就暫時不適合進行長途走路等形式的鍛煉,可以先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改善或恢復平衡感後再進行。
圖片來源:東方IC
更 正
在四川名醫微信公眾好昨日推送的頭條稿件
今天成都6萬人都在追他們,結果這些人都在這兒!
一文中,部分表述有誤:
鄒靜醫生所述「造成頜骨發育」
實際應為是「影響頜骨發育」
四川名醫在此向廣大讀者及鄒靜醫生本人真誠道歉,將引這次錯誤以為戒,用更誠懇及嚴謹的態度對待科學傳播。
版權聲明
歡迎分享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來源:微信公眾號【成都商報四川名醫】(ID:scmingyi)
內容合作事宜,請致電:028-86780845
本文記者:王歡
本文編輯:王歡





TAG:四川名醫 |
※日行萬步、爬山傷膝蓋?美國骨科最好醫院醫生這樣說……
※鍛煉身體不要過分「迷信」跑步,50位骨科醫生僅1位選擇跑步!
※骨科十萬個為什麼:萬病之源起於頸椎!人們的頸椎病到底是什麼?
※骨科醫生最新的膝蓋使用指南,用一個好一個,800萬人已收藏了!
※9歲男生踢足球摔骨折 傷的部位連骨科主任都頭大了
※協和骨科博士:治療頸椎病差點死在醫院,頸椎難受千萬不能瞎治了
※這個骨科太猛了!
※骨科醫生強烈推薦:要想骨骼好,每日啪啪啪少不了!
※骨科醫生:年輕時注意這5件事,老了之後腰腿才不會痛
※骨科十萬個為什麼:「萬病之源起於頸椎」!人們常常嚷著的頸椎病到底是什麼?
※骨科專家用畢生心血總結的頸椎病10大治療誤區,花百萬也買不到
※這8個動作最傷骨,你一天錯了多少次!骨科醫生:或許還能補救!
※40歲以上注意:骨科醫生從來不做這8個動作!
※骨科大夫:愛穿高跟鞋10大女星,觸目驚心!
※兩百位骨科專家共同呼籲:腳痛千萬不能忍!
※骨科醫生:這三種坐姿屬於「殺手級」,不改掉,身體就毀了!
※哀悼!45岁骨科医生猝死
※骨科醫生從不做的7種姿勢,毀膝、毀腰、短命,別再做了!
※50位骨科醫生只有1位選擇跑步,最受歡迎的運動竟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