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難以相信還有這麼多妙用!

道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難以相信還有這麼多妙用!


道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難以相信還有這麼多妙用!



源自《傷寒雜病論》的小柴胡湯,道醫十大名方之一,具有和解少陽、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的功效。流傳至今,小柴胡湯依舊備受寵愛。但小柴胡湯的作用,很多人卻未真正全部領悟,尤其當小編看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恍然大悟:原來小柴胡湯的功效那麼強大,此前都不知!具體有哪些功效?不妨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組成用法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蔘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薑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蔘,加栝樓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蔘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蔘,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蔘、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經典原文匯要

1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3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依法治之。


4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5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6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7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複發熱汗出而解。

8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9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10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11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2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13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14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15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16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17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


18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9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臨床經驗附識


1


胸脅苦滿(胸脅內脹滿,心下發硬,甚則肋弓下壓痛),腹力中等,或發熱,或嘔吐,或口苦咽干,或頭痛,或不能食,或眩暈,或頸項強,或鼻流涕,或咳嗽,或黃疸,或口乾舌燥(加石膏),或咽痛(加桔梗),或濁痰(加桔梗),或便溏(加茯苓、白朮),或汗出,或肢酸乏力,或手煩熱,或噫氣(加代赭石),或脫髮,或蕁麻疹,或濕疹,或皮炎,或疣,或淋巴結腫大者……


2


發熱,恰值月經適來或適斷之時,寒熱往來,出現精神癥狀,如煩躁、抽搐、哭笑、譫語、神志不清等,或晝日明了而到夜晚神志不清等。


3


不飢不食證,屬柴胡證者。


4


凡病具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四種證候之一,屬半表半里熱證者,即可用本方治之,不必悉具。


5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或腹瀉,小便自可,胸脅苦滿者。


6


嘔而發熱,屬半表半里熱證者。


7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苔白者。


8


諸黃,腹痛而嘔者(加赤芍),或胸脅苦滿而渴者(加天花粉)。


9


四肢苦煩而頭痛者。


10


病休作有時,屬半表半里熱證者。


11


肝脾腫大、肝囊腫(加牡蠣、丹參)。


12


頸淋巴結炎或結核、頜下腺炎(加蜈蚣、夏枯草)。


13


腮腺炎(加蛇蛻)。


14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加木鱉子)。


15


陽證盜汗(加石膏)。


16


發熱、乾嘔等之屬陽證,審之不是表證,又不是可下之證者(加石膏、黃連等),此時雖無胸脅苦滿等柴胡證,也可隨證選用小柴胡湯加味或大柴胡湯加味治之。


17


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者。


18


咽干、喉塞、亡血家、淋家、衄家、瘡家、動氣等應汗之證而不可汗者。


19


搖頭風[(頭陣發性顫動)加防風]。


20


斜視、復視(加菊花)。


21


少兒手足口病(用本方加石膏合甘草瀉心湯)。


22


甲狀腺腫大之陽證者(加牡蠣、玄參、大貝母)。


23


肺膿腫、乾性胸膜炎(本方去半夏、人蔘合葦莖湯,加瓜蔞)。


24


乳兒便秘,無里實證者。


25


耳下腺炎、中耳炎、淋巴結炎之熱證者(合枳實梔子湯)。


26


咽干口苦,食慾減退者。


27


流感熱退後,食欲不振,咳嗽者。


28


咳嗽胸痛,黏痰不易咯出者(合小陷胸湯)。


29


急性甲狀腺炎,見甲狀腺紅腫疼痛、發熱者(加牡蠣、石膏)。


30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腫脹而發熱,舌苔白,食慾減退者(加桔梗、石膏)。


31


急性化膿性淋巴腺炎(加石膏、蜂房)。


32


結核性淋巴腺炎(加夏枯草、牡蠣、玄參、貝母)。


33


耳聾、耳鳴,胸脅苦滿者(口渴加石膏)。


34


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發病後經過數日,咽干口苦,舌苔白者(渴或流膿者加桔梗、石膏)。


35


鼻炎、鼻竇炎、扁桃體炎,而有胸脅苦滿者(口渴加石膏)。


36


扁桃體肥大症,或因之引起的鼾聲,胸脅苦滿者(加桔梗、石膏)。


37


產褥熱(加黃連、黃柏、桃仁、生地黃)。


38


蕁麻疹,胸脅苦滿者。


39


紅斑狼瘡(加黃連、生地黃)、帶狀皰疹、脫髮、禿髮,胸脅苦滿,體質稍弱者。


40


肝脾腫大(加鱉甲)。


41


外感表解而發熱不退,口乾舌燥者(加石膏、黃連等)。


42


發熱,不欲食而口苦,頭疼者(加石膏、黃連等)。


43


小兒肺炎,汗出而喘,不欲食者(加石膏)。


44


乳腺炎,疼痛發熱者(加石膏、黃連等)。


45


小兒咳喘,服麻杏甘石湯後食欲不振者。


46


無太陽證、無陽明證、無太陰證,但食欲不振者。


47


陰部濕疹、陰部瘙癢,胸脅苦滿者。


48


本方證熱者(加石膏)。


49


陰部瘙癢,非陰證者。


50


經期相關性精神疾病(隨證合桂枝茯苓湯或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


51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隨證合桂枝茯苓湯或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


52


頭兩側脹而鳴響,脈弦者。


53


兩耳紅腫痛甚,口苦咽干者。


54


本方證而發熱者(重用柴胡劑量)。


55


哮喘、氣管炎,咽干口苦、咽喉有痰卡他不利者(合半夏厚朴湯)。


56


大柴胡湯證,而腹力稍弱,胸脅部位抵抗稍輕者。


57


肝癌、膽管癌、肝硬化,伴黃疸者(加當歸、茯苓、白朮、茵陳、枳實)。


58


黃疸,或肝脾腫大,虛證,飲食減少者(加當歸、茯苓、白朮、茵陳、枳實)。


59


水腫,胸脅苦滿者(合五苓散)。


60


流感發熱解後,不思食者。


61


胸脅部或胸背部痤瘡(隨證合大青龍湯或葛根湯加石膏等)。


62


半身麻木、半身冷、半身熱、半身有汗、半身無汗等(隨證合抵當湯或當歸芍藥散)。


63


發熱,非太陽病、非陽明病,亦非三陰病者。


64


過敏性鼻炎,胸脅苦滿者(去人蔘、生薑、大棗,加五味子、乾薑、細辛、茯苓)。


65


惡寒或發熱,鼻涕如水,吐涎沫,似小青龍湯證,然胸脅苦滿者(去人蔘、生薑、大棗,加五味子、乾薑、細辛、茯苓)。


66


頭面部帶狀皰疹(合五苓散)。


67


妊娠嘔逆(加香附、砂仁)。


68


疑似妊娠(加香附、烏葯、蘇子),服後體適者為妊娠、經來者則非妊娠。


69


中耳炎流膿水(合苓桂術甘湯、排膿散及排膿湯)。


70


手顫,陽證者(加厚朴)。


前賢方論擷錄


《傷寒後條辨》: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手少陽之義也。至於制方之旨及加減法,則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盡之矣。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從外宣;黃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從內徹;半夏豁痰飲,降里氣之逆;人蔘補內虛,助生髮之氣;甘草佐柴、芩,調和內外;姜、棗佐參、夏,通達營衛。相須相濟,使邪不至內向而外解也。至若煩而不嘔者,火氣燥實逼胸也,故去人蔘、半夏,加瓜蔞實也。渴者,燥已耗液逼肺也,故去半夏加瓜蔞根也。腹中痛者,木氣散入土中,胃陽受困,故去黃芩以安土,加芍藥以戢木也。脅下痞硬者,邪既留則木氣實,故去大棗之甘而緩,加牡蠣之咸而軟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故去黃芩之苦寒,加茯苓之淡滲也。不渴,身有微熱者,半表之寒,尚滯於肌,故去人參加桂枝以解之也。咳者,半表之寒,湊入於肺,故去參、棗,加五味子,易生薑為乾薑以溫之,雖肺寒不減黃芩。郁而不升,故以小柴胡治之,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中藥功效與象思維.!
萬病始於「濕」!一穴,一湯,一茶,一粥
鬼壓床的道醫防治方法
中醫不僅講醫術更講醫德
道教內功之小周天.!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難以相信還有這麼多妙用!
中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原來還能這麼用!
中醫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湯:神奇效用知幾何?
中醫十大名方:小柴胡湯的方義!
用好小柴胡,不用找大夫
小小柴胡,大大用途
皮膚瘙癢、頭痛,小柴胡湯好用!
正柴胡小柴胡 名相近效不同
神奇的中醫案例:小伙不信中醫,但是被我的小柴胡湯加石膏征服了
只要是發燒就用小柴胡湯?危險!
小柴胡湯加減可治感冒、肝病,卻有一類人不宜用!
通過這幾則醫案,對小柴胡湯證治有了全新的認識
名老中醫分享:小柴胡湯臨證心悟!
感冒時,別輕易服用「小柴胡顆粒」!
小柴胡湯是治感冒,肝病,胸脅脹悶的好方,關鍵要抓住它本質!
足臨泣穴人體的「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用處廣泛
和解少陽小柴胡湯,風寒感冒仲景方
中成藥小柴胡沖劑不僅治療感冒,你不知道的保健方面20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