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憋尿,是心理問題嗎?
孩子成熟的排便控制系統需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
就小便來說,膀胱充盈的信號——反射到大腦——大腦發出到洗手間的信號——到洗手間排便。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經歷了複雜的發展過程。
人類大小便控制系統的完善是在6歲前完成的,這個過程要經歷四個階段。
以小便控制系統的形成為例,將膀胱想像成一個水杯,括約肌就是這個水杯的蓋子、
第一階段:
嬰兒剛出生尿道括約肌發育尚不完善,當膀胱裝尿液之後(杯子裝滿水),尿液不被括約肌約束(水杯蓋子是松的),從尿道排出。
此階段嬰兒的大小便都不能夠自主控制,嬰兒需要紙尿褲來度過這個階段。
大約在一歲時,進入第二發展階段。
第二階段:
孩子每一次膀胱的充盈(杯子裝滿了水),對尿道括約肌都是一次刺激(杯蓋受到刺激),尿道括約肌功能逐漸成熟(杯蓋能夠蓋緊)。
當小便充滿膀胱時,被括約肌控制(水杯蓋子可以蓋緊了),神經將膀胱充盈的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對身體發出了排尿的信號,這一連串的反應形成了個體自身小便的控制反射。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也發展到了可以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他們會告訴照顧者自己要小便,然後由照顧者帶到洗手間。
這個階段孩子的年齡在一歲半至兩歲。
第三階段:
一歲半至三歲期間,孩子進入到肛欲期發展,此時,孩子需要了解膀胱最大的容量,當身體出現怎樣的感覺時,尿道括約肌才算是達到了臨界點,導致小便不受括約肌控制而尿出來。
由此,進入肛欲期後,孩子會出現憋尿,直到憋不住,尿在褲子里,才能夠找到這樣的臨界點的感覺,臨界點讓孩子知道自己有怎樣的感覺時就要尿褲子了。
第四階段:
孩子繼續調整自己的大小便控制系統,尋找到憋尿即將「崩盤」之前的感覺,這個感覺是為了給自己留出足夠時間走到洗手間找到空位,然後大小便。
這個感覺的成熟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在憋漏水之後必須進入洗手間的時間,這項機能讓我們受用終身。比如,成人在開會的時候如果有了便意,我們會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是必須離開會場進入洗手間,再忍一分鐘都不可以,這項功能就是在肛欲期發展起來的。
孩子通常在6歲之前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發展。
嬰兒無序大小便(尿道括約肌功能發展不成熟)——幼兒可以控制大小便,並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大小便便意(尿道括約肌功能發展成熟)——憋便、便褲子(尋找憋便臨界點)——全面調整控制系統,準確找到憋便後去洗手間的感覺。
此時,個體自身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完全發育成熟,孩子完成這個過程需要3-4年的時間。
成人只有懂得了孩子排便控制系統的發展規律,才能夠真正接納和尊重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排便行為。
在我們的文化中,孩子的大小便自身控制系統的發展過程,最容易被成人破壞的過程有兩個:
一個是第二階段,成人對第二階段的破壞是強制把尿。
另一個是第三階段,成人對第三階段的破壞,就是不接納孩子尿褲子而呵斥、打罵、責難孩子。
資料來源:《善解童貞》1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 胡萍

TAG:貴陽網 |
※兒童心理問題從哪來?為避免孩子的心理問題家庭該怎麼做?
※你有這些「恐高」的癥狀嗎?是身體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学设计,为啥还要懂点心理学?
※離異的孩子,是什麼導致他們心理有問題
※你為什麼搞不定自己的心理問題?
※得了高血壓是病,為什麼要做心理諮詢?
※女孩子為什麼喜歡夾緊腿,這是什麼心理?
※拖延症只是心理問題嗎?
※你這個做法,孩子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可以,這很心理】你不需要那麼堅強,你也是個孩子啊!
※花錢就心疼,這是什麼心理?
※總擔心自己哪裡做錯,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這些心理問題你有過么?
※貓咪在床上尿尿是什麼心理?並不是我們認為的樣子
※心理諮詢師不是什麼,而是什麼?
※心理:你為什麼想要接吻?
※你是否存在一些心理問題,腦康君帶你了解
※你需要心理諮詢嗎?
※孩子厭學,可能是心理問題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