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藝術家在創作中素來有寫生、採風的傳統,傳統中的藝術家會走出畫室,從寫生和採風過程中,尋找生動的藝術表達來源。處在當代文化語境的藝術家們,也越來越多地走出了工作室,對他們而言,走出畫室並不意味著單純的取景和體驗生活,而是更多通過對各類文化遺迹和地方風物的尋訪,建立自我的話語系統,這種行動動機和作品體系,共同成為認知藝術家個人邊界的組成部分。

《藝術客》本期專題試圖探討的是通過走出工作室這種工作方式,可能帶來哪些偶發的思維碰撞?是什麼力量推動藝術家希望走出工作室?其中是否存在藝術和社會之間互相介入的關係?藝術家走出工作室之後,如何用行動的方式豐富自己的創作,同時這種行動帶來的具體後果是什麼?藝術家在行動中對個人創作帶來了哪些變化以及感悟?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明末的徐霞客曾經放下仕宦世家的書齋生活,巡遊天下地理方物,而在離開書齋之前,徐霞客早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沒有太大的興趣,而青睞於歷史、地理和探討大自然等這類在當時視為不正規的閑書、奇書,古今史籍、輿國方誌、山海國經他都有所涉獵,可以說徐霞客帶著知識走近地理景觀,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經驗系統,最終留下記錄遊歷經歷與考察心得的《徐霞客遊記》。

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置於當下的環境中,也未顯得過時。在對待知識與經驗的問題時,走出固化知識的場域,尋求新的知識生產和經驗的建立,成為新知識分子,乃至藝術家面對經典,建構自我的當代性的路徑之一。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藝術家郝量


郝量說,當他面對舊時風景,尋求跟當下的關係,《徐霞客遊記》給他帶來了啟發。好訪古,對古物遺迹的熱愛,這既是郝量天性所鍾,又恰好契合了中國文人好遊歷的傳統。郝量的創作,基本是在歷史線索上展開,對歷史的迷戀,對不同歷史風物與時間、時代的關係的思考,構成了迄今為止他在創作上的主要成果。郝量的工作方式通常是以類似研究項目的方式推進具體的繪畫思路,當某個確鑿的想法躍然於他的頭腦中的時候,他便會在某件或幾件作品中進行呈現。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一面閱讀文獻,一面進行實地考察。因此走出工作室,走近歷史風物和文化遺迹之中,便成了這位80後藝術家構建自我的藝術邏輯的必要條件。

關於考察途中的收穫,郝量有直接的感受。僅僅通過即有的圖像或者博物館的物質資源,難以真切地理解古代人曾經面對的情境,不了解它與現實中人的關係。而通過遊歷,卻不經意間獲得超越時空的移情。「搜盡奇峰打草稿,也不能只在文本里轉悠,我們與過去的時間、空間、緯度都不同,不能再在過去的思路里游離,而應該產生出新的想法。」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招提寺的苔蘚 攝影 2013


曾經向西尋訪敦煌遺迹,一出玉門關,一下就理解了古詩中所謂的蒼涼。爬華山的經歷,明白了古人對時間空間的把握,「正午下山特別累,我們一行走在山腰下小道,光斜射下來,在自然當中的那一刻,我找到了一些感動,樹都是剪影,把記憶中「溪山行旅」的山石質感描繪出來,這種微觀、視角的轉換,一剎那悟到了這個勁。」另一個讓郝量和他的朋友們鍾愛的出遊之地是日本,曾經遊覽奈良、京都的寺廟,同為唐代之後的遺迹,唐招提寺的溫情脈脈,與山西境內的同福寺、善化寺等大廟的威嚴風度如何幻化出截然不同的氣質?這種差異來自光透過窗子投射的角度,佛像的開臉等等視覺化的要素,當此時此刻的感知結合以文本資源的認知,歷史變成了鮮活立體的當下。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雲岡 攝影 2014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應縣木塔 攝影 2014


「因為知識儲備不同,現在可能面對的情境更開放,更複雜一些,今人在某些方面沒有古人鑽研得那麼深,也許這種遊歷的方法還能激活一些東西。自然與歷史的關係,與圖像的關係,很微妙,很難獲得,走很久都找不到,但偶然一個瞬間,就能給予啟發。」好藝術家往往具有這樣的特質——不志於模仿古人,而是要找到一個面對表現物象時的處理方法、手段。


在6月份南京四方美術館策劃的「山中美術館」展覽項目中,應館方的邀約,郝量製作了一個實驗性的觀念作品《龔半千四百一七》,利用一本民國影印本的龔賢畫冊,從中抽離出幾幀,以龔賢筆法繪製出現實的美術館所在山區——老山的景緻,替換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龔賢在三百年余年前描繪的金陵山色。在收到展覽邀約長達一年的準備工作期間,郝量對這片場所進行了遊歷式的訪問,完成了作品的最終構思,一方面完成了他對古代山水傳統的回望,同時也融入了他對此時此地金陵文脈的現實體認。用郝量的話講:「龔賢四百多年都活著,不是他活著,是景活著。」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郝量:此君」展覽現場,鏡花園,2016(圖片由維他命文獻庫提供)


繪畫全憑感覺而來,投入其中,現在面對浩繁的圖像資源和概念、理論,容易讓人迷失,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郝量相較起來有著難得的專註,跟流行保持著一定距離,保護了自己的獨立視角。從他近些年的作品,看得出他對「山水」這個議題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也不僅僅囿於此間,對於絲織物,堆綉、刺繡、染織等文化遺產中的色彩系統研究等也令人耳目一新,通過色彩產生空間、疏密,相互節奏的轉換,對於中國這個不受任何西方影響的獨立視覺和色彩系統,郝量也興趣濃厚。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郝量:此君」展覽現場,鏡花園,2016(圖片由維他命文獻庫提供)


今年下半年,郝量接連將有兩個個展項目,這兩個展覽前後準備了近三年時間,維他命藝術空間的個展「此君」,以明代學者王世貞私家園林弇山園為研究對象,探究林泉不朽。從藝術家的角度,郝量對晚明王世貞和董其昌的理論建構的認識和反思見解獨到,他提出從中是否可以達成中國自主的現代性,以及這一被人為中斷的進程如何給今人以啟示。王世貞是明代中晚期復古派「後七子」之首,他的理論影響到晚明乃至清初文化、藝術理論,從董其昌到四王,從晚明王世貞的文學理論入手,以王世貞的「復古理論」切入繪畫史,為此,郝量專門到江蘇太倉,考察這位明代文壇領袖的社會生活網路,包括所造弇山園的園林修復、朋友的結交,以及他的生活瑣事。並且涉及到如何認識明清繪畫中的時空觀和視覺元素與人的情感和宇宙觀的對應問題。作品呈現最終由兩部分組成:手卷《此君卷》和由九件研究過程中選出的材料組成的《此君考》,做出了對當下、歷史、文本、自然等綜合認識的回應。手卷以王維輞川詩意的廢墟開端,其間散落著當下的弇山園遺迹,後進入歷史中的「山林城市」;隨著天際光線色彩的轉變,進入秀雅的村舍農田,這是在古代與當下同樣的景觀,暗指園林歷史的興衰變遷。《此君考》由晚清歐洲人拍攝的園林生活照、輞川圖清代版畫、王世貞手札、民國珂羅版輞川圖、當下弇山園空間研究、此君卷第一稿等資料組成,其內在結構並非與手卷內容對應,卻由此展開時空交錯的詩性延伸。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展覽將以「瀟湘八景」為主題,偏於繪畫性研究。研究中國畫在當代性上的各種可能,包括這種尺幅、造型、色彩、表達。瀟湘八景的概念從宋代確定下來,瀟湘逐漸成為圖像符號,歷經宋元明,東傳至日本,不斷演化流變,承載了古代文人對景觀的組織,對風景的認識,進而成為文化系統的共有符號。跟郝量探討這個話題的時候,他正在趕製其中一幅,作品基於他對如何在畫中體現四時變化,不同氣候以不同物質來記錄,對風的表現通過植物的擺動隱喻等等,這既是宋畫以來的中國畫系統中的固有修辭,又帶有全新的空間時間的顯學。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郝量:此君」展覽現場,鏡花園,2016(圖片由維他命文獻庫提供)


藝術家的工作如何構架,雖然因為自己的興趣,進行文本閱讀是郝量長期保持的一個習慣,但對於固化的知識,如何在新的歷史情境中生成和傳遞,郝量選擇以身臨其境的行動去感知。對於光、空間、形制緣何出現在古人的畫作中,身為藝術家,對這些問題尤其敏銳,古人與今人對同一問題或許會存在語言系統和表述的差異,但用繪畫凝固某時某刻的感知,卻不會因為時空的轉換完全消失,郝量經常用曾經的徐霞客的方式,以實踐去觸及繪畫與理論,理解文本敘述中的歷史。


這些議題的思考,類似這樣的題目,是郝量的繪畫中迂迴的那條隱線,思考幾乎隨時隨地可以發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風物的觀摩,促發了一次次深度思考的引擎。像郝量這樣推進創作思考的藝術家,大體都可以歸為知識先導的類型。注重新的觀看方法和觀看視角的探索,以古法沿襲而來的方法對當下問題產生新的關照。


撰文/王靜


圖片/郝量工作室及維他命文獻庫


- end -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點擊播放 GIF/548K



《藝術客》 019期 8/9月合刊


ISSUE019


歡迎廣大讀者前來訂閱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點擊播放 GIF/81K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ope藝術客 的精彩文章:

庄輝:完成回鄉的「儀式」
藝術都市——藝術、設計、生活的無縫對接
馮依凌:兩依藏的私人經驗
青年水墨關注了那麼多年,究竟有什麼看點?

TAG:scope藝術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朝陵墓石刻訪古紀行之二——初寧陵 在天
風景和記憶:重訪古拉格
邀你指尖訪古,無需穿越,千里之外看趙孟頫書畫特展
訪古客|尋找宋太祖趙匡胤
探訪古滎鴻溝深處無人古村
探訪古絲綢之路上發生過許多故事的重鎮——美麗的吐魯番
北故宮南訪古窯,瓷都體驗離我們漸遠純手工藝!
訪古探幽墨西哥城
第一天:訪古迹、品美食、感民俗!
訪古尋花踏春來
長安道教訪古:帶你看大唐回元觀的藝術珍品
探訪古「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
全新測試回顧 CJ專訪古劍奇譚OL項目負責人薛嶺
知日專訪古澤良太 |「網紅日劇」是怎麼誕生的?
專訪古力娜扎:我崇拜那些非常叛逆、非常自我的人
採訪古天樂;被要求用普通話回答,他霸氣回應
板梁古村,有訪古尋幽情結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
深入龍窩酒廠探訪古法釀酒
他是古代超級驢友,騎著毛驢,走街串巷,訪古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