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論語》竟是一本養生奇書

《論語》竟是一本養生奇書

經典,果然名不虛傳。博大精深的《論語》,不僅是一本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本養生保健的百科全書。孔子在行為醫學方面有獨樹一幟的見解,他首次提出「仁者壽」的養生觀點。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世筠教授,多年嘔心瀝血,始終潛心研究《論語》的保健內容,為你解讀其中的養生智慧。

《論語》竟是一本養生奇書


防衰老 勤用腦


原文: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說:「你為何不說:他發憤學習會忘記吃飯,快樂起來會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來。」


【養生啟示】孔子的成就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醫學、養生學等諸多方面,這些得益於他勤用腦。大腦是人體生命的活動中樞,具有用進廢退的特點。所以腦健壽長,腦衰則命短。愛學習,勤用腦,是促使大腦保持活力的靈丹妙藥。

用好姜 能健康


原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譯文:不因米精而多吃,不因肉細而多吃。食物腐臭,魚變質,肉腐敗,不吃。顏色不好,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調不當,不吃。沒到吃飯的時間,不吃。切肉的方法不對,不吃。沒有調味的醬,不吃。肉食雖多,但吃肉不超過主食。酒可以喝,但又不能喝醉。市場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每餐不離姜,但又不多吃。


【養生啟示】要防止病從口入,首先要從顏色、氣味、形狀等方面細心地鑒別食物是否變質。其次講究烹飪技術,儘可能地將飯菜做得鮮美可口,以增加食慾,促進胃腸消化。吃飯按時定量,即使美味佳肴也絕不多食。肉類過量食用會加重身體負擔,不可多食。姜兼具葯食兩用價值,所以孔子餐桌上少不了姜,但又不多吃。


聽音樂 能治病

原文: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譯文:孔子與人一起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就必定請他再唱一遍,然後跟著他唱。


【養生啟示】和諧優美的音樂具有疏通宣洩情緒的功能,可消除內心的抑鬱,使人情緒安寧,樂而忘憂。各國科學家也在不斷拓寬音樂的應用範圍,將其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用德彪西的管弦樂組曲《大海》治療疲勞,用巴赫的《幻想曲和賦曲》治療厭世,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治療憂鬱,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太操勞 傷身心


原文: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心思也不用,這很難呀!不是有下棋的嗎?去玩玩總比沒事幹好些。」「我曾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地思考問題,結果一無所獲,倒不如去學習。」


【養生啟示】保持適度的緊張,能增強適應生活和抵抗侵害的能力,能預防疾病,延年增壽。倘若不思進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心身也會發生退化。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過分自我加壓,把弦綳得太緊,會造成腦力體力嚴重透支,導致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成為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論語》竟是一本養生奇書


做君子 有三戒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年時代,血氣沒有穩定,要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爭強好鬥;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退,要戒貪求財物。」


【養生啟示】少年情竇初開,性意識逐漸覺醒,愛慕追求異性,實屬正常現象。但少年涉世不深,一旦沉湎婚戀,勢必損傷心身健康甚至釀成悲劇。所以少年應該努力拓寬情趣愛好,把性衝動引導到社會認可的範疇中來。


人至壯年,思維日趨成熟,逐漸形成獨立的見解,但容易自以為是,出現先入為主的情況。此時人際關係也較為複雜,矛盾重重,應力戒爭強好鬥而忠厚待人,此為減少矛盾衝突、維持心身健康的良方。


人至垂暮,心理悄然發生巨大變化,對自身的關注會變得越來越強烈。這種自戀情結,倘不嚴格自律,不僅危害健康,而且容易貪贓枉法,最終害人害己。


仁德者 延年壽


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養生啟示】孔子指出,長壽必須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礎上,也就是說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個心懷仁術的人。因為仁者能調控自己的精神活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遲衰老,活到人類壽命應該達到的限度。知者樂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樣悠然安詳;仁者樂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樣崇高偉大。


仁者樂 以忘憂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之道的三個方面,我都沒有做到:仁者不憂愁,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懼。」子貢說:「這是老師的自我寫照呀。」


【養生啟示】孔子闡明了仁者、智者、勇者的性格特點。仁者有正確的世界觀,謙虛謹慎,故能經常處於樂觀狀態。智者勤敏好學,頭腦清晰,不至於迷惑。勇者無所畏懼,從不患得患失。這對人的心理起著良好的調節作用。反之,遇事斤斤計較,或誠惶誠恐,勢必造成抗病力下降,也會導致精神壓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文化知識100題,能不能考住你?
陳忠康:書法學習13個核心細節
齊白石19幅書法對聯,你見過幾幅?
有的書法,落款比作品更多情
米芾 900年後光彩依然!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論語》原來是一本養生書,孔子的長壽秘訣都藏在裡面
《論語》經典語句,都是人生真諦
為什麼叫《論語》?《論語》十五問
大家談論語:錢穆先生談《論語》-《論語》為人人必讀書
棉媽論語別解之一:我與《論語》
一節課,讓孩子讀懂《論語》
典籍翻譯研究‖《論語》在西方的前世今生
《論語·八佾》 《論語新解》十六
《論語》中的智慧,一生都用不完
為什麼讀不懂《論語》《孟子》
《論語》中的人生三境界
《論語》:子罕篇 第九
他本是一位小秘書 弄懂《論語》一句話後成為比皇帝還有錢的人
《論語》札記一之鏡
論語
白雲先生解《論語》學而篇第一
「君子」:《論語》中唯一一個貫穿始終的概念
孔子最大的貢獻不是《論語》而是《十翼》
再論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對策殘卷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