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生活能平衡嗎?大神教你怎麼做
作者:古典
來源:古典古少俠(gudian515)
「我好累啊,心力交瘁,快不行了。」J對我說。
她的確是心力交瘁——「老闆的方案明天要交,孩子還要輔導作業,我自己還想讀本書……老公明天出差,還要幫他準備行李。」
「少做點不行嗎?」我問。
「那怎麼可以?我們老闆是個細節控;老公出差箱子亂糟糟的,別人還以為他沒人管呢;我們家寶寶,我不盯著就不好好寫作業;我自己好久沒有學習了,我都焦慮死了……」
抱怨了半天,她突然問我:「哎,你說怎麼才能工作生活平衡?」
我本來想說,其實吧,讓你老闆發次飆,讓你老公箱子亂糟糟,讓孩子少交一次作業,丟下專業書跑出去看一場電影,和閨蜜噴一頓狗血的生活然後張牙舞爪地吃頓小龍蝦,世界又能把你咋地?
不過我看看她,還是說:「放棄吧。你說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其實是個神話。」
你看,一說到工作生活平衡,大部分人腦子裡想的是這樣的:
他們所謂的平衡工作與生活,其實講的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刻都讓人無比滿意,挑不出毛病來。
工作和生活中,別人給你這邊的任務、那邊的任務,全都裝在框子里,一個都不落下。但是時間有限,當這邊增加一個,另一邊就必須減少一些,然後你就有負疚感。
這是個零和遊戲。
希望這種平衡的人,心理底層都充滿著深深的慾望和恐懼:慾望是因為他們活在很多市井的規則里,希望扮演一個面面俱到的完人——三十歲之前要結婚,一定要住得離父母近一點,如果這個階段不上去就永遠沒機會了,當個好太太就要獨立支撐家庭,永遠不能對真心對你好的人說不——而恐懼是因為這些邏輯背後的完美生活,其實誰都做不到。
他們的人生只有兩件事沒做好,「這件事沒做好」和「那件事沒做好」。聽說過兩堆稻草中間的驢吧,一半餓死的,一半累死的。
這樣其實不叫平衡,叫來回妥協(trade off)。
谷歌的CFO Patrick Pichette辭職和妻子環遊世界,他在辭職信中寫道:「說到最後,生命是美好的,但不應該是一系列的妥協,尤其在商業及專業的努力和家庭社區之間。」
與其害怕這個或者那個沒做好,不如建立起一個有可能的平衡,創造一個你不用整天想著逃避的人生。
▼
什麼是有可能的平衡?
這種平衡不是那種需要十多年練習形成的「單腳站在十個凳子上頂個缸」的平衡,而是大街上幾乎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平衡——騎單車。
人生的平衡,是騎單車這種動態的平衡。
1. 根本沒有完美的一天,但也許有完美的一周。
有一個練習叫作「想像完美的一天」——音樂響起來,大家冥想自己3年後最想要的完美人生。
你要我想,我肯定是這樣的:
「充沛的睡眠之後,我聽著自己最愛的音樂緩緩起來,洗澡,跑步,遛狗,和家人孩子擁抱……然後開車到自己的公司,嗯,這公司建立在一個森林之中。
「我上午和大家談創意,中午約了一個商務夥伴聊天,下午和團隊碰業績,同時也提出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家都非常滿意。
「下午我五點多下班,準備參加一個課程的學習,在課上遇到知己,相談甚歡,一起喝咖啡。
「晚上回到家,我洗了個澡,看了部喜歡的電影,然後寫了篇讀後感,最後抱著愛人安然睡去。」
可以,這很完美。我算了一下,這需要72小時……
完美是有可能的,真正的問題是「一天」——以這個時間維度思考,完美永遠不可及,所以你焦慮,而且做什麼都覺得不完美。
但下面這樣的人生是有機會完美的:
每隔一段時間埋頭苦幹,討論項目一直到天亮,爭執、吵架、身心憔悴,但是覺得值得;
每年一段時間,專門學習一門東西,然後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每個月和老哥們喝喝酒聚聚會吃吃小龍蝦;
把身體搞得倍兒棒,拍個六塊腹肌照;
每年拿出一個長假的時間,陪孩子做一件他/她特別想做的事;
每周和愛人離開家裡約會一次,創造精心時刻;
……
平衡的焦慮往往來自於你希望時時刻刻平衡,但是如果拉長到某一個階段,在其中,平衡就變得可以實現——在某個封閉會議的下午出去喝咖啡的確不可能,但是每周專門給自己留出一個小時的寧靜咖啡時間,卻很有可能。
沒有完美的一天,可能有挺好的一周、不錯的一年,肯定有完美的一生。
一位經理向我訴苦——最近部門初創,任務一個接一個,覺得特別亂,完全失衡——但是拉長到兩年來看,建立一個好的組織,度過了這個搭班子階段,這群人能平穩運轉兩年,是不是這個混亂期,還是挺值得的?
德州撲克高手的訓練課中,關於高手和菜鳥的區別,第一條就是:「贏家總在找概率,菜鳥每盤都想贏。」
生活的贏家也是一樣,他們總是知道自己現在在玩什麼遊戲,然後自己制定什麼算贏。這個階段,生存算贏;這個階段,戀愛算贏;這個階段,舒服算贏;這個階段,學到東西就算贏。他們盯著自己的階段性目標,一個階段內不用每天平衡,階段內靠近平衡就可以了。
平衡的高手懂得平衡的第一個秘密:平衡和騎單車一樣,眼睛盯著前方,才好平衡;什麼時候你盯著腳下,車就倒了。
沒有目標的人,只好盯著感受,沒有平衡,只有妥協。
2. 不是平衡,而是效能!
你肯定見過身邊的這種人——工作井井有條,效率奇高。你跟自己說雖然他牛,但是老子有一個快樂穩定的家庭,這種工作狂肯定沒戲。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他有一對特別可愛有教養的孩子,還都特別愛他,你對人生深深失去了信心……
日本醫生吉田穗波,她的人生目標是工作、留學、兒女成群——這和你很像吧?不過她生了5個娃,上著班,五娃出生的時候,她正好從哈佛畢業。
吉田穗波和丈夫、孩子們
在她的《就是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這個讓人鬱悶的名字啊)里提到,她的成功,主要在於高效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利用零碎時間、放棄完美主義、控制情緒、隨時打開書本、借力他人……總之,這姐姐開發了無數讓自己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事。
平衡者的高手懂得騎單車的第二個秘密:在平衡這件事上,騎得快比騎得慢容易多了。
與其關注工作生活平衡,不如提高工作生活效能:
如果你可以6小時內高效能做完8小時的事,你會不會更有機會平衡?
如果你可以用更高質量的時間陪伴孩子,你會不會更有機會平衡?
如果你學會一心三用,你會不會更有機會平衡?
持續地學習更高效的方法,敢於說「不」,尋找足夠多的支持系統,以及懂得見縫插針地休息,都是高效能工作和學習的必備技能。
3. 小事很重要
我帶女兒彎彎去過公園,一起畫過畫,講故事……做過很多事情,但是最近的一件小事,卻讓我們的關係有很大的進展。
那天媽媽在房間裡面哄妹妹睡覺,彎彎太吵被趕了出來,她站在門口沮喪地哭起來。我正和朋友在書房裡聊天,就走了過去,把彎彎抱到懷裡,也沒有怎麼理她,抱著她繼續開聊。
在朋友走了以後,她想吃松子,我教她一個遊戲,我說:「我們合作,我嗑開,你掰開,然後你自己吃一個,給我吃一個,好不好?」對於一個松子控,她一開始總忍不住掰開就吃,等到第五六個以後,她開始懂得分享和合作,你一個我一個。
從那開始,我和彎彎的關係有了特別大的改變。她不再僅把我當成爸爸,更是當成一個朋友。
我想說的是,其實平衡在小事中。
前段時間遇到媒體神人高老師,她說最好的節目是「小切口,大主題」,其實改變你生活的事情,都在小切口之中——你沒有必要非要沐浴更衣、遠離市區才叫休息,也不是只有巴厘島旅遊、無人機送戒指,才叫愛。
有時候我們總想搬一塊大石頭,做一個重大決定,然後放一大段假,才讓自己平衡。其實平衡也許就是在最恰當的地方,輕輕點一下。
關鍵是找到自己生活里的小切口和大主題。
也許是「專註」,也許是「自律」,也許是「聽完別人的話」……帶著這種主題重新回到工作和生活的細節,你會有很多全新的感受——你在一個地方的框框,就是所有地方的框框。無論是安全感、相處模式、看事情的方法還是做事情的方式,當你找到自己的主題,你就找到了兩個踏板之間的連軸,踏下一個,另一個也在前進。
不過,不管怎麼說,平衡工作與生活都是一件特別難的事——但正如《死時誰為你哭泣》的作者羅賓·夏瑪說的:「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
人生就像一場半失控的騎行,別人看你走得歪歪斜斜,你心中自有目標,別人看你搖搖晃晃,只要不翻車、不撞人,你儘管四仰八叉地騎。■
作者簡介:古典,著名生涯規劃師,新精英生涯創始人,橙子學院創始人。著有百萬級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牆》《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微信公眾號:古典古少俠(ID:gudian515)
摘自微信公眾號「古典古少俠」
ID:gudian515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TAG:青年文摘 |
※究竟該如何掌握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
※生活,為什麼需要藝術?
※了解這兩個概念,讓你的工作與生活更能平衡
※為什麼有的人不用怎麼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無憂?
※什麼是好生活?
※藝術是怎麼改變你的生活?
※腎衰了,還能有性生活嗎?
※為什麼有的人不用努力 就能生活的衣食無憂?
※究竟怎樣才能預防癌症,好好生活呢?
※如何過一種真正智慧、平衡和有活力的生活?
※荷蘭甜餅除了吃還能怎麼玩兒?生活菌教你撩妹技能
※何时才能从工作中解放出来,过一过快乐的生活?
※化療副作用吃什麼能增強體質,改善生活質量?
※生活的理想,不就是過著理想的生活嗎?
※工作壓力大,你家男人拒絕過性生活了嗎?
※你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
※為什麼要讓工作這隻癩蛤蟆 蜷伏在我的生活上?
※教你如何治療腎虛 再也不用擔心性生活不和諧了!
※慧能大師悟道以後怎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