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泡好一杯茶就是修行?以茶入道也有小程序
【小方觀禪】
和尚出家前,生活內容是砍柴、喝水、吃面、睡覺;和尚出家十年,生活內容還是砍柴、喝水、吃面、睡覺!有人問他,出家前後有沒有進步?和尚說,出家前吃飯時想著喝水,喝水時想著睡覺;出家後,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文/蹭茶君
捲簾一放下,窗外日光如何,我已不知。原木茶案上的青瓷蓋碗、茶杯,竹製茶則,以及斜插入瓶的疏梅數朵,微微透著几絲悠然與清雅。屬於我的時光,終於慢下來了。
「說時似悟,對境生迷」。身動於浮世,人更容易被環境左右!於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希冀通過修行,增加自己的能量,以擺脫外界的束囿,為自己覓一方清靜與安頓。
其實,人生處處是修行。如果把每日泡茶,提壺注水這件日常小事做好了,也是修行。
修行講究「正念」
佛學的修行最講究一個人是否時刻「正念」。正念,又叫內觀禪,是通往成佛的八正道之一。修行者的念,指非常專註地活在當下,完全地覺知並深入地觀察某個對象。
此時能觀和所觀的界限就逐漸地消失了,能觀和所觀成為一體。簡單來說,就是走路時專心走路,睡覺時專心睡覺,不執著於過往發生的事,也不憂慮未來的煩惱。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一提修行,就立刻想到深山苦思、佛前誦經、面壁參禪等。人生處處是修行。
從橘子禪看「正念飲食」
越南高僧一行禪師有個著名的「橘子禪」語錄。他講「正念飲食」,即吃的時候不要交談,全神貫注於眼前的食物。他以橘子為例:不要像平時那樣一邊剝橘子一邊吃,而要專心地剝開橘子的皮,感受它剎那間射出的汁液,聞它散發於空氣中的清香。
然後取出一瓣橘肉,放進口中緩慢地嚼,全神貫注地體驗門牙咬斷它,臼齒磨碎它,舌頭攪動它等每一個動作,直到它幾近液化,通過食道吞咽下去為止……
一個橘子只有這樣吃,才會全心身體驗橘子的曼妙清香。吃的是橘子,修行的是自身,這就是著名的「橘子禪」。
喝茶就是修行
生活中,把空洞的學佛持偈當作修行的人比比皆是,若只知空談佛理,其實不若我們於生活起居、飲食中修行。每日與茶為伍的我們,可將日常泡茶作為修行的法門之一。橘子有禪,茶亦然。
我們周圍許多人每天都在泡茶,知道自己在泡茶,但卻不等於我們在泡的時候念念分明。這是混淆了修行的「正念」與我們平時的「覺察」概念。正念一定要是有意識的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
因此,泡茶時不可胡思亂想,或者麻木、重複地進行動作。且不論你多麼熟悉這道茶、慣用的茶具,每次泡茶時都要保持一份恭敬心。
以茶入道
擇茶、沖水、洗杯、倒茶、聞香、品茶……
泡茶時,把心靜下來,集中精神,盡量把動作放得輕巧、緩慢,保持正念的狀態:
投茶,了知你正將茶葉投入蓋碗中;提壺,了知你的手正握住水壺把手;注水,了知你將壺中的水傾入了蓋碗中;水動,了知茶葉與水正在交融……
不要失去正念,不要讓任何一個最細微的動作滑過去,心中要時刻了了分明。
茶湯中尋找安頓的方式
在整個沖泡的過程中,所有的一切都圍繞一杯茶而存在,泡茶人身心合一、人茶合一。「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源」。
我們減掉了心中所有的雜思,擺脫了各種意識、各種境對我們的影響,我們的思維前所未有的清醒,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限的生命在當下,無疑被放大了。
如同上文和尚十年的修行,泡茶也是同理。修行前,我們在泡茶,修行後,我們了了分明自己在泡茶。浮世如何?至少在當下,我們安頓了自己,做主了自己。
文字、部分圖片為金茶方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需了解更多關於金茶方的資訊,可直接與我們微信公眾平台互動,我們會及時與您溝通。
【金茶方】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芳村大道東200號1850創意園87-3
網址:www.kamchafong.com


※茶說 | 一首詩寫盡茶藝的風華
※這杯茶傳承了300年,這滋味依舊不變如初
※一杯菊花茶的7大好處
※色系漫畫—下午茶的時間
※懂茶道,能讓人心境恬淡開闊
TAG:茶 |
※你知道嗎?以茶入菜 餐桌多一點清新
※有一種普洱茶入口就是甜的
※以茶入葯並不是新鮮事,歷史上一直就在這樣做
※以茶入菜,帶有茶香的菜肴
※白茶入門5大知識,看完,不懂白茶也可以當行家!
※茶入對聯,挑一對帶茶味的送給好友吧!
※茶入對聯,挑一對帶茶味的送給好友吧
※岩茶入門,大家都走過哪些路?掉過哪些坑?
※岩茶入門第三課:老叢水仙的「叢味」,就是大家在認真啃甘蔗
※岩茶入門有訣竅,一篇文章告訴你武夷岩茶的正確入坑姿勢!
※以茶入舞,誰言無痕亦無垢
※泡茶入菜皆可——芍藥
※懂茶入門,聞香識茶
※以茶入菜可以烹制營養美食
※今日立秋,養生喝茶,以茶入枕
※岩茶入門第二課:肉桂究竟有多少香型?
※岩茶入門,到底要不要從天花板開始
※岩茶入門第五課:「拼爹」年代,山場就是岩茶他「爹」
※岩茶入門第一課:用最簡單的方法分辨水仙與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