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遺體處理過程曝光 久存水晶棺有何意義
1924年1月21日清晨,列寧親自撕下一頁日曆後,忽感體力不支,兩側太陽穴劇烈疼痛,便身不由己倒在了床上。17點30分他的血壓突然下降,18點45分臉上滾下大大的淚珠,偏癱使他一句話也說不出,18點50分,一代偉人帶著最後的遺憾溘然長逝,年僅53歲。人們無法抑制鋪天蓋地而來的巨大悲痛,1.2萬封電報和信件像雪片一樣飛向克里姆林宮,要求政府永遠保存列寧遺體。工農大眾對領袖的拳拳之忱深深打動了盧那察爾斯基,他向斯大林提出永久保留列寧遺體的建議,很快被採納。
當中央委員會決定成立列寧遺體保存專家小組,專門負責遺體防腐研究並限時三個月完成任務時,絕大多數醫生、專家都猶豫起來,他們擔心試驗萬一失敗會遭不測,紛紛借故推脫。惟獨生物化學家,猶太籍的茲巴爾斯基接手了這項史無前例的工作。為了儘快得到一個理想的處理方案,他使用不同方法在幾具不同年齡的男女屍體上作試驗,誰知一次次的試驗都宣告失敗……一個月過去了,列寧的皮膚開始起皺,身軀略有走樣。哈爾科夫大學的解剖學教授沃洛比約夫聞訊趕來相助。他曾為沙皇博物館成功試製出保持絲織品長期不變色、不變質的防腐葯。
應茲巴爾斯基的請求,他們以此為借鑒,日以繼夜反覆試驗,一種神奇的藥液終於產生。茲巴爾斯基和沃洛比約夫先將遺體解剖、清除內臟,接著將藥液注射入周身血管,以便在抑制細菌的同時,用溶液取代肌肉組織里的水分。列寧陵墓的設計與遺體防腐研究同步進行。最初的「陵墓」實際上是一座白色的木質結構廳堂。1925年底,蘇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重新建造的倡議。據檔案記載,當時共收到百餘份千姿百態的設計方案,如陵墓應該充分體現全黨時時刻刻團結在領袖周圍的主題,將其建成高26層的塔形建築物,內設黨中央和部長會議各大機構,塔頂安置巨型探照燈,以象徵列寧巍然屹立,光輝永存。
陵墓應反映列寧的世界意義,將其建造成地球狀,讓巨型列寧像高高矗立;建成巴黎埃菲爾鐵塔型,反映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勝利……這一切儘管出自人們對歷史上第一位工農領袖的愛戴之情,但客觀上給人以與其說建列寧墓,不如說是建教堂的感覺,不同的只是把十字架換成紅五星,耶穌像換成列寧像而已。最後斯大林決定由構思木「陵墓」的休澤夫出主意。目前的赭紅大理石陵墓便是休澤夫的傑作。為了讓列寧永葆生前模樣,為了讓這具屍體必須永存,70多年來,耗去了幾乎三代科學家無以估量的精力和心血,蘇聯政府更是像致力於航天、核武器研究一樣不惜工本,不計代價。別的不說,光為了保證棺內始終保持攝氏16度恆溫、濕度不超過70%這一項,便需要由12名生物醫學家組成專門實驗室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護理。
防腐秘方的研製也一直屬於國家一級機密,尖端科技項目。最富傳奇色彩的事,要數衛國戰爭期間列寧遺體的轉移。1941年戰爭剛打響,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布了打擊法西斯動員後,沒過幾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突然接到轉移遺體的通知,準備時間只有兩天。茲巴爾斯基只能隨身攜帶遺體保養用的主要器械和藥液,匆匆上路。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是在7月3日夜幕降臨後秘密出發的。我記得很清楚,一列蘇共政治局專用裝甲列車在開往烏拉爾方向的鐵路小站上等著大家。專家及家屬伴著列寧遺體的車廂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們居中由410名全副武裝警衛組成的護送隊壓陣,在最後的車廂內。
5天後火車駛抵秋明,連當時的州委第一書記庫普佐夫都不知道是什麼要人乘車到此。包括茲巴爾斯基教授一家在內的所有被護送的對象,均被安置在市區的一所農學院內。水晶棺放在一幢叫『白宮』的二樓會議廳內。」那年夏天非常悶熱,為了預防列寧遺體受熱,他們在遺體四周放上冰塊,一路上還不斷用酒精為列寧擦拭皮膚,以防感染。由於旅途中食品匱乏,他們不得不在車站用酒精換食物充饑。這次歷險為這些醫學專家提供了自由進行各種新試驗的機會,不用像在莫斯科那樣受到種種清規戒律的限制。
沃洛比約夫尤其在對列寧面部保護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奇蹟般清除了所有因防腐處理而產生的色素斑點,並填高了已塌陷的鼻子和眼睛。然而遺憾的是,由於受戰火影響,他們不可能按標準要求將遺體始終保持低溫。1943年12月,遺體開始腐爛,即便搬遷到地下室,也無濟於事。專家只得忍痛截去列寧的一條腿和部分左肢,以人造假肢代替。1945年3月,列寧遺體從秋明重返莫斯科時,參觀者只是感到他的容貌似乎比去世時還年輕,卻不會發現深色西服里的肢體實況。
戰後幾十年來列寧的遺體究竟又是怎樣保護的呢?醫學教授德尼索夫說,每星期一和星期五列寧遺體都要進行兩小時的護理保養。德尼索夫先要換上白大褂,將塗了香料的列寧遺體運入消毒室,而後藉助顯微鏡進行常規檢查。據德尼索夫說,遺體上出現任何細小蝕變,必須徵得衛生部同意,才能作出處理,哪怕是極小的組織移植手術也不例外。檢查完畢後,負責室溫和濕度的工程師便會把計算機每10分鐘存儲的數據向他彙報,作出相應調整。實質性的護理操作儘管看似簡單,但必須細心,往臉部和雙手塗抹藥液,輕不得,重了也不行。德尼索夫教授的最後一道工作是整理列寧所穿服裝和糾正其睡姿。春去秋來,專家們一直嚴格按照這樣的程序工作著,每隔一年半他們還需為列寧洗澡,把遺體放在秘方配製的藥液里浸泡整整兩個星期。
西方曾有過列寧遺體是蠟制模型的謠傳。茲巴爾斯基教授為證明其真實性,曾當著記者面,打開水晶棺,用手觸摸列寧的肌膚,以證明裡躺著的不是「物」,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然而,腐爛現象仍然時有發生,為此採取過不少應急措施。早在30年代,他們就曾將遺體的部分皮層和雙手指骨進行過置換。1961年,當斯大林的遺體被從列寧墓搬出後,列寧的遺體再次腐爛。可惜此時,被授予列寧勳章的權威,茲巴爾斯基教授已去世,他的接班人在遺體緊急防腐處理方面經驗尚不足。赫魯曉夫出於無奈,同醫務人員商定,暫時將尚未腐爛的頭部同軀幹分開。為防止大面積腐爛的軀幹影響頭部,不得不將頭顱取下,安裝在人造軀體上,再將列寧的肉身軀幹火化。手術十分成功,一切都天衣無縫,普通參觀者不可能看出破綻。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不再為護理列寧遺體撥款,「列寧墓實驗室」改名為「全俄藥用植物科學生產聯合體生物結構醫學研究中心」,情況越變越差。目前仍在繼續地護理,完全出於包括茲巴爾斯基教授的兒子在內的研究人員、工作人員的自願。列寧墓和他遺體今後的命運,看來還真難以預測。


※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指揮藝術
※AC119炮艇機渾身都是加特林
※清軍大敗法軍時,日本軍官竟高呼十年後必敗清國
TAG:女人的靈魂有香氣 |
※攝影師跟拍死者屍體處理全過程
※瑜伽練習過程中身體不適的處理常識
※激光祛斑是否有效 治療過程要注意
※攝影師跟拍死者屍體處理全過程(圖片可能會讓你不適)
※男子作死用水泥泡澡險被活埋,過程很精彩,結局很難忘
※遺體火化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
※關於「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哲理,同樣存在於汽車維修過程中
※記錄體操少女成功過程,永遠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解讀凈宗法師扭曲凈土經義的過程——故意遮掩隨順法性才是凈土化生必要條件的事實
※長捲髮打理技巧 梳理過程有哪些注意事項
※真實的清朝結婚過程,必須有「開面」儀式
※備孕二胎男寶,調理鹼性體質真的很重要!分享備孕過程
※瑜伽是不間斷的意識和身體覺察的過程
※鹿島鹿角任意球套路太深騙主裁太輕鬆!但是躲不過鏡頭過程曝光!
※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護理和身體護理一樣重要!
※鱷魚整具身體被掏空,攝影師意外拍下遇襲過程
※化工廠氣體燃燒過程的管理
※戒煙的過程更多的是鍛煉自己意志力的過程
※實拍挑選女兵的軍檢過程,不同於常規體檢,場面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