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第3770期


導語昨天有媒體報道,韓春雨因未在期限內答覆專利審查意見,他的基因編輯專利被視為撤回。雖然隨後韓春雨回應稱這是專利申請策略的改變,但這一消息還是再次引發公眾對「韓春雨事件」的關注。半年過去了,學術界質疑韓實驗的可重複性,至今沒有收穫他明確、有說服力的答覆,引來學術造假質疑,而這次專利撤銷更加重了他的嫌疑。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諾獎級」研究遭遇「可重複性」爭議,半年過去韓春雨事件仍是「懸案」


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再到飽受質疑,韓春雨經歷了過山車式的一年。時間回到2016年5月,韓春雨及其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論文,當時的他作為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還在學術圈籍籍無名。隨後,這篇提出新基因編輯手段(NgAgo技術)的論文引發學界關注,韓春雨一時間成為「學術紅人」,而他的研究也被一些媒體稱為「諾獎級」發現。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韓春雨在實驗室


然而,短短一個月後,同行評議讓事件發生轉折,國際上多個實驗室未能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成果,「可重複性爭議」就此產生。不久,多國科學家呼籲《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介入調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這個要求一點也不過分。要知道「可重複性」可不是單純進行重複研究,而是對科研方法或者成果進行一遍驗證,「可重複性」越高的科研成果自然越靠譜。按照學術慣例,當「可重複性」有難度時,實驗重複者通常都會請求或者呼籲研究者公開主要的數據和實驗的細節。


但是轉眼過去了半年多,韓春雨仍拒絕公開數據。《自然-生物技術》在兩個月前發表聲明,提出對韓春雨研究結果的可重複性存在擔憂,並會對此進行調查,而調查結果會在2017年1月底完成。也就是說,再過幾天答案或許能見分曉。

但在國內外學術界紛紛表示不能重複試驗結果時,輿論對韓春雨研究的質疑聲越來越大,甚至諸多人直接怒斥他學術不端、研究造假。而此次申請專利又逾期,更加重了這一質疑。儘管韓春雨解釋稱專利申請策略改變了,但在不少人心裡這不過是在拖延時間。


不能重複試驗不代表一定造假,但韓春雨飽受造假質疑一點也不冤


雖然指責造假的聲音很大,但對於科學研究來說,實驗結果不可重複並不代表一定存在學術造假。


一來因為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材料、操作、環境控制等等。韓春雨在最初回應時曾表示,重複實驗失敗可能是因為細胞污染。不過這一說法被同行否定,因為不可能所有的重複實驗里都出現了細胞污染。


二來可能是無心之失。即研究結果確實存在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是因失誤而非主觀故意造成的,比如說把「假陽性」當真。本來實驗結果是不正常的,但是數據卻撒了謊,讓人產生誤判。但是韓春雨斬釘截鐵地排除了這點。

第三才是學術造假。如果實驗和數據本身人為做了假,那麼別人再怎麼重複也不可能重複出來。


原本消除大面積重複實驗失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公開原數據和研究細節供同行參考。但韓春雨遲遲不肯公開,自然會引來諸多猜測。更何況韓春雨的回應總是含糊不清又充滿漏洞——


此前,韓春雨曾經多次說過已有實驗室重複出了他的實驗結果,但是他拒絕透露是什麼實驗室,也從未有實驗室實名公開表示實驗結果重複可行。而且,韓春雨多次的說法前後不一致,他先是聲稱已經有20家實驗室重複了實驗,而後又改口為6、7家,而在河北科技大學的聲明裡,則又變成了一家。韓春雨曾經表態「實驗可控性非常高,重複率在我的實驗室達到了90%」,後來又變成「不是不可重複,只是重複性低」,而「適時公開信息」的時間表也一拖再拖。


在缺少有效信息的情況下,公眾對韓春雨「學術造假」的質疑其實一點也不冤枉。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網友質疑韓春雨學術造假


同樣對待同行評議的質疑,國外學者和韓春雨的態度存在天壤之別


然而,最近國外科研界的一個例子和韓春雨事件形成了鮮明對比。


據報道,上個月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的教授道格拉斯·邁爾頓,主動撤銷了兩年前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的論文。這篇論文曾因為發現一種名為catastrophic激素能夠促使胰島β細胞增殖而被視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論文發表後被引上百次。然而後來有研究員未能成功重複實驗結果,而且有更多的重複實驗顯示相左的結論。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邁爾頓教授


了解到此,邁爾頓教授立刻與第三方實驗室合作,而後實驗結果表明原始的結論確實是錯誤的。最終結論發表後不久,邁爾頓教授做出了主動撤稿的決定,他表示「為避免更多實驗室浪費時間和精力做重複研究,最適當的行為就是撤銷論文,並為此道歉。」並稱「科學發展的道路不平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他的主動撤稿,不僅沒有影響到學術聲譽,反而獲得了同行們的讚賞。


如果韓春雨自認沒有造假,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對待同行評議,自行聯合第三方進行重複實驗並及時公開相關的信息,若重複實驗失敗了,無心之失也可以理解,若成功了,那麼更不必遮遮掩掩.


「鴕鳥」回應可能源於研究本身捆綁的利益太多


實驗結果到底能不能被重複,在外界看來確認起來並不難,畢竟實驗只需要一周時間就可以出結論。而韓春雨到底有沒有存在無心之失,或者有沒有學術造假行為,校方調查起來也不難,而且一旦公開的調查結論對韓春雨有利,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但展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的,一邊是韓春雨面對質疑諱莫如深的「鴕鳥」回應,一邊是他不斷獲得獎勵頭銜,河北省科協副主席、「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候選人等等,而河北科技大學也獲得了省里的巨額經費支持。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河北科技大學因韓春雨的研究也獲得不少資源


韓春雨不按「科學共同體」的套路出牌,可能正是因為這個科研成果從上到下捆綁的利益太多,騎虎難下,為了維繫「利益共同體」,就不能出分毫的差池,就可以不顧「科學共同體」的原則。而現在各方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自然-生物技術》的調查。


結語


即便韓春雨事件本身尚未定性,但學術研究變成一樁「懸案」,對學術信譽也是一種傷害,是時候划上一個句號了。


如果希望韓春雨「懸案」儘快有定論,歡迎轉發。


本期責編

韓春雨專利申請逾期:學術研究成「懸案」不能被容忍



李敏哆啦A敏


出品 騰訊評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話題 的精彩文章:

過度聚焦官員貪腐「35歲現象」,毫無意義
特朗普嘲弄殘疾人記者是否確有其事?很難洗清嫌疑
「所謂AI奪走人類的工作,不過是機器取代人工的老問題。」
戳開年度「最XX謠言」,漲姿勢只需一步
SO2嚴重超標:臨汾或許應該學一學烏蘭巴托

TAG:今日話題 |

您可能感興趣

獨學術里能獲得真學問嗎?
「學術評議」韓春雨,我們能「靜候」結果嗎
吳軍:透過韓春雨學術之爭,我來談談什麼是學術的規矩
學術與家庭,究竟能否兼顧?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答讀者——關於偽文等問題「第二期」
謝鵬,「學術病患者」
要減少研究不可重複性,就必須解決學術欺詐的誘惑
《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李黨生:權威學術期刊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撤稿」
百草濟世全國中醫學術成果專題研討會 圓滿成功
如何準確確定學術論文題目?
算命,學術上叫周易預測,研究算命的學術叫易學、也叫術數
季羨林式學術,能否中國製造
聊城鳳凰印象助力「成無己」學術研究
《科學》關於微塑料對幼魚影響的熱點論文被控學術不端
何克抗學術思想研討會舉行
學術規範與學術養成系列叢書
博士生應該如何有效地參加學術會議?
《科學》微塑料幼魚熱點論文被控學術不端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答讀者——關於偽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