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MstudioArtist/Exhibition


前戲1:卜雲軍近幾年的部分攝影作品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A Southern City in Late Summer 2008》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derground 2009》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這個意亂的春天 2009》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Sky in night 2010》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Old clothes 2010》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0》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___lamp 2011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___Wall 2011》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___Wall 2012》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3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3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3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6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___starry 2013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 Untitled___starry 2016》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4 》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__Curtain 2015》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5》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Untitled 2016》


對藝術家的了解,從他的作品梳理開始,為我們提供一些佐證。


前戲2:卜雲軍的關鍵詞——微妙、關係與迷戀


那個平常的晚夏之後,卜雲軍從一直生活的南方獨自一人移居北京。四、五年時間,他大多住在黑橋。當下的黑橋藝術區正在面臨拆遷,曾經的藝術家生態,在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化影響下變得分崩離析。卜雲軍還住在這裡,雖然他並沒有與任何一種藝術家生態發生任何直接關係,他只是住在這裡。可總要面臨工作室可能被拆遷的潛在恐慌,這裡面的不安全感或動蕩不安的危機意識,與在北京生活的大多數年輕藝術家大體是一樣的。


從作品中我們也看到,卜雲軍的創作幾乎都來自細微的日常生活。拍攝範圍並不大,幾乎限於視線所及之處,比如工作和生活為一體的工作室。他拍遍了工作室範圍內所有的東西,窗帘、牆壁、一塊黑布、地毯、工作燈、洗手間洗浴後的頭髮、手的局部和原來工作室旁邊的小樹林地面。


他會長時間發獃,有時會盯著工作室掛在沙發上面的一塊黑布,看著從天窗投射進來的光線,與黑布之間形成的一種微妙關係,這種關係帶來致命的誘惑,他可以看一下午,依然覺得又美又迷人。那些被他發現的地面也令他很著迷,有的會有一小截樹枝,有的會有一兩片羽毛,他拍了很多,他想一直拍下去,他想為這個主題做一個展覽,他覺得那些照片(或地面本身而形成的圖像)實在太迷人,因為那裡面所有的關係都是渾然天成的,都不是人為可以製造出來的。


他對「關係」很迷戀,物與物的關係,物與光線之間的關係,圖片內部之間的審美關係,等等。由於他本是學油畫的,所以常常在他看到(或觀察到)的圖像里,能夠令他長久迷戀的,他都覺得很像那些大師油畫作品裡的關係構成,它們是一樣的。


很多人以為卜雲軍是專註於細節的攝影師,事實上他的關注點根本不在細節上。在他有限的語言表達中,「微妙」這個詞出現的頻率特別高。他的興趣點並不在具體表達層面,他只是覺得每個人精神上都會有一個點,讓你緊崩的一個點,可能每個人的點不一樣,但他最期望的是把自己那個「點」呈現出來。他做了一個形容:比如說你狀態不好的時候,可能你神經崩得很緊,就如拉個像皮筋,可能再用力一下就斷了,而我要做的就是想把崩到那個點的東西全部呈現出來,它不是具體的表達。


中場:卜雲軍個展《JPG》的內心戲


「攝影是什麼?」


「怎麼看待圖片?」


——是《JPG》展覽提出的問題。


答案無法辨識,重點也不是問題本身。


從中卻能看到他的思考,有一種重新審視的意味。


這種審視,同時提供了了解一位藝術家和他作品的路徑。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卜雲軍個展《JPG》


望遠鏡藝術家工作室(草場地10號)


展覽時間:2016.12.09-2017.2.26


在草場地望遠鏡空間展出的卜雲軍個展《JPG》是一個受邀展覽。整個展覽做成了一個藝術家工作室的樣子,呈現的是卜雲軍對於圖片和他目前階段對於藝術創作的思考,是一個狀態呈現。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JPG》展覽現場


對於這個展覽,卜雲軍說:「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攝影到底是什麼?我的作品主要以圖片為主要呈現形式,走到今天,該拍什麼和如何去拍?這些想法介入到我的現實中,讓我開始以搜集圖像和積累實物的方式去思索和構想,就像遠古先民為了生存而去獵取可以作為食物和生活材料的資源。原始的搜集行為像洪水,而我為它建起一座可以調停水量的大壩。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之間互相受控和互相被牽引的某種能量,最終被固定在一個特殊的時刻,當照片被拍攝的那一刻。這次展覽的一大部分是我收集來的圖片,另一些是我的廢片及小樣。當然這涉及到如何來重新來認識一張圖像。這也是我在作品中主要想探討的問題。」


《JPG》展覽現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即使如此,到最後他也並沒有給予問題答案,因為答案通常都是無可辨識、無法判斷的,它從來不太可能擁有統一標準。尤其在卜雲軍這裡,他的重點並不在問題本身。如果說「重新定義圖片」或「重新思考圖片」是一個命題,那麼被他應用展出的圖片是否被賦予了新的價值?還是通過的他的思考和呈現又擁有了新的價值?還是其中產生了某種關聯?那些被他選中的「參展作品」,諸如自己創造的攝影作品,也只是些小樣或廢片。卜雲軍想,那麼這些圖片,它們有些是未完成的,有些是被放棄的,可它們也已經形成圖片,它們算不算攝影作品?它們貌似處在作品的「中間狀態」,如果不是攝影作品,又算什麼呢?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JPG》展覽現場


以及那些他下載保存的「垃圾圖片」,放在這個展覽里既不是隨機的也不是刻意的,因為沒有特定主題。這些「垃圾圖片」為什麼被列印在帶有一種絲綢感的布料上?為什麼會選擇那些內容,有的被看出來帶有政治傾向或社會事件等等的圖片,卜雲軍甚至沒有考慮這些原因。他只是覺得被選中的圖片,對於他這個展覽是「對」的關係。


包括整體展覽呈現和布展也是如此,為什麼有的圖片捲起來放在地上的?為什麼有的圖片孤零零地被放在一個房間?而有的圖片被掛在一個梯子上?而所有圖片的位置,不同的呈現方式,他實驗了很多次,直到找到「對」的那個呼應關係。而這個「對的關係」標準是什麼?本身就是微妙的。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JPG》展覽現場


根據我們慣常的觀展習慣,並不能很清楚地在《JPG》里找到清晰的展覽線索,它們貌似是無序的。首先作品的選擇、形式、材料、布展方式,全都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奇怪的是在這些圖片之間,即使你並不了解他的意圖,還是能發現圖片之間某種微妙的敘事關係。


大抵因為這些圖片,正是因為藝術家已經給予了相應「對」的關係,它們很容易與自身發生投射。它們沒有宏大主題,藝術家自己拍攝的作品都來自日常。可「圖片」本質會帶有非常明顯的時間感,它在某個特定時間點會被關注到都和自身經驗有關。同時它還帶有很強烈的「窺視感」,通過這種窺視,也能使觀者與藝術家建立起一種隱藏的親密關係。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JPG》展覽現場


在這層親密關係之間,隱秘敘事如同一面鏡子,讓「尋找」這個動詞在觀看中發生變位。你會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去感受他的創作初衷、創作來源、創作線索,甚至日常生活、不易覺察的心情變化等等。我們所在的世界,圖片入侵無處不在,究竟什麼樣的圖片會使我們產生某種無障礙的親密感?或者引發內心戲的衝突感?藝術家作品傳遞的信息,提供了一個能量場。當你接收到某個信息,恰好對應自身內在感受的時候,這個場域的邏輯關係也就成立了。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JPG》展覽現場


卜雲軍的迷人之處,大抵如此。如果你能夠找到後序的理由,可以繼續保持關注。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JPG》展覽現場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藝術家卜雲軍


卜雲軍:1982年出生於四川,現生活工作於北京。參加過的展覽主要有個展「」JPG(望遠鏡)」、「嗯(55畫廊)」、「激情無限多的偶然(我們說要有空間就有空間)」等,群展「北京詩人(荷蘭Marres當代藝術中心)」、「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重慶長江當代美術館)」、「韓國大邱攝影雙年展(韓國大邱文化藝術中心)」、「2007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牆美術館)」等。


圖片里的隱密敘事:卜雲軍個展《JPG》前戲與中場



主編君為你推薦以下幾個有趣的公眾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ist 的精彩文章:

10 個思想史上最棘手的問題

TAG:Artist |

您可能感興趣

獨立敘事類遊戲《終點咖啡館》宣布中文化 將上NS
「聽我說——中瑞當代攝影中的新敘事」在OCAT上海館陸續呈現
解密「大家」傅瑩:五年的「中國敘事」風
微觀敘事:看電影《武俠》
AMG 一場關於非凡駕馭的簡單敘事
李朋《文學地圖視角下的唐代兩京空間敘事研究》
策展那些事:回顧《線:空間與敘事》
細節、規模以及光照 論場景設計在VR敘事中的重要性
用VR敘事創造夢一般的體驗:專訪Sandman工作室樓彥昕
像一場敘事電影 「馬軻」亮相站台中國
絲綢之路文化行: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敘事
《三體》的「積木式敘事」與科幻的跨媒介傳播
《美國末日2》或以西雅圖及華盛頓為主要敘事地
地球生命:碳基的DNA敘事。一個劇本而已
《敦刻爾克》:非線性敘事的傑作 無需VR頭盔的沉浸式故事
動畫電影中的敘事主題
《神探弗洛伊德》:雙線敘事,釋夢追兇,高概念犯罪懸疑IP
VR電影:電影行業的敘事革命
中國崛起的西方敘事:徘徊在「威脅」和「機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