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馬圈灣簡牘草書與章草的關係


(一) 依據馬圈灣草書重新給章草定義


有關馬圈灣草書和章草的關係以及章草的再定義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早期字字獨立、筆畫直率不帶波磔的簡牘草書是不是章草?


第二,今草加上幾個波磔筆畫能不能稱為章草?


第三,古代章草很少上下連帶,現在創作章草時加以上下連帶還叫不叫章草?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包括馬圈灣在內的西漢草書不管有沒有波磔都是章草。目前對章草的定義大部分停留在對皇象《急就章》和以後類似作品的理解上,基本條件如:字字獨立,筆畫有波磔。

關於章草和皇象《急就章》有三點需要說明:首先,字字獨立、筆畫有波磔是章草的特點概括,但不是所有筆畫有波磔、字字獨立的字都是章草,一個重要的反例如把唐楷快寫然後加幾個波磔便不是章草。其次,應該明確《急就章》此類草書只是章草的一種寫法,筆畫之所以波磔明顯而生硬跟皇象所處時代和取法有關,三國時期皇象取法的正體來源是東漢末年非常成熟的隸書,蠶頭燕尾就是波磔的典型,因此《急就章》作為章草草法的一種結構表現,其也存在漢末隸書的特點,即波磔統一,結構扁平,大部分筆畫出現楷化。通過皇象本字帖我們也可以一眼看出其為唐人臨物,多數草字根據旁邊的正楷杜撰,又幾經摹刻,至今也僅能看到一點章草的影子而已,有的字章草和楷書寫法竟然完全相同。(如圖一)再次,《急就章》作品本身也有各種各樣的結構表現,如敦煌抄本,趙孟頫臨本等 。可知《急就章》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章草代表作之一,並不代表章草的全部,而馬圈灣草書恰恰是章草最早的代表作。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丞相御史律令》(附圖一)


首先,馬圈灣草書是章草結構的最初表現。章草草法建立在隸書之捷上,在草法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把西漢中後期出現的不帶波折的草書理解為章草結構的另外一種表現,即受古隸筆畫直率特點影響下的表現,是章草最初形態下對波磔的消解。章草後來經過書寫的優選和文人的抄錄形成了固化的單一形式,而正是這種單一的形式使章草在書法藝術上發展到了盡頭 ,使人誤認為章草就是筆畫捺腳加個波磔的草書。

其次,材料方面的原因。歷代把《急就章》看作是章草的典型而頂禮膜拜深深的影響著章草的發展,使我們的視野變得狹窄,當西漢章草被考古家帶到我們面前,我們卻在固有觀念上對它否定,無異於把嶧山碑和曹全碑當成篆書和隸書的全部 。可以說包括馬圈灣草書及《十七帖》、《急就章》、《書譜》等都是章草,而馬圈灣草書是目前已知最早最多的章草墨跡。


另外從張懷瓘對章草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和史游《急就章》同時代的西漢末期的草書就是章草。


關於第二個問題,區分章今二草主要看草法,在今草(比如董其昌小草)的基礎上加幾個波磔是不能稱爲章草的。張懷瓘《書斷》「章草」一節中關於章草的內涵:


「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爲今草,如流水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爲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若懸猿飲澗之象,鉤鎖連環之狀,神化自若,變態不窮。呼史游草爲章,因張伯英草而謂也。」


張懷瓘把史游與張芝做比較得出二者草書一章一今,今字的反義詞爲古,因此章草也可以稱爲古草。另外他還提到連帶問題,總結出古代章草上下沒有連帶。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馬圈灣《鳳報簡》(附圖二)


宋代黃伯思給章草的定義爲: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可謂之草。 這個定義明確了章草的一個特徵:筆畫特別是捺角的波磔。黃伯思沒有提到上下連帶,「波磔」為了強調草法的來源,概括了損隸書而為草書後的特點。

以上張懷瓘和黃伯思對章草的論述都強調了關於章草一個最重要問題:草法,即草法要古,要源自篆隸。因此章草今草區別的本質是草法問題,即草法從隸書和一部分篆書轉化而來 ,不是從東漢以後形成的楷書基礎上轉化而來。


關於章草草法張懷瓘也提出:


「魏晉之時,名流君子一概呼爲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章草乃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杜度在史游後一百餘年,即解散隸體,明是史游創焉,史游即章草之祖。」


他直接講到了魏晉名流已經分不清什麼是章草了,說明經過了史游、杜度到魏晉時書家寫草書的方法和作品呈現的面貌完全變了,作品中以古隸爲根基演生的草書少了,其實質是草法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書家已經很少寫章草。深喑書論的張懷瓘指明了從史游開始就已經開始寫草書,史游早於書法名家「崔度」一百餘年,從書法史的角度提出史游是章草之祖。


北宋黃伯思也指出過東晉以後章草就不能與之前比,他指出:


「章草惟漢、魏、西晉人最妙。」


從圖二可以看出章草和今草的演變關係。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十七帖》(附圖三)


關於第三個問題我們從《十七帖》(見圖三)、《書譜》和楊維楨的作品中得知上下有無連帶不是章草創作的關鍵問題,相反在今天的創作中以章草草法配合適當的連帶會更好的打開章草的體勢和行氣,並將完善作品的章法。


此時不難給章草重新下個定義:草法從隸書和一部分篆書解散、趨急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是章草。


《隸草派生章草今草說》 一文中提到「章草今草同時從隸草派生出來」,「漢簡草書中橫勢的發展為章草,縱勢的發展為今草」,等於把章草、今草的特點套用到漢簡草書中然後找出對應關係,一方面在概念界定時面對紛雜的章草概念沒有給出實質明了的定義從而導出三種草書的複雜派生關係,另一方面誤解了趙壹「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煩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 。」中「隸草」的含義,這裡的「隸草」是隸書而不是草書,侯先生卻把新莽草書簡、建武草書簡以及非常成熟的《永元兵器策》都稱為「隸草」 。小篆在文化和軍事強力政策下誕生同時也會隨著秦帝國的滅亡而解體,在秦末戰亂導致的無序狀態下小篆和戰國古隸不能滿足實用書寫的需要,因此隸變帶來了比篆書草化的簡潔隸書,至西漢中後期在隸書基礎上才慢慢產生了草書。一個字的橫勢和縱勢是同時存在的,且隨著時間往後漢退移及工具的改進(主要是紙的使用)縱勢表現越來越多。漢代以後,章草陸機《平復帖》及今草王羲之《頻有哀禍帖》二者都是橫勢和縱勢相雜,顯然不是因為橫勢和縱勢的簡牘草書變的,而是與自然即興書寫和因人而異的書寫風格有關,今草的體勢和草法分別是自然書寫和草體演變的結果 。反過來也不能說今草字型長就是縱勢「隸草」變的,章草字型扁就是橫勢「隸草」變的。再者說今草也不是只能寫的長,章草只能寫的扁,如蘇軾的行草結構比較扁,不是章草也不是取法章草而成,更不能說是橫勢「隸草」變來。因此說書寫的長扁跟章今草二草的演變沒有必然關係。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第百上石》(附圖四)


「隸草」顧名思義隸書之捷,如果其中隸書成分偏多,筆畫草率但都以單筆寫成就叫隸書(潦草的隸書),如徐州龜山西漢劉注墓的塞石刻字《第百上石》(附圖四)以及西漢前中期簡牘《丞相御史律令》(附圖一);如果草書成分偏多但表現出草法不完備,就是半草化不成熟的章草,像馬圈灣《鳳報簡》、《元月十一日簡》(附圖二)。


(二)史游創始章草的可能性


《隸草派生章草今草說》一文摘要中提到:


「根據歷史文獻和新出土的簡牘互相參證,證明了『史游創章草』之謬誤。而章草之名,與後世書家大量以章草書寫《急就章》有關,是約定俗成的結果。」


史游是否具有創始章草的可能性,在弄清章草定義後,下面結合馬圈灣草書分析關於有關史游的書論記載並對其職位和交往進行考察。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張懷瓘《書斷》關於「史游創章草」 的記述:


「案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衛恆、李誕並云:『漢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誰。』」張懷瓘這裡已經直接指明章草爲史游所作,另外引用衛恆、李誕的話,指出漢初草書就已經萌芽,當時篆書書寫已經開始比較草率(但還不能稱之爲草書或章草),由於沒有作品的流傳和書家的記載,所以不知道萌芽從誰開始。


到西漢後期史游在草率隸書的基礎上又做了解散隸書的工作,如下文:


「王愔云: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 ,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連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惟君長告令臣下則可。」


章草在書寫中對隸書進行省簡、歸併筆畫,改變筆畫形態,快速書寫,增加連帶,這也正好對應了後面提到的史游所創草書的四個特點:「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連急就」。開始真正把正體演變成草體,在書寫草書的同時或書寫之後又對應標上隸書,即書寫正草兩種字體。與草率的隸書相比史游草書還要實用,正因爲草書的便捷性及正草兩體的互釋,而且還有一定美感,所以章草就漸漸傳開了。張懷瓘最後指明因爲史游草創的原因,當時人稱這種書體爲「草書」,但作爲正式的書寫是不能使用這種新興草書的,只有經過君長的允許下面的官吏和百姓才可以使用。通過馬圈灣簡牘中元帝前後的幾支半草化簡牘可以看出玉門千秋隧用草書書寫軍事文書是經過皇帝和上級允許的。另外馬圈灣簡牘中從王莽時期開始有了大量的草書簡牘,一方面可以看出王莽秉政後草書隨著戰事增多而使用比例增加,此時的草書書寫也沒有了那麼多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草書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從原來的半草化漸漸發展成熟了。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按杜度在史游後一百餘年,即解散隸體,明是史游創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


此時張懷瓘在時間上指出史游和杜度一個在前漢後期,一個在後漢前期,前後相差一百多年,不能簡單附會蕭子良所說的「齊相杜度創章草」。然後張懷瓘指出史游確實創始了字字區別,上下沒有連帶的章草。西漢馬圈灣草書的成熟也說明章草的出現絕對不會晚到東漢。史游才是書寫章草的先行者。


張懷瓘在《書斷》神品中又間接指出:「雖史游始草書,傳不紀其能,又絕其跡;創其神妙,其惟杜公。」


他認為雖然從史游開始寫草書,但各種史料沒有記述他的草書才能,也沒有他的作品流傳。杜操在史料記載中是善草書的,而且杜操、崔瑗、崔寔等師承有序,能直接給我們影響的最早是東漢初的杜操了,但張懷瓘並沒有因此否定史游創始了章草。


以上是書論方面看史游創始章草的可能性,下面從史游的職位要求、書法能力和交往探討。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從馬圈灣簡牘草書可以看出王莽秉政時期草書已經成熟,史游在元帝初期時任黃門令,比王莽大一輩人左右,但同時生活在一個時代。元帝生成帝,王莽的姑母王政君爲成帝的生母,成帝與王莽年齡相仿,成帝幼時好玩,王莽好學並陪讀。馬圈灣宣元前後的半草化簡牘《鳳報簡》、《元月十一日簡》(附圖二)及成帝墓葬出土《神烏傅》都是處於這一時代的作品,作爲同時代的史游應該也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通過歷史和簡明的人物關係得知雖然元帝時草書沒有王莽時期成熟,但黃門令「解散隸體,草書之」 是完全有可能的。秦漢的宮門為黃色,小黃門即為皇帝的近侍宦官,而黃門令就是宦官總管。黃門令和黃門郎都是作為「皇帝近侍之臣」,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郎官就是宮殿廓底之官即皇帝近侍大臣,但有時二者職務是混雜的,職責是充任皇帝的侍從書寫、傳達詔命,因此他們大多精於文字和書寫。《漢書?藝文志》的記載也可以看出史游的文字才能:


「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字。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時將作大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


又如西漢揚雄(前53-公元18年)在成帝時爲黃門郎,王莽篡位後轉爲大夫。平帝元始中期征天下通小學者數百人於未央宮,令各記所知字,揚雄取其有用者編纂成《訓纂篇》,凡34章,2040字,順續《倉頡篇》,又換去《倉頡篇》中重複的字,總共89章,5340字,無一字重複。張芝的弟弟張昶也是黃門侍郎,草書次於張芝。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記載了宦官與皇帝的關係並且在敘述到元帝時強調了史游:


「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然而後世因之,才任稍廣,其能者,則勃貂、管蘇有功於楚、晉,景監、繆賢著庸於秦、趙。漢興,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及高後稱制,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卧內,受宣詔命。文帝時,有趙談、北宮伯子,頗見親幸。至於孝武,亦愛李延年。帝數宴後庭,或潛游離館,故請奏機事,多以宦人主之。至元帝之世,史游爲黃門令,勤心納忠,有所補益。」


可以看出史游對元帝服侍有加,重要的是元帝本身也愛好書法。《漢書》有關於元帝愛好書法的記載,卷九《元帝紀》最後一段的「贊」中說:


「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節度,窮極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貢、薛、韋、匡迭爲宰相。」


其中「史書」即爲書法的意思 ,但「史書」不僅通指書法,而且大多與草書聯繫在一起,東漢前三代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皆熱愛草書(從第四代開始東漢皇帝多爲嬰幼兒,皇太后鄧氏、梁氏、何氏相繼歷朝直至漢亡)。


「後漢北海靖王劉睦善草書,光武器之,明帝爲太子,尤爲幸甚,甚愛其法。及睦臨病,明帝令爲草書尺牘十餘首,此其創開草書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上貴奇蹟,昭使草書上事。 」


至於後代的唐太宗,宋徽宗,乾隆等愛好「翰墨之道」多爲行草書也印證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史游做出文章然後用正草兩種字體書寫是有可能的。


敦煌馬圈灣木牘欣賞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章草成熟的例證:敦煌馬圈灣漢簡



(來源:鳳凰書畫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喵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一家,太猛了!
沙門空海
林散之評王鐸——懷素之後第一人!
這個90後,篆刻好似一股清流!

TAG:書法喵 |

您可能感興趣

敦煌擷珍之書法藝術:漢簡、遺書 芝索二聖故里
葛承雍:敦煌懸泉漢簡反映的絲綢之路再認識
罕見敦煌壁畫:精美莊嚴的十六羅漢圖
敦煌文獻《白澤精怪圖》
敦煌遺書 《諸星母陀羅尼經》欣賞
道教學譯叢:大淵忍爾,《敦煌道經 目録編》
敦煌.簡櫝
敦煌寫經:北魏 楷書 佛教《賢愚經卷二》書法碑帖
絲綢古道印跡之敦煌篇
解密:敦煌壁畫里神秘花樹的含義
法藏敦煌文書中的蘭亭寫本
敦煌寫經小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嫻熟娟秀,溫文爾雅
敦煌寫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嫻熟娟秀,溫文爾雅
國圖敦煌遺書辯亡論:唐人寫本中的翹楚
罕見(敦煌本)歐陽詢楷書《化度寺碑》
西域漢土的千年悲歌,向敦煌遺書致敬的電影《敦煌》
敦煌書法,高清金字楷書《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斯文?赫定在敦煌
【探訪】敦煌白馬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