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漢傳佛教禮佛空間的奧秘

漢傳佛教禮佛空間的奧秘

漢傳佛教禮佛空間的奧秘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走進佛殿時,感覺很快就會收攝心神,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佛壇之上。這種體驗除了緣於莊嚴殊勝的氛圍和朝拜者虔誠致敬的心情外,從建築的角度看,也是佛殿設計者精巧安排的智慧使然。

漢傳佛教禮佛空間的奧秘



傅熹年先生在《梵宮——中國佛教建築藝術》一書中,用視線分析的方法給我們生動描述了這種空間體驗。他以1.6 米的人均視線高度為參照,佛像下的須彌座高基本等於這個視高,人平視時只能見佛足,若要看到佛面只能瞻仰。當人進入大殿的門檻時,人的視點與佛像背光頂端的連線,與人視高的水平連線夾角為 30°左右,這個角度是人平視時豎直方向較自然而舒適的視物範圍。同一位置上,該點與佛壇前端兩角的連線夾角為 120°,是人眼水平視角的舒適視域範圍。也就是說,當你走進佛殿的那一刻,你就能舒適且自然地看到整個佛壇。當信眾行至叩拜點時,視點與佛像頂部髮髻的視線夾角仍為 30°左右,而平面視線,由該點與佛壇最兩側的佛像外沿正好還是 120°視線夾角。這也就完美解釋了,為什麼信眾從進入大殿到拜佛處,不用改變視角就可以瞻仰佛壇全貌或佛壇上佛像全貌的原因了。

漢傳佛教禮佛空間的奧秘


作為禮佛場所,佛殿的主要功能要為信眾禮佛服務。從印度開始,禮佛主要是兩種形式,即叩拜和右繞。右繞就是以佛造像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繞行禮拜,可以「持燈繞佛」或「持香爐繞佛」。叩拜是大家熟悉的禮佛儀式,其實有較為嚴格的規定,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曾記述了九個等級的致敬方式: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所以佛殿的設計要為禮佛留有足夠的空間,不但要有足夠的叩拜場地,還要有供人們右繞的通道。從印度到中亞,基本的形制是一樣的,但傳到中原本土,有一些變化,只有叩拜形式的佛殿(窟)增多了,比如雲岡、敦煌、榆林等佛教石窟群中的很多標誌性石窟,以及四川樂山大佛窟。

漢傳佛教禮佛空間的奧秘



而寺廟中的佛殿,還基本兼顧了兩種禮拜儀式,為叩拜和右繞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不同的是,中國寺廟保持了木結構建築模式,不同於印度和中亞地區的石窟模式。木結構模式也跟隨著民間建築方式的改變而有所變化,比如唐宋年間大都採用「金廂斗底槽」平面,大殿由內、外兩圈柱所組成,到了明清時期,則主要採用了「單槽」或「雙槽」、同時結合「減柱法」的結構形式。常在大殿正面人口以內用「減柱法」,減少若干立柱,以增大佛壇前部的空間。

漢傳佛教把佛教理念同中國特有的建築元素巧妙地結合起來,既符合佛教儀規,也充分利用建築結構、材料選擇、空間布局等綜合條件,營造出莊嚴殊勝的伽藍聖境。


文:五台山佛教文化 圖:網路


五台山佛教協會官方網站:www.wutaishanfojiao.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佛教 的精彩文章:

學誠法師:懺悔是知錯就改,後不再造
省庵大师:八苦诗
三晉大地上的佛教文化
《百喻經》:入海取瀋水

TAG:五台山佛教 |

您可能感興趣

聖瑞吉斯教堂婚禮——專屬於你們的優雅私密空間
蒙古鐵騎鑄造的歐亞大陸交往空間
空間|廟宇間的「美術館」
哈迪斯短劍——割破夜色和空間的奇妙藝術
李路珂:山西高平開化寺大殿——北宋佛教建築空間的想像與真實
耶魯大學藝術教授、幾何空間抽象大師:阿爾·赫爾德
古典園林中精妙的空間設計
佛國宇宙的空間模式——金剛寶座塔
東方科幻谷主題場館——「科教空間」篇
空間|斯德哥爾摩的風景
空間之門?揭阿爾卡伊姆城遺址之謎
光的奧秘和空間的本源
歷史的空間延伸:雲岡石窟博物館
文小剛:光的奧秘和空間的本源
佛山獅頭傳承人黎偉首徒嘗試跨界 3D列印技術打開新空間
台灣咖啡館設計,狂野的原生質感營造室內空間的神秘感
伊秉綬:空間魔術師
茶空間 讀懂中式仿古風格的玄妙
肯德基漢堡游太空,臨近空間旅遊添新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