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從前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正逐漸被分解、挑戰。作為大健康行業里的「綠瘦」,比同行們提前幾年就完成了「數據驅動」改造,並開始執行「新體驗」戰略—體驗前移、多元觸點、一對一管家式服務。「綠瘦」的野心,早已經不在瘦身產品的銷量之上,而是要把自己的存在感嵌入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許智博 胡雯雯 實習生余嘉敏


專題插圖李曉倩


2016年10月,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為中國商業帶來了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概念,話音未落,雷軍便發出小米將在未來5年內開1000家線下門店的驚人之語。兩個看似沒有關聯的演講實則暗示出未來商業的一個發展趨勢—邊界模糊化。


這一年,線上模式的亞馬遜開了實體書店,淘品牌進駐了線下購物中心,商業模式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之下,商業模式在產品和服務形態上的變革速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快,線上線下都在朝一個「融合狀態」相向而行,很多行業領域曾經的「黃金定律」要麼效果減弱,要麼徹底顛覆,「互聯網+」的口號變成了很多行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但作為大健康行業里的「綠瘦」,卻比大多數同行提前幾年就完成了「數據驅動」改造。其認為,新零售的本質在於線上線下全渠道的數據融合,而數據閉環為自己擁抱未來的商業趨勢提供了無限可能—2016年12月1日,企業成立十年的時點上,「綠瘦」在廣州舉行的升級發布會正式宣告:始終致力於體重管理綜合服務的廣東綠瘦健康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廣東綠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升級為綠瘦健康產業集團。

作為「2015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公司100強」和「廣東品牌100強」,「綠瘦」此番「升級」並非只是簡單的更名,而是代表了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向「線上線下合一」大方向的真正踐行:未來,綠瘦集團將形成包含工廠、互聯網中心、地面纖體店美學館、減肥訓練營等的戰略集群,構建成融合線上線下數據、服務、產品通路的全渠道產業結構,包括綠瘦商城、好享瘦APP、智能可穿戴設備、基因檢測實驗室、D28體重管理中心、綠瘦纖體店、美學館;其產品也將進駐全國KA商超、藥店OTC、健身房等多個渠道。「綠瘦」的野心早已經不在瘦身產品的銷量之上,而是要把自己的存在感嵌入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小手冊是一顆種子


如果讓商學院里的專家觀察「綠瘦」的「第一個五年」,他會看到的是一個保健食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經典商業案例:對應著女性用戶的「特定需求」,利用區別於競品的銷售渠道,利用快速周轉的資金和利潤優勢,在恪守著商業道德底線的前提下,一方面在生產端攻城略地、掌握優質生產資源,一方面不斷加大廣告宣傳攻勢,通過瘦身指導服務提升產品的銷售份額。這個案例符合商業世界裡的最基本邏輯,也體現了綠瘦董事長皮濤濤的商業天賦中對商機的判斷能力。

這個階段綠瘦的「成果」,體現在全國知名女性雜誌的商品目錄里—產品林林總總,讓不熟悉「綠瘦」的人會想當然認為這是一家產品銷售導向的企業。皮濤濤說:「開這麼多的產品線,首先還是要滿足用戶的需要,除了品類,我們還要考慮用戶使用的習慣,同一個產品有液態、片狀、粉末狀和適合不同場景使用的包裝。」


在「綠瘦」的創始階段,皮濤濤就一直在產品包裝里附帶一本「健康減肥」手冊,後來打造了《綠瘦女人》的會員雜誌,免費向客戶投遞,裡面介紹了減肥的科學原理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關係。用微小的、附加的服務細節,讓顧客、客戶和用戶感受到真誠和善意,成為「回頭客」,這種習慣從他少年經商、青年時做廣告公司時就一以貫之,現在則叫「增加用戶粘性」。


然而中國的保健食品市場也是一個「不安全」的市場:進入門檻低、監管存在大量灰色地帶,一個企業即便自己可以堅持「操守」,也會因為同行問題爆發而「躺槍」。「綠瘦」在主營「產品」的第一階段,這種整體行業存在的困擾,曾帶給過皮濤濤很大的壓力。


在2008年簽下了謝娜作為代言人的同時,皮濤濤嘗試讓「綠瘦」走一條不同的道路:不再依賴對產品本身的宣傳,而是「多講科學理念」,讓用戶更多地了解和認可「減肥」不單單是要快,要看到減重結果,而更多的是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一個過程。


那時他的第一個想法是「做品牌」,通過專業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找來范冰冰代言,打造「綠色安全、健康瘦身」的理念。

但實際上,正如很多消費者很難區分「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定義,大多數有「減肥」需求的人因為個體體質、生活方式、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差異,在服用完減肥產品之後對效果的感受差異非常大。「我們只能要求客服耐心地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具體『定製』方案。」


正是這樣的理念,讓「綠瘦」在行業競爭中很快脫穎而出,並且獲得了政府監管部門的認可和背書:2009年,「綠瘦」榮獲中國企業協會頒發的「最具責任感企業」稱號,2010年還獲得了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最受歡迎減肥類保健品」稱號,得到了「健康產品誠信品牌誠信企業獎」。此外,作為納稅信用等級「A級納稅人」,廣東工商局還授予了其2011年度「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稱號。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數據驅動」的地基


在2011年皮濤濤堅定地將「綠瘦」向「數據驅動」轉型之前,長期從事「目錄營銷」的直覺告訴他,互聯網是未來「綠瘦」的方向。和許多主動「觸網」的傳統企業不同,他並沒有將互聯網視為一種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銷售渠道,而是一種接觸用戶的方式。除了將「綠瘦」的產品在主流電商平台上「上架」,還在2009年投資重金,成立了線上「綠瘦商城」。


「綠瘦商城」的效果超出了皮濤濤的預期,一舉衝進了行業電商網站的前十,穩定的流量為後台留下了大量的用戶數據。直覺告訴他,改進、提高「用戶體驗」的鑰匙就在這些數據里,「但我找不到落地的方法」。


直到後來,當他在杭州聽完周宏明在淘寶大學的「電子商務戰略」課程之後,他知道,對方就是那個能幫他找到鑰匙的人。皮濤濤用極大的誠意打動了周宏明,對方答應以首席顧問的身份,幫助他對「綠瘦」完成一次「商務策略」的升級。那時企業內大多數員工已習慣了整個行業通行的商業邏輯,對這位空降的「專家」以及改變方案並不買賬。但皮濤濤堅定地推進著周宏明為「綠瘦」制定的「頂層設計」—先從市場和銷售部門開始。


「過去是賣產品,但是,你知道你賣給誰了?你說我有地址啊,那好,你賣給他了以後,你知不知道他的體驗如何?你賣給了10個人,你知不知道有幾個人罵你?不罵你、接受你的人又有多少可以回購?這群客戶里哪些人是一年買3次或5次?買3次和買5次的消費能力和金額差距在哪裡?不買的人,為什麼他不買?」周宏明將一連串問題丟給了「綠瘦」的員工們。這位電子商務的權威專家感慨說,皮濤濤想做的事情,也只能是在互聯網時代來完成,否則,線下那些海量的數據,既難於收集、挖掘,更難於統計和分析。「互聯網+,加什麼?就是讓企業和用戶之間的『交互』,沒有互聯網,做到這點成本非常高。」


在「綠瘦」的第二個五年里,越來越多的用戶數據沉澱下來,市場部、銷售部、產品部等決策部門先是養成了唯數據「馬首是瞻」的習慣,每一個員工也有了對應的KPI考核。數據化的過程前所未有地強化了「綠瘦」的「服務」導向,讓之前引入的「體重管理」的服務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可行。在這個五年,綠瘦總裁趙安學通過量化管理模式,把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人和工作,有機契合,將企業層面的任務和目標,有效落實到崗位和個人,大大提升了企業各單位的執行力。有了趙安學的量化管理模式和周宏明的用戶思維輔助,綠瘦的員工迅速在5年之間從180人增長到3000多人,增量最多的職位是「體重管理顧問」—「顧問」們分成9個等級,每向上「晉陞」一個層級,除了業績和服務質量考核,還要考取營養師等國家認定的專業證書。他們每天與用戶進行溝通和聯絡。在綠瘦給員工配備的電腦上,安裝了企業自主開發的「綠搜」引擎,這個引擎讓所有人可以快速查找經過專業人士鑒別的各種產品、服務和健康理念的信息。


皮濤濤對於「顧問」們的要求還遠不止於這些,除了與「體重管理」相關的一切,甚至包括用戶在任何時間的需求—比如外地的用戶到廣州旅遊,「顧問」可以提前為用戶安排車輛接送,具體去哪裡、吃些什麼本地美食,這種「無微不至」的服務,讓「綠瘦」與用戶之間形成了一條情感紐帶,甚至會有女用戶帶著父母來到廣州「綠瘦」的總部,表達對有效減肥的感謝。


「到底綠瘦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綠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只不過綠瘦在做互聯網應該做的事情。」皮濤濤說,「互聯網不再只是一個溝通工具,一個銷售渠道,而是一個用戶數據平台,這裡面有太多的東西需要你去沉澱、管理、分析、挖掘,這是玩互聯網最有趣的地方。」


「綠瘦」的轉型引來了同行們的側目,皮濤濤對於同行們想來參觀考察的要求從不拒絕,要是行業里的龍頭企業,他甚至會親自為對方的高層答疑、解惑。「這是一個自信,模仿我們很容易,複製我們又很難,因為用戶思維模式的頭腦無法複製。」皮濤濤說,「我更願意大家都能一起規範化,和用戶一起共創健康價值,將這個市場做大、贏得用戶信任,但有個原則,我們不會帶著生產假冒偽劣的企業一起玩。」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貼心管家打造「新體驗」


2014年,「綠瘦」數據中心的成立,標誌著這家企業的徹底轉型—在它花了3年時間對內完成了「數據化管理」,對用戶群體完成了數據的沉澱、管理、分析之後,將開始進入用戶數據「挖掘」的階段,徹底變成一家「數據驅動」型企業。


「現在政府管理部門強調保健食品要有嚴格的『溯源』機制,我認為應該更加嚴格。」皮濤濤說,「我們的產品都有二維碼,未來還會有追蹤碼,不僅能找到產地、批號,我還要求能知道具體到哪個用戶用了哪一個產品,整個從生產到入庫、銷售、出庫、快遞的信息這對我們來說是必需的數據。」「整個行業都應該一起思考食品安全的秩序問題。挖掘是個更有趣的事情,這裡面有顧問、有客戶、有商品,想精準營銷,三者就得做最佳的匹配。」皮濤濤說。


皮濤濤與周宏明見面時常常要探討用戶口碑與品牌價值的關聯,試圖釐清「綠瘦」對用戶的價值在哪裡。兩人最後的答案是「體驗」:「品牌要有數據的支撐,必須要有數據模型的計算,最好的數據還是來自於用戶的數據。所以我們未來5年,是要去了解用戶,聆聽用戶,『綠瘦』現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個東西是跟其他保健品或說體重管理行業的品牌不一樣的,是體驗。」


「對於減肥產品,定價的原則並不是有效或無效,否則定價應該論減了多少斤。」皮濤濤說,「在以前,很多人認為顧客購買完產品,企業和用戶的關係就結束,但我們恰恰認為,從用戶接觸到綠瘦的第一瞬間,或者是購買行為結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連接』才開始,比如他在吃了這個產品之後,配合我們顧問的指導,飲食習慣改變了,生活方式變得健康了,或者她發現每天不會吃撐了,覺得清爽了,體重下降只是這些體驗里的一個參數而已。」這也讓皮濤濤堅定了早期自己的判斷:「綠瘦」要賣給用戶的,不是減肥的一個結果,而是用戶瘦身的一個體驗過程——並且要讓用戶知道。


為了聆聽用戶的聲音,除了數據中心的分析,綠瘦在2016年底還成立了VIP客戶部,這個部門沒有銷售指標,更不惜以全國各地登門拜訪的方式回訪用戶,只是為了了解用戶深層次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客戶的抱怨和不滿來自哪裡,並據此優化綠瘦目前的服務體驗。未來,這個部門將為大客戶提供免費貼心的一系列附加服務,「綠瘦的VIP服務未來要做得比銀行和航空公司VIP更好,因為我們了解用戶。」皮濤濤說。


周宏明參考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提出「新體驗」戰略—體驗前移、多元觸點、一對一管家式服務—「『管家』,既代表專業又意味著貼心和忠誠,所以就提出『綠瘦』應該是用戶的『體重管理管家』。」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體重管理」背後的社會價值


「新體驗」的三個特性總結起來不容易,在現實中落地更不容易。為了讓用戶「體驗前移」,「綠瘦」結合科研級的基因檢測和高科技智能設備檢測,獲取身體最真實的數據和信息,免費為用戶提供肥胖基因檢測服務,讓客戶知道自己的體重管理和先天條件的關係—「有了對自己身體的充分認識,客戶無論胖瘦,都可以在體重管理上讓『綠瘦』為自己做點什麼。你不需要減肥產品,但我們可以提供你一份嚴格控制熱量攝入的7天食譜,甚至可以為你準備食材。」


為了讓用戶有更多元的體驗,「綠瘦」在廣州連開了三家線下纖體旗艦店,更開始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黃金商圈發展了數十家「綠瘦美學館」。2017年上半年,健身房性質的「減肥訓練營」也將投入使用。


「綠瘦」2016年開設了兩期為期一周的「減肥體驗營」,試圖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尋找用戶需要的體驗。數據呈現的結果是:對於用戶來講,減肥最大的難題是情緒管理,很多人在運動或飲食管理前幾天會熱情飽滿,但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出現抵觸和怠惰。


掌握了一半用戶的減肥心理之後,「管家式服務」依靠「碎片管理」的方式開始介入用戶的生活,依據用戶個體信息定製一套體重管理方案,通過智能手環、體脂秤,用數據監測用戶的減肥體驗是不是越來越好,對用戶進行情緒管理。對於「綠瘦」來說,現在引流一個新的用戶成本數百元。但這對於皮濤濤來說,還是非常值得:「飲食、運動、作息、情緒,綠瘦的科學體重管理要分成幾個維度,每一個用戶我們都給他提供終身服務。比如很多人並不是胖,而是形體不好,我們研發了可以穿著睡覺的美體衣—很多人說『綠瘦』過界,但我們希望從過去被動的服務變成主動,在任何場景和時間,綠瘦都可以給你推送內容,陪伴你瘦身。」


「新體驗」的落地也體現在「綠瘦」的CSR(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在「綠瘦」過往的十年里,皮濤濤夫婦一直是慈善活動的常客。如今,綠瘦慈善基金會除了一如既往關心中國少年兒童的貧困問題,也更加積極響應「健康中國」的號召,加大了在青少年體重管理事業方面的投入。國家衛計委2015年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中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個百分點。對此,綠瘦慈善基金會會長Miss Wang向 《南都周刊》記者透露,基金會將在2017年正式開啟並重點打造綠瘦青少年體重管理公益項目,通過線上免費課程和服務,結合線下倡導科學的體重管理理念和方法論,幫助超重和肥胖青少年進行體重管理。


在2013到2016年間,綠瘦先後和中國保健協會、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會聯合發布了中國肥胖指數報告。2016年,綠瘦又與社科院的專家團合作,成立「國民體重管理研究院」,「我們希望有更多企業加入這個體重研究生態圈,首先我們有中國數百萬減肥需求人群的活躍數據,數據可以貢獻給研究機構做分析,讓大家對中國人的肥胖以及健康問題了解更多。行業更透明,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皮濤濤希望能讓「綠瘦」有更加無限的可能:變成一個「數據平台」,為這個行業的上下游和不同領域實現資源對接和整合。


「如果說阿里巴巴是互聯網零售的數據公司,那麼我希望『綠瘦』可以是一個體重管理的數據公司。」皮濤濤現在可以很清晰地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中國人少進醫院,少生病。」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肥胖槓桿」,撬動著身心和社會


在2016年《柳葉刀》發表的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中,中國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肥胖人口首次超過了美國,列世界首位。美國則以4170萬肥胖男性和4610萬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雖然以人口密度來計算,中國的肥胖人口比例只有美國的1/4,嚴重肥胖的比例也低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但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過去10年,國人增長的體重幾乎等同於西方人在過去30年增長的體重,也就是說,國人在肥胖上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被忽視的健康殺手


與此同時,與肥胖相關的各種疾病,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國人,而且受影響者的年齡層正逐漸趨於年輕化。三高,脂肪肝,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進食障礙等辭彙,很多人都已經不陌生。比如,腹型肥胖的人往往比臉胖、臀胖、腿胖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這是因為相比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腹腔內脂肪對胰島素更敏感,會阻礙胰島素吸收、轉化、利用葡萄糖,造成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


根據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近日給出的數據,由於經濟發展導致的工作快節奏、生活方式變化造成的不科學飲食,以及缺乏鍛煉等引起的亞健康狀態,使中國人身體近幾年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中國糖尿病患者和潛在患者就由四千多萬,達到快一個億,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糖尿病患者區域。


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也顯示,我國民眾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普遍暴露,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續增加,並且正從城市向農村擴展。其中,高血壓患者已超過了2.7億,每年由於血壓升高而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高達200萬,每年直接醫療費用達366億元。另外,截至2010年,在18歲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為平均11.6%,男性12.1%,女性11.0%。


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問題也明顯增加,1985年至2010年全國共進行過5次學生體質與健康抽樣調查,2010年超重、肥胖率分別是1985年8.7倍和38.1倍。


可惜的是,許多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肥胖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性。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廖志紅看來,她有很多門診病人,並不是因為認識到「肥胖是病」而來就診的。「說一個患者肥胖,TA往往會置若罔聞,但如果說TA會得脂肪肝,TA才會非常緊張;同樣,很多人知道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壓,但往往到真的查出血壓高時,TA才開始重視。」


其實,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將肥胖列為僅次於吸煙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殺手,並將其定義為一種慢性疾病。


關於如何解決肥胖或超重的問題 ,如今我們能看到和搜到的知識和方法論已然汗牛充棟。但肥胖究竟對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和心理狀態有什麼影響,肥胖者在求職、求偶、社交等方面的遭遇到底有什麼不同,則是一個更需要深入研究的話題。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越胖的人幸福指數越低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Jeffery Sobal 教授是一名社會學家和生物學家,他長期從事的研究領域是導致肥胖的社會原因及肥胖的後果,特別關注婚姻和體重的關係。


2005年,他曾發表一篇名為《肥胖偏見對伴侶,朋友及陌生人的社會影響》的文章,從伴侶、朋友及陌生人三個角度,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論述了肥胖偏見對於肥胖人群的影響。他在文中指出:肥胖偏見會對肥胖人群在戀愛婚姻,受教育,用工及交友等方面都造成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肥胖者的戀愛結婚的時間要比同年齡正常體重人群晚,出現交友困難,以及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易遭受陌生人言語,肢體或是其他表現形式的歧視與侮辱。


Jeffery Sobal在隨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通過研究美國青少年的身高體重與戀愛性行為的關係,證明了肥胖與戀愛時間先後之間的聯繫。他和另外兩位學者John Cawley和Kara Joyner一起,以《美國國家青少年縱向研究,1997年段 》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1997 Cohort,簡稱NLSY97)和《國家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Adolescent Health,簡稱Add Health)兩個資料庫的數據為基礎,選取了其中具有準確有效身高體重信息的,體重在50磅到400磅之間(約22.7公斤-181.4公斤),身高在36英寸到87英寸之間(約91.44厘米-220.98厘米)的共17019名(其中男性8236名,女性8783名)青少年信息作為研究樣本。


研究發現,在兩個樣本中,肥胖對於女性的影響更明顯。肥胖女孩比健康體重的女孩更缺乏約會——前者的約會幾率只有後者的40.5%-63%。


另一方面,肥胖對年輕女性的生活滿意度也有一定的影響。在一份2004年發表的論文中,就對7865名年齡在18-25歲的女性進行了四年的調查研究,包括再教育、工作、婚姻狀況、育兒意願以及生活滿意度等信息。


這項研究發現,在除去社會人口特徵如經濟地位、職業等因素的影響後,年輕女性的生活意願與體重有密切關係,比如肥胖女性更不願意繼續升學。即使是適應了現在的職業,肥胖的年輕女性對工作職業學習,家庭關係,戀愛關係和社會活動也常感到不滿意。體重過重或肥胖對於年輕女性的生活滿意度和繼續的生活追求有持續性的影響。

你以為「綠瘦」是一款瘦身產品?實際上它是一個數據公司



你不了解胖子有多少心理障礙


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蔡健玲看來,肥胖與各種心理障礙有很高的相關性。肥胖者普遍有較低的自尊,較高的焦慮和抑鬱感。相對於人群中7%-10%的中到重度抑鬱情緒的比例,肥胖者的中到重度抑鬱情緒發作的比例是20%以上,基本是普通人的2-3倍之高。


所以,所謂的「心寬體胖」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胖子常常心情更差。我們覺得可以隨便拿他們的體形開玩笑的那些肥胖者,很多是使用了「壓抑」的心理防禦機制,來抵禦現實中肥胖帶來的焦慮 。而當這些防禦機制崩潰的時候,常常造成更多惡劣的後果,例如身心疾病(我們常常說「氣出來的病」,就是身心疾病的通俗說法),及暴力行為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肥胖者的身心疾病和暴力行為比例相對更高。


「胖」帶來的心理問題,即使是孩子也無法免疫。美國一項針對8000個幼兒園孩子的縱向跟蹤心理試驗顯示,在幼兒園就開始胖的孩子們,到了小學三年級時,有明顯的社交不適和低自尊問題。20年前,女孩初次理解並嘗試「減肥」的平均年齡是14歲,今天的平均年齡是8歲。在學校霸凌的案件里,1/4以上的霸凌對象是班裡的小胖子。


求職,求偶,更是胖子的重災區。一半以上的受訪HR經理都承認,TA們不願意招胖子,因為TA們覺得胖子代表了「懶」「沒有自制力」「行動不便更容易受工傷」「更容易因為生病而不來上班」。在兩位求職者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他們更傾向於選瘦的那一個。


在約會市場里,肥胖者經常受到健康體形的異性的拒絕。「在我接觸過的許多案例中,女性肥胖者在約會市場里受到的打擊更多。」蔡健玲談到,「健康體形的異性不願以婚姻為目的來約會她們,而同時,又有些獵奇的異性願意與她們進行僅止於性關係的約會,使得她們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人群。」


肥胖會帶來那麼多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減肥就好了呢?且慢。減肥是一個更充滿危險的領域。 部分正在減肥的人群,是進食障礙(暴食症和厭食症等)和體相障礙(對自己體貌的幻覺性認知,覺得自己太丑太胖)群體。


進食障礙中的厭食症,有高達10%-20%的死亡率。暴食症是一種更常見的進食障礙。四分之一的女性都在生命中的某一時段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暴食症:對於食物的慾望,在壓抑後反彈,產生各種過度補償的行為(翻譯成人話就是:餓自己餓慘了,然後拚命吃)。暴食症可以在8小時之內吃進2萬-3萬大卡的食物(大約是300-400個雞蛋的熱量總和)。患者常常在暴食之後依靠瀉藥或嘔吐,試圖把食物排出來。


另外,很多人會用記賬的方式不斷計算每天攝入和消耗的卡路里,更有甚者,會把自己的大小便稱重,以期管理進出平衡。這些行為對於身體和心理都有巨大的損傷。強迫行為與抑鬱情緒是常見的副產品。


不當減肥引發的體重變化問題,也常常導致抑鬱。「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接待過不少因為減肥而造成心理問題的來訪者。我記得比較典型的是一位身高1米65,35歲的女性:她從20歲開始減肥,最狠的時候,每天只吃一個蘋果,並瘋狂地進行運動。她從85公斤減到50公斤,有一天還到了49公斤。當時她對自己非常滿意,然而好景不長,50公斤只保持了幾個月,之後她就得了暴食症,用嘔吐加瀉藥的方式,勉強將體重維持在65公斤上下將近5年。最後這些方式都不再起作用,她無奈之下只好放棄減肥。她現在的體重是125公斤。同時,在與體重的抗爭中,她得了嚴重的抑鬱症。」


因此,對於一個肥胖者來說,認識並察覺到心理問題對自己的影響,是接受自己,面向健康的生活的第一步。只有採用了科學的體重控制方法,過上一個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狀態。減肥是這個過程的美好的副產品,而不是人生的目的。


從宏觀角度來看,了解並認真對待肥胖帶來的心理問題及社會效應,並提出和實行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現代文明社會的責任。不同厚度的脂肪下,都是同樣的肌肉與骨骼組成的肉體。不同體形的身體內,都是同樣敏感和脆弱的心。無論胖瘦,每個人都值得被平等尊重。願每一個肥胖者都被溫柔對待。


Jeffery Sobal ,美國康奈爾大學營養科學學院教授,社會學家、生物學家,長期從事與肥胖相關的社會學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是導致肥胖的社會原因及肥胖的後果,特別關注婚姻和體重的關係。


「肥胖偏見會對肥胖人群在戀愛婚姻,受教育,用工及交友等方面都造成負面影響,比如戀愛結婚的時間比同年齡正常體重人群晚,出現交友困難,以及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易遭受陌生人言語,肢體或是其他表現形式的歧視與侮辱。」


蔡健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催眠師協會會員。師從世界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斯坦福大學 BA(經濟學&心理學),工程學院Master,商學院MBA。企業領導力教練。曾任職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矽谷高科技公司。主要諮詢方向:兩性關係及婚姻,性,青少年發展,職場發展及領導力。


「作為一個曾經的『瘦子—胖子—瘦子—胖子』,本人對體重與心理這個話題有著深刻認識。從小處來說,這是『美女』和『大姐』稱呼的區別,是『帥哥問我要號碼』和『帥哥問我孩子多大了』的區別。從大處來說,哦,哪裡有什麼大處,除了胳膊肚子和大腿。所謂的『心寬體胖』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胖子常常心情更差。很多可以隨便拿自己的體形開玩笑的肥胖者,往往是使用了『壓抑』的心理防禦機制,來抵禦現實中肥胖帶來的焦慮 。而當這些防禦機制崩潰的時候,常常造成更多惡劣的後果。」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明明有十大流行色,我們偏偏愛「綠」?
開會總是跑題怎麼辦?
即使沒學過畫畫,也能畫出很Q的漫畫
一場關於身體的認知革命
該不該讓你的孩子當班幹部?

TAG:南都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一胖毀所有,一白遮百丑!瘦身+養顏,練它就是這麼簡單!
有一種糖可以瘦身,你造嗎?
產後瘦身原來這麼簡單,這幾種食物你一定不能忽視!
三伏天想減肥 這幾項簡單的運動你都得會 瘦身不是夢 有些明星也是這麼乾的
瘦身真的只需一款它?別不信,夏天瘦身更上一層樓
一款好吃又能瘦身的代餐粉是什麼樣的體驗?
其實瘦身不難,如果一天這樣安排,你也能輕鬆瘦!
產後瘦身這麼簡單,原來是我用錯了方法!
這幾種菜聽說可以瘦身?是不是真的喲
減肥食譜一周瘦十斤總有一款能幫助你瘦身喲!
這4款糙米粥,瘦身效果一級棒,吃一碗瘦一斤!
衣櫥大瘦身,你只需要這幾件
他做了一款高顏值瘦身奶昔,朋友圈被這瘦身神器炸翻
我要穿什麼——極品身材需要的僅僅是搭配一條瘦身緊身褲
一些瘦身食物也是你的瘦身法寶哦!
有這樣一款美食,不僅能養生、瘦身、美容養顏,而且絕對超簡單,一看就會,要不要來試一下?
產後瘦身,這8件「傻事」一定不要做 你對上了嗎?
最快最有效瘦身運動是什麼 同樣是瘦身動作,為什麼它會不一樣。
同樣是瘦身動作,為什麼它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