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傳統飲食習俗盤點
大寒節氣吃什麼?民間有不同的飲食習俗,如老北京大寒吃「消寒糕」,廣東人吃糯米飯,南京人喝雞湯……具體大寒節氣吃什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大寒節氣的四大飲食習俗。
八寶飯(供圖/東方IC)
大寒節氣吃什麼?
1、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製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關於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後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於江浙一帶,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3、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儘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因此,熬制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後調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盡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4、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禦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後加點白糖,可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養生之道網提醒,大寒節氣飲食上應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這類食物包括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還有羊肉。中醫專家認為在溫熱食物中,羊肉性價比最高,可以用山藥、當歸、胡蘿蔔、芡實搭配,佐以生薑、大蔥等調料,每周吃一次,這樣更有利於冬季養生。

※寒食節的來歷和飲食習俗
※大暑節氣最炎熱,飲食養生講究五大原則
※雨水節氣養生食譜大全:飲食以平性為宜
※汗皰疹影響大 飲食宜忌大盤點
※小雪節氣謹防兩大飲食禁忌
※新媽孕期禁忌飲食大盤點
※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盤點12個不同飲食習俗
※殺菌避五毒神器 端午傳統飲食之「大蒜蛋」
※芒種天氣炎熱 清淡飲食是關鍵
※大暑節氣除濕健脾是關鍵 飲食注意這三點
※冷水洗肉,熱水洗菜 生活中4大必知飲食習慣
※夏季要重視飲食 多喝水清淡飲食
※冬季飲食多吃溫性食物
※飲食指南 股癬飲食宜忌大盤點
※芒種節氣如何養生 平心靜氣清淡飲食
※孕婦飲食禁忌要牢記 適宜食用水果大盤點
※氣鬱體質的飲食宜忌
※減肥食物有哪些 健康飲食大盤點
※春節應節制飲食防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