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告訴你為什麼會出現疼、痛、癢、酸、脹、麻、這些不適癥狀。

中醫告訴你為什麼會出現疼、痛、癢、酸、脹、麻、這些不適癥狀。

?

點上面「

脈脈養生

」……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你真的了解什麼是酸、麻、脹、痛等的感覺嗎?它們又按警示你哪些亞健康的狀態,需要引起重視,避免更嚴重的擴展?帶大家深入了解這些常用來形容身體不適的詞語,並揭秘它們與身體疾病的內在關聯。



1、麻:

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2、木:

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3、酸:

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4、脹:

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5、痛:

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6、癢:

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一、疼

這是我們最常遇到的一種不適感覺。那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與

「痛」

又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先來看看漢字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先來看看結構。疼,外面是一個病字旁,裡邊是一個冬。怎麼理解呢?中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個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關,而病字旁,代表過寒。《黃帝內經》是這麼解釋的:「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靈樞經·刺節真邪》」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寒超過了熱,而導致了骨頭疼肉緊枯。這種感覺可以用「寒風刺骨」這個成語來形容。因此,可以理解為,由過寒引起的身體不適之感覺。


中醫有「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的療法。因此,對於疼,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時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適,要用熱來解決。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傷、凍傷、風寒感冒等,大都與寒冷有關.





二、痛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字形結構。痛,是病字旁,裡邊是一個甬字,「甬」,什麼意思呢,路也。我們這樣可以理解痛這個字,它是由於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這個路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理解為經絡,以及一切與之相關的血管、淋巴等各種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問題,那這部分,大都是由於受寒涼,導致經絡堵住,經血下行不暢。那解決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醫認為,「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就是這個道理。

三、癢

在古字中「羊」和「陽」是相通的。在中醫里,陽與人的生命關係密切。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那陽在病里旁里,說明什麼呢?陽氣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癢,實際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種臨界狀態。


什麼情況下人體會癢呢?

長傷口時,人會癢,說明氣血在通達到傷口時,受到一定的阻礙,不順。人體從一股暖流,變成無數條暖流時,就會感覺癢。還有人的後背也經常會癢,也就有人發明了痒痒撓這種工具。那這種癢,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人體的陽氣在往外頂體內的濕。在頂的過程中,由於人體的經絡不是很暢通,因此,會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會癢。


對於皮膚癢,很多人都愛用激素,其實,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對人體有危害。其實,人體很有意思,當你面對癢的時候,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撓,而這個撓的過程,其實也是疏通經絡的過程。只不過,這是在表皮。而更深層、更好的辦法,就是刮痧,讓更深層的寒濕出來。如果原來痛,現在變成癢了,其實,說明你的身體在向好的方向轉換。反之,原來癢,後來變成痛了,那就說明向壞的方向轉換.





四、酸

酸字的左邊是一個酉,右側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對應的是17-19點,剛好是腎經當值。而「夋」字,意為:「行走遲緩的樣子」。所以,在人體上,基本可以理解為腎虛了。


我們身體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對吧?在中醫里,腰為腎之府。所以,腰酸,大體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腎虛了,我們身體代謝緩慢了。還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爬山之後,腿很容易酸,其實,這也是身體血液中乳酸堆積不易代謝的結果。而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造血,所以,還是和腎虛有關。


我覺得,酸其實和癢一樣,也是一種身體的臨界狀態,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壞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對於酸,解決的方案,就是加溫和加速,熱敷和按摩,對緩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時,枸杞也是強腎的佳品。總之,強壯你的腎,才是解決酸的根本之道。因為,你很少聽小孩說他腰酸的。因為他們一個個都是腎氣十足。

五、脹

脹是肉月旁+一個長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組織不正常的擴大。它和腫基本上是同意。腫,主要是表現在外觀;而脹,經常會是外觀看不到的情況。造成脹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傷引起的發炎,或者捆綁造成氣血不暢。其實大都也是由於管道受阻,造成身體的代謝出了問題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經絡,解決淤堵。哪裡不舒服常按哪裡,氣血通常脹自消。



六、麻

麻,也是一種病態,病字旁里一個林。怎麼解釋這個詞呢?我們什麼情況下會感覺麻了?是不是肢體被壓的時間過長以後,導致氣血供應不上而使肌體產生不適之感。那和「林」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只能這樣理解了,「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那在中醫里,什麼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匯聚,那到好。關鍵是加了一個「病」字旁,說明是不正常的匯聚。解決麻的方法也很簡單,解除這種不正常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心腦血管病的人,很容易產生肢體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體器官組織中不正常匯聚引起的。


今天,從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醫角度,帶大家深入了解這些常用來形容身體不適的詞語,並揭秘它們與身體疾病的內在關聯。由文可見,人體和各種不適癥狀,從漢字的構成上大體可略見一斑。基本都與病字旁相關聯。而且多與寒、外傷造成的經絡不通有關。所以,《黃帝內經》之所以強調經絡,也就不言而喻了。

傳播中醫養生知識,弘揚傳統中醫文化,養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擁有健康,享受快樂!



關注

脈脈養生

可查詢下面這些疾病 (疾病搜索)


小兒發燒、小兒腹瀉、夜啼、小兒推拿、小兒常識、

腰痛、男科、補腎食療、強腰鍛煉、腰間盤突出、背痛、腿痛、頸椎病、肝病、養肝、解酒、胃病、便秘、

小腹突出、婦科、經期保養、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髮、脫髮、豐胸、美容、皮膚病、

膽結石、咽炎、痛風、牙痛、打呼嚕、口腔潰瘍、鼻炎、眼病、手腳、感冒、咳嗽、失眠、痔瘡、

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血管、癌症、

食物屬性、補血、瘦弱、肥胖、瘦腿、瘦腰、濕氣、經絡、中成藥、打嗝


診斷:

辯證、背診、面診、痘痘、月經、舌診、青筋、汗診、目診、指甲、肚臍(找病因)


治百病:

打坐、拉筋、滾背、刮痧、拍打、拔罐、敲膽經、揉地筋、醋泡蛋、灸腹、姜、點穴、偏方、艾灸、高抬腿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脈脈養生 的精彩文章:

年貨太多,冰箱塞不下?別急,這有比冰箱更管用的保鮮方法
做臉是女人最低的消費!
5毛錢的它,竟能去眼袋除皺紋!人人都能用~
千萬別這樣貼春聯,一定要知道!(附最新2017雞年春聯)
降血脂不用愁!用這兩樣東西就可以搞定,簡單易行還便宜!

TAG:脈脈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教你疼、痛、癢、酸、脹、麻、疲之原因!
舌尖上的中醫帶你嘗遍酸、苦、甘、辛、咸!
老中醫說:南瓜不能和這些食物同吃的,不然會導致腹脹、便秘等等的!
中醫怎麼治胃痛,要先看寒熱、虛實、氣血和臟腑
心、肝、脾、肺、腎逐個說,中醫精華都在這
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中醫如何依法除痹」
老中醫讓你告別胃酸、胃痛、胃脹等胃病,這篇文章就夠了
老中醫告訴你:這一物和它加起來吃,是肝病和胃病的良藥!
關於氣滯、血瘀、痰濕水飲、積滯…中醫是這麼說的
中醫:「麻筋」怎麼敲都不麻,你的心臟供血不足了!
瘙癢難耐的蕁麻疹,老中醫的偏方還真管用!
中醫的泡腳驗方集,氣虛、高血壓、感冒、痛經、失眠等都可泡一泡
胃反酸、胃脹氣、消化不良,瞧中醫怎麼治療
乏力、腰酸、失眠、易生病中醫說是少了那一口「氣」
酸、苦、澀的小果子,消積化痰,中醫用於便秘、胸悶,胃下垂
慢性咽炎嗓子啞痛、咽部不適、異物感、分泌物噎著咯不出、咽部癢感、燒灼感,這是兩個臟器在呼救!中醫四味葯能救急
漲姿勢:你知道什麼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嗎?
胃液反酸、打嗝氣臭、胃滯脹痛?你的胃藥吃夠了么?中醫良方分享
胃炎、胃痛、反酸、脹氣,3個中醫「小方法」用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