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錢穆:中國人該讀的9本書

錢穆:中國人該讀的9本書

曾有一位學生向錢穆請教治學方法,他說,要多讀書、多求解,書要看第一流的,反覆讀,與其10本書讀一遍,不如一本書讀10遍;讀書時要靜心凝神,走馬觀花等於白讀。一代國學大師錢穆推薦的這9本國學經典,你讀過哪些?

錢穆:中國人該讀的9本書


我們今天如何來改造社會轉移風氣,只有從自己心上做起,我最後可以告訴諸位,至少我自己是得了這幾部書的好處,所以我到今天,還能覺得做一中國人也可有光榮。


我所舉的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共九部。


這九部書中,也不一定要全讀,讀八部也可七部也可。只讀一部也可。若只讀一部,我勸諸位讀《論語》。


九部書中,有孔孟,有庄老,有程朱,有陸王,種種派別。我們當知中國文化,本不是一個人一家派所建立的。諸位讀這九部書,喜歡那一派、喜歡這一派,都可以。

九部書其實都不是一部書,都可以分成一章一節。諸位果是很忙,沒有工夫的話,上毛廁時也可帶一本,讀上一條也有益,一條是一條。不必從頭到尾通體去讀。


倘使你遇有閑時,一杯清茶,或者一杯咖啡,躺在藤椅子上,隨便拿一本,或是《近思錄》,或是陽明《傳習錄》,依然可以看上一條、兩條就算了。究看哪些條,這又隨你高興,像抽籤一樣,抽到哪條就哪條。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我想舉的第一部書是《論語》。在中國沒有一個讀書人不讀《論語》,已是經歷了兩千年。我們要了解一些中國文化,我想至少該看看《論語》。


讓我再舉一故事。那時我還不到二十歲,十九歲時,那是民國二年,已在一小學裡教書。一天病了,有一位朋友同在一校,他說他覺得《論語》里有一條話很好,我問哪一條,他說「子之所慎,齋、戰、疾」一條很好。他說你此刻生病,正用得著,應該謹慎,小心一點,不要不當一件事,不要大意,可也不要害怕,不要緊張,請個醫生看看,一兩天就會好。

我到今天還記得那一段話。還覺得《論語》此一條其味無窮,使我更增加讀《論語》的興趣。


還有一位朋友問我對《論語》最喜歡哪一條,我一時感得奇怪,說我並沒注意喜歡哪一條。我反問他你喜歡哪一條呢?他說他最喜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那一條。


那位先生比我還要窮,他喜歡這一條,是有特別會心的。我仔細再把這一條來讀,我說你講得好。


回想那時,民國初年,在小學裡教書,還能有朋友相討論,此刻是不同了,肯讀《論語》的人更少了。


既然要讀《論語》,便連帶要讀《孟子》。講孔子講得最好的,莫過於孟子,宋代以後的中國人常合稱孔孟。讀了《論語》有不懂,再讀《孟子》,容易幫我們懂孔子。

又就聯想到《大學》和《中庸》,這在宋代以來合叫做《四書》。朱子說《大學》是我們開始第一本該讀的。中間所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大綱領。把中國學術重要之點全包在內。使一個初學的人,開始就可知道我們做學問的大規模,有這樣八個綱領。


《中庸》有些話講得深微奧妙,好像我們今天說太哲學了。所以朱子說,《四書》的順序,該最後才讀《中庸》。


《老子》《莊子》


講中國文化,也不是儒家一家就可代表得盡,還有《莊子》《老子》道家一派的思想,從秦開始到清也歷兩千載。

我們最多只能說道家思想不是正面的、不是最重要的。但不能說在中國文化里沒有道家思想之成分。儒、道兩家思想固有不同,但不能說此兩派思想完全違反如水火冰炭不相容。我們要構造一所房子,決不是一根木頭能造成的。我們講文化,也決不是一家思想所能構成。


《老子》有王弼《注》,《莊子》有郭象《注》,但兩部注書實不同。從王弼到郭象,還有幾十年到一百年,這個時候正是中國大變的時候,等於我們從民國初年到今天,思想、學術、社會上各方面都大變。所以我們看王弼注的《老子》,也還不太離譜。


至於郭象注《莊子》,文章寫得很好,可是這些話是郭象自己的意見,並不是莊子的原意。我們讀了郭象《注》,結果我們認識了郭象的思想而誤會了莊子的思想。


因此我想另外介紹一本注《莊子》的書,那是清代末年的王先謙。他有一部《莊子集解》,篇幅不大。有兩個好處:一是注得簡單。莊子是一個哲學家,但他的注不重在哲學,只把《莊子》原文調直一番,加一些字句解釋便是。第二個好處是他把《莊子》原文分成一章一節,更易讀。


《壇經》


以上所講都是秦朝以前的古書,但我還要講句話,中國的文化傳統里,不僅有孔子、老子,儒家道家,還有釋家。其原始雖不是中國的,但它傳進中國以後,從東漢末年到隋唐,在中國社會普遍流行。


因此我要選出唐代禪宗開山的第一部書,那就是《壇經》。這是在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來寫的書。這書篇幅不大,很易看,也很易懂。


《近思錄》


從歷史來說,宋以後是我們中國一個新時代,若說孔、孟、老、庄是上古,《壇經》是中古,那宋明理學便是近古,它已和唐以前的中國遠有不同了。現在我想在宋明理學中再舉出兩部書來:


一部是朱子所編的《近思錄》,這書把北宋理學家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張橫渠四位的話分類編集。到清朝江永,把朱子講的話逐條注在《近思錄》之下,於是《近思錄》就等於是五個人講話的一選本。這樣一來,宋朝理學大體也就在這裡了。


《傳習錄》


最後一本是明代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這本書也是人人能讀的。王陽明自己是一個大學者,但他講的道理,卻說得不讀書人也能懂,他的話不一定是講給讀書人聽,不讀書人也能聽。而且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和朱子的《近思錄》,恰恰一面是講陸王之學的,一面是講程朱之學。宋明理學中的兩大派別,我也平等地選在這裡。教人不分門戶平等來看。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當下中國的十二種孤獨
唐詩排行前十名的巔峰之作
曾國藩: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錢穆:中國人必須讀的九本書
錢穆:中國人都該讀這七部書
錢穆: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本書讓你了解中國歷史精髓
那是錢穆的中國和中國文學史
錢穆:我和新亞書院
錢穆:讀一讀《詩經》
錢穆:中國儒家人品觀
錢穆: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教育
錢穆:中國人的匆忙與閑暇
錢穆:如何研究中國歷史人物
錢穆:讀好5類書,做高境界的人
錢穆:為什麼中國人如此看重政治?
錢穆:讀五類書,做高境界的人
錢穆:中國社會演變之上(假期讀史)
許知遠:錢穆的中國夢
錢穆:中國人最大的信仰是「人由天生」
錢穆: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是什麼
錢穆—中國儒家人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