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史話 雞年話雞畫

史話 雞年話雞畫

史話 雞年話雞畫



祝您 2017 丁酉雞年快樂

史話 雞年話雞畫



幾筆線條,水墨暈染,憨態可掬的小雞躍然紙上。白石老人畫的小雞,已經成為國人共同的文化記憶。他的小雞被後人廣泛臨摹,還被製成動畫片,堪稱經典。


事實上,在齊白石的小雞誕生之前,我國美術史中的畫雞傳統已經綿延近千年。雞,作為人類的親密伴侶,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形影不離,更是古往今來藝術家所青睞的表現對象。

史話 雞年話雞畫



雛雞出籠圖(中國畫) 齊白石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從現存的作品來看,描繪雞的歷史直到東漢末年都還是以神話主題為多。而這也構成了中國雞畫的一個文化基因——人們總是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者是對神話世界的想像來描繪雞的。正如直到今天人們畫雞,還會取其諧音寓意「大吉大利」一般。在這種基因的作用下,雞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年畫、剪紙等多種不同的藝術語言之中,為人們送去吉祥與歡樂。

「五德」兼具的德禽


伴隨著繪畫技巧的發展,以及繪畫思想的轉變,東漢以後的雞畫開始悄然變化。這種變化,應當源自人們對雞認識的深化。漢人韓嬰便將雞的日常表現歸結為「五德」。




除了「信德」,在其之前還有「文德」「武德」「勇德」和「仁德」。他的依據很簡單,所謂「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完全是出自平時對雞的細緻觀察而總結得來,韓嬰據此稱呼雞為「德禽」。此說一開,影響深遠。雞也成為所有家禽家畜中唯一得此殊榮的物種。而以「五德」比喻雞類,顯然是受到「仁、義、禮、智、信」五德學說的影響。這種擬人化的做法,比起雞首人身的圖像擬人更具影響力,由此為後來雞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基因。這個基因不同於神話體系,是一種更具現實意義、更貼近正統的價值觀,使得畫中的雞也開始與人類親近了起來。

韓嬰將「文德」列為雞的「五德」之首,這使得墓葬中身著文人服飾的雞首人身形象不難理解。那麼,雞的「武德」和「勇德」又如何體現在畫中呢?


在莫高窟285窟中可找到相關的圖像。285窟以西魏時期創作的《五百強盜成佛故事畫》而著名,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在這幅精彩壁畫中的屋頂上還隱藏著一幅今天被稱為《鬥雞圖》的局部。「鬥雞」作為至今依然存在的一種競技,想必讀者並不陌生。但是在畫中表現鬥雞場面,莫高窟壁畫中現存的這個局部不僅是年代較早的,也是較為精彩的。畫中兩隻毛色黝黑的雞相對而立,脖頸的羽毛炸起,雙腳撲朔,怒目圓睜,弓起脖子,張大尖喙,彷彿即將廝打在一起,場面十分緊張激烈。作者對鬥雞的形態把握極為準確簡練,成功地把握住了精彩的瞬間,使得這幅《鬥雞圖》今天看來仍令人嘆為觀止。類似的圖像在時代略早的嘉峪關晉墓壁畫中也有發現,可見是當時西北地區較為流行的一種畫雞題材。

史話 雞年話雞畫


鬥雞圖 莫高窟285窟(西魏)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為北宋徽宗所作的《芙蓉錦雞圖》,是一件不同以往的雞畫佳構。這件作品看似簡單,描繪了一隻俏立芙蓉枝頭的錦雞。這種錦雞不同於家雞,是宮苑中豢養用於觀賞的名貴品種。畫中的錦雞,羽毛華麗,回首凝視著畫面右上角的一對蝴蝶,目不轉睛。儘管同樣是圓睜著眼,卻全無《鬥雞圖》中的殺氣,一副柔和呆萌的模樣。而它的目光所及之處,不僅有翩翩起舞的彩蝶,還有徽宗書寫的詩句:「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既然已經具備了「五德」,那人生的至高境界已經到達,便可過起安逸的生活——這是徽宗對這件作品的註解。由鬥雞的癲狂到錦雞的閑適,變化的不僅是畫面的內容,還有時代的風格與趣味。

史話 雞年話雞畫



芙蓉錦雞圖(中國畫) 趙佶(宋代)


一般而言,《芙蓉錦雞圖》堪稱中國花鳥畫史中的經典。北宋花鳥畫上承唐五代餘緒,別有創見,以高度精細的寫實精神入畫,卻又追求質樸的自然天趣,特別是以《芙蓉錦雞圖》為代表的濃艷精麗一路的工筆花鳥,恰是這一時期花鳥畫成就的重要代表。


經典創作的題材


子母雞是描繪老雞與幼畜相處的繪畫題材。這種題材最早可以上溯到宋代,台北故宮博物院便存有定為宋人所作的《子母雞圖》。這件作品在黑地上描繪一隻白雞與五隻幼畜相處的場景。畫家的描繪十分寫實,甚至連雞身上的羽毛也一一分明地畫出,這與《芙蓉錦雞圖》的技法如出一轍。不同的是,《子母雞圖》的畫面情節感並不強。五隻小雞相互顧盼,還有的躲在母雞身後,與母雞一同構成了簡單的畫面。但是,畫家在處理此作時,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構圖,這不僅使得畫面看上去更加安穩,更形成了此類作品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很容易使人產生政治上君父臣子、統治穩固的聯想,而該作上方明憲宗朱見深的題詩彷彿也印證了這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宣宗的孫子,憲宗也是一位擅長繪畫的皇帝。

史話 雞年話雞畫



子母雞圖(中國畫) 佚名(宋代)


子母雞題材的流行,表明雛雞進入了畫家們的視野。現存較早描繪雛雞形象的畫作,可能出自南宋畫家李迪。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傳為他所作的《雞雛待飼圖》。畫面描繪了兩隻雛雞背向而立,卻一同張望著畫面的左方。由於是描繪在絹素之上,畫家用精細的筆法描繪例如足部、翅尖等細節,又略微暈染出羽毛的邊緣,工緻與意趣兼備,十分耐看。南宋興起了一種描繪田園風光和生活主題的繪畫,李迪便是主要代表畫家,這件《雞雛待飼圖》可能便是農村生產的寫照。而在傳統農業生產中,將大寒分為三候,認為「一候雞乳」,此時開始孵育雛雞,表明新春即將到來,可以為來年的農業生產做準備了,是十分重要的節氣標誌,這可能也是李迪創作此畫的原因之一。

史話 雞年話雞畫



雞雛待飼圖(中國畫) 李迪(南宋)


不過,明代畫家沈周筆下的雛雞恐怕就少了幾分農事意味,反而多了不少文人意趣。在他的《臥遊圖冊》中,有一開僅僅描繪了一隻雛雞。畫家用豐富的墨色層次,以簡約的造型表現出雛雞可愛的模樣,已經不似李迪那樣精細。沈周的雛雞似乎只為表現物像本身而作,並沒有太多別的想法。除了雛雞,沈周也描繪過家鄉的母雞。在這件作品中,畫家用墨更為考究,似乎著意通過墨色變化來反映母雞的毛色,用筆也更為簡率,頗有文人趣味。而文人畫家之所以能夠對雞入畫表示認同,不僅因為他們自己的興趣所致,更因為雞作為「德禽」獲得了他們價值觀上的認同。

史話 雞年話雞畫



雞(中國畫) 沈周(明代)


回顧我國畫雞的傳統,我們不難發現,雞畫早已超越了繪畫技法、題材等層面而進入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之中。「五德兼備」的雞在當下樹立文化自信的時代呼喚下具有更為現實的意義,這或許也是我們梳理畫雞傳統的真正目的。


(作者單位: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圖書館)


圖文來源:光明日報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許興旺 責編:李鵬臻製作:李鵬臻 審校:趙琳 供稿:趙琳


微信ID:zgmzbwx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中國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


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中國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中國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電話:82685629/82685958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報 的精彩文章:

過年為什麼要貼「福」字?
廣西世居民族的「雞」崇拜
尋衣問道——找尋最有故事的手作衣裳
除中國「二十四節氣」 聯合國非遺名錄還添了哪些新丁?

TAG:中國民族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成都萬里橋史話
沈從文:扇子史話
中秋夜談 月餅史話
篆刻史話:「西泠八家」
雄安史話:當年那驚艷的十二座連橋
江家古巷:一條承載著千年史話的石頭小巷
薩滿教史話
賞月懷古,聞香知秋——煮酒論史話抗日
聆聽歷史的回聲——原創歷史話劇《甲午祭》
立冬史話:野雞與蛤蜊的關係
三國史話——第五章 宗室的黑手
豐州史話之一
青銅劍史話——探尋冷兵器的奧秘
雲子史話:歷經500年滄桑「復活」的國寶
詩詞史話 宋詞演義:最好看的古典詩詞解讀12
大荔史話:閻敬銘與天下第一倉
中南海紫光閣史話
史話勝境河北:碣石山
三晉史話:古朝鮮的開國第一人——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