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航海貿易如何改變世界歷史?

航海貿易如何改變世界歷史?

文/鄭渝川


所評圖書:


書名:《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

作者:(英)菲利普·德·索薩


譯者:施誠、張珉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早在史前文明時期,人類就已經開始邁向海洋的步伐。早期人類走出非洲後,一路遷徙,一路繁衍生息,又不斷分出陸路和海路遷徙的分支,並因此抵達全球幾乎每個區域,之後不同的早期文明興起。


在史前文明階段和漫長的古代,人們根本不具備根據精確地圖或航海圖記載進行遠航的條件。但這卻沒有影響早期人類的一些群體經由幾百海里甚至更長距離的海上旅途,抵達人跡未至的島嶼和新大陸。科學家考證和研究發現,幾千年以前的人類就已經懂得如何積累和訓練航海技術,如何形成對於海上風向、潮汐、洋流、近海水域深度等知識的積累,如何選擇魚類及其他海洋動物作為食物。


哥倫布時代之前,不同大小的木板船隻曾被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地,據歷史文獻推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個千年中期的美索不達米亞。而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等地,因紐特人使用動物毛皮製船,適應更為寒冷的海水。


槳和櫓被最早用來推動船隻前行,人類之後進行了大膽的工具創新,開始採用風帆船。風帆船的設計還被不斷改進,英國歷史學家、都柏林大學學者、航海考古協會會員、皇家歷史學會會員菲利普·德·索薩在其所著的《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一書中指出,影響海洋船隻設計的因素在全球各地大致相近,包括各地所能獲得的原材料、貨物和體積和重量、水手的成本、風力和洋流特有的力量、海岸水深等。特別是最近的一兩千年里,貿易規模顯然成為推動船舶創新的最重要動力,反過來,更大、更快、更為安全的船舶又可以給予長距離貿易以強勁支持。


《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是本極簡入門指南,幫助讀者從航海、貿易、帝國、宗教、食物與健康五個角度,了解海洋、航海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通過重要事件和進程重塑歷史面貌。

貿易推動船舶創新和文明進步


全書首先介紹了歷史不同時期、全球不同地區的航海技術。書作者結合歐洲和中國的文獻,以及相關的考古證據指出,13-14世紀的中國曾擁有世界最佳的造船技術和航海導引水平。中國當時能造出用松木或杉木板建造,由鐵釘和各種堵縫材料加以規定,內部還有水密艙壁,裝備4至6根桅杆,使用帆布和席子知足的複合風帆的大型商船。中國大型商船具有航速快和轉舵敏捷的特點,相比當時歐洲和阿拉伯傳統的標準索具、滑動龍骨或活動披木板等技術更加先進,當然,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並未能藉助技術、貿易、政治實力的領先地位,抓住大航海時代的歷史機遇。


如前述,貿易推動船舶創新,這在蒸汽動力被應用於航海之後表現得尤為明顯。工業革命後的英國不斷致力於更新支出按技術,鋼鐵製造的蒸汽輪船的體積、速度和普及程度都在提高。而在20世紀初,英國海軍率先採用了石油燃料為動力,這使其在一戰大海戰中成功的遏制了仍保持蒸汽動力的德國海軍。 《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第二章講述了航海貿易簡史。早期城市文明促進了海上(較近範圍的)和陸上貿易發展,到了公元前第四個千年後期和公元前第三個千年早期,農業技術精細化,社會階層被劃分得更細,貿易支撐城邦國家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凸顯。這之後的幾千年時間內,地中海地區成為了全球最為繁榮的海上貿易海洋區域,被培育出多個強勁的海洋霸權國家、部族,如埃及人、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古希臘、古羅馬都是在與地中海地區其他國家、部族的海上貿易競爭中勝出的佼佼者,貿易促進了這兩大古代文明與周邊文明進行文明成果的交流。也正是因為此,古羅馬帝國在被蠻族攻破後,重要的圖書等文獻資料才會被中東部族的商人保存下來,並在多個世紀後重新成為驅動歐洲進步的重要動力。


古羅馬帝國解體後,之後興起的多個伊斯蘭國家都積極發展海上貿易,海上商路覆蓋了印度洋北部及亞歐大陸中部的所有區域。而來自古代中國的商人,也在公元9世紀出現在東南亞和南亞市場,反過來,在當時的中國長安、廣州等地,有著多達數十萬的外國客商。《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書中還談到,宋代、元代中國仍然維繫著發達的對外商路,海上貿易的頻度與規模趕超了地中海地區。


大航海時代以來,航海更為密切的塑造了歷史面貌。歐洲殖民者發現新大陸後,攫取了大量的黃金和白銀,通過海路運回歐洲。這些貴重金屬再以海路,流向亞洲特別是印度、中國,購買亞洲貨物。為了航路安全,爭取獨佔式貿易優勢,歐洲多個國家熱衷於在南亞和東南亞建立殖民地。亞洲南部的地緣政治秩序因而發生了深刻改變,再之後,當英國無法通過常規方式逆轉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後,就開始通過出口鴉片來獲取骯髒利潤。同樣是在大航海時代,來自美洲的玉米、甘薯和花生也通過商路進入中國等亞洲國家,使得這些國家能夠以同樣數量的耕地養活更多的人口,中國人口因而在清朝出現了爆棚式增長。

航海如何影響人的生存與生活


《極簡海洋文明史:航海與世界歷史5000年》第三章敘述的主要內容是,大航海時代之後,歐洲國家建立起覆蓋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海外帝國,構建起現代全球航海貿易網路的基礎。


歐洲人能夠把握大航海時代的機遇,並不是像一些歷史學家所說的偶然因素。事實上,中世紀的歐洲就已經出現了漢薩同盟和威尼斯共和國兩大海上力量,而同時期還有斯堪的納維亞海盜對於歐洲大陸的侵襲。儘管斯堪的納維亞人通過海路侵襲歐洲,並侵吞北美一些島嶼(大大早於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間)並沒有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整合,卻留下了豐富的遠洋航海經驗。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成為美洲新大陸殖民擴張的大贏家,但輕易取得的巨額財富卻成為一種難堪的詛咒,妨礙了兩國發展工業的熱情。在這之後,英國、荷蘭、法國開始成為最積極的殖民者,它們紛紛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四處奪取重要的港口,建立了常駐殖民口岸的武裝力量。過去由伊斯蘭國家建立的印度洋貿易網路因而被打破,新的殖民體系和貿易網路取而代之。

而在這本書的第四章,書作者介紹了各大宗教通過航海,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傳播擴散的過程。佛教通過航海傳入日本,並與該國的神道教結合。19世紀,佛教由中國和日本移民傳入夏威夷。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更是通過海路,擴散到全球幾乎所有的地區。書中提到,歐洲人在美洲滲透時,既藉助先進裝備獲得生存立足之地,向當地部族劫掠資源,更為重視宗教傳播,從而較為有效的弱化了原住民群體的抵抗與排斥。


航海、貿易、食物從來就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中國、東南亞的香料在公元1世紀就藉助海路貿易,被銷售到了今天的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北非等地區。而在各國,近海捕魚業均成為重要的產業,在近現代,還發展出遠洋捕魚業,為食客帶來更多品類珍稀的魚類等食物。當然,規模越來越大的漁業捕撈,也造成了顯著的生態危機。


水稻、玉米、甘薯、甘蔗等都是沿著海路從原種植地擴散到全球的重要作物。甘蔗在16世紀被歐洲殖民者帶入美洲,並很快發展為美洲許多地區的主要作物。為了填補甘蔗種植和製糖工業的勞動力需求,歐洲殖民者開始了大規模的黑人奴隸販賣。


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擴張,不僅給美洲帶來了新作物,也傳入了許多致命的傳染性疾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批死亡。海路運輸傳播疾病,在歷史上有過許多先例,比如公元5世紀在古羅馬帝國爆發的黑死病危機,致病源就是從印度經由海路貿易通道傳入的。而在現代社會,隨著海運技術革新帶來的更快運輸速度,疾病大範圍傳播變得更具可能,甚至製造出「一種常規穩定的疾病傳染模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本世紀人類真的有可能「永生不死」嗎,或者先壽命翻倍?
人性善惡是可塑的嗎?聽聽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怎麼說
厄齊爾和桑切斯,續不續約取決於教授
還記得那個「外星人」嗎?小羅親筆信回顧職業生涯
鹿晗疑似自己花錢買了塊百達翡麗限量,一些大牌卻高價請明星帶貨是哪裡出了問題么?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末的世界貿易與海商傳奇
首筆區塊鏈跨境交易完成,新技術將如何顛覆世界貿易格局?
明清禁海令下:海外貿易為何越做越大?
東京論壇:東盟小國如何看待亞洲的未來?亞洲引領世界自由貿易?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貿易論壇徵文通知
改變世界貿易的鐵盒——集裝箱
緬甸欲成為亞洲海上貿易樞紐
網媒:北極貿易將會促進中國打造「冰水海軍」?
海禁政策是大明的祖制,為何隆慶朝突然開關貿易?
太空帝國的星際貿易
中國周邊形勢異常險峻!越南與印度和俄羅斯頻繁進行武器貿易
海上貿易那麼賺錢,為什麼明朝要實行海禁?
美國不再做主,全球貿易格局將如何變化?
絲綢之路:古代中國何以能站在世界貿易的制高點?
中國這張底牌迎來了新的變化,世界貿易格局將改寫
特朗普的經濟戰:美國正在改變全球貿易趨勢!
安倍訪英:要當世界自由貿易旗手 不忘挑唆南海自由航行問題
李伯重:近代東亞國際貿易中亦商亦盜是常態
眾籌、教育與鑽石貿易:區塊鏈技術如何給商業帶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