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畢業進入職場,這樣的人才能快速成長

畢業進入職場,這樣的人才能快速成長


題圖來源:《實習生》




畢業後工作的成長速度差異是如何造成的?



知友 | 小紅拖拉機




關於「成長」,我把它定義為專業知識與技能、通用管理技能,和(或)管理職級與地位的成長與發展。這個成長,既有外在成長,也有內在的成長。



我覺得從個體的內因來說,最主要在於自身能力素質與職位的匹配,以及勤勉與堅持。




一、成長與速度



我最先看了 @采銅 老師高票回答,看完我決定再看看發布時間,一看果然早期回答。




一是采銅老師把成長限定為了外部成長,二是這個思路的回答過於外控(外部歸因)而顯得消極,容易誤導年輕人向官本位看齊和過度依賴「貴人」外援。




成長不僅是內在的,而且還是以內在為主的,無論外部職位晉陞或薪酬晉陞與否,個人都有機會一直獲得成長,而且在如今社會幾乎不存在埋沒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實學的核心競爭力,跳出去外面機會一大把。



那些看著民企的發展速度流口水,又捨不得央企和事業單位的穩定與安逸,就不要怪別人了。





灰色實線:圖中的灰色實線,是大部分人一輩子的成長路徑,找個工作慢慢積累,隨著時間推移,自己的能力、閱歷、財富、地位穩步增長。




灰色虛線: 是一個分水嶺,分水嶺以上應該說是職場初期開外掛,發展迅猛的。




綠色:張涵予、劉備。大器晚成,人生多半時間都處於屌絲階段。




黃色:仲永。青年發力,中年失利。




紅色:史玉柱。成功、失敗、成功。




紫色:梵高。一生潦倒,事業都是身後事。




大家更希望的成長,是藍色線,期望自己在職業初期發展速度超過別人,同時還能在後期保持增速。




二、速度成長?




在這裡,我們把成長分管理通道和專業通道兩個方向。




2.1 管理通道




「情緒管理」、「解決問題能力」與「勤勉」




大部分在管理職位的人,也都是基層做起來的。


在基層要發展,既要會做人,又要會做事。




會做人,可理解為情商高。不僅自我知覺和控制情緒,還能感知他人情緒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有些人也不能說情商多高,但是他們有種與生俱來的領導者氣質,富有同理心、真心實意地為他人考慮,被身邊人所喜歡。




在做人上要既能讓老闆喜歡,又能團結同事。如果這兩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那管理通道的晉陞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兩個做得都非常不好……額……換條路走吧,管理未必適合你呢。




會做事,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時候不需要一定會解決問題,我見過許多在管理位置上的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並不突出,但他們很懂得職場的套路,總能在自己不想解決和解決不了的時候,找到合適的人來拍板或接盤。




總之,因為他們對職場權利鏈條的精通,和對人際的洞悉,使得他們即便完不成什麼豐功偉績,依然能得到中等水平的評價和晉陞速度。




會做人會讓領導覺得靠譜,靠譜就是我能預期出他的行為,這樣的人讓老闆覺得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會做事會讓老闆覺得放心,交代的任務能完成,完不成也會告訴他怎麼去往下推。




這種情況下,領導就會很放心地給你安排任務,擔子越加越重,等到發現離不開你,自然發展的機會就到了你的頭上。




不是到了職場才知道誰的能力高低,在大學表現出的特質就已經能在很大程度上預測出職場發展方向與速度,比如校學生會主席,現在可能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能力和溝通影響能力,以及考慮問題更全面,更得老闆歡心。




所以如果讓我說,我覺得適合才是最好的,如果自己不適合做管理,那也不一定非要強求,因為未來並不一定是管理者的天下,你發現現在的公司規模越來越小,個人的能力影響力越來越大,還有一些自由職業者的崛起,所以只要你有足夠專業的能力,也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那工作後,再來爭取更快的發展速度,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是多考慮別人的需求。去執行任務前,多去理解老闆、客戶等各方利益的動機和需求,用合作的思維去考慮,我能給對方帶來什麼好處?不要老以求別人幫忙的學生思維來考慮工作。




二是在工作上多去理解做事的流程、方式、重點、亮點,想想如何在工作中才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是勤勉,不要抱怨多努力,忘掉所謂的工作生活平衡吧,只有體力勞動者才有資格在下班後享受絕對的家庭生活。




就像下圖,可能自身付出的價值(能力 * 時間)是相對平滑的,年輕人還不足以用經驗和能力拚的時候,增加自己時間的投入。






2.2 專業通道




「好奇心」、「專家精神」與「堅持」




好奇心,是說在工作、學習、生活上,都能在一個較為寬泛的領域保持著探索的好奇心和汲取新知識的認知需求。




好奇心是學習的第一動力。




擁有好奇心,就能把有限的認知資源投入到諸多的媒介上,因為有潛意識的信息獲取的習慣,本身並不用花太多時間。




當然,很多人的好奇心用的地方不對,全都去打聽八卦新聞去了,這樣的人如果能堅持這個習慣,那麼兩年或三年之後,必將能成為狗仔界的一姐啊或者朝陽大媽中扛把子的。




專家精神是一種希望自己成為本領域內專家的自我形象和動機。對自己所喜愛的某些領域有著高度的熱情,不斷學習和應用新知識、新經驗、新技能,樂於用新知識新理論在事件中應用,解決難題,並且總會將自己的觀點進行理論上的概括。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自我角色定位,所以這也是需要還是因為自己性格和目標職位的匹配度。




但是無論有沒有專家精神,在工作中,如果能比別人更深入、系統地掌握工作領域的專業知識,總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專業話語權,總會能夠突出自己的能力,但是一般在職場初期,新人的專業性是不會被認可的。




除非你可以壓縮自己的經驗積累時間,讓自己掌握的專業理論可以迅速轉換為生產力,也就是可以解決實際問題。這需要一個人有明確方向的情況下,利用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學習、思考、實踐、總結。




我認識一個現在在管理實踐領域有一點名氣的人,很多人還私信跟我聊起過他,大家都以為他成功就很容易。




實際上,雖然他很優秀,但 10 年前在剛步入職場時,就積累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下班後吃飯、健身,然後開始 4、5 個的文獻閱讀、案例寫作。現在某大做博後研究,開著諮詢公司、講著課,朋友圈經常看到飛來飛去的。




所以希望成為專家的,你可能還不夠堅持,或你對堅持的理解有點太過於容易了。






知友 | 李石




畢業後工作的成長速度差異是如何造成的?




回答這個問題首要去除兩個關鍵因素,既既往資源差距和運氣。




排除以上兩個重要因素,假設初始資源一樣,大家運氣差不多,中長期來看影響成長速度差異的只有兩個因素。




1. 能否突破舒適區,進入正反饋的學習區。


2. 能否不斷突破舒適區,進入正反饋的學習區。




這個兩個因素衡量起來十分簡單,隨時可以反觀自照。




如果你現在的學習和工作很輕鬆,你就在舒適區。




如果你現在的學習和工作困難、痛苦、抓狂、崩潰,你還能堅持下來,在紛繁中找到線索,在壓力下找到路徑,你就是在學習區。




學習和工作都不難。難得是:




1. 拿出勇氣走出舒適區;


2. 運用智慧建立反饋點;


3. 堅守信念挺過難關,不放棄。




真正的成長是沒辦法規劃、沒辦法設計的,只有走到懸崖邊上,迎風一躍,你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飛翔。不磕個頭破血流,就想領悟真知灼見,哪有這麼美的事。沒有經過血汗澆灌,隨便翻翻就能學到的乾貨,在生死關頭你真的敢信么?




被動走到學習區是大運氣,主動走到學習區是大勇氣。




想成長得快,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運氣,最好就拿出勇氣。




下一次,人生的岔路上,難易自選,雲泥隨緣。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知乎日報 App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進入職場三年,怎樣才能在業績上更進一步?
職場新人怎樣快速成為職場達人?
這樣鍛煉,你也能成為職場高人
職場潛規則:三招讓你快速的進入領導視野,這決定了你的職場成敗
同在職場,哪種人更容易快速加薪?
畢業生如何快速成為職場達人?就4招!
機器人進入職場後有多少人的飯碗難保?最先失業的恐是教師
出入職場怎麼樣才能穿的亮眼迷人?
絕不外傳的職場核心技能,如何在工作中快速成長
職場新人,如何能夠快速的得到老闆的信任和重視?
初入職場,定位需要慢慢找,這些單品幫你一起成長
外企HR:學會這個職場技巧,可以讓你在職場上飛速成長
職場心經:新員工學會這三招,能讓你快速贏得好人緣
畢業季,初入職場的你怎麼穿才能擺脫稚氣,第四個最厲害
剛入職場的新人做好這2點,就能升值加薪!
幾成人能不斷適應職場?
完成職場蛻變的你,有哪些經驗能夠與新人分享?
怎樣才能成為職場上「不可替代性」的人?
職場新人如何最快融入同事?這招快速實惠又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