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究竟為那般?

俗語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究竟為那般?

以前民間有一句俗語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很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怎麼理解,寺廟不是靈魂寄託之所嗎?怎麼一個人就不能進去了呢?

隨著一些寺廟、道觀的過於世俗化,也導致了一些寺廟、道觀成了一些惡和尚、凶道士的為非作惡的場所。也給真正的出家清修之人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在明清文人的筆下,就有很多人指責此類現象。在著名的治家格言《朱子家訓》中就有一句:「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三姑即指道姑、尼姑、卦姑。

俗語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究竟為那般?

在明清的小說中,描寫一些寺廟、道觀的和尚、道士謀財害命或者強制扣留進廟燒香的良家婦女以供其淫樂的片段都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僅據最耳熟能詳的小說之一,以《水滸傳》為例,書中魯智深火燒瓦罐寺與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章節都是描寫和尚、道士強留婦女淫樂的章節。而「病關索」楊雄之妻潘巧雲也是假借去寺廟還願而趁機與和尚裴如海再續前緣的。

俗語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究竟為那般?

所以,寺廟道觀雖是人們的信仰之所,但在現實生活中又給人以不好的影響,是一種不潔的場所。像97版《天龍八部》中鳩摩智在少林寺中,曾言:「原來少林寺竟暗藏春色,是藏污納垢之所」。在劇中雖是詆毀之詞。可是,這種事在過去的現實生活中,發生在某些偏僻的寺廟、道觀中也是不足為奇的。

過去的社會上流傳著「妖僧淫道」的說法。就如過去那些說某某寺廟、道觀「求子」很靈驗的。一對夫妻,為人很和善,但是結婚多年,卻無一男半女,去幾次寺廟「求子」後,就靈驗了,生了兒子一樣。這好像是其善行感動菩薩使其不育不孕之症一夕之間就得到了根治,但仔細想想,似乎紅杏出牆的可信度要更高一些。所以,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年輕的女孩不能去寺廟,去完寺廟會懷孕。

俗語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究竟為那般?

「二人不看井」,說的也是同理。在《西遊記》中的烏雞國,烏雞國國師謀殺國王,就是趁兩人觀井的時候,將對方推下井的。

所謂「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就是指人心難測,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那種作惡不容易事發的場所下,更容易誘發人類內心的那種惡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野先鋒 的精彩文章:

水滸,此人出身綠林,卻曾揚言要并吞梁山,論能力可入天罡!
水滸,宋江為何冷落閻婆惜?書中雖有言明,但另有玄機!
張姓,在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幾個有影響力的政權!
水滸,此人在梁山身居高位,卻對梁山若即若離、兩番離崗?
水滸108將,張姓有四,一位俊才風流,一位滅絕人性!

TAG:視野先鋒 |

您可能感興趣

為啥是「露馬腳」不是「露人腳」?看看這些俗語背後的文化故事,孩子再問就難不倒你啦! | 漲姿勢
一句俗語,一般人只能讀懂了一半!
人們常說的「狗屁不通」竟是錯的,盤點那些被誤傳的俗語
「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這句潮汕俗語,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為啥是「露馬腳」不是「露人腳」?看看這些俗語背後的文化故事
老祖宗傳下來的十句俗語,用詞看著粗卻有一定道理,說的都很現實
「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俗語的來歷,你知道嗎?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孕不育的癥狀是什麼?
民間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啥意思?
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十句俗語,都是真的嗎?
這些最匪夷所思的粵語俗語,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俗語說「李子樹下埋死人」,美國卻發現李子有這功效,到底吃不吃
《論語》這八句俗語,深入民族血液,即使不識字的人也能脫口而出
「敲竹杠」這個俗語是怎麼來的?
那些年聽過的吃飯俗語,到底哪句才靠譜?
安陽話怎麼說?說慣普通話的人能看懂幾句鄉間俗語? | 豫記
冬吃蘿蔔夏吃薑?其實這句俗語是騙人的?
古人的二十句俗語,徹底被他們整糊塗
看過這些"俗語」,感覺不能好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