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電影《太平輪》:以情愛消費海難

電影《太平輪》:以情愛消費海難


電影《太平輪》:以情愛消費海難



曾有人將太平輪比作東方「泰坦尼克」號,這兩者顯然沒有可比性。太平輪一場亂世無序導致的災難,「泰坦尼克」悲劇則是人類過度信仰自身科技造成的悲劇,一個科技神話的破滅。

不過,吳宇森的電影《太平輪》,倒是依稀有幾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影子,主題換成了海難中的愛情。電影尚未開拍時,《太平輪1949》一書作者張典婉女士就已對這個思路表達了疑問。


而從上映後至今的票房、觀眾的反饋來看,這確實不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顯然,觀眾也不滿其情節落入俗套,嚴重弱化了太平輪的意義和內涵。


太平輪悲劇根源:亂世的無序荒謬


「太平輪」 本是美國Manitowoc船廠製造的「大湖型客貨船」,1920年下水,排水量2500噸,長80米、吃水7米,裝備鍋爐兩具,蒸氣主機一台,航速9節。二戰中,該型號船作為美軍的短程運輸補給船使用,為了加速航行、躲避日軍艦艇炮火,美軍又刻意把船身改裝得輕巧單薄。

二戰結束後,長期被外國列強霸佔的中國航運市場,在日本人敗了、英國人一時回不來的當口豁然敞開,成了政界和商界瘋搶的肥肉。抗戰時期由寧波商人合資組建的運輸企業 「中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當時眾多新成立的航運公司之一,它靠著與陳儀及輪船招商局總經理徐學禹(徐錫麟之侄)的浙江同鄉情分,得到了「太平輪」等幾條船,就此做起了航海生意。


但這是一個紛亂的時代,國民黨政權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軍政人員連同他們的家屬,還有商人、地主各色人等,紛紛追隨國民黨去往台灣,總人數多達200萬,這就是1949年去台大遷徙。


而太平輪,就是這一波大遷徙潮的領航船。太平輪一開始就承擔著運送去台人員的任務。從改裝到沉沒,3個月間,太平輪總共在上海和基隆之間往返了35趟,搭載了許多家庭到台灣落地生根。


海難發生於1949年1月27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小年夜。這是一個亂世無序導致的悲劇。首先是它嚴重超載,其核載噸數不過2050.775噸,事後統計數據卻顯示,太平輪啟航時累計載重已達2700多噸,其中有600多噸的鋼材。倖存者李述文事後回憶,有人看到開船時間到了,還有一捆一捆的鋼筋不斷運上船,心裡發慌,就把船票轉賣了。但急於亡命的逃難者,大多忽略了這個險情。


由於還承擔著國民黨政府重要物資運輸任務,它並沒有按時開船,足足延誤了兩小時,到當晚18時18分才開,這個看似吉利的數字,於是就成了太平輪的噩夢。

因為它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夜航船。而當時,為保證調動暢通,國民黨軍上海港口司令部規定天黑以後是軍運專用時段,任何民船一律不許進港出港。而嚴重超載的「太平輪」,為了躲避檢查不開航行燈、又偏離正常航線走狹窄水道。結果就撞上了同樣也是違規、關燈、窄道航行的建元輪。


倘若只是這些原因,仍不足以釀成一起近千人死亡的大海難。


死難者家屬後來得知,海難發生時,駕駛艙里空無一人,這才導致建元輪駛近鳴笛警告時,太平輪沒有任何反應。尤為弔詭的是,該時段的當班船員,當時正在甲板上忙著喝酒。


生還者葛克也指出,由於撞船事發突然,甲板迅速下沉,船上的十幾條救生艇根本來不及放下去。而船員們在船沉之際,也都只顧自己逃命,根本無心顧及船客。


混亂時世的錯亂荒謬,從人們登船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沉沒那一刻,最終把希望之旅變成了死亡之旅,把近千條生命,連同他們的黃金銀元,他們的希冀和憧憬,一起埋葬在了海底。

那些把黃金銀元綁在身上亡命的人,率先沉入了海底。沉甸甸的黃金銀元,原本承載著主人後半生的希望和夢想,在此刻恰恰成了奪命的最大殺手。


而後,在那個亂世中,「太平輪」死亡近千人的消息,有如一塊扔進水潭的小石頭,撲騰兩下濺出幾點小水花後,轉眼便在改天換地的大時代中悄無聲息了。


一個時代的苦難記憶


之所以說電影《太平輪》嚴重弱化主題,正因太平輪是那個大時代混亂苦難的標記,成為許多去台者永生難忘的流離記憶。

《太平輪1949》一書的作者張典婉,其母司馬秀媛女士,就是乘著太平輪到台灣的。1948年12月,司馬秀媛和外婆、母親、阿姨、舅媽等一班女眷一道,乘坐一艘叫做太平輪的船來到了台灣。


司馬秀媛拎了一個隨身箱、抱著兩條狗上了船。那兩條狗,後來一直被幼年的張典婉稱之為「太平狗」,因為「它們是母親拼了命抱著、擠在太平輪船艙中,一起逃難過來的」。


然而,當這波大遷徙退潮後,人們赫然回首發現,作為領航船的太平輪,卻永遠沉沒在了到達彼岸的路上。但那些乘坐太平輪成功到達海峽另一頭的人們,還有那場海難中經歷九死一生後僥倖活下來的人們,從來沒有忘記太平輪。在此後漫長的餘生中,他們以各種方式反覆抵抗著遺忘。


葉倫明老人一生堅持長跑,他說,每回慢跑都是一次活下去的勇氣。六十年前一起在太平輪上的朋友,來不及到達台灣,而他幸運地活著,他要努力留住呼吸與生命的感覺。直到88歲那年跑不動了,依然要堅持慢跑,「一直走下去,到我倒下為止。」


司馬秀媛則一直重複著自己「這是坐太平輪帶過來的喲」,「在鄉下那間房子里,每當那個上了年紀的上海女人擺下刀叉,總會不厭其煩地重複,而故事的結尾通常是『還好我沒坐那班船』。」


也不僅是司馬秀媛或葉倫明,乘太平輪到台灣的人們,往往把孩子取名為「太平」,或者「和平」,以紀念戰亂中那段和太平輪有關的流離歲月。


楊太平,1948年12月出生在太平輪的通鋪上。沒有接生婆,給他剪斷臍帶的是一位四川老太太。船上沒有水,血液在身上凝固了好幾天,又硬又干,頭髮上都沾滿血跡,到達基隆港後才找到醫院洗乾淨,直洗到手上皮膚破掉。


「『太平』這個名字,也是期許我一生平平安安。」


意外錯過了太平輪的東北籍立法委員梁肅戎,最後也還是坐船到了台灣。


富商李浩民遭遇太平輪海難,留下一堆孤兒寡母,家道迅速中落,他的一個本有志金融銀行事業的兒子,被迫選讀了有生活補貼的警校,他的名字叫李昌鈺……


結局不盡相同的遷徙故事,開端都是海難、死亡。太平輪沉了,一波浩大的去台遷徙潮卻由此開始,他們一船一船地奔向台灣,有人出生在船上,有人成功登島開始新的生命故事,也有人永遠渡不過台灣海峽,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風浪中……


這段遷徙史由此深烙「太平輪」印記,深烙悲情與苦難。烙在移民的記憶中,烙在遇難者家屬的人生中,烙在所有顛簸於大時代的巨浪中、無力左右自己命運的人們心靈深處。


太平輪海難也確實催生過一段愛情,他們是生還者國民黨國防部參謀葛克少校和袁世凱孫女袁家姞。但太平輪於我們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此,拍太平輪主題的電影,實在不應該以輕佻的情愛來消費沉重的亂世海難。


我們讀懂太平輪,才能讀懂那個混亂的大時代,以及改天換地風潮中湮沒無聲的國家記憶。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野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面對威脅放話:一把黃土也不給義大利
真實姜子牙的身世背景 故里仍存疑問
呂布白門樓身死曹操為何不去乘機霸佔貂蟬?
乾隆一生三段戀情:曾愛上自己父親的妃子
這個皇帝太節儉!大臣上朝竟如丐幫聚會

TAG:華夏野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鬧天竺》:道德和情懷消費下的強扭之瓜
古中人:消費旺看海爾電器
《星遊記》熱血歸來——消費情懷,讓人失望!
《美容針》:娛樂化的消費愛情,有意思嗎
劉鎮偉,請你停止消費《大話西遊》
《消費者報告》電腦故障率統計:蘋果最低、華碩不忍看
德國海淘市場繁榮,消費者最愛鞋服和消費電子產品
《大話西遊》奪票房第二,消費了星爺情懷,錢卻和星爺無關!
愛情,消費不起的奢侈品
貴得有點道理《消費者報告》稱蘋果電腦最可靠
【質量】《消費者報告》電腦故障率統計:蘋果最低、華碩不忍看
消費完愛情、皇帝、後宮,開始消費科幻,楊冪、霍建華能行嗎
城市家電消費偏愛健康和顏值
從《消費主張》看奶粉之道
京東「愛牙」消費者畫像:國人口腔護理消費正迅速升級
夏季青少年遊戲消費情況:PC平台最受歡迎
悟空傳電影:這篇文章來自被情懷消費的85後
吳京的《戰狼2》就是打著愛國的旗號消費觀眾?可是我真的樂意被消費!
「愛美」拉動顏值消費 美容小家電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