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吳昌碩的幽默

吳昌碩的幽默

?????


吳昌碩(1844.8.1 —1927.11.29)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等,漢族,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闢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吳昌碩的幽默


畫柏諷哈同


1914年,吳昌碩寓居上海。


有一天,靠販賣鴉片和房地產投機起家的英國冒險家哈同來到吳家,說是為了做生日,想請吳昌碩代畫一張三尺立幅。

不料吳昌碩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平素最憎惡的就是這班在中國為非作歹的洋人。無論哈同怎樣誘以重金,也根本不予理睬。


後來,哈同一看不行,依仗自己是英、法兩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一面指使爪牙去吳家威逼恫嚇,一面托當時在上海畫界聲望略遜於吳昌碩的吳杏芬、沙輔卿等人向吳說情。


吳昌碩礙於同道情面,便磨墨提筆畫了一幅柏樹圖,但柏樹葉子卻畫得比正常的要大得多。


在還沒題款的時候,哈同就來取畫了。他拿起畫卷,橫橫直直地看了好一會兒,仍然不明其意。於是問道:「先生勞神揮毫,敝人不勝榮幸之至,但不知畫的何物?」


當他得知畫的竟是不倫不類的柏樹時,便強作笑臉問道:「柏樹葉子為何竟如此之大?」

吳昌碩的幽默



吳昌碩說:「不妨倒過來看看。」哈同看後說:「倒過來卻像葡萄。」吳昌碩佯裝認真地說:「我也是這個意思。」


哈同不解地問:「為何要倒畫呢?」這時,吳昌碩忍不住笑了,說:「我是按照你們辦事的邏輯畫的,你們喜歡顛倒,把黑說成白,把好說成壞,把人吃人說成慈悲,當然我給你的畫也只好顛倒掛了。」

吳昌碩的幽默


一聽此話,哈同真是氣得滿臉通紅,哭笑不得。但吳昌碩是上海首屆一指的名畫家,因此也不敢發他的脾氣。且這畫又是自己請求的,真是自討沒趣,後悔莫及。

吳昌碩的幽默


「等以後我死了一起送」


1917年,吳昌碩的繼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吳昌碩委託他一位姓陳的朋友從簡辦理喪事。除幾位同道摯友和施氏的親朋好友前來弔唁,吃了一頓豆腐飯,就命兒子扶施氏靈柩返回故鄉,葬於安吉縣鄣吳村附近的鳳麟山上。喪事過後,那位姓陳的朋友交給吳昌碩一份奠儀單。吳昌碩接過一看,不覺驚得:「我不是說過一律謝絕嗎?怎麼還有這些奠儀?」再一看,奠儀中有一元、二元,也有七、八元,十多元的。送禮的大都是親戚、摯友,還有一些左鄰右舍,卻沒有過去曾向他要過書畫的達官權貴的名字。


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這些,吳昌碩早在逃難江淮皖鄂,流落蘇州街頭,幕游揚州鹽運署,受任一月安東(今江蘇連水)縣令中飽受了。為了感謝親朋摯友的弔唁和饋送的奠儀,照當時的做法,應當去書店買來「謝唁帖」,填上名字,按奠儀單每人一張作為回謝。

吳昌碩的幽默



但是,吳昌碩卻拿來宣紙,親筆用工楷書寫謝唁,然後一一送上門去。


接到「謝唁帖」的,個個喜不自禁,互相傳誦。因為吳昌碩的書法,特別是他的工楷,在當時已是難得的珍寶。那些達官權貴深悔自己沒有在施氏夫人的治喪中送上一份「奠儀」,有的甚至想補送。


一天,那位姓陳的朋友跑來對他說:「昌碩兄,喪事辦完。但仍有幾個人還要送奠儀,你看如何處置?」吳昌碩笑著說:「你去對他們說,這次不必事後補送了,就等以後我死了一起送吧!」


銅像戲題


吳昌碩是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日本雕塑家朝倉文夫酷愛吳昌碩的書畫金石,1920年慕名來華,與先生結成忘年之交。回國後,朝倉文夫運用洗鍊的手法,塑造了一尊吳昌碩的半身銅質胸像,並親自將塑像送到杭州。吳昌碩觀後,讚嘆不已,並在銅像之後題字道:「非昌黎詩,詠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鑄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問彼都之賢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碩戲題年七十八。」字裡行間流露出這位藝術大師的寬廣胸懷。之後,吳昌碩將此塑像置於印社的小龍泓洞內。

吳昌碩的幽默



西泠印社 缶亭


一天夜晚,皓月當空,沿湖的亭台樓閣沉浸在一片幽靜之中。吳昌碩吃完晚飯,與弟子王個簃出門散步。


突然,只聽吳昌碩一聲驚呼:「啊喲,我頭好疼。」王個簃不覺一怔,正想發問,卻見先生手指前方。王個簃朝先生所指方向一看,只見幽暗的小龍泓洞里亮著數支蠟燭,微弱的燭光映出一位正在合掌跪拜的老婦身影。原來,這位老婦錯把吳昌碩的胸像當成佛像了。吳昌碩皺眉道:「見此情景,我怎能不頭痛呢?」


謙遜的吳昌碩


吳昌碩晚年,藝術上已經進入極高的境界。海內外求他書畫刻印的人很多,就是片紙隻字,都極為珍貴。


但是吳昌碩卻絲毫沒有驕人之態,而且越發勤奮謙虛。當時有丁輔之、吳石潛等人發起組織西泠印社於杭州西湖孤山,研究印學,推吳昌碩為社長。他撰一聯:「印豈無源?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從中可見其謙虛。儘管人們把吳昌碩的作品當作無價之寶,但他自己卻不以為然。一次,一位友人在閑談中說:「現在一般人鑒賞和選擇書畫,往往以耳代目,真是怪事。」吳昌碩笑道:「如果他們真的都用眼睛鑒賞,我們這些人不是要餓死了嗎?」


吳昌碩晚年除了因卧病萬不得已偶而擱筆以外,每天寫字作畫,從不間斷。直到逝世前三天,他還畫了一幅蘭花,照樣氣勢宏闊,毫無衰頹之氣。馮君木曾在這幅畫上作了這樣的題記:「缶廬(吳昌碩)先生以丁卯十一月六日卒。是幀其三日前所畫,翌日即中風不能語,蓋最後絕筆也。蒼勁鬱律,意氣橫溢,將非莊周所謂神全者耶?」

吳昌碩的幽默



吳昌碩身材不高,面頰豐盈,細目,疏髯。年過七十而鬢髮不白,看去不過四五十歲的樣子。這是他勤於勞作的結果。他每天早起,梳洗過後,就面對書桌,默坐靜思約一刻鐘,把當天的工作程序安排好,然後再進早餐,有時興緻來了,不及進餐即開始工作。他在作畫之前,先要構思。有時端坐,有時閑步,往往要過很長時間。及至醞釀到一定程度,整幅畫面的形象在心中湧現,靈感隨即勃發,於是凝神靜氣舉筆潑墨,一氣呵成,看去似乎毫不費力。等到大體告成之後,對局部的收拾,卻又十分沉著仔細,慘淡經營,煞費苦心。常見他凝視沉思,筆頭顫動,躍躍欲試,但很久不著一筆。


他曾說過:「奔放處要不離法度,神微處要照顧到氣魄。」一幅畫作好之後,就張掛在牆壁上反覆觀賞,並請友人品評。大家提出意見,他就虛心聽取,經過考慮之後,再著手修改,直到滿意,才肯題款、鈐印。萬一畫得不大滿意,他就斷然棄置,毫不顧惜。


作者:陳友貴

吳昌碩的幽默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鳥在花鳥畫中的作用
他筆酣墨暢且行筆如飛,在南宋號曰「梁瘋子」!
精選花鳥畫作品賞析
在中國美術家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偉人,更是一位摯友!
歷代名畫中的小舟!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吳昌碩 畫松樹
吳昌碩的紫藤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吳昌碩、沈鵬、謝雲生、袁伯秋、謝向英書法作品
吳昌碩與石鼓文
齊白石與吳昌碩之間的恩與怨
書法篆刻欣賞 吳昌碩雄壯與趙之謙秀氣
大師——吳昌碩
吳昌碩、齊白石、陳半丁、乍啟典眼中的蜀葵
吳昌碩 印存 欣賞
缶翁墨戲:大觀吳昌碩擷珍
吳昌碩的畫,清雅至極!
吳昌碩的兩方「缶廬」印
張大千老師曾熙致吳昌碩王一亭書
吳昌碩、蒲華的藝術特色
吳昌碩 自畫像
黃賓虹、吳昌碩、計芬、王亞塵、胡鐵梅、孫其峰、張浦生國畫作品
吳昌碩信札手跡
吳昌碩 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