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I導讀:本文明明白白地說明了中焦和下焦陰火的形成機理,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法,可供大家參考。注意!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呦。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火熱之邪的基本分類

人體火熱之邪,以產生途徑而言,有外感和內生之異;以虛實論之,則有實火和虛火之分。實者,亢盛所致也(如外感所致或臟腑亢旺生髮者),虛者,因虛而生矣。

內火以形成機理言,有兩類比較特殊,一類是鬱火,一類是陰火。本非有之,因郁而生,凡生理物質、病理產物以及外侵邪氣鬱淤不暢皆可生髮,凡氣機不暢、陽郁不通之處皆可產生,虛實皆可致焉,故非虛實所能括之,此即鬱火或鬱熱耳。鬱火可發生於機體任何部位,大至全身,小至一個指頭。治之法,不宜清瀉,一言以蔽之,「郁而發之」可也;然須辨何物所郁,且郁於何處矣。另外,尚有「陰火」之謂,這是我們今天交流的重點。

中焦陰火的實質和形成

陰和火,本身就是矛盾的,放一塊兒,就更不好理解了。對於「陰火」的概念和實質,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謂一家有一家的「陰火」;於初學者而言,理解和把握比較有難度。

陰火之說,從個人可考的角度言,始源於東垣之學。《脾胃論》言:「脾胃氣虛,則下流於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證始得,則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陽氣不治,陰火乃獨炎上,而走於空竅,以至燎於周身。」可見,東垣之陰火,是基於脾胃氣虛下陷或陽虛不治這個病理之上。那為什麼氣虛下陷或陽虛不治就有陰火上沖呢?陰火是怎麼形成的呢?東垣沒有具體解釋。因東垣又說:「陰火也,起於下焦。」故有人認為,陰火就是因中氣下陷而下焦相火乘虛上沖者。這個則有推敲的必要,按說,中氣下陷,土不制水,而乘虛上沖者,更應該是下焦水氣,而非火氣矣。

我個人認為,所謂陰火,就是氣虛或陽虛所導致的「火熱」之證。第一,它是內生而非外感。第二,它是虛火而非實熱。而東垣所謂陰火,乃中焦土氣虛虧不支而「塌陷」於下焦水中(猶地表土氣內陷於地下水中),於水中困遏不暢,郁化為火,繼而炎上發外,因見身熱而煩等症。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中焦陰火的診治

可見,這個陰火,其實質乃中氣虛陷並郁化而生,故既是虛火之類,又為鬱火之屬。東垣說它「燎於周身」,其意就是火燒火燎,燒得厲害,但臨床多表現為自感低熱綿綿,或手心發熱,或口瘡慢痛,睏倦乏力,氣短心煩,或食欲不振,舌淡或淡紅,苔多浮黃或泛黃,脈多浮大小洪。

此陰火之證,我名之曰中焦陰火證。中焦陰火證多緣於形、神兩方面的原因。從形體上而言,疲勞過度是形成陰火的一個重要因素。疲勞首傷脾氣,脾氣主升,受到傷損則氣虛不支,不升反而下陷,郁而化火,故有言越累越上火;從精神層面而言,思慮傷脾,則脾氣陷郁而陰火亦由生焉。

中焦陰火,治宜益氣昇陽,亦即甘溫除熱之法,主治之方,醫所周知,就是補中益氣湯了。至於其發揮功效的機理,相信大家心知肚明,這裡不再贅述;但有一點心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就是當歸於此方中的作用問題,當歸於此處除養營血以防溫散傷陰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引藥力入於陰水之中,以利提托而升發中氣矣。《本經疏證》雲當歸「故其為用,一言以蔽之曰,治陽氣躓(zhì,被東西絆倒)於血分盡之矣」,其意就是,當歸主治陽氣陷於血分之證,可謂一言中的。

但是思慮傷脾引發之陰火,除過上述陰火之狀外,尚有眠差不寐、躁煩不樂等症,則補中益氣湯有所不宜,我個人常以歸脾湯加柴胡8克、升麻5克治療,效果不錯。

如久病而近虛勞之證,見體瘦乏力、手足煩熱、納呆腹痛、口乾咽燥而不欲飲、溲黃便溏或干,舌瘦干少苔,脈浮大然按之虛細無力者,則宜黃芪建中湯加葛根治療。黃芪建中湯是經方中治療虛勞陰火而病位主在中焦的良方,黃芪用炙更好,補氣昇陽,如加葛根,則全方益中氣、生津液、升清陽之效果尤佳。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如中焦陰火尚兼濕邪為病,兼見身重睏乏、苔膩脘悶、納呆泛惡等症者,則宜東垣的另一張名方昇陽益胃湯來治療。昇陽益胃湯出自《內外傷辨惑論》,由黃芪、人蔘、白朮、半夏、陳皮、柴胡、防風、羌活、獨活、茯苓、澤瀉、白芍、黃連、炙草組成。從方構來看,其中黃芪四君子補中益氣;半夏、陳皮化痰燥濕,茯苓、澤瀉淡滲利濕泄濁;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四風葯既能以風勝濕,又可昇陽提氣。

以風藥用於昇陽益胃,乃李氏經得住考驗的最具亮點的學術特色之一。方中一味白芍乃陽葯隊伍中一陰葯,養陰和血;一味黃連乃溫補辛散葯隊中一苦寒,清涼泄降。二葯既防陽葯傷陰、辛溫生燥、葯邪格拒,又可作為補氣昇陽之「支點」,也就是引使之功,使方之「主力」發揮更大功效。此二味當此方最為妙處佳構。此方補中上升下滲,而補中有散,發中有收,對立統一,動態平衡,效果顯著,不愧是傳世名方。

昇陽益胃湯於臨床用於脾胃氣虛、風濕蘊滯、中土不運以及氣陷陰火之證,其效果自不待言,而用以治療中氣虛陷不運、濕濁阻遏下注導致臟器脫垂如胃下垂、脫肛等,亦為屢驗不爽。

另外,東垣尚有一張著名方子就是昇陽散火湯,此方由柴胡、葛根、升麻、羌活、獨活、防風、人蔘、白芍、生草、炙草、生薑、大棗組成。此方主治寒濕郁遏脾胃之陽、郁而化火之證亦即脾胃鬱火而無氣虛下陷者較佳,而於中焦陰火略有不宜。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下焦陰火的實質、形成和診治

既然陰火就是氣虛或陽虛所導致的「火熱」之證,那麼,在這個意義引申開來,則陰火之證不僅限於中焦,下焦亦有之矣。

下焦異常之火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者乃肝腎陰虛致相火亢旺,此即常言陰虛火旺之證,亦即所謂「水淺不藏龍」也(可用傅青主引火湯: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巴戟天、茯苓治療);

二者乃真陰脫於下而孤陽飛於上,此實脫陽上越之危象耳。此二者一是陰虧相旺,一為陰竭陽脫,皆非陰火之屬也;

三者乃陽虛水寒於下、坎窟(水宅)不溫、相火不安而浮游於外,此即所謂「水寒不藏龍」也,也就是下焦陰火之證,證見畏寒怕冷,腰下或膝下至足冰冷,但常有「上火」之狀,如咽痛不已、口瘡綿綿等,多舌淡苔白,脈多寸浮大而尺沉緊;

進一步發展如陰盛於下而格陽於上或格陽於外,則為戴陽或格陽之火,多表現為手足厥冷,但自覺體表潮熱而面色赤嫩,或下利,或腹痛,或咽痛口瘡,舌淡苔水滑或有浮黃,脈微或沉緊,或浮大而沉取虛微。此俗言真寒假熱之類者,皆下焦陰火之屬矣。此證如至脈微欲絕,則是陰陽脫離之危象矣。

下焦陰火之證,治宜溫陽降潛之法,方向上正好和中焦陰火之治相反。用方,重證必得仲師通脈四逆湯或白通加豬膽汁湯方能力挽狂瀾。於此,余臨床運用經驗不多;而較輕之證,臨床多見,多用鄭欽安潛陽丹(附子、龜板、砂仁、甘草)加味治療,余常加肉桂6克、懷牛膝12克、五味子12克,以加強溫腎納陽、引火歸元之功,效果比較穩健。這個方義,大家都是知道的,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砂仁的功效,就是溫腎納氣、封固腎元也。

陰火之治療,方葯中加入引使反佐之類藥物,如補中益氣湯中的當歸、昇陽益胃湯中的白芍黃連、潛陽丹中的龜板,還有上述經方中的蔥白、豬膽汁等,可直接關係到效果的好壞快慢,顯得尤為重要,不可或缺矣。這點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案例

中焦陰火之證,大家耳熟能詳,下面就舉一例余近期所治下焦陰火案。

王某,女,42歲。渾身覺熱以腳手心燒為甚,並於下午和晚間加重,但雙大腿前面感覺冰涼,如此者已兩月多。自服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多瓶無效。食可,喜熱飲,二便可,舌淡略胖大,苔白膩滑,左脈略弦緊緩,右脈略弦澀緩。

辨析此證病理機轉,大腿冰涼以及舌脈之象,則顯為下焦陰寒水飲之候,而渾身覺熱以腳手心燒為甚者,則顯為相火出遊之象;下午和晚間加重者,並非陰虛,乃陰寒更甚而格陽尤重之狀矣。總之,乃下焦陰火之證。

治宜溫陽化飲、潛納相火之法,以潛陽丹加味治療,藥物:制附片6g、炙龜板6g、砂仁6g、肉桂6g、茯苓18g、澤瀉12g、五味子12g、懷牛膝12g、炙甘草5g,水煎服。

患者服5劑後,自訴全身覺熱、大腿冰涼基本消除,唯手心尚有發燒,左脈略弦緊,緩象消失,右脈轉滑,舌象變化不大,唯水滑苔消失。繼以原方五劑予服。患者三診時已無不適感覺。

這個病案除充分體現下焦陰火之診治外,還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溫陽並非一定需要大劑附子,如處方結構、劑量搭配恰到好處的話,一樣可以起到溫陽的效果,而這個效果主要是通過化氣通陽的途徑來達到的。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薏米,不僅僅是祛濕這麼簡單

減肥最好別吃這8種食物!沒準兒越吃越胖!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痛風患者,您該怎麼吃?
補腎鼻祖—金匱腎氣丸
中醫治尿石病,是現代醫學無法取代的
中醫不僅可治病,亦可戒酒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日夏至,陽氣漸弱,陰氣滋長,一個方法清理心中陰火邪風!
怎麼理解中醫中的陰火上沖?
中醫東垣學說中的「陰火」,到底是什麼?
頭瘡反覆難愈者,陰火證的可能性大,慎用清熱解毒!
大道至簡—跟師高建忠抄方筆記 氣虛陰火可致牙痛——反覆牙痛醫案一則
陰火證病友的日常調理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