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偶爾翻書,看到一本荷蘭人蘭伯特編撰的一本介紹台灣近代歷史的書,他取名作《風中之葉》,其大意是台灣的版圖俯瞰下去像一片樹葉。仔細思忖起來,蠻有意味。不是嗎?這片樹葉在漫長的幾個世紀中風雨飄零。它遠離陸輿,在風濤波涌的隔阻間,悵望厚重的大地。它過早地剪斷了臍帶而與母體分離。直到今天,我們看到在台灣的文化與社會生活中,總有一種道不完的落寞和訴不盡的鄉愁。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為花蓮縣生涯教育講書道課程


是的,這落寞與鄉愁正是異鄉人旅情中的五味雜陳,是日暮途遙、風起青萍之末的那一聲聲嘆息。正是這種特殊的文化地理徵候以及獨特的人文歷史,造就了台灣人不同尋常的情感屬性和「鄉愁」情結。


我沒仔細地研讀過台灣的歷史,更不大明晰台灣文化的淵源與流變。我只是憑著直覺與冥冥中的感受,來狀況一些我「人生初見」的一種大致的情形。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與世新大學教授、著名人文學者邱志淳先生、音樂家八動先生在台北


多元的文化屬性是台灣社會與人文的基本特徵。它的特點是中西合璧、民族融合。原住居民、外鄉人、洋涇浜、土著風,傳統與時尚攜手。歷史感、宗教觀,崇高與世俗並行。在佛教中它更注重「人間凈土」的建立,在文化中,它更有屬於自己的創意與發明。它的藝術更具有生活的原本滋味、多情中的感傷、現世中的安寧,如同心靈雞湯,因此更具有流行與傳播的功用。正緣於此,台灣文化以其清純與活潑亮麗的色調標識曾一度風靡東南亞,並成為流行文化的先導和排頭。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在花蓮慈濟技術學院演講


當然,這並不是說台灣文化就是等同於一種膚淺的文化。相反到可以說台灣文化是一種成熟後又回到了童真期、厚積而薄發的文化類型。它隨順世緣,以艱辛的生存為出發點;它不故作深沉,且以明朗的態度正視現實,形成了台灣文化迥異於大陸文化的個性與氣質類型。準確地說,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段中,它曾以自己鮮明的特色反哺大陸文化,並成為中國文化多元特徵的一條暗中支流而為世人所矚目。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雲海中的校園與娑婆璫山

七十年代末,余光中的一首《鄉愁》詩傳到大陸,它親切的比擬和大膽的心靈狀括,喚醒了曾一度迷失了的「鄉愁」情懷,從中讓人們感受到了台灣文化中綿綿的詩意。而接著是鄧麗君以嫵媚的柔情唱醒了大陸一代人對愛的夢想。葉佳修的鄉土情懷、羅大佑的青春、光陰禮讚;侯德健的歷史擔荷與冷峻的生活態度,都清晰地印刻在他們唯美卻又傷懷的歌聲中。他們似乎為年輕人的苦悶打開了一扇門,它不僅慰藉了一代人的青春,同時它更以一種火焰般的光亮,指引著依稀與迷惘中的心路。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花蓮市區寫生

《踏著夕陽歸去》、《外婆的澎湖灣》、《讓我們看雲去》、《光陰的故事》、《童年》、《綠島小夜曲》、《南屏晚鐘》等……這些詩樣的歌名,連同它的旋律,宿命般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記憶中。它是苦悶與青春的產物,更是台灣文化與「鄉愁」的衍生。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花蓮市區寫生


在我的印象中,台灣人擅長營造生活中的詩意。在街中、在書店裡、在公路上,標語、書名、廣告詞,都不難見到這樣唯美的表達。如「絢爛民間」來言台灣的社區文化;「會呼吸的人文景觀」來講建築的美。再有如在捷運的站台上,見到:「藝術,讓我們更深刻」這樣的一行字,雖然不知道它的真實功用,但這詩一樣的句式,讓我感到一種清新與美好撲面而來。「步道的鄉愁」,這是一個鄉間景點的廣告語,西雅圖的天空、五角船板,這是兩個餐廳的名字、生涯的規劃,這是一個課程的名字……凡此種種,儘管這些已經帶有了鮮明的商用特徵和屬性。但它光鮮亮麗表象的背後,也足以讓人驚詫於文化中的詩意之美。

風中之葉——台灣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札記



花蓮市區寫生


當然,商業時代的一切都可以拿來賈售與叫賣。但是,在喧囂的塵氛中,若還能保持一份文化的因素,即便它是一種招徠的陰謀,對於消費者而言,也算是一樁風雅的買賣與生意了。


價值與功用,正是這個時代賦予文化的又一使命。在台灣文化的多元屬性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2012.11、於花蓮寓所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用畫筆記下老北京胡同
米芾對王羲之為什麼又愛又恨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楊秀清:敦煌壁畫中的古代社會生活
《刺客信條》和《生化危機》中的社會哲學
《地獄之刃》:電子遊戲對社會與文化領域的全新探索
香港社會習俗風尚的歷史變遷
宣德爐,明清社會生活中的文化符號
生活質量:社會文化史研究的新領域
原始社會的大型畫展:岩畫中的神靈
楊佴旻的色彩水墨:見證中國社會思潮之變遷
美國共和黨代表大會——社會矛盾集中宣洩的舞台
建造東宮-文化宮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楊浦文化空間
傳媒娛樂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香港電影:銀河映像二十年,香港社會文化的變化
媒體的替代與襲奪:台灣社會與傳播產業發展
權志龍的社會活動
民國社會生活彩照:滇池風景如畫,兒童水溝里裸泳,鞋匠仙風道骨
中國社會創新潮流、共創趨勢和「商業向善」
王國華:文化產業發展與社會價值取向
聖誕/元旦台灣社會創新&人文創意之旅,探尋城市再生魅力!
秋風:儒家復興與社會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