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先天功築基要訣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先天功是道家一種性命雙修的功法,是古代道家和養生家經過實踐成功的保健延年要法。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對於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有很大作用。此功法過去都是口傳心授,沒有文字記載,即使有書,也多是含糊其詞,深奧莫測,其理難明,真實用法,更不落紙筆,所以後人用得很不廣泛,只有少數得傳者,藉以延年。吾今已八旬有餘,一生受益於此功,特結合自身體會,淺注詳解,公諸於世,以為後學者修鍊之用及供研究者參考。


一、先後三寶論


天地人為三才,三才皆有三寶。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人的三寶若少一寶即死亡,人的三寶又分先天後天。先天三寶為元神、元氣、元精。後天三寶為識神(思慮神)、呼吸氣、交感精。先天後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開的。後天思慮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覺,也叫真覺)雖是能分,但也有連帶關係。先天元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識、靜到極處而發生的真一之精)和後天性慾之精,也是不易辯明。後天呼吸之氣和先天真一之氣易辯而難分清濁。但只要靜心修鍊和體察,也終能分明,有道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二、煉精化氣

(一)靜養化氣


習靜是先天功的主要功夫。心若不靜,則氣無所歸,在行功時不免心意昏迷或萬念叢生,以至神弛散,功無所行。要想達到習靜,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在言、聽、視、動等方面都不要著相,要保持安靜,在行、住、坐、卧之間也要養其浩然之氣,這才能不滯其入靜之機。古人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調丹田之息,卧則守臍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長存,脾氣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溫和,心無燥火,如此則方好行功也。


(二)聚性止念


練功時心一靜,往往就雜念叢生,浮游亂想,心息不能相依。對此可以用觀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為光。做法是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後,初時如白雲片片,由外飛來,繼而似浪水波動,由外聚內。久則眼前虛白一片,不見波動,這時方知性不亂矣。光者性之表現,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則聚,性定光則定,性滿光則圓。所以,根據光之表現,即知性之聚散矣。觀光之具體練法,初先靜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將微意止於目前(位置在眉前大約二十厘米處),似照似定,若有若無,不久就有白雲現於目前,以意照於白光中,從微白而至浩白,從光小而至光大,從波動而至光定,從不圓而至光圓。但光圓必須入大定後才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


子丑寅三個時辰(夜11點至早5點)練功,最易見光,因為此時是生陽之時。初學練功者,尤要重視這個時機。

(三)凝神氣穴,心息相依


在聚性止念基礎上,當眼前呈現一片浩白不動時,即將微意移于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心守太虛,意照氣穴,不即不離,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則寐寐惺惺,永無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獨立,空空蕩蕩,但覺微息相隨其間,吸氣下不過氣穴,呼氣上不過心,綿綿若存。在心息相依之時,即把知覺泯去,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心外而不曉,氤氤氳氳打成一片,此煉心合氣之功也。


(四)煉液化精


老人練此功最好。口內津液是養生之寶,人能煉之去病延年。津是腎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補元精。《黃庭經》云:"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芝災不生。"在行、住、坐、卧之時,舌抵上顎,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滿時,引頸而呑之,自然響聲汩汩,直達丹田。少時,心意入定,不知身在何處。待物極必反,靜極生動,外陽舉而元精生矣。


(五)生精子時

天地子時一陽生,人身氣質合乎天地,故子時元陽亦生。但人為情慾所牽,亂其自然,不能合乎天地,故陽生多在寅時,故為"活子時"。內陽生,外物即舉,但須知水源清濁,方化施功煉化。無念無欲,由靜而生者,謂之水源清。從情慾而生者,謂之水源濁。


(六)采精火候


采精者,是將所生之元精采而歸爐(爐即指丹田氣穴)。但采時須知其火候,方能煉精化氣,否則采而復生,難免漏精之患。火侯者,生精時謂之生精火侯。當采精時,謂之采精之侯,步步皆有火侯。采精者,是采靜而後生之元精也。元精內生,外物立舉,這時要身心勿動,速凝神太虛,意照丹田(微意照在丹田)。待所生之元精欲返回之時,速一吸氣,下達會陰穴,一呼用意提引入丹田。如此數遍或十幾遍,內精歸爐,外物自然縮盡,此謂之採藥歸爐。


若由濁源生精陽舉時(白天有慾念者也謂之濁源),用採藥歸爐法,少時又生。凡采而不動者,即為濁源。即用吸、抵、撮、閉口訣,一吸由後三關直升乾頂,一呼由乾頂而降于丹田,如此數遍,再溫養之,至外物縮盡為止。

(七)煉精化氣


接上述,精既歸爐之後,須以火煉之,復化為元氣,則無漏精之患。方法是先武后文。有意於呼吸,行三十六息,息息歸根,不離丹田氣穴,謂之武火。再以神寂照之(忘息的意思),行二十四息(數息而不著意)即謂之文火。如此夜夜行功,火侯無差,不幾日,丹田溫暖,精生更旺,感覺丹田常有一種太和之氣,氤氳不散,如此日久,自有開關之侯矣。以上謂之調葯。


三、聚火開關


(一)氣足開關,八脈俱通


開關者是通過以上煉精化氣,丹田氣足,日久在靜定之時,忽覺丹田發熱,氣生氣穴。這時千萬勿動勿驚,心歸杳冥,任其自然自生,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決不能昏迷,以防氣散。待到熱極欲動之時,我以真意領之,入尾閭之穴。原則是氣不動我不動,氣將動我先動。氣足者自然一撞直上乾頂,須臾化為甘露,深入任脈,香甜滿口,腦髓清定,響聲隆隆,直達丹田,非同前咽津之響聲也。從此,八脈俱通矣。氣不足及體弱者,氣力稍差,不能一撞直上乾頂,須以神守之。待氣欲動時,以意引之,過尾閭至夾脊。如無力上沖,須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將動時,以意領之,一撞而上過夾脊,直至玉枕。再無力上行時,仍須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將動時,以意領之,一撞而過玉枕,在入泥丸,少時片刻,化為甘露,降至丹田矣。


(二)周天運法,還精補腦


周天者,是每次氣生,引氣入任督行一周而歸丹田,故謂之周天。此後靜極氣又生矣,外物立舉。這時須不驚不動,待氣足欲回時,以神領之,一吸而神氣直上乾頂,一呼而神氣下降丹田,為之一周。以神守之,寂而照,照而寂,在杳冥之間把知覺泯去而入定矣。此後復生如此,謂之還精補腦。


(三)氣就神交,任督自轉


以上周天運法,行之既久而定靜之時,忽覺丹田溫暖,元氣生矣。所生之元氣自不外馳,而上入中宮,與神相交,氤氳配合,如如不動,恍惚之間,已入定矣。少時元氣又動,一股熱氣(不行陽關矣)由丹田入尾閭過夾脊,經玉枕直達泥丸,又下降丹田氣穴。此時神隨氣行,不由自主,非人力所能為也。此後復生如此,行之既久,既而歸入大定。在定靜之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銀,由任督二脈旋轉不停,三百餘周自然而停。此後復生如此,謂之法輪自轉矣。


(四)陽火止閉,保健延年


接上述法輪自轉後,真氣已不行陽關,外物自不舉也。此時身之宿疾,不治而愈,夏不畏熱,冬不畏寒,神氣充足,精神愉快,如如自悅,但還需要常樂我靜,不使神氣外馳,保持自然,這樣使耳能返聰,目能返明,氣足可以防病,身強自能延年。


以上所說是根據親身體驗,亞非虛言,有志於此道者,若能誠心參悟,照訣而行,便可成功。現提出幾點意見:


1,本文所述是先天氣功築基部分,作為一般人修鍊強身延年之用,對周天長生上乘功夫,以待後續。


2,練功姿勢,取便坐、盤坐、平坐均可。


3,練功時間,可取四正時(即子、午、卯、酉四個時辰),如做不到,亦可因人因時而定。但欲把功夫練上去,需每到自覺腹內氣動時(如汽車開動之狀),立即行功靜坐。待氣不動之後,方可收功下座。如若時練時停,就會前功盡棄。


4,注意事項


(1)先天氣功是性命雙修之功法,心須把修德、養性擺在要位。道德品質好,多做與為善人的好事,去掉私心雜念,不生氣, 不動怒怒, 才能養吾太和之氣,把氣功真正練好。過夫道家磨性,這方面必須下最大決心,天長日久的磨練才行。


(2)注意飲食多素,起居有常。中老年多吃素,早睡早起,極有好處。


(2)注意房事,節制性生活。道家在這方面有嚴格戒規,不磨去情慾是練不成是上乘功夫的。至於現在一般人陳功。起碼要做到節慾。


(4)動靜適宜。我一生不僅召習靜修道練氣功,還堅持習武不懈。深感欲健身長壽,應當動靜結合,這也是古人的經驗。但要注意照科學辦事,不能退勞,否則適得其反。


(5)持之以恆。為此還要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有人說:行住坐卧,不離這個。就是叫我們隨時隨地都要結合練養之法。


(6)對元氣不守爐的處理辦法:虛恭多而無味者,則系元氣下泄,需用吸、抵、撮、閉之法運化之。外腎囊濕而下垂者,為元氣下泄,亦用此法。


《百字碑》淺注 匡常修


《百字碑》是道教呂祖所著,原載《呂祖全書》第三卷。呂祖名岩,字洞賓。唐代河中府永樂縣人氏。 《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論述了道家氣功修鍊過程、方法和景象。全文比喻較多,今人對它的解釋不一。現據我自身體會淺注如下,與同道者探究。


1,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這兩句概述了道家練功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即忘言忘守,就是在練功時做到不守而守,只有用不守而守的方法練功, 才能達到氣不聚而聚的要求。


在練功中要達到忘言守,往往並不容易做到.要降服練功中的心猿意馬狀態,但不能用強制的手段,而是要練心,但是要用無為自然的方法去練它,這樣練起來自然而然了,一自然就能達到養氣的目的。


2,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動"即氣之動, "靜"即心神之靜 。"事"即氣也。當練功時意念連到無為的狀態,即入靜時,氣就產生,靜極必生動,所以靜為動之宗祖。相反動極復靜,動又為靜之宗祖。故動與靜是練功中的自然之道;而且它們互為宗祖。如果沒有氣機發生又何談動和靜乎。


3,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靜極生動。動極生靜謂之常道,又謂真常。"應物"即採氣也。靜到極處,必然產生氣,有了氣就要采練辣。在產氣和采練時,心神不能昏迷,昏迷氣就散了。


4,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性即先天元神。練功入靜時,心不昏迷,神就不散亂。性不散亂,產生的氣自然而然回到丹田。


5,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壺"即坤爐丹田是也。氣回到丹田就要操煉成丹。操煉方法是在丹田內匹配陰陽,其法如同將坎中之陽填補離中之虛(陰也),會達到乾坤的要求。


6,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在丹田中不斷進行陰陽匹配, 丹田氣越來越足, 氣足欲動時,用真意領之,過尾閭、夾脊、玉枕背後三關,直撞乾頂(泥丸),氣化為甘露下降,過十二重樓時雷聲隆隆。


7,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白雲"即氣也。"須彌"借用須彌上之名比喻人體最高點即頭也。氣足後沿督脈上沖乾頂,氣化甘露從頭向下降,復回丹田。


8,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甘露從頭而降,如飲使人長生不老的美酒,其景極其舒服,這種自飲即可長生有其樂無窮的美灑的快活情景,如果沒有練到這一步功的人怎能知曉。


9,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練到以上功時,有時靜到極處,從腦中可以發出一種極其美妙難言的琴聲,此後靈機逐步自開。


10,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做到這二十句,可以達到一定的功夫,繼續修鍊就可以達倒上乘功夫,即按道教所說的,修成道果登天成仙(延年益壽之意)的目的


注意:本文僅作為道家文化了解,不作為功法修鍊指導,無明師指導不可私自修鍊,後果自負。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版權聲明


⊙本平台原創整理文章,歡迎轉載,轉載本文須註明,來源:道教(微信ID:daoismcn),侵權必究。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合作:89928269@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回復以下數字查看更多內容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微信,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道 教"一鍵關注,或微信搜索微信號:daoismcn


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一百八十問


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


回復"3"查看:道教戒律


回復"4"查看:道教上香禮儀禁忌


回復"5"查看:道教經文典籍


回復"6"查看:道教齋醮科儀


回復"7"查看:道教道袍法器


回復"8"查看:道教符咒法術


回復"9"查看:道教陰陽術數


回復"10"查看:道教宮觀流派


回復"11"查看:如何加入道教


回復"12"查看:道教拜師注意事項


回復"13"查看:道教誦經常識


回復"14"查看:道教請諸供品須知


回復"15"查看:道教宮觀廟宇參香禁忌


回復"16"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

道家功法一部,據說修鍊到極致可羽化飛升!



福生無量天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附在衣服上的幾十個靈魂,你真的不害怕嗎?
這六類女人,不看面相都知道旺夫!男人請珍惜!
哪幾種人算命不能收錢?你千萬別高興,快看看吧!
家中經常出怪事,怎樣凈宅與安宅!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從未敢走過北天門,北天門是何人會讓孫悟空懼怕

TAG: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道家丹功,先天炁的修鍊方法!
道家功法,靜坐修鍊的行功步驟與方法
道家功法:五臟扳指功
強腎固陽絕秘法!本法為道家秘不外傳的珍貴功法,固腎之法寶,強精之捷徑,至簡至易,效力宏大!
道家兩部卧功,睡眠強腎更愜意!
道家功法口訣為什麼不肯輕傳?師父給了這十四條!
道家功法口訣為什麼不肯輕傳?師父給了這十四條!
道家內修法,武當龜息功!
秘傳道家三部至剛至陽的功法
「頭畫圓圈」一個道家的小功法,解決頸椎問題!
一道家常菜也可輕鬆吃走癌症?專家說堅持吃它,癌細胞都跑光了
道家靜坐十二心法,我愛返還先天法,你了
幾道家常菜,怎麼也吃不夠!
道家双盘,练习秘法十二式!
道家打坐秘功
道家丹法必修基本功:引仙法
隨便做了幾道家常菜,大家都稱讚味道真棒!
儒家道家都推崇的貴一是成功者的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