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能忍受嚼薯片的聲音?這也是病

不能忍受嚼薯片的聲音?這也是病

不能忍受嚼薯片的聲音?這也是病


人們嚼薯片的吧唧吧唧,喝水的啜飲以及一些嗡嗡聲都會令你發狂,目前和學家們找到了負責這種情況的神經系統。


我們將其稱之為恐音症(misophonia),它描述了當我們被某些重複雜訊所包圍時產生的消極情緒。有這種情況的人一般會比較討厭鍵盤的啪嗒聲、零食包的摩擦聲以及吧唧嘴的響聲。

自2000年以來,人們的這種表現就被認定為一種特殊的健康狀況,但是對它的成因以及普及情況卻研究甚少。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並沒有對這一癥狀的官方標準,所以我們所了解的那些經歷很難被嚴肅對待。


但2014年發表於《Clinical Psychology》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表明,這一癥狀可能影響到全球20%的人口,2015年澳大利亞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認為這可能與強迫症和焦慮有關,並且我們自己沒準會將其視為一種潛在的障礙。


現在,以英國紐卡爾斯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改變大腦額葉可以解釋那些由於恐音症造成的情緒反應。


不能忍受嚼薯片的聲音?這也是病

這項實驗一共招募了20為志願者,他們被要求聆聽一些中立且不斷重複的聲音,例如水壺裡的水沸騰的聲音;一些雜訊,例如嬰兒的啼哭;以及一些能夠誘發恐音症的聲音,例如急促的呼吸和大聲的咀嚼。


作為實驗組,他們的神經系統和生理反應都將跟由另外22位志願者組成的對照組相比較,這些人認為自己沒有恐音症。


兩組人員都對中立的聲音和雜訊產生了反應。但當聽到能夠引起恐音症的聲音時,實驗組人員的心率和皮膚電導率明顯增加。


腦部掃描還顯示了志願者大腦在神經學上的差別。在恐音症的人群中,那些具有「誘發性」的雜訊增加了大腦不同區域的活躍程度,包括額葉和前島葉皮質(ACI)。


ACI深埋在大腦額葉和頂葉的褶皺分離處,它負責很多調節工作,其中包括管理情感體驗。同時它還會將來自外界的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傳達到體內。

雖然這些「誘導性」的聲音也引起了非恐音症人群ACI的反應,但他們大腦區域活動並沒有顯著增強。例如,額葉活動會顯示在大腦兩個部分間存在更高級的控制情況。


而在恐音症患者身上,不僅是ACI和額葉的活動增強,腹內側前額皮質(vmPFC)、海馬體和杏仁核的活性都有所增加。從vmPFC的測量值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具有較厚的絕緣髓鞘,而這則有利於神經傳遞信息。


綜上所述,有證據表明那些具有恐音症的人群,他們的大腦正在努力控制傳遞一些與特殊聲音有關的信息。


不能忍受嚼薯片的聲音?這也是病


恐音症讓這些噪音變成了不堪的體驗,大腦中的不同部分為我們做出了「挺住或逃離」的反應。

團隊領導者Sukhbinder Kumar這樣描述實驗結果的影響:對於那些具有恐音症的人來說,這裡有一個好消息,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患者和普通人大腦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


但壞消息是,我們並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至少我們會對這些患者產生同情,然後,額,我們咀嚼的時候會盡量把嘴巴閉得緊一點。


研究已經發表在《Current Biology》雜誌上了。


[千里之外 via sciencealert]

支付寶打賞 [x]


您的大名:
打賞金額: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為何疤痕和其他部分的皮膚不一樣
朋友腋下的細菌,可以用作除臭劑
最新爆款表情包甩頭鴿:蛤神再臨?

TAG:煎蛋 |

您可能感興趣

想吃薯片手不弄髒?那就這樣吃!
你絕對沒吃過的雞肉薯片,可以說是薯片中最好吃的了!
孩子因為這樣買薯片吃,真是太好了!
孩子喜歡吃薯片,這麼做簡單又好吃,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吃垃圾食品了!
看到這麼逗的薯片包裝,叫人怎麼忍心下口!最後一種你肯定沒見過…
別急著將薯片都吃完,它還有這些新奇好玩的用途
做薯片到底需不需要煮一下再炸,大廚是這樣做的
若不是我們這麼有「文化」薯片會和爛白菜等一個味道
土豆還可以做成這樣的,吃起來脆脆的比薯片還要好吃
種草 | 喜聞樂見,這種吃不胖的樂事薯片終於開始賣了!
薯片自己做不用一滴油,孩子也愛吃!
愛吃薯片的女生,運氣一定不會差
薯片吃完罐子不要再丟掉了!這樣用美翻了!後悔現在才知道
家裡自製迷你飲水機,不說的話,還真看不出只是薯片筒
自製薯片真的吃不胖嗎?
薯片不僅美味好吃,而且它還能幫你將油性筆跡去除
聊聊那些默默無聞的薯片,你不會只知道樂事吧?
為什麼有的人吃點薯片都能醉?
一個不起眼的薯片罐,就能讓炎熱的夏天變得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