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山藥為何可以散寒發汗?醫聖張仲景這樣說……

山藥為何可以散寒發汗?醫聖張仲景這樣說……

首先,關於山藥,中醫認為它歸肺、脾、腎經,具有滋補的作用,此無爭議。早在《神農本草經》,就已有關於山藥的記載。

但是,山藥究竟藥性是涼的,還是溫的?補的是什麼?這是值得探討的,因為歷代文獻所講的不一致的。

《神農本草經》認為山藥:"味甘,溫。"這是歷代文獻的主旋律,但是也有些文獻認為山藥是涼的,到明代的《藥品化義》里,作者給出了一個確切的回答:"生者性涼,熟則化涼為溫。"

所以,我們熬藥所用的山藥,基本都是熬熟的,並沒有人生著吃,所以,我們所用的熬好的山藥,藥性是溫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山藥的滋補作用!

山藥為何可以散寒發汗?醫聖張仲景這樣說……

中醫認為,山藥健脾,補肺,固腎,益精。

《神農本草經》認為:山藥"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在唐代的藥學文獻《藥性論》裡面,記載著山藥可以:"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痛,鎮心神,補心氣不足。"

這裡面,又有一個「去冷風」的作用,這和《本經》的觀點是一樣的。

在明代《本草化義》裡面,記載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類似的記載,在古代還是比較多的。

可見,歷代文獻裡面,醫家多主山藥的藥性是溫的,除了我們通常認為的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外,似乎可以散寒,除寒熱邪氣。

但是,現在多數講山藥的書,都說山藥也是滋陰的,這又是為何呢?為何山藥藥性是溫的,卻能滋陰呢?

其實,在中醫裡面,這樣的中藥比較多的,比如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藥等等,藥性都是溫的,功效卻說是滋陰的。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現在對「陰」與「精」的概念把握不清晰導致的。

在中醫裡面,「精」是被歸在「陰」這個概念裡面的,「陰」包括了精、血、津、液這些內容,所以,如果我們仔細體會,會發現,這些醫家所講的山藥滋陰,其實是山藥的補精的作用。

山藥為何可以散寒發汗?醫聖張仲景這樣說……

精分很多種,比如有先天之精,五臟之精等。熟地就是補腎精的,而山藥,主要補脾臟、肺臟之精氣。

為何懷山藥可以散寒發汗?

在人們感受風寒的時候,最初的反應,身體強壯的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是不一樣的,身體強壯的人,其實很少感受風寒,因為可以抵抗,一旦感受了,也反應強烈,身體會劇烈抵抗,這是《傷寒論》所講的麻黃湯證。而身體弱的人,表虛之人,中氣不足之人,感受風寒的機會比較多,身體的抵抗不劇烈,會感覺很虛弱,會怕風怕冷,自汗出,這是《傷寒論》所講的桂枝湯證,這樣的人,是受寒人群的多數,所以,張仲景把桂枝湯放在《傷寒論》第一個方子的位置,這是有他的考慮的。

一切虛損,如果傷及脾胃,導致脾胃的功能出現問題,則會影響對外邪的抵抗。中醫認為,抵抗外邪的力量,叫營衛之氣,而《靈樞·營衛生會篇》說:

「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

可見,起防禦作用的營衛之氣,是與脾胃關係密切的。我們多數人身體虛弱,感受外寒,基本上致病基礎,都可能是營衛之氣不足。

所以,在這個時候,補足脾胃,事關重大。

有朋友會問,在這個時候,我們趕快發汗,不就是散寒嗎?

其實,這樣在正氣不足的時候發汗,尤其是營衛之氣不足的時候發汗,並不是特別恰當的事情,或者說是,暫時為之可以,但是回頭還是要補足脾胃為好。

在宋代的時候,經方大師許叔微為人治病,「治鄉人邱生者,病傷寒,發熱、頭痛、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許曰:雖麻黃證,而尺脈遲弱。仲景曰:尺中遲者,營氣不足,未可發汗。用建中湯加當歸、黃芪。」

山藥為何可以散寒發汗?醫聖張仲景這樣說……

大家看,對於這種營衛之氣不足的患者,許叔微先用補中的建中湯加味,這是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是高手所為。

而用山藥粥來處理外感風寒的第一階段,正是有著這樣的用意。

張仲景用桂枝湯作為《傷寒論》的第一方,用來調理表虛受寒之人,這個桂枝湯,藥味簡單,就是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而已,其中如果把芍藥分量加倍,加上飴糖,就是補中的小建中湯,加上黃芪,就是黃芪建中湯,其作用部位在脾胃,是大補中氣的。

醫聖張仲景把這麼一個方子放在《傷寒論》之首,含義很深,人要先正氣足,才能抗邪外出,所以,正氣永遠是第一的。

山藥大補脾胃,性溫,古人云可以「除寒熱邪氣」、「去冷風」,我們在把山藥熬成糊糊,或者熬成山藥水以後,喝下去,可以一方面大補脾胃,使得正氣來複,營衛之氣充足,推動經絡的運行;另外一方面,熱熱的山藥粥,或者山藥糊糊,可以起到溫暖身體的作用,借著這蒸騰的熱勢,令身體溫暖,則身體會微微汗出,寒邪自然可以散去。

其實,即使不喝熱熱的山藥粥,而只是溫著服下,也有一定的發汗作用。對於服用山藥會出汗,很多年前,就有人對我講過,說服用了八珍糕以後,最明顯的反應,是身體會微微出汗。後來,我不斷體會,發現這主要是其中山藥的作用。其實我們這樣講理論是沒有用的,只要您操作一次即可,我們用五十克懷山藥,熬成水,喝下去,可以是溫溫地喝,不必熱著喝,然後您體會一下,即使不是熱的山藥水,喝下去,身體也會陣陣發熱,而且持續一段時間,這就是《藥性論》講的「去冷風」的作用。為何會有這種作用呢?就是山藥滋補正氣,培補脾胃,當脾胃之氣足了,營衛之氣充實了,自然會推動經絡運行,此時,身體微微發汗,是一個自然的反應而已。

所以,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講山藥:「除寒熱邪氣」。

其實,中醫是在不斷進步著的,每一代的中醫,如果能仔細體悟,提出中藥的更多的用法,中醫就一定會進步的。中醫講求一人一方,如有任何不適癥狀,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調理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感冒不吃藥,七天自然好?真的科學嗎?
你一生氣,肝就罷工,肝罷工了,後果很嚴重……
胃疼、燒心、反酸,甘草加它熬成湯,一碗緩解癥狀!
這四種疾病容易引起口苦,頭暈,目眩!
心臟不舒服,需要做支架?事情可能沒那麼嚴重

TAG:調理那點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寒流又來了,身體如何應對?再談散寒發汗……
喝冰鎮飲料會使寒氣入侵?吃羊肉湯可發汗排毒?三伏天的這些養生傳言你信嗎
石膏通便?山萸發汗?那些你不得不知的張錫純對常用藥的特殊用法
大討論:桂枝湯是止汗劑還是發汗劑
牛肉胡辣湯——驅寒退熱發汗解表
感冒後跑步為發汗?你這是在玩命
千萬注意:為什麼喝普洱茶後發熱出汗?發汗,未必是好茶!
感冒吃什麼好 發汗食物讓你痊癒
吃了治療風熱感冒的銀翹散,依然需要微微發汗,效果才好!
紫蘇葉茶發汗解表、止咳祛痰
有一種感冒不能輕易發汗!中醫治感冒,清代古方真妙
滿月發汗?汗!
這一味溫經止痛的發汗良藥,有幾種人最好別碰!
經方大師胡希恕:關於發汗,如何用方?
中醫用桂枝湯的「八項注意」:藥物炮製不可省,發汗不可過
解表發汗蔥白七味飲
夏天喝點蔥醋粥發汗解表保健康
腎虛發汗?幾個穴位幫你重振雄風
感冒之後一定要發汗嗎?這樣固執會出人命!還是這個治法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