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治天下就是要順應萬事萬物的規律

治天下就是要順應萬事萬物的規律

騰訊儒學·明德講堂


朱高正先生講《近思錄》


治國平天下之道第二

三、治天下要順應萬事萬物的規律




治天下就是要順應萬事萬物的規律


好,我們繼續來看。


他說:「夫有物必有則。父止於慈,子止於孝,君止於仁,臣止於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惟止之各於其所而已。」


大家看看,這一段他講什麼?他引了《詩經》的話,說「天生烝民,有則有則」,每件東西都有它的規律。打個比方,做人家父親的,你就「止於慈」,也就是父慈子孝嘛;做人家子女的,你就「止於孝」,你就應該要盡你的孝道;「君止於仁」,當領導的人你就要有這種仁德,要能夠體恤部署;「臣止於敬」,當人家下屬的人你就要盡忠職守,要對長上尊敬。


他說,「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說所有的事情,都有它所安的地方。「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你如果讓每件事情都能夠得其所的話,它自然就安了。如果不能得其所,它就悖了。所以他說「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說聖人之所以能夠使天下,能夠平順大治,他不是替萬物做個法則,而是「止之各於其所而已」,也就是讓每件事情能夠各安於它應該安頓的地方而已。

所以,這叫做「有物有則」。這用明道的話來講就是「物各付物」,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們不加個人一點點的私慾在裡頭。


好,我們現在再來看——「天下之事,不進則退,無一定之理」,是不是?任何天下間的事,你不進它就退了,沒有一定停留在哪裡的道理。我在這兒跟大家講,這是伊川在《易傳》裡面解釋「既濟」卦。


大家來看,「既濟」卦就是這樣。「既濟」卦下面就是一個「離」卦,上面一個「坎」卦。大家看看,這個叫「既濟」卦。「既濟」卦:「初九」是陽爻居陽位,「六二」陰爻居陰位,「九三」陽爻居陽位,「六四」陰爻居陰位,「九五」陽爻居陽位,「上六」陰爻居陰位。


六爻當中,大家知道,初、三、五是奇數,叫陽位;二、四、上是偶數,是陰位。大家看看,六個爻通通是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這什麼意思?在《易經》六十四卦裡面,排得這麼整齊的就只有「既濟」卦。


按照企業管理的說法,企業管理有一個帕金森定律,什麼叫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它有一種說法,就是說當一家公司,你的總部所有的人都坐滿了,所有的位子都坐滿了,全部都到位了,也就是說這個公司都沒有空餘的位置,沒有閑暇的人,全部都到位了,也就代表這個公司已經達到高峰了。他說,在這種情形之下,就是這個公司開始要走下坡了。所以說,你不能全部都到位,全部都到位代表你沒有彈性了。

所以說「既濟」卦它的卦辭是什麼?它說「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前面半段我們先不要講,看後半段——「初吉終亂」,「既濟」卦它告訴我們說,剛開始的時候是吉利的,結果是亂了。為什麼?因為當人達到一個高峰之後,所有全部到位了,那就是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成功是走向敗亡的開端。為什麼呢?因為你成功了,成功了難免就心生驕慢。一有驕慢之心,別人講的話你就聽不進去了,更不可能虛心去跟別人家求教,所以我在這兒要講,心態很重要。


一個人越成功,越要謙卑。一個越成功而越能夠謙卑的人,表示他的心量越大,表示他將來越加不可限量。相反的,一個心量小的人,小小成功,就認為不得了,就志得意滿,心生驕慢。那我可以告訴你,那個小小的成功就是阻礙他獲取更大成就的一個絆腳石。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人要讀書的原因。你讀書,至少你知道,還有很多古聖先賢值得我來效法,值得我來學習。我在這裡就要告訴大家,像我們現在,小孩子在學校考試,這個考試害死人,也就把很多本末都顛倒了。大家想想看,有的家長說只要小孩能讀書,什麼都隨他,在家裡也不幫爸爸媽媽做家事,爸爸媽媽在看電視,說我要看什麼,你就要讓給他。對父母親都不敬重,我在這兒告訴你,像這種書讀得再好有什麼用啊?是吧?孔子不是早就講了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說你前面那些事情還沒做好之前,你千萬不要去「學文」。我們現在剛好顛倒,只要你把書讀好,考試考好,前面那些統統不要做,甚至背道而馳都無所謂,這不就是捨本逐末嗎?


好,所以我在這兒要跟大家講,現在在「既濟」卦裡面告訴我們,「初吉終亂」。所以說,大家看看,伊川怎麼解釋?說「濟之終,不進而止矣,無常止也。衰亂至矣,蓋其道已窮極也」,什麼意思啊?也就是說「濟」,這三點水的「濟」就是渡河的意思。他說,你渡河到終點,「不進而止矣」,也就是你就不進了,已經到達彼岸了,但是他說沒有老是能夠靜止在那裡的道理,因為你一滿足,衰亂就到了,因為你要渡河已經渡過來了,你沒有更高的襟抱,焉有不亂之理啊?


伊川就問,聖人面臨這個問題,他怎麼來面對?他說:「唯聖人為能通其變於未窮,不使至於極也,堯舜是也,故有終而無亂也。」大家看看,本來卦辭是講「初吉終亂」,這個所謂「初吉終亂」是針對一般人來講的,那對聖人,他說聖人能「通其變於未窮」,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剛才講的,也就是聖人他有一個更高的襟抱,他不會把今天的成就當成不得了。他會把今天的成就看作說,因為我有更高的襟抱,今天的成就,只不過是我為了要實現更高遠理想的一個過程而已,我就不會心生驕慢了,所以「不使至於極也」,我們不會讓它變成為極致,你能夠這樣的話,就「有終而無亂」。他不是本來講「初吉終亂」嗎?那你能夠這樣的話就「有終而無亂」,會有好的結果,而不會出現這種亂象。

所以我們在看「既濟」卦的時候,就要深自期許,要有更高遠的理想。我在這兒跟大家講,像有一些行業競爭特別激烈的,像直銷的行業,像保險的行業,他們每天早上就要來個精神動員,然後有的人說,你看我這個禮拜是全省第一名,下個禮拜又是全省第一名,說我是這個月業績冠軍——因為大家都把心力集中在業績上面,就像在學校的學生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成績上面,他除了成績以外,看不到東西——同樣的,在這些競爭激烈的行業裡頭,他除了業績以外,他看不到其他的東西,人就變成單向化了。人一單向化的時候,當他在這邊取得很大的成就,他就迅速自我膨脹,自以為在其他的方面他也那麼優秀,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所以說我常常講,你在這種行業的人,你總要去學學書法,學學圍棋,至少你知道說,在其他的領域裡面我都還要拜老師來學,他就不會把他在這個行業裡面的成就,把它隨便地膨脹,自以為在其他方面他都同樣的傑出。


所以說我在這兒講人要有自知之明。你不要變成單向人,變成單向人那是非常可憐的人。


講者簡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孫。1977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80年赴德國波恩大學深造,198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9月獲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覽群籍,學貫中西,向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意識、推動中國全方位現代化為己任。著有《近思錄通解》,德文著作《論康德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易學專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經白話例題》,作品精選集《中華文化與中國未來》等。


本文及視頻為騰訊儒學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3210187736@qq.com


微信號:ruxue_qq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從愚夫到君子的完美逆襲,就靠這8招
春季養生應遵循哪些原則?
治國也要懂得抓要點
他是幼教界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幼兒教育,卻為何到死無法回到大陸?
清華大學教授撰文:《弟子規》等蒙學教材並沒有過時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順應自然規律,只要你懂了這些技巧!就會百病不侵!
養生的真諦: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鶴年堂傳人:養生要順應天時,這種食物你一定要少吃!
「常」指常態,生活有規律。要學會順應每個季節的特點
育兒不應「逆天而行」,順應母性是給後代的終身禮物
順應生物鐘的節律按時入睡,調節好生物鐘你的這樣做
行醫如同種樹,應該順應天性
順應規律生活,你就可以不生病
久病用王道之治,需順應天時地利人和
都說劉邦斬白蛇起義順應天意,才得天下,我們被騙幾千年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順應天道通終成
養生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則
順應天時,雨水節氣怎樣正確養生?
真正的優秀,應該順應天性
處罰奧斯卡不符合國際規定 足協不懂規矩還是為了順應民意
順應時勢還是死不改悔?
順應自己的心意,就是最好的生活
秋分節氣養生5法,順應天時,事半功倍養護生命
中藥有升降浮沉的差別,用藥需順應四季,這些知識是需要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