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點擊上方關注「中國國家地理」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冬季的高原,清冷而寧靜


乾枯的草木、裸露的岩石、細碎的砂礫


一切生命似乎都褪去了朝氣蓬勃的模樣


在風中收斂鋒芒,積蓄力量

但,如果你繞到岩石側面,細細觀察


就會發現一抹亮麗的橙色


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就是地衣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石上色彩斑斕的斑斑片片、森林中如輕紗簾的掛掛松蘿甚至雪線附近苔蘚中細針狀的雪茶,它們都是地衣。這是一類由微小的綠藻或者藍藻與絲狀的真菌構成的共生生命體,從赤道到兩極,從高山到海濱,從森林到荒漠戈壁,地衣幾乎無處不在。


它們可以生存在各樣極端環境中,卻唯獨不能忍受城市空氣的污染。地衣可以作為環境的指示——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千萬年漫長時光磨礪出的死黨


地衣也許是組成最奇特的一類生物,因為每「種」地衣竟包含了兩類生物: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和一種真菌。不過不是任何一種藻類和真菌都能拼成地衣,只有經過了千萬年漫長時光考驗和磨合的死黨種類才能愉快地在一起。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4月


這是某種殼狀地衣的橫剖面,通過顯微鏡的放大,大致能夠看得出它的結構:外部的皮層細胞緻密緊湊,如同外牆;牆的內側是較舒松一些的藻類細胞;藻類細胞之間,或是更靠內側,是細長的菌絲,這是地衣之中共生的真菌的主要成分。

這對死黨,有著非常緊密的互利共生關係。


真菌扮演著挑大樑的角色,地衣的外形主要就是由它決定的。真菌為了照顧好微小的藻類,使它免受乾旱大風之苦,就把藻類包裹在了自己的體內,藻類又特別喜歡光照充足的地方,於是真菌就把它安排在靠近上皮層的地方,還把吸收到的水分和礦物質也提供給它;藻類為了報恩,把自己光合作用產生的糖類源源不斷回饋給真菌。這樣一種優勢互補的共生,使地衣具有了驚人的生命力和抵抗力。如果把這兩種生物分開,藻類雖可艱難存活,真菌則會被活活餓死。


上天入地的「星球開拓者」


在高等植物難以生存的環境中,地衣首當其衝,侵入不毛之地。它們可以分泌一種地衣酸,這種弱酸可以把碳酸鹽質的岩石啃噬為碎屑。不要小看這些微薄的石屑,它們可以孕育苔蘚,甚至一些生命力強的高等植物,漸漸地高山之巔被地衣開墾出一片片空中花園。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4月 攝影/彭建生


那拉錯是位於南迦巴瓦峰西南的一個高山湖泊。湖畔不遠處,杜鵑和高山柳等高寒植被構成的灌叢中,一片白色的枝狀地衣在綠葉和枯枝中顯得格外醒目,彷彿轉湖的朝聖者敬奉聖湖的哈達。


在號稱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上,地衣毫不張揚地生存了下來。它們似乎比其他生物更加能夠忍耐嚴酷的環境——不僅是高山,在極地的嚴寒風雪抑或沙漠戈壁的炎熱乾旱中,地衣也都分布廣泛。


相傳,在熱帶荒漠中生長的地衣,甚至被古埃及人專門收集起來,進貢給法老王,當作保存木乃伊時的添加劑,既可防腐,又能消除異味。如此看來,被封存在金字塔中的某些地衣,或許比法老王的木乃伊更為古老。地衣甚至可以挑戰大氣層外的世界,近年來歐洲在嘗試向太空輸送地衣,據說我國的「神舟」飛船也曾搭載裝有地衣的玻璃培養皿。如果地衣能夠在類似月球和火星的表面成活,太空中或許就會出現我們新的家園。


小小的身軀,竟然很美味


在中國西南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很多登山者已經開始感覺呼吸不暢,而這一高度對於一些種類的地衣來說,剛剛到達其分布的下限。比如著名的雪茶就是高山地衣的一種,它們生長在地面,彷彿空心的草芽,大小形態與茶葉相仿,顏色如雪山般潔白。相傳雪茶內含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具有安神養心、清熱解毒之效,因此被許多熱衷養生的人「寄予厚望」。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4月 攝影/牛洋


在清人趙學敏編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有關於雪茶的記載:「出滇南,色白,久則色微黃,以盞烹瀹,清香迥勝,形似蓮心,但作玉芽色耳。」


雪茶入水,白色碎枝並未像尋常的茶葉那般,隨著水的浸潤舒展開來,而是依然保持著原來的姿態,如同高原上冷峻的環境一般,容不得半點鬆弛。泡過雪茶的水飲入口中,所謂的「清香」沒能感覺到太多,反而是大地的氣息更加濃重,說是灰土的味道,卻也不盡然,比灰土的滋味深沉一些,也比枯枝的味道厚重,是一種需要細細品味的感覺。


與雪茶不同,有些地衣可是憑著紮實的口感和味道俘獲了人們的胃和心。法國有可口的地衣巧克力糖;在北非和東南歐,人們還把幾種地衣磨成粉,用來烘製地衣麵包。而在吃貨雲集的中國,地衣們也沒有讓人失望。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中華遺產》2015年5月 攝影/陳輝州


石耳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徽菜中著名的「黃山雙石」就是以石雞和石耳為主材,小火慢燉而成的菜品,既清淡又滋補。


石耳的營養很豐富,它們生長在懸崖或陰濕的岩石上,專門有人在懸崖上方系了繩索,將自身垂直吊在半空,收割了石耳,販售以供家用。石耳看起來很像黑木耳,不同之處在於底面有一層絨毛。連李時珍也稱讚它「勝於木耳,佳品也」。


在滇西北,做涼拌菜的「肺衣」同樣是地衣的一種,大理的白族人民稱之為「青蛙皮」。肺衣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例如樹兜蘚,肺地錢,肺苔蘚等等。


除了好吃以外,肺衣曾近因為長相(據說像肺),被認為可以治療與肺相關的疾病。肺衣有著傳統的藥用歷史。在中醫里,肺衣的地衣體被稱為老龍皮,有消食健脾,利水消腫,祛風止癢等作用。而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地衣提取物的一些藥用性質。


滇金絲猴眼中的「萬條垂下綠絲絛」


在橫斷山區濕潤的叢林中,松蘿幾乎處處可見。它如青紗般披掛於雲杉、冷杉等高大樹木的枝條上,讓幽暗的森林玄幻曼妙。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4月 攝影/王辰


取一段松蘿到手中把玩,你會發現它柔軟而極具韌性。鮮嫩的松蘿灰綠如絲,絲上密生著無數垂直的小枝,卻無法辨別何處是根,何處是莖,何處是葉,更見不到松蘿開花。究其身份,松蘿雖為綠色,卻非植物。它也是地衣的一類,金絲猴常取之為食。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4月?攝影/楊崢


別看金絲猴們吃得津津有味,如果你也取下一把松蘿塞到嘴裡嚼一嚼,就會發現金絲猴對於美食的想像力遠遠超乎你的意料。初入口,寡淡無味;仔細一品,甚至有一股刺喉的乾澀,可以說,吃松蘿和吃樹皮並無多大區別。


那麼問題來了,金絲猴們為何如此鍾情於松蘿,甚至把它們當做冬日的主食呢?


與鮮果和嫩葉相比,松蘿雖然沒有鮮美的味道和清脆的口感,卻勝在不受季節限制,隨時都能提供充足的能量。作為附生物種,松蘿僅靠基部附著在樹上,便於採集。與裸子植物成熟的葉片相比,松蘿纖維含量更低,更易於消化。豐富的維生素D,也是非常不錯的營養來源。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見到了地衣,就等於脫離了城市,到達了真正的荒野。地衣對空氣中的污染物格外敏感,極低濃度的二氧化硫就可讓周圍各種類別、各種形態的地衣悉數死亡。


也許正因為如此,因為地衣對都市污染的極度敏感,也因為地衣對自然中惡劣環境的堅強耐受能力,如今越來越多追求健康的都市人,才會接受商家關於地衣類產品有益健康的宣傳辭令。誠然,地衣可謂一類神奇的生物,但依靠取食地衣來維護的健康,和金絲猴咀嚼乾巴巴的松蘿又有多大的差異呢?


小彩蛋

有它生長的地方,才是純凈的荒野



石蕊


岩石表面這一根根如「紅頭火柴」的生命也是地衣的一類,其實它的名字大多數人並不陌生——石蕊。在17世紀中葉,英國化學家波義爾從這種地衣中提煉出一種藍紫色的粉末,它遇酸變紅,遇鹼變藍。直至今日,從地衣中提煉出的石蕊試劑仍是化學實驗中最常用的酸鹼指示劑。攝影/王辰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4月刊


《博物》2009年12月刊


精選內容 別錯過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鄉村漸行漸遠,活在離鄉人的記憶里
你咋不上天呢?
堪察加火山檔案
《鬼趣圖》:在人與鬼之間徘徊
每個夏天都有一場難忘的狂風暴雨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有一種在農村野地里生長的草籽,在中醫里是強腎助陽的極品,作用真不少
家裡一點陽光沒有的地方也能生長的植物,就屬它長得最好
這6種植物不挑地方生長,陰暗的地方也長得很好
地里生長的一種野菜,有強腎的功效,城裡人想吃就要在農村有「關係」
這種廢墟里都可以生長的野菜,它的功效也是很強悍!
同樣的花卉,為什麼有的生長旺盛,有的卻把它養死,原因在這裡
在農村生長的一種植物,它結出來的東西有著壯腎的奇效,很多人卻不吃
這些野蠻生長的大樹,到後來什麼奇怪的姿勢都有
這個地方的多肉植物隨處可見,這才叫野蠻生長!
莊稼地里生長著的這樣野草,農民想方設法除掉它,卻是補腎聖品
這才是多肉本該的模樣,野蠻生長
這生長在山坡草地的植物,它可是味很好的中藥材呢,就連老中醫都對它愛不釋手哦
生長在大山之中的一種野草,有著強腎壯腰膝的功效,卻被人踩在了腳下
實拍:生長快的路邊野草,讓農民痛恨,卻是一味效果顯著的中藥
南方農村的樹上生長著「鼻涕果」,當地人稱只有落地的才能食用
這些樹當中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卻可以在嚴酷環境下逆生長
鍛煉能讓你的皮膚逆生長?這是真的!
我的「野蠻生長」,做個特別的人
山上生長的野果,小時候一抓一大把,現在都沒有了,具有強腎助陽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