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8大黃芪食療便方,補益調補的佳品

8大黃芪食療便方,補益調補的佳品

8大黃芪食療便方,補益調補的佳品


四川成都 孫清廉

「孤燈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髮敲簪羞彩勝,黃芪煮粥薦春盤。東方烹狗陽初動,南陽爭牛到作團。老子從來興不淺,向隅誰有滿堂歡。」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一年立春於病中招待朋友時寫的一首詩。詩中黃芪是一味人們熟知的補益良藥,也是食療佳品。8大黃芪食療便方,補益調補的佳品

古時芪字寫作耆,《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耆,長也。黃芪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在歷史長河中,黃芪不知為多少患者解除了病痛,這有歷代大量醫案可供查考。據記載,1920 年秋,胡適患消渴病,請北京協和醫院診治,當時西醫認為已「無葯可治」,朋友勸其改請中醫,而胡適卻說「中醫治病無科學根據,不足憑也,何況西醫也已束手。」然而經當時北京名醫陸仲安先生以黃芪湯(《千金方》黃芪湯)治之,方中大劑量使用了黃芪,結果消渴治癒。胡適不得不從內心發出讚歎,有必要「使世界醫藥界漸漸了解中醫藥的真正價值」。

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的根。主產于山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四川等省,春秋二季採挖,去鬚根,洗凈切片晒乾,生用或蜜炙用。黃芪性甘溫,入脾肺二經,具生髮之性,有益氣補中、固表止汗、昇陽舉陷之效。益氣可生血、氣升則水自降,所以又能鼓舞正氣以托毒排膿、溫運陽氣以利水消腫。如金代醫學家張元素指出,黃芪作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聖葯,五也。」因此,臨床凡脾肺氣虛、中氣下陷(子宮脫垂、內臟脫垂)、頭眩氣短、乏力懶言、食少便溏、陽虛畏寒、久瀉脫肛、氣不攝血、崩漏便血、自汗盜汗、氣虛血痹、半身不遂、癰疽腫毒由於氣血不足久不潰膿或潰久不斂,以及氣虛不運的小便不利、皮膚水腫、心悸氣促等症,皆為要葯。惟本品功偏溫補,易於助火,故凡表實邪盛與陰虛陽亢及氣滯濕阻、』消化不良、外瘍初起等均不宜用。

8大黃芪食療便方,補益調補的佳品

現代研究表明,黃芪含有糖類、黏液質、膽鹼、甜菜鹼、氨基酸、葉酸等。黃芪的有效成分有抗病毒及調節免疫功能,對干擾素系統有激活作用,並有改善內皮細胞生長及增強心肌收縮和保護心肌之作用。對因疲勞或中毒而陷於衰竭的心臟,其強心作用更為顯著;黃芪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並能降低血壓(但對肝陽上亢表現者不宜用),降低血糖(武漢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揭示,黃芪多糖可通過改善肝臟的內質網應激來減輕內質網損傷,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胰島素信號蛋白合成量和活性,從而發揮抗糖尿病作用)和對抗腎上腺素;黃芪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對正常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提高淋巴細胞的表面抗原性,激發實驗動物的網狀內皮系統;口服或注射黃芪製劑,均證明有強心利尿、抗腎炎作用;黃芪在降低生理性尿蛋白方面有很大幫助。由於黃芪能擴張血管,使久壞之肌細胞恢復活力,故可治慢性潰瘍癰疽;此外,黃芪還有類性激素作用及興奮中樞神經作用,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之功效。體外試驗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有抗菌作用。總之,黃芪不但有滋補強壯、扶補正氣,增強與調節免疫之作用,還有保護心肌、加強心肌收縮、強心利尿、降低血壓、降低血糖、降低生理性尿蛋白、抗病毒、抗腎炎、保護肝臟、抗菌等多種功效。

由於近代對黃芪藥理研究作用的增多,使黃芪的應用範圍明顯增加。除上述五大方面外,現代還常用於降低血糖:治療糖尿病,臨床多與山藥、花粉、麥冬、五味子、枸杞子等配伍。如祝諶予降糖基礎方就以黃芪為主葯(黃芪、山藥、麥冬、五味子、生地黃、茯苓、蒼朮、元參、生龍骨、生牡蠣、五倍子);益氣強心:現代最常用於對病毒性心肌炎、心臟虛衰等症的治療。研究表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以口服黃芪沖劑療效最佳,每次1 包(每包含黃芪生葯16.5 克),每日2 次。

感冒、過度疲勞等常使心肌炎、早搏、心臟病心悸、胸悶、乏力等癥狀加重。對上述諸症筆者常以黃芪為主葯,根據辨證需要配合丹參、桂枝、茯苓、人蔘、五味子、麥冬、苦參、酸棗仁、當歸、龍眼肉、百合、龍骨等加減治療,療效可靠;降尿蛋白:常配山藥、白朮、茯苓以及補腎藥物用於慢性腎病(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蛋白尿的治療,均有較好功效。下面向大家介紹數種以黃芪為主葯的常用

食療便方:黃芪歸棗飲黃芪 15 克、當歸10 克、大棗10 枚,水煎服,每日1 劑。治療有氣虛、血虛與貧血表現者。

黃芪人蔘粥炙黃芪 18 克,加水適量煎30 分鐘,取清汁與粳米100 克煮粥。粥成加人蔘末3克,再煮一二沸,加少量白糖,食粥。有健脾胃、抗衰老之效。適用於勞倦內傷、年老體弱、體虛自汗、慢性泄瀉、食欲不振、氣虛浮腫等症。

黃芪小麥粥黃芪 15~30 克,防風10 克,白朮12 克,加水適量煎取清汁,與粳米80 克、浮小麥30 克,共煮粥,粥成食粥(可加糖可不加糖),治療陽虛自汗和預防感冒療效好。若治療盜汗則將上方去防風、白朮換當歸、生地黃各12 克。

黃芪阿膠粥阿膠 10 克打碎,烊化備用。取黃芪30 克,當歸15 克,加水適量煎取清汁,與粳米100 克,大棗10 枚,花生米15 克共煮粥。粥將熟軟時,兌入阿膠汁,再煮數沸,加糖少量,食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良效。

黃芪烏雞煲烏骨雞一隻去毛與內臟,切塊,置砂鍋中,加黃芪30 克、枸杞子30 克、大棗10 枚,然後加水和蔥、姜等調味品適量,燉熟吃肉喝湯。有補脾益氣、益腎養血之效,對年老體弱、自汗盜汗、月經不調、頭暈目眩等表現者有較好調補功效。

黃芪羊肉湯黃芪 30 克,當歸15 克,羊肉500~800 克、大棗10 枚,加生薑、蔥等調味品共燉。是冬季氣血兩虛、陽虛怕冷、身體瘦弱和有貧血等表現者的進補佳肴。

8大黃芪食療便方,補益調補的佳品

黃芪鯉魚飲黃芪 30 克,鯉魚1 條(200~300 克),加水適量,並加調味品隔水燉服。對治療產後體虛、乳少以及營養不良、腎炎浮腫(冶療腎炎一定要少放鹽或不放鹽,若不放鹽可適當放些糖醋)有較好功效。

黃芪鴿子煲黃芪 30 克,枸杞子30 克,天麻10 克,乳鴿1 只(去毛與內臟,洗凈、切塊),放砂鍋內,加水與調味品適量,隔水燉熟,吃肉喝湯。對腎氣不足、貧血、病後體虛、頭暈目眩表現者,有調補之效。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活學活用!老中醫從五種體質出發治療甲亢經驗分享
女性朋友們,你的卵巢還好嗎?
石寬:皮膚病在他手中不再難治
著名肝病名家王鴻士治療肝病的「三大法」
反流性食管炎經常吐酸胸痛,中醫通陽法治療經驗分享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補益之劑:消散積滯、補益脾胃的藥方
補益佳品看靈芝
秋季進補宜食用的五種補益粥
冬季最補益之品,氣血雙補之王,做成藥膳益腎補精、潤肺止咳
食物的補益作用,填補精髄,延緩衰老
飲食養生的四種補益方法及六大原則
兩款食譜能補腎 補益脾腎的食譜
三種食物能補腎 補益脾腎食材
春食蠶蛹食療方 補益肝腎防體虛
補益肝腎、補血滋陰、抗老益壽 吃這些就對了!
滋補益氣的養生食品奶湯鮮核桃仁
阿膠固元膏抗疲勞佳品:滋補益壽,烏黑頭髮
西域上貢珍品!歷代補腎壯陽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
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
乾隆慈禧的養生術:拋棄「仙丹」,多吃補益品
男性適合的補益藥物 能夠補腎壯陽
食葯同源,每周食用,補益作用
「食療葯膳」淮山枸杞子燉瘦肉,補益肝脾、舒肝健胃
這8種營養美食,貧血者應長期食用,補益氣血美容養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