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低血糖新知

低血糖新知

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低血糖都是疾病管理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低血糖發作的常見癥狀包括:顫抖、心動過速、飢餓感、認知障礙、頭暈。低血糖還可能導致患者的急性損傷,尤其是在發作時產生了跌倒、車禍或其他損傷時。




美國2017年糖尿病診療指南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發布了2017年版糖尿病診療指南,對低血糖做了新的分類(見表1),將自我血糖監測(SMBG)、不少於20分鐘的動態血糖監測(CGM)或實驗室血漿血糖檢查的血糖值<

54

毫克/分升(

3.0

毫摩爾/升)作為診斷臨床顯著低血糖的標;血糖警戒值是≤

70

毫克/分升(

3.9

毫摩爾/升),該值與癥狀性低血糖發作相關。
























表一

低血糖分類


級別


血糖標準


描述


血糖警戒值(

1

級)


≤70毫克/分升


(3.9毫摩爾/升)


需使用快速升血糖的碳水化合物糾正低血糖,並調整降糖藥劑量


臨床顯著低血糖(

2

級)


<54毫克/分升


(3.0毫摩爾/升)


提示發生了嚴重且具有臨床重要性的低血糖


嚴重低血糖(

3

級)


無特定血糖臨界值


低血糖伴嚴重認知功能障礙,需要他人幫助




聽聽專家怎麼說


針對此分類,《糖尿病天地》特別採訪了哈爾濱醫科醫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的匡洪宇教授。


《糖尿病天地》

ADA2017

年的糖尿病診療指南將臨床顯著低血糖的標準改為血糖值<

54

毫克/分升(

3.0

毫摩爾/升),而以往的很多指南都將使用降糖葯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切點定為

3.9

毫摩爾/升,您怎樣看待這一變化?


匡洪宇教授

:低血糖診斷血糖值的下調不僅有助於提高達標率、減少低血糖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也有助於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但治療時我們要兼顧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於老年、兒童、肝腎功能受損等易出現低血糖的高風險人群,不建議下調血糖值,主要是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大,下調標準後會導致糾正時間縮短,增加風險;而兒童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的自我感知能力較弱且低血糖對其危害更大。


《糖尿病天地》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有人提出當出現低血糖癥狀,而無法立即進行血糖檢測時,可先按低血糖治療,也就是寧高勿低,那麼生活中,患者是根據血糖值還是自我感覺來治療呢?比如,可能有些患者血糖還不到

3.9

毫摩爾/升

就出現心慌出汗等癥狀。


匡洪宇教授

:理論上應該按照血糖值來診斷和治療低血糖,但是在不能及時測血糖的情況下,建議「寧高勿低」。




如何恢復機體低血糖預警能力


預防低血糖是糖尿病管理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兒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識別糖尿病癥狀和表達自我需要的能力較低,因此,這兩類患者更易發生臨床顯著低血糖。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健康教育、飲食干預(例如睡前吃適量零食來預防夜間低血糖),運動管理、調整治療方案、血糖監測、常規臨床監測均能使患者獲益。

SMBG

CGM

都是識別低血糖發作和評估低血糖治療效果的必要工具。糖尿病患者應了解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例如空腹檢查、推遲進餐、劇烈運動期間或劇烈運動後、睡眠期間。因此,糖尿病患者保持降糖藥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和運動量之間的平衡尤為重要。


1

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發生無癥狀性低血糖,則會對血糖控制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危害。臨床觀察顯示,如果適當放寬血糖控制標準,能夠連續幾周避免低血糖發作,很多患者的無癥狀性低血糖情況會得到改善,即機體恢復「預警能力」。因此,經常發生低血糖或經歷過無癥狀性低血糖的患者應適當放寬(短期放寬也有益)血糖控制目標。






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糖尿病患者有所幫助,可以轉到朋友圈或轉給需要的人。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本微信公眾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天地 的精彩文章:

洋為中用,迎接飲食大「烤」
關於「OGTT」的那些事
糖友穿衣謹防「三緊」
我們健康的源泉——太陽光
吃藥不可忽視的 5個細節

TAG:糖尿病天地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快速學習一門新知識的清單
趣味新知 讓你耳目一新
墨語新知——五人水墨作品展
飲食新知:六種水果和蔬菜你不該剝皮
飲食新知:別讓溫度傷了營養
飲食新知:5種水果加熱著吃營養更高
新媽新知:3招讓你妥妥地恢復子宮元氣
科技新知:海水變燃油,一個大膽而又重要的嘗試!
養生新知 宵夜與胃癌有無關聯
「新知」不可置信的冷知識集錦,快來漲姿勢!
糖尿病也有「蜜月期」,這樣的新知不容錯過!
白領新知:大蒜髮芽營養翻倍
新知閱讀緣何在清末民初「種瓜得豆」?
她是一隻渴望吸取新知的安靜小兔子
新知丨怎樣看清太陽的臉?
科研新知:黃瓜能有效防止脫髮,但要注意搭配!
生活新知 口苦燥熱,快給你的腸道洗洗澡吧!
生活新知|骨質疏鬆病人能做脊柱手術嗎?
脊柱學界新知薈萃?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