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建強:日本人對漢字的執念

姜建強:日本人對漢字的執念

姜建強:日本人對漢字的執念



文 | 姜建強

日本前衛藝術家,87歲的草間彌生生涯最大個展「我永遠的靈魂」,已於2月22日在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拉開序幕。東京的山手線車廂內,主要大街的廣告牌上,早早張貼了個展的海報。海報上醒目的「草間彌生」四個大字中的「彌」字,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為什麼要用舊體的「彌」而不用表記日本歷史「彌生時代」的「彌」?顯然,拿「彌彌/彌彌」作視覺對比的話,更具張力,更具前衛的不應該是「彌」而應該是「彌」字吧。看來草間也是玩弄漢字的高手。


從這個視角出發我們會有趣的發現,著名的政治家叫小沢一郎,著名的指揮家叫小澤征爾。一個「沢」字,一個「澤」字,雖然讀音相同,但「小澤」更中國化,「小沢」更日本化則是不爭的事實。著名的女演員叫萬田久子。「萬」與「萬」有雲泥之差。張嘴可以喊「萬歳」,但名字要起「萬」字體。著名的播音員叫櫻井良子。之所以不用新體「桜」,就在於舊體「櫻」有二個寶貝的「貝」,女人更喜歡。著名的作曲家叫團伊玖磨。如果有人將他的姓名寫成団伊玖磨,他就生氣。為什麼生氣?他說舊體「團」字裡面是個「傅」字旁,他喜歡這個字而不喜歡「団」字裡面的「寸」字。著名的作家叫內田百閒。一個「閒」字一個「間」字,差異在於「月」與「日」。看來內田喜月不喜日是肯定的。


日本推理女作家高村薰,在1990年獲直木獎。幾年後她將自己的「高」字改成「髙」字。但一般日語打字機又打不出這箇舊體「髙」字,因此她又改回「高」字,一時成了文壇話題。倖田來未是日本著名歌手。她故意不用略字的「來」而用舊體的「來」來命名,使得這個本來已經被日本人忘記的「來」字,一下人氣十足。而且這個「來」與「未」搭配,使得原本「未來」的語順被顛倒成「來未」,則更顯意味。於是日本人紛紛仿效,冒出不少山本來未,森山來未等。用「人」字對稱左右的「來」字,有人上人之感,顯然是這個字人氣的主因。


當我們抱著簡與繁的漢字意識,走在新宿的街頭,你就會發現「紀伊國屋」「英國屋」等商店名的表記。用舊體字的「國」而不用當用漢字里的「國」,表明店主在戀舊的同時,也想高揚一把歷史感和高級感。這裡,漢字的「國」又成了營銷的手段。你說奇妙不?

原本是「螢」字。如類似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經典歌曲,日本在明治時代則表記為《螢の光》。但這個「螢」字被 1981年的常用漢字表收編的時候,與「栄」「営」一樣,簡化成了「蛍」字。但現在的日本人在表記「ホタル」(螢火蟲)的時候,還是喜歡用「螢」字。雖然日常生活中的「蛍光燈」不可更改地用了「蛍」字,但二個「火」的「螢」,在暗黑中發光發亮,倒也是螢火蟲形象的再現,故日本人喜歡之。


「龍」也是在日本的常用漢字表裡簡化成了「竜」字,但「龍」字人氣不衰。特別是用在人名和店名上更是如此。如作家村上龍。如坐落在港區六本木上的米琪林三星店「龍吟」。還有「鳥龍茶」。日本人沒有舍「龍」取「竜」表記「鳥竜茶」,這一方面固然顯現出日本人對中國漢字的尊重,另一方面「龍」字本身也表現出圖騰般的幻想感覺,令日本人喜歡。從這點看顯然「龍」比「竜」更人文。雖然現在日語漢字組合如「恐竜」「竜巻」「竜田揚げ」等多用「竜」字而不用「龍」字,但記憶層里的「龍」字形象,則難以揮發。


同理,舊體字的「櫻」也深受日本女子大學生的歡迎。比起略字「桜」,「櫻」更具淑女形象。當然電影《櫻の園》在1990年的上映,也助推了這種優雅。「橫浜」是現在日語的城市表記,但「橫濱」的過去式,令日本人想起戰前橫濱港的異國情調。所以在橫浜·元町商店街,還能經常看到「橫濱」的浪漫。「大坂」,大阪人嫌「土」字旁太土氣,便改成現在的「大阪」表記。日本的電視台曾經做過調查,發現電視「哲學」講座,如果將「哲學」寫成「哲學」,報名的人數就大不一樣。大學招生,如果將「大學」表記「大學」,報名的人數也會增加。看來,筆畫多,有的時候還真能撩撥人的繁雜的心緒。


對人的「おもう」,只能表記成二種帶漢字的組合。如「思う/「想う」。前者是表內字,後者是表外字。但「思」與「想」,日本人將其分離使用。所以笛卡爾的哲學名句「我思故我在」,日語的公認翻譯是「我思う故に我在り」(われおもう/ゆえにわれあり)。用的是「思」而不是「想」。


東京都墨田區兩國有座大相撲的國技館。相撲的最高級別是「橫綱」(よこつな)。但在國技館的邊上有一條「橫網」的小道名。很多人都以為這也讀「よこつな」。但是錯了。讀「よこあみ」。再仔細看,一個「綱」字,一個「網」字,綱網與網綱,還是有異的。顯然,舊體字有一種使用時的「穿鑿」萬物之感,用來表示一些特殊的情感似乎是恰到好處。這如女演員大塚愛在2006年主演《戀愛寫真》,電影名中的「愛」與「寫」都用了舊體字,感覺上就與《戀愛寫真》不一樣。從源頭上看,日本的舊體字大都是借用《康熙字典》體為主的表記。用中國人大清王朝的《康熙字典》,表現代日本人的情感。說明情感這東西,即便過去了百年千年,它在底部的某種不變性或恆定性,實在令人驚訝不已。這如同戀情一般,千年前的戀情與千年後的戀情,還不就是《源氏物語》的昨天與今天?

姜建強:日本人對漢字的執念



野村證券是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請注意看這個「證」字是舊體,新體的「証」字則在一般泛論「証券會社」中使用。一個公司用不同的證/証,怪怪的同時凸現執著,對漢字文化的執著。都知道「罐」字在日本用新體「缶」字。但日本有一家公司名則叫「日本製罐」。不用「缶」而用「罐」。慶應義塾大學是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學。應該用「応」還是應該用「應」?在大學裡還有一番爭論。最後還是傾向於「應」字。理由是「慶」字太重「応」字太輕,不協調。如果是「慶應」並列,就輕重如一了。日本皇太子妃就讀過的田園調布雙葉學園這個女子校名,棄「雙」選「雙」,顯然是想表現什麼象徵什麼。


文藝春秋是日本著名的出版社。雖然有「芸」的新體字,但老牌的出版社還是不棄「藝」字。誠實的「實」,中國人的簡體為「實」,日本人的簡體為「実」,在結構上,誰的漢字更有對稱美?「広/廣」,哪個更耐看?《朝日新聞》有段時間喜歡將「黙禱」寫成「黙禱」,將「冒瀆」寫成「冒涜」。這種擴張的新字體曾經遭受到讀者的批評。而《讀賣新聞》將「渡辺」寫成「渡邉」,則贏得一片讚揚聲。看來日本人還真戀舊,還真有鄉愁。順便提及的是,日語「辺」字至少有65種寫法。


「纐纈」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一種印染方法。一般寫成「絞纈」也是可以的。但考慮要與「纈」字相配,便造字「纐」成「纐纈」(こうけち/こうけつ)。生出了左右對稱的自然美感。「繧繝」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印染花紋,也是一種繪色。原本表記為「暈繝」,但後來動「整形」術,成更美觀的國字「繧繝」。「僥倖」寫成「僥倖」是為了繁雜的漢字美。車輪發出的不和與摩擦日語叫「軋轢」(あつれき)。中文用「傾軋」表記。看看日本人寫「轢」字,也有一種樂感。惡言中傷被日本人表記成「罵詈讒謗」(ばりざんぼり),看了這四個漢字,你是想罵人呢還是被這種氣勢擊退?「髣髴」(ほうふつ)給人鬍鬚滿面的形象。這個形象也就將人的真面目給隱藏了,故「彷彿」的意味用語也就出來了。我們現在用彷彿,日本人用髣髴。看來還是日本人更喜歡整形過的漢字。漢字的本家,有的時候會心情不佳或心懷不滿,但萬物在於一個「造」字。我們為什麼不造呢?

「行春や鳥啼魚の目は淚」(草草春將歸,鳥啼魚落淚)。這是芭蕉的名俳。注目的是芭蕉在這裡用了「淚」字而不是「涙」字。此外,芭蕉還用過「離別の淚」。芭蕉為什麼喜用「淚」而不是「涙」?原來,據《角川新字源》里的定性,「淚」為別體,「涙」為正體。所以「淚」是異體字。井原西鶴以《好色一代男》為代表的23部作品,也都是用「淚」字。1816年(文化十年)的《早引節用集》里,「なみだ」的日語發音對應漢字有「涙/淚/戀水」三種。看來,是「淚」而不是「涙」更具日本式。最為極端的是,松尾芭蕉有一首完全用漢字羅列的俳句:「奈良七重七堂伽藍八重桜」。


都是沉甸甸的東西。「奈良七重」是歷史之重,「七堂伽藍」是佛教之重,「八重桜」是文化之重。所以芭蕉用了11個漢字來表現。那就重上之重了。芭蕉的另一首名句:「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古池青蛙水音。漢字思維組合的構圖。這個構圖正好與日本人的「もう時間です」的隨意度相吻合。「もう/時間/です」,既是開首的出發時間,也是考試結束的終了時間。於是考生看手錶,發出「あ、もう時間だ」的自語。這個自語,也正如京極夏彥在《鐵鼠之欄》小說里念真言經的自語:「每日每日帰命不空光明遍照大印相摩尼寶珠蓮華焰光転大誓願」。


日本每年的漢字能力檢定(漢檢),應試者從5歲到94歲不等。要求掌握相當量的漢字音訓讀法和書寫。僅這點而言就有相當的難度。如前幾年有道一級考題是看漢字標讀音:櫺/髫齔/黜陟。你看,難度大吧。我們漢字的本家都不能保證能標上正確的中文讀音。這三個日語讀音分別是:れんじ/ちょうしん/ちゅっちょく。


再如看讀音標漢字:ウダツ/コハク/ツッケンドン。答案分別是:梲/琥珀/突慳貪。當然漢檢少不了的是和制漢字。如鳥名的「鶫」(ツグミ)字,如一種職業的「錺」(カザリ)字。其中有一題是「元旦にハラカの奏を執り行う」。要求將「ハラカ」寫成漢字。答案是「鰚」。這裡的難度有二個。一個是要知道有這麼一個漢字的寫法。一個是要知道這個禮儀的由來是平安時代的大宰府向朝廷獻上的一種魚,朝廷再等到元旦這天向天皇獻上。這也就是說,既要漢字知識豐富也要懂日本古代史才行。就是這樣有難度的一級考試,及格者中不乏10歲到20歲的青少年。這就表明日本人對漢字的興趣與熱情。

姜建強:日本人對漢字的執念



語學家加賀野井秀一說,他的工作單位寫成英語的話是:


「A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uo University.」


如用漢字表示:


中央大學理工學部。


簡單吧,八個漢字。


其實,日語也是繁瑣的。如:くわしいことは會ってから決めましょう。


如用漢字,只需四個字:委細面談。


而日本報紙的廣告更為簡潔,將四字再省去二字,留下:細面。


(本文題圖為:2016年日本年度漢字)


【作者簡介】


姜建強|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漢字本家的困惑:日本人是戀舊還是戀情
鞠白玉:那些僅靠雙手勞作的人告訴我們的生存哲學
野島剛:日本,留不住外國勞動者
總有一種力量,讓走出冤獄的陳滿受騙上當
廖偉棠:立身不必謹慎,為文且須放蕩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姜建強:喜歡被人議論的日本人
姜建強:從幾個維度看日本式的道德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姜建強:西洋馬桶還是日式馬桶?困擾日本思想家百年的問題
姜建強:超越性別限制的日本歌舞伎
姜建強:下流日本成了中國有錢人的後花園
姜建強:喜歡金子美鈴的人,都是內心柔軟的人
姜建強:日本專家認為,再有100年也無法攻克癌症
姜建強:日本作家多有錢,看看村上春樹的收入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