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作為日本文化的代表,天皇是謎一般的存在。日本天皇在世界帝王歷史上堪稱特例,「萬世一系」以迄於今,對日本的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日本學者認為,「天皇及天皇制的問題是日本史各個側面的聚焦之處,在此意義上毫無疑問是日本史研究的終極問題。」對於天皇家的歷史,有的讀者調侃道:「貴圈不是一般的亂。」旅日學者姜建強先生「八卦起來可不比娛記差」,他撰寫的《大皇宮》期望以通俗的筆墨、解謎的方式講述天皇家的故事。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姜建強先生在東京接受採訪


澎湃新聞:您最初為什麼想研究天皇家史?除了覺得天皇在日本歷史上佔據要津,且對外神秘,還有什麼是您特別感興趣的?


姜建強:現在我們談論日本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談論日本的文明。我在《另類日本史》里就說過,日本文明有三大要素:一是天皇,二是多神,三是怨靈。這三個要素中,天皇又佔據主要地位。日本文明與中國文明相比,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我們概括中國文明的話,也可以得出六字三要素:皇帝、漢字、都市。所以,我們研究日本歷史也好,談論日本文明也好,天皇是離不開視野的。反觀國內的研究,不能說對天皇沒有研究,如王金林先生的《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構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就是從日本的民族性著手解構天皇制的一本有水準的專著。但國內更多地是在教科書似的論述日本史的時候,略帶一下日本的天皇。因此,從量上從質上看都是不夠的。


怎麼寫一本通俗易懂的,同時也把日本皇室幾千年的歷史,輪廓性地反映出來,是不是可以嘗試一下呢?我當時感覺這是可以做的一件事。這樣,通過幾年時間的準備,搜集材料,慢慢形成現在這個框架。《大皇宮》大體就是這麼完成的。

在寫作《大皇宮》之前,我寫過《另類日本史》。我當初主要是對日本歷史感興趣,但在寫作過程中,感覺天皇家史是很重要的一塊。不過在《另類日本史》裡面只有一章專門談論天皇,這顯然是不夠的,覺得有必要以天皇為主題寫一本書。因此在寫《另類日本史》的時候,就留意到一些史料和線索,後來要做天皇的專題寫作,又讀了很多相關資料。比如稱德天皇,一般說她與道鏡和尚發生了一段戀情,並且要把自己的皇位讓給道鏡,但最終並沒有實現。那麼,稱德女帝為什麼要把皇位讓給道鏡?日本的歷史書裡面對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我覺得這裡面應該是有文章可做的,比如「稱德」這個謚號就很奇怪。後來我跑到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去,查到一些相關材料,感覺到稱德女帝把皇位讓給道鏡和尚有初始動機的存在。其實,她是想走一條中國式皇帝的道路,把日本天皇制所持續的血統主義轉向成中國皇帝制的德統主義。所以稱德女帝的生前尊號就是「寶字稱德孝謙皇帝」。注意,不是天皇,而是皇帝。這樣在名號上就跟天皇撇開了聯繫。這對日本天皇家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也是對整個日本的歷史構造和文明的構造一個挑戰。如果成功的話,日本歷史就要完全改寫了,天皇萬世一系的神話就不復存在。這個觀點就是我根據在東大史料編纂所里看到的書類資料而寫的。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傳孝謙女帝的直筆(左)與道鏡的直筆(本文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采自《大皇宮》一書)



澎湃新聞:您剛才提到日本文明的三要素,那天皇、多神與怨靈三者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姜建強:日本人是信奉神道教的。但神道教形成的一個邏輯前提就必須是萬物有靈才行。如果是一神教,那就無法形成神道教。神道教是把除人之外的萬物都看作是有靈有神的存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莫不如此。你說它是宗教吧,日本也有學者說它不是,僅僅是一種信仰。不管是宗教也好,信仰也好,神道教在日本是根深蒂固的東西。而天皇家跟神道教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神道教自稱自己無教祖,但這個無教祖實際上就是技術性的讓天皇不是神但比神更偉大。無疑,天皇家的誕生激發了神道教,而神道教的被設定也為天皇家帶來密室化和神聖化,兩者是捆綁在一起的。


那麼,跟怨靈有什麼關係呢?一般來說,既然是多神,神多了,事情也就多了,故事也就多了。小說家京極夏彥一本本厚厚的鬼怪志,就是多神教的一個產物。如果是一神教,就無法寫。總之,個人的不幸,世間的遭遇,日本人都會將它歸結到怨靈上。用怨靈來解說事象。日本之所以會遍地都是神社,僅東京就有1800多座神社存在,就跟這種怨靈思想有很大的關係。神社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鎮魂。既然不能把你怎麼樣,那就在神社把你供起來,這樣你就稱心如意了,不會再發怒了。把怨靈給鎮住了,世道就太平了,老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從日本歷史看,日本人真的是這樣想的。這是這個文明的特點。天皇、多神、怨靈這三者的組合,就構成了日本文明的三要素。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天照大神


澎湃新聞:搜集材料的過程中,您有什麼收穫?在研究過程中,哪位(或哪幾位)天皇給您印象最深、震撼最強烈?


姜建強:跟中國不一樣,日本古代的史料並不是很多。這與文字傳來之前沒有文字有關係。沒有書寫工具,何能記錄歷史呢?最早有些史料價值的有文字記載的是兩部神話性質的著作,《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就研究日本天皇而言,近幾十年隨著戰後「不敬罪」的取消,日本學者還是出了不少的成果。有的是專門的研究,有的是在日本史里談到天皇。有這麼幾本書我認為是有新意的。比如現任帝京大學特聘教授今谷明的《象徵天皇的發現》《武家與天皇》《室町的王權》。還有一本是講談社出的《信長與天皇》。這本書論證了一個問題:沒有武家要取代天皇自立天皇的。混世魔王信長也是如此。總之這幾本書有一些構架和設想,對我的研究是很有幫助的。另外,有一位宗教學者山折哲雄,他是研究佛教的,也研究天皇與佛教的關係。一般來說,神道教是天皇的本家,從淵源上說,天皇家也與道教有關係。但天皇家是不是與佛教有關係?山折哲雄就從這個角度研究天皇。他在《何為日本文明》一書中解答了這個問題。此外還有遠山美都男的《天皇誕生》;吉田孝的《歷史中的天皇》;村松剛的《日本人與天皇》;長部日出雄的《天皇是從哪裡來的》;中丸熏的《古代天皇與日本正史》等。但是這些書都屬歷史學專著,並不是一個敘事性的概述。比如稱德女帝與道鏡和尚的關係,是不是存在戀情,其實也有各種說法。現在看來,這段史實還是存在的。不過材料都比較有限,這樣我就去跑圖書館,圖書館還不夠,就去一些專門收藏史料的地方。這樣,結合一些公開出版物和史料,還是可以做一些研究的。


實際上管理天皇家的宮內廳,一般也是不接受採訪的。不想把皇室的東西對外公開。從這個角度來說,皇室還是有一定的封閉性的。因為之前有個澳大利亞的記者寫過關於雅子妃的書,中文翻譯叫《雅子妃:菊花王朝的囚徒》,將雅子比喻為東方的黛安娜。灰姑娘走進皇宮,成為囚徒。這本書引發了日本外交部的抗議。有這個教訓之後,宮內廳現在對外的採訪申請一般都是拒絕的。


天皇製為什麼能存續到今天?日本有很多人就這個話題展開研究,我看到的就有七八本。有兩本我感覺不錯的。一本是上田篤《一萬年的天皇》,還有一本是東大教授本鄉和人寫的,書名就叫《天皇為什麼存續下來了》。這兩本書角度不一樣。《一萬年的天皇》是從神道教的角度來寫的,從繩文文化開首到「特殊的日本文化」結束,講了文化與天皇的「雙系原理」。顯然地帶有弘揚天皇精神的傾向,作者可能是比較典型的皇室精神的頌揚者。他的立論根基主要就是神道教,只要神道教不滅,天皇制就永存。往前追,一直可以追溯到天照大神。天上的世界就是天照大神,地上的世界就是天皇。由此推理天皇萬世一系是永續的。東大學者則是從現代理論出發討論這個問題。《天皇為什麼存續下來了》裡面有一條理由,我覺得對我影響是比較大的,就是武家政權與天皇家的相互傾軋與融合,對天皇制永續不滅有相當大的作用。有好多史學家都說,要是織田信長沒有被殺,他很可能會取天皇而代之,但東大這位學者恰恰認為,即使織田信長沒有被殺掉,他也不可能推翻天皇,自己做天皇。畢竟天皇的權威、天皇的不可動搖,在武家傳統上是根深蒂固的。武家雖然可以一統天下,但一般並不會拿天皇怎麼辦。比如鎌倉幕府源賴朝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拜見天皇。後來室町幕府、德川幕府基本上也是遵循了這一路線。

說到印象比較深的天皇,稱德女帝是一位。一方面她有自己情感的表露,對一個和尚流露出心意,感覺她有自己的東西,不是一個公式化的臉譜化的人物。另一方面,她想用中國模式取代日本模式,走另一條新路,打破原先的方向。所以對她印象比較深。還有一位,就是後醍醐天皇。這位後醍醐天皇精力過人,智慧也不錯,他想從武家那裡收復權力,從武士那裡收回土地,歸天皇一人所有。如果成功的話,日本歷史也要改寫,明治天皇的大戲就要提前上演。如是這樣,明治維新估計也就不會發生。歷史真是充滿了偶然。可以說,後醍醐也是天皇家史上的一個另類。被稱「異形之王」。現在的明仁天皇,給日本國民、給我們旅居日本的華人的形象,是很儒雅的,很親和的,比較典型的紳士風度,一點看不出他是君主立憲制下皇室家的首領。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後醍醐天皇



澎湃新聞:一般而言,武家強勢,天皇弱勢,日本這個國家才算比較「正常」,比較安定。而天皇勢力崛起,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面貌確實大有改觀,但也走向法西斯之路,差點導致天皇制的覆亡。天皇跟日本社會本身構成了一種怎樣的結構?


姜建強:從一條粗的線索來看,古代大和時期日本天皇是掌握實權的。日本前首相中村曾康弘說過這樣一段話:從歷史上天皇手握軍刀君臨前線的,是從初代天皇到第12代景行天皇。除此之外,沒有一個天皇戰死沙場,沒有一個天皇是被捕的。這什麼意思呢?除掉一些神話虛構的天皇,現實中的天皇自己指揮軍士、運籌帷幄,出現在戰場第一線,從來就沒有過。這個跟歐洲皇室就很不一樣。鬧革命的俄國人殺死了沙皇,而輸掉戰爭的德國皇帝亡命荷蘭。在日本天皇家,後鳥羽天皇這一段是日本天皇家史比較精彩的一段,從後鳥羽天皇開始,軍事色彩就淡化了。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朝幕關係可能更融洽一些,壞處是容易被人遺忘,變成弱勢的一方。弱勢天皇的態勢一直持續到室町時代的後醍醐天皇時期,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就是想要恢復天皇的親政權,特別是要掌握軍事權力,但結果失敗了。他企圖把這個局面翻轉過來,結果沒有成功,由此變成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天皇家分成兩大派,這對天皇家來說,就大傷元氣了。後醍醐天皇之後,與武家政權大體上算是相安無事的,不會像之前那樣的劍拔弩張。江戶時代的後水尾天皇,實際上是很苦惱的,被德川家搞得很狼狽,即使這樣,他還是忍耐下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後水尾天皇有幾次很出色的反擊,如紫衣事件後多次提出讓位,如斷絕德川家的血脈等。不過總體上還是比較平和安靖的。後水尾天皇還是活到了85歲的高壽。這點看,德川家是自嘆不如的。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藤原道長



從明治維新開始,局面就全面反轉了,算是恢復了五百年前後醍醐天皇那種親政的霸氣。天皇作為縱覽統帥權,明治憲法(又叫「大日本帝國憲法」)里做了規定。此外,天皇是國家元首也明確得到了表述。而1946年制定的戰後憲法(也叫「美國憲法」),天皇就被設定為一種象徵,原來的元首、縱覽統帥權的表述都取消了。當然昭和天皇是有相當爭議的天皇,可以分成站前天皇和戰後天皇。現在披露出來的材料,就是已經出版的三大本《昭和天皇實錄》。該書在天皇侍從的日誌等基礎上,詳細記錄了天皇生活,同時也證實了新資料和回憶錄的存在。日本學者也在研究一個關鍵的問題,昭和天皇和戰爭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也就是說昭和天皇對戰爭到底應承擔怎樣的責任?這個結始終沒有解開。這也是中日關係的一個結。宮內廳開始是封鎖材料,不過從2014年開始陸續出版了這三大本,內容是比較詳實的。宮內廳能把這個材料公布出來,也表明一種姿態,這段歷史可以再評論。套用日本大學日本近現代史教授古川隆久的說法,考慮到這是一部公開性的實錄,一些容易引發爭議的內容可能沒有被記載。反過來看,對昭和天皇這段歷史研究得比較好的,我認為是美國學者。美國出過好幾本著作,他們掌握的材料和日本披露出來的材料有不一樣的地方,兩相結合,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昭和天皇是有戰爭問題的,而且是很直接的。如美國人約翰?托蘭寫的大部頭的《日本帝國衰亡史》,我認為就用我們沒有掌握的材料,點明了昭和天皇的戰爭責任問題。而在這一塊,中國學者似乎研究得還不夠深入。當然這與掌握的材料有關。其實這段歷史很重要,很值得挖掘。所以,我自己也有一個想法,要是有時間的話,想對昭和天皇這一段歷史下點功夫,做點研究。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麥克阿瑟與昭和天皇



澎湃新聞:一般日本人對天皇是怎樣的看法?


姜建強:這個得分年齡段來談。一般日本的青年人大都知道天皇生活的區域在皇宮裡,東京千代田區一番地1號最黃金的地段。但進一步問他,什麼叫天皇制?天皇製為什麼會存續?估計很多青年人會帶有驚訝色反問:什麼?還有天皇制?另外,一元一世是從明治天皇開始的,就是一世天皇一個年號。這就涉及到這從去年開始的一個熱門話題,明仁天皇要退位,新天皇要即位,就要換一個新的年號,「平成」就要成為過去式了。這好比說,在昭和年間出生的人,經歷過昭和天皇的去世,他們知道生死的轉換也就是紀元的轉換:從昭和到平成。而現在的日本青年人,是在平成初年出生的,他們沒有經歷過天皇的生死,因此也沒有感覺年號的變化與自己的再生。突然之間,在位的天皇要退位,要把年號變掉,他們就有一種驚奇的感覺:天皇能斬斷過去重新再生?我認為,一般青年人對天皇的感知,大概就是新年元旦日到皇宮去朝拜一下,天皇每隔二十分鐘出現一次,跟民眾招手致意。然後他們心裡有個暗示:哦,天皇的存在是這樣的。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明仁天皇全家新年合影



而對老一代的日本人而言,天皇的存在意味著一種心情。什麼心情呢?就像日本人從海外旅遊回國,在飛機上看到富士山一樣,心裡就安定了,終於到家了。天皇的存在也是這個感覺。所以,天皇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種國民心情。但是心情也是有好有壞,有晴有陰的。經濟不好的時候,就感覺你天皇家用我們納稅人的錢。日本天皇家一年的運轉費是200億日元,這個經費宮內廳支出一半,政府支出一半。顯然政府的那一半就是老百姓的稅錢了。老百姓心情好的時候不在乎,說你去用吧,沒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想:你怎麼用我的稅金呢?為此,2006年皇太子在東京車站乘坐新幹線去長野滑雪,正好被一個年紀比較大的日本人發現了,那個老人開罵道:你這個小偷快滾回去!怎麼會是小偷呢?多難聽。不過,在這位日本人看來,整個皇室都是小偷,偷國民的稅金。這當然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但也反映了部分日本人的心態。再如,皇女下嫁平民,除臣籍下降之外,皇室還每年要支出900萬日幣給出嫁的皇女。對此,日本老百姓也不買賬。皇女下嫁,一次性的禮金就夠了,為什麼還要每年另外給一大筆錢?但總體來說,天皇家在現代民主制的約束下、在國民的審視下,還是想當低調順和的,決不添國民的任何麻煩。所以,就世界上還存有的君主立憲制的王室來看,日本天皇家不用說醜聞,就是稍有的負面新聞也是最少的。這是自始自終注重自己形象的一個結果。這樣的皇室存續,日本國民在整體上是希望的也是依依不捨的。(文/姜建強)



姜建強:對於日本人,天皇是一種象徵和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晏紹祥:評韋爾南版本的希臘神話《宇宙、諸神與人》
「陰陽五行」算不算科學,蓋茨暢談中國未來
同文同種的英美兩國人,母親節的時間為何不同
化纖塑形文胸可誘髮乳腺疾病,不建議睡覺穿戴
為什麼葡萄牙「發現」了世界,又迅速「失去」了世界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姜建強:日本人對漢字的執念
姜建強:從幾個維度看日本式的道德
姜建強:喜歡被人議論的日本人
姜建強:喜歡金子美鈴的人,都是內心柔軟的人
姜建強:西洋馬桶還是日式馬桶?困擾日本思想家百年的問題
姜建強:下流日本成了中國有錢人的後花園
姜建強:日本作家多有錢,看看村上春樹的收入就知道了
姜建強:日本專家認為,再有100年也無法攻克癌症
姜建強:超越性別限制的日本歌舞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