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來品如何成俄羅斯文化名片? | 歷史充電寶
提到芭蕾舞,不少朋友可能會立刻聯想到四小天鵝。潔白的紗裙,盤起的長髮,踮起的腳尖,以及輕盈曼妙的舞步,給人以美的享受。俄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著名舞曲《天鵝湖》,自創作以來就倍受觀眾喜愛,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之作,其魅力經久不衰。當然,這只是俄羅斯諸多著名的芭蕾舞作品之一。但其實,芭蕾舞並非俄羅斯土生土長的藝術形式。那麼,外來的芭蕾舞是如何傳入俄羅斯,並成為俄羅斯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呢?
用數據說歷史,用要素說古今,來咱們一起連接《歷史充電寶》。
芭蕾舞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因為義大利貴族的女兒嫁到法國並成為王后,芭蕾舞隨之傳入法國宮廷。之後,法國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國王——路易·十四。他在位時間長達72年,這可「秒殺」了世界上無數君主啊。這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特別喜歡跳舞,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芭蕾日漸發展為系統、完整的宮廷藝術。
17世紀下半葉,為了擺脫相對落後的不利地位,彼得大帝領導俄國向西歐學習。俄國使臣在西歐出訪時看到了芭蕾演出,很是欣賞,就將芭蕾舞引入俄國。雖然芭蕾舞傳入俄羅斯的時間相對較晚,但芭蕾舞的傳承與興盛,卻是在俄羅斯實現的。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各類矛盾慢慢凸顯,人們逐漸看到了夢想的破滅與現實的殘酷。從19世紀起,歐洲思潮由浪漫主義轉變成現實主義,芭蕾舞因此在西歐衰落。在這種情況下,俄國擔當起了傳承和發展芭蕾藝術的重任。
從18世紀中葉起,俄羅斯就開辦了芭蕾舞學校、開設芭蕾舞課程,並相繼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建立芭蕾舞團,為之後俄羅斯芭蕾的興起奠定基礎。但這時候的俄羅斯芭蕾,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主要是仿效西歐芭蕾。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俄羅斯芭蕾與他們本民族的特色相融合。到了19世紀下半葉,俄國出現了一批以柴可夫斯基為代表的優秀的作曲家,老柴所創作的《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三部芭蕾作品影響深遠,將俄羅斯芭蕾送上藝術巔峰的寶座。
看上去粗獷豪放的俄羅斯民族,其實有著一顆熱愛藝術的「公主心」呢。儘管芭蕾並非在俄羅斯土生土長,但是俄羅斯卻在芭蕾受到冷遇時,盡心呵護,精心發展,最終實現了「後來者居上」的「逆襲」,成為芭蕾界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下次在觀賞芭蕾時,聯想到這段勵志故事,不知您的讚賞會不會增加幾分呢?
恭喜你,本次充電完成。
參考文獻:
1. 金秋:《芭蕾舞和街舞》,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年1月。
2. 立里、山岡編:《暢遊俄羅斯》,P28-29,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年8月。
看鑒開通
地理板塊
啦每周4更,
火力全開
掃碼下面二維碼即可關注

TAG:看鑒 |
※中華古文化是修鍊文化:琴棋書畫,通其一者可悟道成聖
※泉州歷史文化
※品歷史文化結晶,鑒「寶」東方文明
※歷史鉤沉:北宋文雅酒文化
※歷史:紅山文化玉器
※品鑒:良渚文化玉琮
※福建泉州歷史文化古迹介紹
※國際論壇影響廣泛 了凡思想成為寶坻文化新名片
※陶瓷文化:景德鎮流傳下來的陶歌
※京都醍醐寺:密教文化的寶庫如何誕生
※古代文化歷史殷墟玉器
※古錢幣文化及歷史由來
※玉石文化節 美玉來襲
※龍文化——柳州的龍文化
※潤石齋,古文化傳遞
※世界文化藝術的寶庫:龍門石窟
※古錢幣的文化及歷史由來
※中華歷史文化:凌家灘玉器
※動畫電影如何成為爆款?專訪玖謙文化總經理王又石